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G放号已拉开帷幕,鉴于电信运营商“流量月底清零”的霸王条款不得人心,虚拟运营商借机改变游戏规则,以流量优惠为诱饵,与运营商拼抢4G蛋糕,搅得4G放号竞争洪水涛天。
(一)“流量恐惧症”制约4G
不经意间,我们还行进在3G路上,又看到了4G的路标。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最大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4G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随着4G放号时间的逼近,消费者“流量恐惧症”问题被重新提起。在3G时代,手机上网“天价流量”曾被媒体屡屡曝光。虽然运营商故作姿态地提醒消费者注意“流量陷阱”,但一些对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不甚熟悉的用户还是多多少少地产生“流量恐惧症”,担心哪天一不小心按错一个功能键或忘记关闭一个下载软件,几百块钱话费瞬间就这么溜走了。
而4G的网速几十倍于3G,下载一部700M的高清影片,耗时最快1分多钟就可以搞定。而下载一部2.8G的大英百科全书只要8分钟。这样的网速着实让消费者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乐。可是也有乐极生悲的,无意间按错一个键就会产生巨大的流量,运营商收钱没商量。更何况还有不少流量陷阱,让你防不胜防。一旦用了4G,你就被绑架了。所以有消费者调侃道:“4G,用的是高科技,玩的是心跳,掏的是腰包,套的是傻瓜,赚的是移动公司。”也有人提醒玩4G手机消费者,“一夜不关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都快成运营商的了。”更有人喊出这样的口号“防止流量陷阱,远离4G手机。”
(二)运营商血拼流量优惠
所以尽管4G放号的锣鼓敲得震天响,消费者还是持观望态度,这让运营商们焦急如热锅上蚂蚁。况且还有虚拟运营商借传统运营商的平台通道发放170号段,使出零月租、无套餐、流量不清零、无漫游费等招术,大挖墙角。比如京东通信推出一种名为“自由行”的特权卡,主打无套餐、无合约、无最低消费。蜗牛移动推出“999免卡”,含半年免费语音,送3G流量。以爱施德主导的U友套餐宣称C2B自由定制,核心理念是将套餐“定制权”交还用户,让用户随需自定义。阿里亲卡摒弃复杂化的套餐设计,采取简单、极致的“懒人计费”模式,像打车一样,根据每月实际使用量,为用户提供最实惠的方案,比“流量不清零”更省心。苏宁互联的至简产品具有无月租、无套餐、全国一口价、越打越优惠的显著特点,还保留前期产品已经确定的余量分享、赠送、不清零等标配功能。
虚拟运营商上述这些招术对传统运营商来说,具有颠覆性威胁,与其被人颠覆,不如自我革命,为改变被动局面,聪明的运营商也使出种种绝招,围绕流量设计套餐,试图吸引消费者选号。
从最低月套餐费来说,中国移动推出的最低每月58元套餐颇具诱惑力,其中包含50分钟通话、200MB流量。中国联通推出最低档月套餐是76元,包含200分钟通话、400MB流量。中国电信最低月套餐是59元,包含100分钟通话、500MB流量。此外,三大运营商还做各种辅助促销活动,中国移动赠送4G流量,若是58元月套餐则赠送200MB流量。中国联通推出预存话费送话费活动,中国电信则开展预存话费打折活动。家家都有优惠手段。
从4G流量月包来说,中国移动最低流量包30元包含500MB流量,最高280元包含11GB流量,其中1GB流量资费为50元。中国联通最低月流量包8元包含100MB流量,最高232元包含11GB流量,其中1GB流量资费为48元。中国电信则只有一种月流量包即49元包含2GB流量。
从流量月资费来看,中国电信的价格最具优势,但这是没有其他选择的选择,而中国联通最低8元的消费门槛较低,而且比中国移动更便宜些。
对消费者而言,三大运营商设定的套餐资费各有特色,不能片面地判断孰优孰劣,硬要排出甲乙丙丁。消费者可因人而异,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运营商和套餐。比如喜欢下载影视等使用数据流量较大的消费者可选择流量资费最便宜的中国电信,花较少的钱享受影视消费的快乐。每月使用流量没有固定数量的用户最好选择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提供的不同档位加油包可满足不同需求。而中国联通虽说套餐起步价较贵,但单独数据流量资费还是比较便宜的。
但是三大运营商动辄设计数十种套餐,加上各种各样的流量包,排列组合后产生上百种消费选择,这会让消费者头晕目眩,从而产生消费焦虑,生怕一不小心掉进套餐陷阱。相比而言,虚拟运营商的资费产品倒是简单明了,力求化解套餐的复杂性,以最简约的方式奉现给消费者,把消费者如同迷宫似的套餐中解脱出来。
(三)吸引消费者根本之策
在中国,3G尚未完全普及,4G又提前登场,这本身就是一种超前消费,要培育超前消费的4G市场,必须以人为本,力求给消费者提供快速而廉价的4G产品。
首先要在应用创新上下功夫。互联网无论进入哪一G,内容是首要卖点,然后才是速度,只有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才能引导用户加大流量消费。速度再快,应用缺失,内容贫乏发消费者不会盲目追逐时髦去玩4G产品,即便是以流量优惠为诱饵,也很难点旺流量消费之火。
其次要引导客户普及4G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是4G消费的平台,是流量经营的基础,其产生的流量远高于非智能手机。运营商要加强对客户的引导,引导客户选择与非智能手机同等价位的智能手机,为流量经营奠定平台基础。
再次,要采用分段定价的计费方式,流量档次越高,流量的单价应越低,就像阶梯电价一样。同时也要实行“削峰填谷”,网络拥堵时流量消费应高价,网络畅通时流量消费应低价,鼓励深夜上网消费流量,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促进消费者加大流量消费。
此外,可推出流量币的计算方式,剩余流量可折算为流量币,准予相互赠送,或以流量币购买网络产品诸如电子书、手游、彩铃等。
还有,可采用“后向经营”的方式,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让相应的互联网厂商为其用户产生的流量买单。这样就相当于变相地降低了消费者的流量资费。
不过,无论采取何种激励方式,都要坚守血拼流量优惠的底线,即不要使4G沦为廉价的互联网管道,而创新进取,深化流量经营,力求完成“去电信化”的改造,才能实现华丽转身。
(一)“流量恐惧症”制约4G
不经意间,我们还行进在3G路上,又看到了4G的路标。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最大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4G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随着4G放号时间的逼近,消费者“流量恐惧症”问题被重新提起。在3G时代,手机上网“天价流量”曾被媒体屡屡曝光。虽然运营商故作姿态地提醒消费者注意“流量陷阱”,但一些对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不甚熟悉的用户还是多多少少地产生“流量恐惧症”,担心哪天一不小心按错一个功能键或忘记关闭一个下载软件,几百块钱话费瞬间就这么溜走了。
而4G的网速几十倍于3G,下载一部700M的高清影片,耗时最快1分多钟就可以搞定。而下载一部2.8G的大英百科全书只要8分钟。这样的网速着实让消费者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乐。可是也有乐极生悲的,无意间按错一个键就会产生巨大的流量,运营商收钱没商量。更何况还有不少流量陷阱,让你防不胜防。一旦用了4G,你就被绑架了。所以有消费者调侃道:“4G,用的是高科技,玩的是心跳,掏的是腰包,套的是傻瓜,赚的是移动公司。”也有人提醒玩4G手机消费者,“一夜不关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都快成运营商的了。”更有人喊出这样的口号“防止流量陷阱,远离4G手机。”
(二)运营商血拼流量优惠
所以尽管4G放号的锣鼓敲得震天响,消费者还是持观望态度,这让运营商们焦急如热锅上蚂蚁。况且还有虚拟运营商借传统运营商的平台通道发放170号段,使出零月租、无套餐、流量不清零、无漫游费等招术,大挖墙角。比如京东通信推出一种名为“自由行”的特权卡,主打无套餐、无合约、无最低消费。蜗牛移动推出“999免卡”,含半年免费语音,送3G流量。以爱施德主导的U友套餐宣称C2B自由定制,核心理念是将套餐“定制权”交还用户,让用户随需自定义。阿里亲卡摒弃复杂化的套餐设计,采取简单、极致的“懒人计费”模式,像打车一样,根据每月实际使用量,为用户提供最实惠的方案,比“流量不清零”更省心。苏宁互联的至简产品具有无月租、无套餐、全国一口价、越打越优惠的显著特点,还保留前期产品已经确定的余量分享、赠送、不清零等标配功能。
虚拟运营商上述这些招术对传统运营商来说,具有颠覆性威胁,与其被人颠覆,不如自我革命,为改变被动局面,聪明的运营商也使出种种绝招,围绕流量设计套餐,试图吸引消费者选号。
从最低月套餐费来说,中国移动推出的最低每月58元套餐颇具诱惑力,其中包含50分钟通话、200MB流量。中国联通推出最低档月套餐是76元,包含200分钟通话、400MB流量。中国电信最低月套餐是59元,包含100分钟通话、500MB流量。此外,三大运营商还做各种辅助促销活动,中国移动赠送4G流量,若是58元月套餐则赠送200MB流量。中国联通推出预存话费送话费活动,中国电信则开展预存话费打折活动。家家都有优惠手段。
从4G流量月包来说,中国移动最低流量包30元包含500MB流量,最高280元包含11GB流量,其中1GB流量资费为50元。中国联通最低月流量包8元包含100MB流量,最高232元包含11GB流量,其中1GB流量资费为48元。中国电信则只有一种月流量包即49元包含2GB流量。
从流量月资费来看,中国电信的价格最具优势,但这是没有其他选择的选择,而中国联通最低8元的消费门槛较低,而且比中国移动更便宜些。
对消费者而言,三大运营商设定的套餐资费各有特色,不能片面地判断孰优孰劣,硬要排出甲乙丙丁。消费者可因人而异,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运营商和套餐。比如喜欢下载影视等使用数据流量较大的消费者可选择流量资费最便宜的中国电信,花较少的钱享受影视消费的快乐。每月使用流量没有固定数量的用户最好选择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提供的不同档位加油包可满足不同需求。而中国联通虽说套餐起步价较贵,但单独数据流量资费还是比较便宜的。
但是三大运营商动辄设计数十种套餐,加上各种各样的流量包,排列组合后产生上百种消费选择,这会让消费者头晕目眩,从而产生消费焦虑,生怕一不小心掉进套餐陷阱。相比而言,虚拟运营商的资费产品倒是简单明了,力求化解套餐的复杂性,以最简约的方式奉现给消费者,把消费者如同迷宫似的套餐中解脱出来。
(三)吸引消费者根本之策
在中国,3G尚未完全普及,4G又提前登场,这本身就是一种超前消费,要培育超前消费的4G市场,必须以人为本,力求给消费者提供快速而廉价的4G产品。
首先要在应用创新上下功夫。互联网无论进入哪一G,内容是首要卖点,然后才是速度,只有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才能引导用户加大流量消费。速度再快,应用缺失,内容贫乏发消费者不会盲目追逐时髦去玩4G产品,即便是以流量优惠为诱饵,也很难点旺流量消费之火。
其次要引导客户普及4G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是4G消费的平台,是流量经营的基础,其产生的流量远高于非智能手机。运营商要加强对客户的引导,引导客户选择与非智能手机同等价位的智能手机,为流量经营奠定平台基础。
再次,要采用分段定价的计费方式,流量档次越高,流量的单价应越低,就像阶梯电价一样。同时也要实行“削峰填谷”,网络拥堵时流量消费应高价,网络畅通时流量消费应低价,鼓励深夜上网消费流量,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促进消费者加大流量消费。
此外,可推出流量币的计算方式,剩余流量可折算为流量币,准予相互赠送,或以流量币购买网络产品诸如电子书、手游、彩铃等。
还有,可采用“后向经营”的方式,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让相应的互联网厂商为其用户产生的流量买单。这样就相当于变相地降低了消费者的流量资费。
不过,无论采取何种激励方式,都要坚守血拼流量优惠的底线,即不要使4G沦为廉价的互联网管道,而创新进取,深化流量经营,力求完成“去电信化”的改造,才能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