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拥抱科技金融是传统银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看谁能紧紧抓住。谁能抓住,谁就可能从“银行死亡笔记”名单中被剔除。
中国银行业在遭受互联网金融颠覆余波未平之时,近期全球范围内对银行业更猛烈冲击的声音又此起彼伏。
2016年9月下旬,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经过对全球各大银行分析得出的报告,被形象喻为“银行业死亡笔记”:未来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3/5。接着,10月底在朋友圈疯传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更是“危言耸听”:到2030年即15年内银行将消失,全球百万银行员工面临失业。而就在10月24日,据美国财经网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称,银行业的Uber时刻悄悄拉开大幕,美国大银行大幅关闭网点,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总共已经关闭389个网点。随着移动活跃用户的增多,更多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物理网点的重要性正在减弱。而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也远远小于网点渠道。网点关闭的衍生品就是银行裁员,银行员工失业。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初,巴克莱前CEO詹金斯就表示,全球银行业未来10年将裁减半数员工和分支机构。
事实上,不止国际机构,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常务副会长杨再平先生很早就预言:未来若干年,中国20多万个银行物理性网点或不复存在。网点没了,员工何处去?裁员成了不二选择。
如果麦肯锡、毕马威會计事务所的结论只是研究咨询机构的预测而已,那么美国银行业大量关闭物理性网点、欧美银行开始较大幅度裁员,则是已经进入“实战”阶段,预示着研究机构的报告并不是危言耸听。
对全球银行业最大的冲击是来自互联网金融或被欧美称为科技金融的冲击。这种冲击从业务种类看,几乎涵盖了银行所有主体业务,如支付结算业务、信贷资产业务、存款等资金来源业务、理财等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业束手无策,直面冲击,欧美、日本银行业尤甚。
中国银行业由于互联网金融兴起早,冲击来得早、来得快,其准备也早,并且目前银行也大都在斥巨资布局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因此,受互联网金融或科技金融冲击相对较小。不过,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国银行业似乎还在“睡大觉”。
金融科技在两大领域正在发力。
一是智能金融科技。包括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资顾问等AI人工智能。目前,摩根大通、花旗、德银及日本银行等都在斥巨资投资智能投顾。试想,金融业高端服务的智能投资顾问都能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呢?
二是数字货币领域。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大有替代主权货币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或被冲击。
从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对传统银行冲击的具体表现看,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高效性,可以自主自由,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约束,就能完成一切金融交易,在这一点上,传统银行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整个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抢走了银行业不少地盘。同时,互联网金融直接促进了全社会直接融资的大发展,而直接融资又是传统银行间接融资的坟墓。
另外,金融科技生态的构建或使传统银行边缘化的趋势已逐渐凸显。以最熟悉的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已于2016年10月12日开始提现收费(支付宝转账到银行卡),其“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以后提现收费,放在支付宝里的钱怎么办?支付宝的回答是:支付宝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在线购物网站,支持几百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缴费,包括酒店、便利店、餐饮、医院、出行等众多行业,还有余额宝、定期理财、买基金买保险等投资领域。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通过提现收费的价格手段将客户留在、锁定在支付宝营造的网络消费投资的闭环里,并通过蚂蚁积分激励机制锁定、黏住用户。
试想,当支付宝的生态圈大到只要把钱转入支付宝就可以在其生态圈内开展生产、消费、娱乐、休闲、投资等人们需要的一切支付、结算、金融消费与需求活动时,支付宝将会成为网络王国的“央行”,无形中便拥有了电子货币的发行权、掌控权,同时,还将一大部分金融交易、活动都锁定在了支付宝的生态闭环里,使传统银行被边缘化。对于银行业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可怕”的未来。
在全球性的金融科技大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大幅度减少是没有悬念的,裁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此推断出银行业消亡的结论未免草率,也为时尚早。
那么,在科技金融的多重冲击下,传统银行怎么办?出路何在?
目前,欧洲银行业及亚洲一些银行普遍采取裁员的做法来应对困境。但这种做法不是治本之策。银行业走出泥潭的出路在于拥抱科技金融,这是唯一的希望。银行业务数据化、移动互联网化、智能化是方向与出路。未来的银行一定是一个科技金融公司。就像蚂蚁金服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初员工300人左右,其中250人是科技人员。
麦肯锡报告显示,金融领域数字化驱动的裁员有望在3年内将利润/损失水平提高20%~30%,而股本回报率ROE也有望上升2%~3%。数字化可以扩大4%~12%的销售空间,增加交叉销售的潜力。传统银行一定要抓住金融数字化提高效率效益的杀手锏。
传统银行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富实力、管理经验等的积累,完全有实力把握住金融科技的大趋势,迅速转型。就拿移动支付来说,中国银行业目前已经后来居上,例如农业银行的手机移动银行客户体验越来越好,只要推介力度跟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没有悬念。
作为银行岗位来说,科技岗、管理岗、业务营销客户岗、对于中国来说一些非业务部门的特色岗,都不会受到冲击。
总之,一定要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已经滚滚而来,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传感技术、机器人、VR、AI、AR等为特征的新科技势不可挡。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移动互联网化、信贷资金业务大数据化、投资理财顾问业务AI化、理财等中间业务网络化等大力拥抱科技金融的措施是传统银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看谁能紧紧抓住,谁能抓住,谁就可能从“银行死亡笔记”名单中被剔除。
中国银行业在遭受互联网金融颠覆余波未平之时,近期全球范围内对银行业更猛烈冲击的声音又此起彼伏。
2016年9月下旬,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经过对全球各大银行分析得出的报告,被形象喻为“银行业死亡笔记”:未来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3/5。接着,10月底在朋友圈疯传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更是“危言耸听”:到2030年即15年内银行将消失,全球百万银行员工面临失业。而就在10月24日,据美国财经网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称,银行业的Uber时刻悄悄拉开大幕,美国大银行大幅关闭网点,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总共已经关闭389个网点。随着移动活跃用户的增多,更多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物理网点的重要性正在减弱。而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也远远小于网点渠道。网点关闭的衍生品就是银行裁员,银行员工失业。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初,巴克莱前CEO詹金斯就表示,全球银行业未来10年将裁减半数员工和分支机构。
事实上,不止国际机构,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常务副会长杨再平先生很早就预言:未来若干年,中国20多万个银行物理性网点或不复存在。网点没了,员工何处去?裁员成了不二选择。
如果麦肯锡、毕马威會计事务所的结论只是研究咨询机构的预测而已,那么美国银行业大量关闭物理性网点、欧美银行开始较大幅度裁员,则是已经进入“实战”阶段,预示着研究机构的报告并不是危言耸听。
对全球银行业最大的冲击是来自互联网金融或被欧美称为科技金融的冲击。这种冲击从业务种类看,几乎涵盖了银行所有主体业务,如支付结算业务、信贷资产业务、存款等资金来源业务、理财等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业束手无策,直面冲击,欧美、日本银行业尤甚。
中国银行业由于互联网金融兴起早,冲击来得早、来得快,其准备也早,并且目前银行也大都在斥巨资布局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因此,受互联网金融或科技金融冲击相对较小。不过,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国银行业似乎还在“睡大觉”。
金融科技在两大领域正在发力。
一是智能金融科技。包括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资顾问等AI人工智能。目前,摩根大通、花旗、德银及日本银行等都在斥巨资投资智能投顾。试想,金融业高端服务的智能投资顾问都能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呢?
二是数字货币领域。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大有替代主权货币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或被冲击。
从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对传统银行冲击的具体表现看,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高效性,可以自主自由,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约束,就能完成一切金融交易,在这一点上,传统银行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整个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抢走了银行业不少地盘。同时,互联网金融直接促进了全社会直接融资的大发展,而直接融资又是传统银行间接融资的坟墓。
另外,金融科技生态的构建或使传统银行边缘化的趋势已逐渐凸显。以最熟悉的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已于2016年10月12日开始提现收费(支付宝转账到银行卡),其“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以后提现收费,放在支付宝里的钱怎么办?支付宝的回答是:支付宝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在线购物网站,支持几百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缴费,包括酒店、便利店、餐饮、医院、出行等众多行业,还有余额宝、定期理财、买基金买保险等投资领域。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通过提现收费的价格手段将客户留在、锁定在支付宝营造的网络消费投资的闭环里,并通过蚂蚁积分激励机制锁定、黏住用户。
试想,当支付宝的生态圈大到只要把钱转入支付宝就可以在其生态圈内开展生产、消费、娱乐、休闲、投资等人们需要的一切支付、结算、金融消费与需求活动时,支付宝将会成为网络王国的“央行”,无形中便拥有了电子货币的发行权、掌控权,同时,还将一大部分金融交易、活动都锁定在了支付宝的生态闭环里,使传统银行被边缘化。对于银行业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可怕”的未来。
在全球性的金融科技大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大幅度减少是没有悬念的,裁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此推断出银行业消亡的结论未免草率,也为时尚早。
那么,在科技金融的多重冲击下,传统银行怎么办?出路何在?
目前,欧洲银行业及亚洲一些银行普遍采取裁员的做法来应对困境。但这种做法不是治本之策。银行业走出泥潭的出路在于拥抱科技金融,这是唯一的希望。银行业务数据化、移动互联网化、智能化是方向与出路。未来的银行一定是一个科技金融公司。就像蚂蚁金服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初员工300人左右,其中250人是科技人员。
麦肯锡报告显示,金融领域数字化驱动的裁员有望在3年内将利润/损失水平提高20%~30%,而股本回报率ROE也有望上升2%~3%。数字化可以扩大4%~12%的销售空间,增加交叉销售的潜力。传统银行一定要抓住金融数字化提高效率效益的杀手锏。
传统银行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富实力、管理经验等的积累,完全有实力把握住金融科技的大趋势,迅速转型。就拿移动支付来说,中国银行业目前已经后来居上,例如农业银行的手机移动银行客户体验越来越好,只要推介力度跟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没有悬念。
作为银行岗位来说,科技岗、管理岗、业务营销客户岗、对于中国来说一些非业务部门的特色岗,都不会受到冲击。
总之,一定要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已经滚滚而来,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传感技术、机器人、VR、AI、AR等为特征的新科技势不可挡。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移动互联网化、信贷资金业务大数据化、投资理财顾问业务AI化、理财等中间业务网络化等大力拥抱科技金融的措施是传统银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看谁能紧紧抓住,谁能抓住,谁就可能从“银行死亡笔记”名单中被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