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创新能力,兴趣
1.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句子学提问,先找出献血前和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再根据这些句子提问,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去创新、发展,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因此,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晃过,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2.善于运用教材、挖掘教材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离开课本等于无源之水。教材中饱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和启发,每一堂课又何尝不是一节科学素养的培训课呢?在教学《草船借箭》中,当学生读懂了课文,知道诸葛亮根据敌我的地理位置判断出三天后有东南风,可以借东南风向曹操借箭的时候,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诸葛亮是从什么方面,或者什么现象判断出三天后有东南风的呢?”学生通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争取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晚上夜观天象,从云的变化看出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看水的流势,结合当地的水向判断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从一些小昆虫的生活变化知道的……在学生简短的讨论过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诸葛亮是一个懂天文的人,而要懂天文就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细心的观察才能够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中蕴涵的科学材料,及时的点拨启发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科学进行探究,激活了学生脑中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组合分析、深入研究,使一些从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内化而成为自我的认识,比简单地从书本获得知识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比如在教《詹天佑》一课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詹天佑是怎样克服‘八达岭’和‘居庸关’的地理困难而设计开凿方案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开凿会有什么弊端吗?”“你能想一个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八达岭’和‘居庸关’的问题吗?”对于教学“开凿隧道的方法”这一部分的时候,以往很多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理解詹天佑是怎样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利用“两端开凿”和“两端开凿,中间插入”的方法了开凿八达岭、居庸关的,从中体会他杰出的才干。至于怎样利用本课中的科学因素适时引导学生去了解、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怎样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更深一步地去进行自我创造呢?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设计了以上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又回到课本要解决的问题上,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仅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还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得出了不少令人赞叹的答案。通过“发散”和“集中”,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干。
3.让教师和学生距离化为零,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课堂上教师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目中,讲台成了威严的象征,课堂上孩子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思维就会失去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是,应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解除这一障碍,师生间关系更融洽,心与心更相通。总之,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那种所谓的神圣的地位才能与学生的距离化为零,在教学中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同时,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创新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创新能力,兴趣
1.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句子学提问,先找出献血前和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再根据这些句子提问,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去创新、发展,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因此,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晃过,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2.善于运用教材、挖掘教材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离开课本等于无源之水。教材中饱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和启发,每一堂课又何尝不是一节科学素养的培训课呢?在教学《草船借箭》中,当学生读懂了课文,知道诸葛亮根据敌我的地理位置判断出三天后有东南风,可以借东南风向曹操借箭的时候,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诸葛亮是从什么方面,或者什么现象判断出三天后有东南风的呢?”学生通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争取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晚上夜观天象,从云的变化看出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看水的流势,结合当地的水向判断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从一些小昆虫的生活变化知道的……在学生简短的讨论过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诸葛亮是一个懂天文的人,而要懂天文就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细心的观察才能够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中蕴涵的科学材料,及时的点拨启发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科学进行探究,激活了学生脑中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组合分析、深入研究,使一些从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内化而成为自我的认识,比简单地从书本获得知识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比如在教《詹天佑》一课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詹天佑是怎样克服‘八达岭’和‘居庸关’的地理困难而设计开凿方案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开凿会有什么弊端吗?”“你能想一个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八达岭’和‘居庸关’的问题吗?”对于教学“开凿隧道的方法”这一部分的时候,以往很多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理解詹天佑是怎样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利用“两端开凿”和“两端开凿,中间插入”的方法了开凿八达岭、居庸关的,从中体会他杰出的才干。至于怎样利用本课中的科学因素适时引导学生去了解、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怎样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更深一步地去进行自我创造呢?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设计了以上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又回到课本要解决的问题上,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仅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还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得出了不少令人赞叹的答案。通过“发散”和“集中”,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干。
3.让教师和学生距离化为零,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课堂上教师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目中,讲台成了威严的象征,课堂上孩子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思维就会失去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是,应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解除这一障碍,师生间关系更融洽,心与心更相通。总之,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那种所谓的神圣的地位才能与学生的距离化为零,在教学中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同时,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创新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