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蕴味悠长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因此,诗词的赏析是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本文试从四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了解意象包蕴的文化功能。二、是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三、是善于积累特定意义意象,形成解读诗歌的知识宝库。四、是重视景语在诗词中的表现性,更好把握意象。
  关键词:意象 赏析 文化功能 意义 景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是养育艺术鲜花的源泉,因此,历代的优秀人物都十分注重从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华与营养。因而,赏析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那么诗歌鉴赏的关键——意象。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是抓往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1 了解意象包蕴的文化功能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它作为诗歌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讲究“立象从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可见,意象的营造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是古代诗人艺术追求的至境。意象不仅仅是诗人借以抒情、释怀、喻志的普通事物,还昭示着中国传统文人一贯的人生态度,时代生活,作家思想,以及人格的写照。中国古代士人借助诗歌来阐发心灵,不得志时常寄情山水;政治上失意,就转向自然的怀抱以求安慰。因此,诗歌中的意象便成了作者表达情意的具象载体。所以诗歌赏析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2 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2.1 串联意象,分析主要意象的描写角度,理解意象的深刻。
   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①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花鸟本是令人喜爱的。诗人对着花鸟还是悲痛。花何事而溅泪,鸟何情而惊心?是因为“感时”和“恨别”而动情。其实是诗人自己感时恨别,看到花上露珠晶莹,就好像花也泪凝眼角,听到飞鸟鸣叫,也好似鸟在惊啼。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则物亦生情。以物之情写人之情,则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挚。同时这二者互为映衬,花感时也恨别,鸟恨别也感时,都是两种感情兼而有之。
  2.2 辨析意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来鉴赏诗歌 。
   (1)情感表达、情真意切、清丽自然。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首小令,仅有二十七个字。寥寥数句把一个思妇孤寂痛苦生活和盼夫归家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②因此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也发生了变化“过尽千帆皆不是”那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的深沉追怀。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眼前出现是,船尽江空,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希望落空,幻想破灭。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景物描绘的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这正是现实生活中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水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般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帆船,悠悠的流水,远远的水洲,都让人遐想,因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
   (2)指向和强度。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强度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例如同是别离,但由于送别人和被送别人的不同,送别时间、地点的不同。送者与被送者当时当地的处境心情不同。诗歌反映出来的感情基调与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较:送客的滋味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但前者是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以豪健的语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抒写惜别之情安慰友人只要存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后者以婉约缠绵,“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初者细雨纷纷清晨,带着几分凉意,雨中的客舍的柔柳,制造了春寒料峭、凄清冷清氛围。诗人一再地劝酒话别,特别是想到友人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的,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更为深厚、强烈,同时流露了诗人伤离恨别、缠绵悱恻的伤感情绪。因此,通过比较以上两首送别诗更好的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有助于解读诗歌的韵味。
   (3)虚实相映。诗歌的艺术魅力常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柳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柳树是自然景物,诗人看到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柳条喻丝带,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面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本是无色无味又无形,诗人把它化虚为实,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4)动静结合。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首词挑选了几种小事物来描写农村夏夜的画面,表现了农村的丰收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词人用动静相映表现手法,生动、活泼、欢快、灵活,给人以相当丰富的美的享受。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词的上阙着重于“面”的渲染, 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写,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词的下阙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节奏轻快,末句的“转”字“忽”字,使诗人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诗人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诗词中是不可多得的。
  2.3 善于积累特定意义意象,形成解读诗词的知识宝库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有些自然景物如江水、明月等,经过历代诗人的加工、锤炼,除了本身意义外,还附加了另外的情义,而且还具有普通意义的典型意象。如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在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即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也就是说,若无月意象的沾溉,诗人们就会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批不朽的诗作。如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牧《泊秦淮》、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在唐代边塞诗大多数与明月有关,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中可以看到月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出现,起着渲染环境,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边塞这个空间概念地理位置向心灵感情的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深层的感知维度上产生共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又是愁苦意象。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月如钩”不仅写了月的形状,而且渲染了月的暗淡阴晦,使月色与人的凄凉心境相吻合。因为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诗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过着日夕以泪洗脸的凄凉寂寞的日子以及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作者切身感受幽禁生活无可解脱愁苦的滋味。因此,月作为愁苦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其实诗词中又何止是月的意象呢?
   “水”的意象。水剪切不断,绵延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两句用了一个比喻,说就好比用刀切断水流一样,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愁苦、愤懑,抒写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位伟大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怎样抑郁痛苦。又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以江水喻愁,“愁”什么呢?诗人没有明确表达(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受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不仅显露了诗人物是人非的生命感慨,也极为容易让读者从中取得心灵上的感应。
   只要好好积累诸如“月”、“水”等的意境,它们将成为一块块实用有效的“问路石”,更好地起帮助我们领会诗歌意旨的作用。
  2.4 重视景语在诗歌中表现性,更好把握意象
   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诗的核心是意象,而且意象的基本要素是情与景或意与景,所以“意”与“象”通称为“情与景”,而“情景交融”的诗美观念推动了中国诗歌意象不断发展,完善,创造出难以估计的诗歌明珠。中国古典抒情诗多以自然景物为象。其实,写景抒情并不难,难在情景交融而入神。在朗诵诗歌中,想象景物,体会情意也不难,难在吟叹其神韵。情是基础,没有情就没有诗,这里情也包括志趣、意念、理智等。景是情的对应,没有景,就没有形象。情感变不能从主体体验转为客体表现,意象就不能创造。例如曹操《观沧海》完全是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六句虽然是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十六个字,却写出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蕴。此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景与情紧密结合着,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这正是中国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象。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上述四个方面,对诗词意象赏析作出了一些探讨。诚然,赏析诗歌无疑需要更多的实践的经验,方能领略诗歌文学的独有神韵,获得更好的审美愉悦。
  
  
  注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第12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第14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第130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篇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第一版,第41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篇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第一版,第3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第15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第15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第19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第156页。
  
  参考文献
  [1] 贺新辉.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名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施工当中,部分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较少,专业水平不高,对劳务分包合同重视程度不够,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理解不够深入细致,导致劳务分包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本文通过本人从事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以来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劳务纠纷发生,营造和谐共赢的施工环境。  关键词:劳务分包管理 工程款结算 工资保障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长远的观念加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提高档案利用效益提升公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把公路部门的长期发展公路工程和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联系起来同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公路工程档案的现状粗浅的论述了在工程档案管理方而的看法。  关键词:公路工程 档案管理 措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作者简介:王树君(1969-),男,吉林白山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绿化方面的技术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渐顺应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我国建设新社会的重大力量,但是就其现实状况而言,与国外的林业产业相比,我国的林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可以说是优劣并存。文章就站在重视营林建设的角度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林业营林方法,以及在营林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治理措施。
期刊
摘要:在分析当前发电企业培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发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对发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发电企业 教育培训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大教育、大培训”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需求,构建现代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构建现代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考虑的因素及其内容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 键 词:现代企业业绩 评价体系 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      一、
期刊
[基金项目: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基金(090910),2、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项目,3、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基金(091102)。  作者简介:侯鹏程 (1980-),男, 硕士, 讲师,创业咨询师,主要从事团总支及辅导员工作。]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6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
期刊
作者简介:姓名:李峰,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沂水县,出生年月:1977年6月,职称:馆员 工作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档案的管理、开发与利用。     摘 要:《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均要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加强医疗行业作风建设,以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满意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医德医风档案 行业作风建设 作用  
期刊
摘 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产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正视自己的不足,也提高对自我和对他人认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和心理调节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优势 劣势 自我认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    【活动理念】从心出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
期刊
摘 要:  关键词:效能监察 运行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     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能力、运行状况及产生的作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的监督检查,以确保企业内部政令畅通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是为生产经营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力量,而随着90后学生群体开始进入高校,运用符合当代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模式,创造各种平台培养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品德良好、知识丰富、技能熟练、态度积极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以及帮助学生干部自身成长、发展需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选拔与培养 创新意识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