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公共部门印象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是世界闻名的高福利国家之一,也是一个公共部门(财政提供经费的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关单位)比较庞大的国家。笔者曾有幸作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到哥本哈根大学经济系学习,在丹麦学习生活期间,除了隐约感受到丹麦庞大公共部门运行成本较高和运作效率不足等问题外,也切实体验了它们的一些较为理性化的管理与人性化的服务。
  
  不留盲點的居民服务
  
  作为丹麦的居民,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籍人,每当具体居住地址发生变化时,须在规定时间(一般为5天)内到新居住地的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将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并录入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藉此保证政府对辖区内每一位居民的动态管理与有效监控。
  哥本哈根市区有许多公益性的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居民凭黄卡(含社保功能的居民身份证)可到公益性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资料。在所借阅的图书资料到期前一周左右,借阅者会收到图书馆寄来的书函通知,通知单上列出将到期的图书资料清单以及是否已有其他读者预定借阅等信息。如无他人预定借阅,则可办理续借。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所提供的细微而人性化的服务让人感动。
  
  三方共赢的公共交通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也是北欧最大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每天的人流车流之多可想而知。然而,你几乎不会遇到上下班交通拥堵的情况,十字路口也几乎看不到交通岗亭和固定的执勤交警。骑着摩托车巡查的流动性执勤交警对所发现的交通违章行为进行及时记录、纠正和处罚。马路不算很宽,右侧的第一条车道是公交车专用行车道,有效地保证了公交车的通畅无阻与安全准点。一张公交车票在有效时间和区域内可以重复使用。
  我在哥本哈根大学的两位老师当时均已年逾60,平日上下班基本不开车。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师步行上下班,另一位通常骑自行车,遇到雨雪天气则多半坐公交车。原因很简单:环保、经济,还能健身。因为公交车的便捷、经济、准点,许多居民更愿意坐公交车出行,私家车一般在外出度假时才会使用。这相应地减少了马路上的车流量,减轻了政府对拓宽马路和增加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的压力,也使公交车公司因居民乘车率的相应上升而降低了运营成本,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赢。
  
  政府的裁判员角色
  
  1998年5月,丹麦爆发了自1985年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人大罢工。罢工前夕,丹麦所有的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报道。政府提醒全国居民提前储备罢工期间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并明确表示,在不影响全国居民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此事由劳资双方谈判解决,并以两周时间作为最长期限,如果不能按时解决,则由政府进行最后的“裁决”。由于全国居民对整个罢工的起因、可能持续时间、政府的态度与能力等信息充分了解,整个罢工期间,社会秩序井然,居民生活正常。最后,这场罢工仅持续一周,劳资双方便达成了一致意见。
  丹麦政府对自身职责的明确定位、处理社会各类矛盾时的明确态度,以及对市场主体的尊重,表现出了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时的坚决态度、在裁决社会矛盾问题时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加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积极成果正逐步展现。以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并提升“亲商”理念和“服务型”与“高效率”的政府形象,在实施“富民”工程和完善城乡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得到了多方肯定。当然,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下,公共部门的许多工作还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在此过程中,丹麦公共部门的一些理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事例或许可以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其他文献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小小的船》,用富有独特情趣的语言激发起孩子对夜空无限的遐思。吟诵着它,能引起几代人对美好童年的群体记忆,它就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文人辈出的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语文”这个
古老而又现代的常州,在寻求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的背景下,多力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以书法教育为抓手,深入实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常州教育的大地上,书法教育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常州创建了百所书法特色学校,培养了千名合格书法教师,发展了上万名常州市书家法协会青少年分会会员。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首次遴选公布了
“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精准地指向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研定为“许学生一个生长的晴空,让学生在课堂有看得见的生长”。围绕这一专题,刘老师改进了教学设计。几番磨课之后,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感悟。  一、激趣,引发生长  激发学习兴趣,不代表没有原则,没有技巧,没有底线,千万不能理解为只言“趣”而不谈“学”。因此,我们
对话嘉宾:1.李响,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评委,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校长;2.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选区刘海粟小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书法教师,第12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一等奖获得者。  【关键词】杏坛杯;人在课中央;教材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1-00
【摘要】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书法课程重拾和追寻结构严谨的唐楷教学之路,顶层设计书法课程,借助唐楷具有的传统艺术魅力和情怀,以正为核,以正帖立基,以正姿立规,以正气立德,来涵育学生专注的习惯、坚强的毅力、高尚的情操,为学生品格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书法课程;以正为核;循道而行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3-0069-04 
浙江绍兴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创作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获中国书坛第二届“兰亭七子”第一名,《中国书法》中青年实力书家60人提名,《书法》全国书法百家“十佳”,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文学艺术奖等。  作品曾多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奖”“单项奖”以及“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学生 孙文彧 指导老师:狄萬刚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新河路校区学生 龔蔚清 指导老师:杨君荣
【摘要】基于“儿童深度”的书法课堂,追寻让儿童在书法课上真正习得技法、懂得审美、涵养文化。教学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下《学习与运用(一)》一课,基于儿童深度、教材开发、学书法则三个原则,致力让教学目标更具梯度,教学内容更具浓度,学生学习更具深度,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关键词】集字;学习运用;书法课堂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
藝林雅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