阅读训练

来源 :语文世界(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梅 痴
  薛培政
  没人知道长岭爷为何经年画梅,常常一画就是半天,一幅接着一幅地画。听老辈的人说,钟情于梅花的长岭爷,早年曾在队伍上打过日本鬼子。复员回乡后,乡邻们就发现他脾性古怪,看上去有些疯癫,且尤喜梅花,常常在村南梅岭上一待就是半天,乡邻们便猜想他可能在战场上被炮弹震残了大脑,落下了这般症候。因他极少与人来往,加之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操心,婚事也就耽搁下来。过了花甲之年,仍孑然一身,便入了“五保”。
  入了“五保”的长岭爷生活无忧了,便开始练习画梅,也许是性格使然,这一画便不可收拾,且终日画梅不辍,画过的草图或墨稿摞了又摞,堆满了斗室。懂行的人看过他画的梅花后,称其画作虽算不得上乘,但下笔不俗,他笔下的梅树枝干坚硬,苍劲有力;错落的梅枝,虬曲灵动,肆意狂放;尤其是那幅残梅,虽主干断裂,枝条残缺,却傲然挺立,显现出坚毅的风格和不屈的灵魂,透出一股拙朴撼人的力量。
  有人要收藏他的画作,任凭人家出价不菲好说歹说,他却死活不肯出手。每逢画累了的时候,他便泡上一壶闲茶,边自斟自饮,边摩挲着画作端详自赏:“唉,都是有灵性的生命啊,咋能说卖就卖呢!”随之拈起那幅刚画成的黄梅轻轻嗅了起来,就觉得屋子里溢满了清香。顿时,沉寂的思绪,又像长了翅膀一样飞扬起来。
  那是70多年前一个冬日,发了疯的日军向国民革命军守备的某高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战斗已经打了三天三夜,双方仍处于胶着状态。
  战斗间隙,坐在战壕里的士兵长岭,疲惫的身子斜靠在壕边的土墙上。由于阵地上已断粮断水,焦渴的他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下意识地环视四周,眼前一亮:战壕边那株被炮火摧残的腊梅,剩下的半截枝干依然挺立,仅存的几朵梅花仍绽放着绚丽。见此情景,他那被炮火浸淫的麻木已久的心灵萌动了。
  “多么坚强的生命啊——”他顿时忘却了疲惫,呼的起身走向那株腊梅。也许求生的欲望太强烈了,他贪婪地将鼻子凑近梅朵嗅了又嗅,那股幽幽的清香,冲淡了连日刺鼻的硝烟。从此,这株残梅便走进了这个频临死亡的士兵心房。
  落日凄艳,如血的残阳染红了西边天际。日军更加猛烈的攻击又开始了,眼见着身边的弟兄一个个倒下,再望着将被蚕食殆尽的阵地和窜上阵地的鬼子,他奋力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又望了一眼那株残梅,便纵身跳下了背面的悬崖。
  所幸被悬崖下一棵柿树挂住,他幸免于难。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外打了多年仗的长岭爷,才背着一个黄布包裹回到了阔别的家乡。从此,他喜欢上了家乡的梅岭,梅花就成了心头挥之不去的情结。
  每到隆冬,一簇簇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破蕊怒放之时,长岭爷就会喜不自禁地出现在梅丛中,反复欣赏着那朵朵傲雪斗霜的梅花,也许受其倔强不屈的生命气息浸染,恍惚中,战壕边那株残梅又浮现在眼前。
  从此,他爱梅爱得如痴如醉,尤为钦佩梅花那傲寒不屈的风骨。往后的日子里,宣纸上那些造型独特、古朴典雅、花色多样、形态各异的梅花,便成了他终日的精神寄托。
  日出复日落,花开复花谢,抗击倭寇的枪炮声早已远去,一幅幅画作消融着岁月的悠长。也许是上了年纪容易怀旧的缘故,长岭爷在作画之余,经常不时地念起战壕边那株残梅:“唉,那可是俺打鬼子的见证啊,俺那会可是拼了性命保家卫国的,若能在有生之年,政府承认俺打过鬼子,俺就心满意足了。”每每此时,凝眸墙上悬挂的那幅残梅,老人的目光里流露出渴望与期盼。
  癸巳年初秋,长岭爷终于盼来了国家民政部将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喜讯,听说可与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老战士享受同等待遇时,他埋藏已久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不由得喜极而泣:“我现在啥也不图,只要国家给我发枚功勋章,我就死而无憾了!”
  不久,长岭爷就变卖了所有的画作,并将获得的酬金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两年后,村里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取名为“梅岭小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抗战老兵长岭将抵御外侮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他在内心深处把国家认可其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功勋章看得比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更为重要。
  B.小说对战地如血残阳的描写,既高度凝练,给人以凄艳恢宏的厚重感,又注入丰富意蕴,烘托了战争的血腥惨烈,寓示了人物以身许国、九死一生的命运。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将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与和平安宁的生活画卷有机交织在一起,讴歌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表达了永保和平的美好心愿。
  D.小说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梅”这一重要意象,主人公画笔下的梅不仅是其眼中之梅,而且是其心中之梅,他与梅已经融为一体,梅品即人品,人品即梅品。
  2.小说中的长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柯灵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本小说中的“战地残梅”正是这“一着棋”。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B(牵强附会,此处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是创设环境,而非寓示命运)
  2.(1)精忠报国:奋勇抗击倭寇,拼命保家卫国。(2)宁死不屈:拼尽最后力量,纵身跳下悬崖。(3)慷慨奉献:变卖心爱画作,捐献希望工程。
  3.(1)“戰地残梅”,挺立绽放,它使主人公麻木的心十分自然地被唤醒,成为故事的缘起。(2)从欣赏梅花倔强不屈的神态到画出梅花傲寒不屈的风骨,再到去做具有梅品的人,“战地残梅”的精神不断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3)结尾以“梅岭小学”命名希望小学,让下一代再将“战地残梅”精神传承下去,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言已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其他文献
近距离中的疏离,远距离中的亲密。这两句话,道尽了我和外祖母之间奇特的关系。童年时,到外祖母家去,总看到她在忙。白天去,她忙于缝纫;一双手,上上下下地移动着布料;一双脚,在踏板上不停地踩呀踩的;就这样,一袭袭衣裳,便活灵活现地缝就了。每当别家的祖母忙忙碌碌地在厨房以精湛的厨艺为儿孙制造一缕缕氤氲的香气时,我的外祖母却把自己“定格”在縫纫机前,在那千篇一律的声响里浮浮沉沉。晚上,到外祖母家去,看到的,
期刊
在人教版六册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妙用了历史典故,曲折婉转地表达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笔者以此为线,牵出一组化用典故的诗作,吟咏玩味,方觉古代诗人心有锦绣,妙口成章,表情达意曲径通幽,化典之妙用,增诗之灵秀。  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用典”释义和来源: 典,即典故;典故也即典事;所以用典也称用事。比较权威的辞典是这样解释的:“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诗文中引用的
当和平鸽衔着一枚青绿色的橄榄枝飞过天空,当炊烟在落日中壮阔而凄凉地升起,当沙鸥在沙洲上来回拣枝却不肯停息,当这一切场景中加入了人类的身影,当人们与自然中的一切和谐共处;我终于明白,有一种力量叫分享,有一种思绪叫怜惜,有一种情绪叫感动。  曾经,我们在这个地球上还只是无力的孩子。但万物却不弃我们于不顾,尽心尽力满足我们,滋养我们长大。后来,我们熟悉并了解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万物,并妄图驾驭它们。大自然
“划”地不会为“牢”  传媒期刊《媒介方法》曾发文批评媒体本位主义和保守主义时说:“如果划地为牢,都在被割裂的本地区、本行业打转转儿,那就不可能完成报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成功地发展数字报业,不可能实现多媒体的融合,不可能建成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这里的“划地为牢”应是成语“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意
期刊
鱼与熊掌你来选  新冠肺炎大流行,许多人改变了人生观。原想搬家,现在不搬了。原想卖房,现在不卖了。有人赶快结婚,有人赶快离婚。没立遗嘱的人立遗嘱,立了遗嘱的人改遗嘱。人生原是不断的选择,他们重新作出选择。  新冠病毒出现初期,有人愿意戴口罩,有人不肯戴口罩。上街买东西,有人看见店员没戴口罩,就不进去了,这家店不注意防疫,里面不安全。也有人看见店员戴口罩反而不进去,担心店里的老板或店员已经有人“中镖
“天空一无所有,何以给我安慰。”这是海子的诗句。  其实天空有云。云也只游荡在天空里,天空是云的居所。  云可能是最轻的东西了,它终生被风吹动。风托着它、拽着它,改变它的形状。风让云聚成一团,也让云散成流丝。山区多云,也多风。荣华山的上空盘踞着云,满池塘浮萍似的,让人卑微:人只是池塘里的微生物,荣华山也只是一朵水莲。  云形成的原理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由于温度较低,过饱和的水蒸气在
期刊
宋雨卉爱阅读,爱文字,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是一个散着书香、静美如诗的女孩,也是一个美丽温和、善良坚韧、成绩优秀的女孩。从初一开始,我就任她的班主任,见证了她三年的成长。记得她刚上初中,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分配到安徽省最贫困的地区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她在“亲情助廉洁,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与父母相约,不怕吃苦,在各自岗位上自律自强。  宋雨卉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她说希望有一天能像钟南山爷爷那样救
期刊
语文教育是什么?《浮生六记》说得不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语文教育便是这热爱生活的不辍之心。  曼昱老师的教育即是如此,春风化雨般地展露在三层禀赋上,分别是常识、性情、风骨。  “一个孩子对身边事物的渴望来自常识”,而曼昱老师恰恰有着广阔而厚重的知识贮备,通过日常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拓宽学生的知识疆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样日复一日地相处,源
我很幸运能认识她,我觉得她身上的气质与谆谆教诲使我的心灵境界得到了提升.rn她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举手投足间却透露着一股非凡的气质,她的儒雅,她的和善,吸引了每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