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骑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348386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某家订餐App的骑手们群租在我家隔壁,出于某种社交恐惧,我就再也没有在这一家订过餐。
  我住在老式新村的一楼,窗户正对街道。原来可以眺望到一间幼儿园,学期中吵闹得很。清晨七点开始放国歌做操,傍晚四五点小区里就充满了孩童们的尖叫声。每年六月,孩子们举行毕业典礼,奶声奶气朗诵:“从前,我们是小弟弟、小妹妹,如今我们是小哥哥、小姐姐啦!”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也就意味着一晃很多年。没想到如今,我要眺望那些学龄前的“小哥哥、小姐姐”,还要相隔十几位蓝色T恤的“小哥哥”。悲催的是,即使是大一点的“小哥哥”,我目测他们的年纪,还是比我要小一点。苦夏里,他们黝黑的脸上显出年轻人不自觉的生猛和苦劳感。
  寒暑假原来是我求之不得的安静时日,因为对面幼儿园终于休园了。可如今每天早晨九点半,骑手们就在我窗户下准备待命。有一位中年妇女,也许是他们的站长,经常给他们训话,提醒他们让客户务必给好评。这位妇女似乎注册了不少手机号,义正辞严地对骑手们说:“要是有人问起来,这个手机号是你表姐,你要背出来。”她走了以后,骑手们会发牢骚,说客户就是不给好评怎么办,不然我们互相点外卖再刷单算了。也有的说,干完这阵就不干了,太难做了,不如做快递。还有的說,快递也不好做。另一个回应,快递又不需要客户给好评。
  我们这栋老楼对骑手们来说是站点,对其他快递小哥却是客户所在地。小区的快递被某位大叔的家族承包,他白天闲散地送一下,送不到的货物,晚上可以去他们家拿,从来不赶时间。快递员的时间似乎要比送餐骑手舒缓一些。又如送餐骑手们从来不会说,“打你电话你也不接”、“那你现在在哪里?”、“你不要出门哦”这样很娘的话。他们秉持了詹尼弗·柯茨《男性交谈》研究谱系中的常规特征,空顶着一个很酷的“骑手”身份怨天骂娘,也许是速运界的硬汉。
  以我对社会学浅薄的认知,这是非常特别的性别与科技研究现场。因为它非常男性化,几乎没有女性骑手加入到这个高危、刺激、吃青春饭、不讲未来的城市新兴行业中,尽管它并不花费太多肌肉体现的力气,它的高耗能体现在交通与时间的风险之上。在“骑手”这个“美名”之下,掩盖着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个职业的诞生围绕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互联网发展。对年轻从业者而言,它更接近“科技”的外延,从而显出奇异的“游戏”形态。譬如,转单机会只有三次,严格的扣分惩罚机制……互联网业利用了年轻男性对于手机的熟悉程度和对于速度的喜爱,悄悄消耗着他们的青春。他们并不排斥自己的行踪被如此精确地定位,不排斥自己的时间被威胁着使用。他们那么年轻。有次我看到新闻里报道,因为送餐晚点,骑手怕被投诉,还急哭了。也有刚入行的骑手将送货箱放在底楼,送餐下楼后看到箱子里的食物都被偷走了,一片茫然。当媒体关切地看到骑手小哥的存在时,有位骑手说:“刚开始的时候,捧着手机像捧着定时炸弹,觉得太刺激了。”在性别与科技(智能手机)的研究领域,不知何时会出现骑手小哥的身影。
  我有时也会在网上查阅他们的处境,知道如果没有得到客户好评,他们会被罚钱。如果投诉,还可能被威胁。但他们自己在路上摔跤,公司未必会来看上一眼。对他们来说,速度是核心竞争力。他们很少有人等电梯。每个人都背负着“十万火急”的动机,这个动机就是“钱”。如果小哥风驰电掣、月内无休,一个月可以挣到一万多块钱。但大部分人,只是出卖体力和交通风险,赚一份温饱的薪水。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剪影画面会成为怎样的城市风貌,甚至被人用英文写出来,拿去地球的另一边发表,换得鲜花与掌声,也不知道自己会出现在外国人的演讲里。
  在今年上海纽约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位优秀毕业生做毕业致辞,他说并不是所有的英雄都穿着披风,他们还有可能穿着外卖小哥马甲,而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学的第一句中文是:“你的外卖到了。”我通过骑手小哥,看到了一种叫做“冰袖”或者“花臂”的虚拟皮肤。那时我刚好在写关于虚拟身体的文章,没想到骑手们带给我启迪。上网一查,冰袖销量惊人,暴晒中从业的人数真是不少。从此以后,大数据开始给我推荐各种社会哥的装备……然而一个外送员戴着防晒冰袖,到底是man?还是娘?似乎也说不清楚。
  我们和他们住在同一栋楼里,在手机定位上,我们是重合的一个点。
  群租总不让人安心。我一个人住,进出门的时候,会担心与他们打上照面,尽管他们从来不看我一眼。我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拉开窗帘,但隔着窗帘,我每天都听得到他们说话,好像身在田野现场。暂时,并没有人跟“夏令热线”投诉他们的群租生活。白天我不想听他们说话的时候,就要戴上耳机,假装自己是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有时夜晚回家,看到家门口停满了电瓶车,还有几个小哥坐在楼道里打游戏,如痴如醉,头也不抬。同楼的小夫妻看到他们坐在地上会轻声抱怨:“这里环境这么不好,我们怎么生孩子?”被我的脑洞剪辑成一组因果关系。甚至我很回避他们这件事,也产生了真实的影响。
  我依然没有勇气,叫“邻居”们为我的懒惰跑一趟餐馆。但我也没有勇气当着他们的面叫别家的订餐服务。有天下午,我非常想吃炸物,于是在大众点评下单了汉堡。餐点送到的时候,我和汉堡小哥在十几个蓝色青年的注视下,完成了一单小小的交易。那一刻我有点无地自容,用小学作文里的话说,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甚至有种偷了邻居家牛奶还被发现了的尴尬,觉得自己欠他们每个人七块钱。
  但其实,我在别的地方叫他们家的订餐服务,已经是个会主动给好评的中年人了。
  (云凡荐)
其他文献
因为写老香港,一个报界朋友与我谈起了叶灵凤。说起来,叶先生原籍金陵,算是老乡。他的一生,有许多身份,官方的有“小说家、散文家、编辑出版家”;一则就是些别称,如“创造社小伙计”。  叶灵凤这辈子,最大的不幸之一,大约就是得罪了鲁迅。当年一帮小伙子初入文坛,鲁迅就已经很看不惯。叶灵凤、潘汉年、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周全平在他眼中,个个是“年轻貌美,齿白唇红”的洋场恶少,仗着有几分姿色与资本在“革命咖
心脏病发作立即倒地?  演员表现心脏病发作时常常是突然手捂胸部倒地,表情异常痛苦,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英国每年约有25万人突发心脏病,其中三分之一由于未能及时送入医院救治而死亡。在心脏病发作后一小时内进行救治最有效,但是,人们通常在心脏病发作后一个半小时才叫救护车,因为之前他们一直在等待疼痛自然消失。人们需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心臟病发作的症状通常比较缓和,并不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剧烈,电影情节可能会误导
附近的大学校园里,寒假里还有不多的一些学生在活动。我带着女儿走在路上,恰好前方有一个女生,正在大声讲电话,带着哭音,一听就是给男朋友:“我每一次谈分手,其实都是希望你改。你为什么就完全不能理解呢?你以为我是那么随便恋爱说分手的吗?你都不想想,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才逼得我说分手呢?”  ——这一次,是她提了分手,男生说“好”了吧?  我女儿很好奇地盯着她,悄悄问我:“姐姐怎么了?”  我把手指竖在嘴
何满子·秋思  抬眼众山初染,过云小院残阳。思忆归来将五载,三田磨去时光。不在几人兴赏,余生寄度农庄。纵是性情自娱,还疑错解牵强。日日言行三省处,何由慎独心慌?待到千山艳艳,当吟俯仰轻狂。  玉漏遲·刘家湾  麦黄时节雨,山川昨洗,淡云晨路。摘杏山林,挥镰对山低语。更见胡麻花怒,正等待、骄阳长暑。谁折去,红莓旧忆,半生情绪。已然老腿腰偻,总被梦情勾,年年如故。空径山泉,踏湿少年鞋露。何似时光转换,
美國著名街头艺术家 David Flores(大卫·弗洛雷斯),以其“Stained Glass”(彩色玻璃拼花窗)风格的作品而闻名。David 的作品包括涂鸦、架上、雕塑、玩具等。他喜欢随性地进行创作,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他的“Stained Glass”风格在三维媒介上也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对世界最好的期望是它不伤害我们。因此,所谓善就是不作恶。  人若要看到高处,就必须站在最低点。从最低点出发,这是唯一的现实态度。  此前有这样的故事:一个人自京城考试返乡,经过荒僻的山岭,山中有一好汉,聚众千余,专门打家劫舍,凡有行旅,都不放过,不仅劫財,更杀人如草芥。某人自此经过,不知何故,竟然没受打扰,安然还家。听过太多绘声绘色的传闻,这人对自己的奇遇难以释怀,反复思想之下,心生感激,于是不辞
在《回忆鲁迅先生》近结尾处,萧红讲到鲁迅和一幅画的故事: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  在萧红笔下,这幅鲁迅病重时爱不释手的木刻画,如此
杨维桢画像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東维子、铁笛道人等,浙江诸暨人。少年时因其父促其用功,在铁崖山筑楼,聚书数万卷,杨维桢于楼中苦读,五年不下楼,因以铁崖为号。后取进士,初任天台县尹,因其“狷直忤物”,十年不曾调任,官位颇低,后罢去,隐居江湖,周游山水之间。元代后期朝政腐败,皇室争权,战祸四起,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失去信心,因而隐逸江湖,以书画自遣。杨维桢即是这一时期的
北宋刘斧的《青琐高议·后集卷之九》有《仁鹿记》,记叙了楚元王不杀仁鹿的故事。  在郁林,楚元王打了个大胜仗。一高兴,就计划在云梦泽围猎。到了傍晚,这些鹿已经被包围进了一个大峡谷,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中间一条羊肠小道。楚王下命令说:今天已经晚了,我们派重兵将出口堵牢,明天再来。那么多的鹿,这是上天犒劳我的军队啊!  天亮后,楚王命令重兵开始追击。这时,突见一头大鹿,突出重围,跑到楚王面前,跪下叩拜
小时候最让我着迷的广告就是方便面广告,热气腾腾的面条跟大块的牛肉很是煽情,每到冲泡镜头出现时,我都闹着要吃。我妈被我吵得无法忍受,便给我讲述某个姐姐因为吃方便面死去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那个姐姐视方便面如命,几乎每天都吃,身体越来越差,并且一直掉头发。终于有一天,她决定不再吃方便面了,可到了当天晚上,她没忍住,下楼买方便面,结果被迎面开来的货车撞死……  面对这个因果关系匪夷所思的故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