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助于完成地理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方法,培养能力。本文将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为例,探讨智慧教育理念是如何支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等地理要素简单串联的教学模式,内容枯燥乏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失,最终导致原本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目标难以实现。
2.单一教学方式,无法实现个性化能力培养
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中,过于单一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导致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统一安排的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都是统一的,这样按部就班的学习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讲,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没有经历发现、构想、归纳的完整的思维过程,很难使知识内化,不能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地理问题分析能力。
3.常规教学环境,很难实现分层训练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常规的教学环境,只能实现全班学生做同一道题或同一套试卷,无法充分考虑学情,没有分层设计,这样容易导致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做完既定试题,而部分成绩处于低位的学生只能完成一半,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到’”的现象。
4.课堂容量大,学生掌握较为吃力
本节课内容涉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位置、气候、地形、人口等内容,知识容量较大,并且是学生没有接触或了解过的地区,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较为吃力。另外,区域地理教学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应适当拓展相关内容,这对课堂完成度提出了更大的难题。
●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任务驱动,主题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都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织运用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探讨本区突出的地理现象分布与形成规律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来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在本课设计时布置了课前任务,让学生“体验”一次非洲之旅,将旅行的过程分为“准备工作”“踏上旅程”“走进非洲”“浏览参观”和“分享收获”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分别囊括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本区位置、气候、地形、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环节的资料搜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思考,自主建构和梳理知识,这样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构建个性化学习支撑环境,提升地理问题分析能力
单一的学习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了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型、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情、教学环境等因素,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为学生“铺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学习支撑环境。本课中,教师选择了电子书包环境,提供了“直接读懂式”“探究式”等不同学习方式的支撑环境,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还准备了丰富的资源包,其中既包括供学生探究学习的工具动画类资源,也包括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地图、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
学生在准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利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己组织和编排本组的汇报并分享报告。教师除了提供的资源包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能够支撑自己知识构建过程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选择了适合自己小组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也注意了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按照以前掌握的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来查找和组织材料,避免其思维过于发散而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活跃的过程,他们的分析地理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3.电子书包环境,实现分层测验
在课堂测验环节,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创设了一个“闯关测试”的环境(如上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将试题分为三个等级,试题的难度是逐级增加的,只有前一等级的试题答对通关后才能进入下一等级的试题。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答题,通过系统判断正误,当闯关失败时,可以查看答案,方便自测和巩固学习。这样做,实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同一时间段内的分层次教学,虽然每位学生的答题进度不一样,但最终都能达到测试和巩固的目的。
4.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解决课堂容量大的问题,本节课在设计时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在课前布置任务并提供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云学习中心设置预习测验,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系统自动统计信息。然后教师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在课前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课上进行小组研究成果汇报和深层次问题的挖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案例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非洲的基础上编排的。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针对本节内容在整章中的独立性及新课标的实际,在教学中适当添加书本中没有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该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引领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等地理要素简单串联的教学模式,内容枯燥乏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失,最终导致原本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目标难以实现。
2.单一教学方式,无法实现个性化能力培养
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中,过于单一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导致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统一安排的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都是统一的,这样按部就班的学习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讲,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没有经历发现、构想、归纳的完整的思维过程,很难使知识内化,不能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地理问题分析能力。
3.常规教学环境,很难实现分层训练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常规的教学环境,只能实现全班学生做同一道题或同一套试卷,无法充分考虑学情,没有分层设计,这样容易导致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做完既定试题,而部分成绩处于低位的学生只能完成一半,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到’”的现象。
4.课堂容量大,学生掌握较为吃力
本节课内容涉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位置、气候、地形、人口等内容,知识容量较大,并且是学生没有接触或了解过的地区,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较为吃力。另外,区域地理教学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应适当拓展相关内容,这对课堂完成度提出了更大的难题。
●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任务驱动,主题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都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织运用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探讨本区突出的地理现象分布与形成规律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来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在本课设计时布置了课前任务,让学生“体验”一次非洲之旅,将旅行的过程分为“准备工作”“踏上旅程”“走进非洲”“浏览参观”和“分享收获”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分别囊括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本区位置、气候、地形、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环节的资料搜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思考,自主建构和梳理知识,这样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构建个性化学习支撑环境,提升地理问题分析能力
单一的学习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了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型、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情、教学环境等因素,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为学生“铺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学习支撑环境。本课中,教师选择了电子书包环境,提供了“直接读懂式”“探究式”等不同学习方式的支撑环境,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还准备了丰富的资源包,其中既包括供学生探究学习的工具动画类资源,也包括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地图、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
学生在准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利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己组织和编排本组的汇报并分享报告。教师除了提供的资源包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能够支撑自己知识构建过程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选择了适合自己小组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也注意了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按照以前掌握的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来查找和组织材料,避免其思维过于发散而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活跃的过程,他们的分析地理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3.电子书包环境,实现分层测验
在课堂测验环节,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创设了一个“闯关测试”的环境(如上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将试题分为三个等级,试题的难度是逐级增加的,只有前一等级的试题答对通关后才能进入下一等级的试题。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答题,通过系统判断正误,当闯关失败时,可以查看答案,方便自测和巩固学习。这样做,实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同一时间段内的分层次教学,虽然每位学生的答题进度不一样,但最终都能达到测试和巩固的目的。
4.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解决课堂容量大的问题,本节课在设计时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在课前布置任务并提供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云学习中心设置预习测验,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系统自动统计信息。然后教师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在课前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课上进行小组研究成果汇报和深层次问题的挖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案例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非洲的基础上编排的。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针对本节内容在整章中的独立性及新课标的实际,在教学中适当添加书本中没有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该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引领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