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探究活动一般思路方法建构——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习课为例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学生面对化学实验探究问题无从下手的情况,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一类探究实验为例,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解决“物质分离与提纯”探究实验的一般思路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设计自拟试题环节,给学生布置“自己拟定一套物理化学试题(含答案)”的任务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点评.旨在让学生通过此项训练,将所学知识点系统的总结与梳理,并且更全面深入的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最终有望促进物理化学的学习.
为了应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内容本位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language teach-ing,CBLT)模式时具有中等英语水平的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本研究以行动研究的形式,通过研究人员和实践者的合作,设计了一种将翻转课堂(FC)和内容本位语言教学法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笔者根据自己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反馈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Excel和定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监测FC-CBLT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表明
为保障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高质量开展,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PDCA循环理论在“3+1+4+3”完全线上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实践教学表明2者的融合能有效保证教学顺利有序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效果显著.
基于3种类型的翻转课堂——任务导向型翻转课堂、展示型翻转课堂和项目驱动式翻转课堂在国际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实践过程,探讨了如何在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本质的基础上,通过融入任务导向或项目驱动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专业引导作用,强化课前和课内连接而成的有机整体,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效率最大化,并最终引导学生成长为有后续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提出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为翻转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设计受控实验是科学实验实证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探究的核心能力,也是教育部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之一.在分析学生能力现状、教材内容后,经过教学实施,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认识变量控制要素,达成能系统地综合应用变量控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金属有机框架(MOF)由于其结构新颖且功能丰富,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类新材料.粉末X射线衍射(PXRD)是一种传统的材料表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大学教学与科研中.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制备的MOF-5的PXRD衍射峰实验强度与计算强度不相符的现象,激发学生对PXRD衍射峰强度公式赫尔/德拜-谢乐方程(Hull/Debye-Scherrer Equation)以及其中洛伦兹因子(Lorentz Factor)的兴趣.同时,尝试从构成洛伦兹因子的3个几何因子和晶体生长的择优取向深入探讨这种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此外,构筑了
教学设计阶段首先进行原子结构学科理解研究,通过阐释如何基于原子核认识原子的构成,如何基于核外电子运动认识原子的结构这2个本原性问题,对主题大概念原子结构模型进行本原性、结构化地理解.继而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收获、教师反思及专家评价等方面,系统地呈现了基于学科理解的“素养为本”“基于尺度再探原子结构”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
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省级化学化工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将“零排放型化学镀镍及其废液资源化为掺杂型LiFePO4/C复合材料”的科研成果进行拆解和提炼,设计为分阶段、多层次的10个教学实验项目,并予以实践.结果 表明,该科教融合模式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利于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合超星学习通和微信公众号自建便携式无机化学实验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生的移动阅读习惯,构建了一种信息技术辅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结合实验课前预习检测、实验课中的讨论和实验课后的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帮助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缺少慕课的地方高校进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易操作的方法.
为了实现氢键的“可视化”,加强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系统地设计了低共熔溶剂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综合型教学实验,并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形式对该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从实验方案设计、配体的选择、低共熔溶剂的配制及苯甲醇的萃取分离一体化的实验设计,可以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现象,“看见”氢键的存在.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利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