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国家重视,社会更关注,大众更感性,而我们语文课,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才能让语文课堂有效有趣。本文将从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语言理解。
高中语文课程的新目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一些语文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程红兵先生的“语文人格教育”,认为“学科当中承载着多少年来社会的文明财富,人类的文明财富转化成课程资源,来发挥它的培养人的作用。所以,学科教学是所有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的主要的教学形态”。还有王尚文先生的“语感中心说”,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钱梦龙先生则把“语文素养”分成“语文知识”、“读写听说的能力”、“对母语深厚的感情和正确的态度”、“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较宽的文化视野”五个要素。可见,大多数专家都强调语言基础,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又以对语言的正确理解为基础。这也正是把握住了语文作为母语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根本要务,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深刻领会和探索。笔者以为,语言的理解在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一、语言理解在人类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汲取前人积累的大量的书本知识,而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则要把这个学习任务及知识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知识理解的范围十分广泛,而其中语言理解就是最基础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下的基本科学概念都是由语言文字来形成并定义的,而语文知识就更有意思,它以语言文字来定义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的概念,如“汉语”、“甲骨文”、“启蒙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思想”等。基于这种特性,语言理解对人类语言(文)的学习就尤为重要。而高中语文学科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知识体系中自然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性概念,如“普通话”、“简化字”、“意识流小说”等,就更需要学生加强语言理解,形成活跃的思维内部言语,来和书面的文字达成统一。
二、语言理解是语文两大性质的和谐保证
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流通语言中最简省而又最深奥的古老表意语言体系,不仅独此一家,别无参照,而且在数千年的漫长演变进程中,又衍生出了一整套繁复而绵密的文化蕴涵,笔画繁难的繁体字,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曾经使汉字和我们汉民族的文学文化成为上层贵族的专享,愚民统治的工具。笔者以为,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有个定性也是必要的,这对于语文课程虽有难度,但仍然不宜回避,只是不可保守僵化,也不应随波逐流,总要取法中庸,道行和谐。如今新课标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承认了要重视语文课程中“语言”的工具基础,又肯定了要提升语文课程中“文学文化”的人文素养,于课程自身是实现了完整的两条腿走路,于一线教师是扫除了迷惘,明确了方向,相信将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和效率。所以,语言理解实际就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融通的金桥,需要牢牢把握,紧紧立足。
三、语言理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
语文,既是知识,也是能力;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中,除了知识要求,当然也少不了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出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钱梦龙先生提出了“读写听说的能力”和“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等能力要求。作为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最高最全面测试的《高考考试说明》则将语文能力具体细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层级,相比以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多则多矣,但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学仍应以培养和提升语言理解能力为中心。识记最基础,当然也不能忽略,但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高中阶段可在理解能力提高后反过来优化识记。所以高中生不是理解高了、够了,而是还低、还不够,更不要说是在理解之后,内化为思维言语,外现为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评价能力,故而,立足语言理解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更是当务之急。
总之,人类的理解力实是一种静态的智慧,它不是知识,却是掌握并运用知识的重要能力,对于高中生,它也还不过是一个不大的正数,只有自己不断地开发,教育培养,减少误解,增加理解,才能成长为一个聪明的、有力量的人,他最后的动态智慧才可能是一番事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理解方面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高中语文课程的新目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一些语文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程红兵先生的“语文人格教育”,认为“学科当中承载着多少年来社会的文明财富,人类的文明财富转化成课程资源,来发挥它的培养人的作用。所以,学科教学是所有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的主要的教学形态”。还有王尚文先生的“语感中心说”,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钱梦龙先生则把“语文素养”分成“语文知识”、“读写听说的能力”、“对母语深厚的感情和正确的态度”、“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较宽的文化视野”五个要素。可见,大多数专家都强调语言基础,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又以对语言的正确理解为基础。这也正是把握住了语文作为母语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根本要务,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深刻领会和探索。笔者以为,语言的理解在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一、语言理解在人类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汲取前人积累的大量的书本知识,而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则要把这个学习任务及知识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知识理解的范围十分广泛,而其中语言理解就是最基础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下的基本科学概念都是由语言文字来形成并定义的,而语文知识就更有意思,它以语言文字来定义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的概念,如“汉语”、“甲骨文”、“启蒙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思想”等。基于这种特性,语言理解对人类语言(文)的学习就尤为重要。而高中语文学科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知识体系中自然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性概念,如“普通话”、“简化字”、“意识流小说”等,就更需要学生加强语言理解,形成活跃的思维内部言语,来和书面的文字达成统一。
二、语言理解是语文两大性质的和谐保证
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流通语言中最简省而又最深奥的古老表意语言体系,不仅独此一家,别无参照,而且在数千年的漫长演变进程中,又衍生出了一整套繁复而绵密的文化蕴涵,笔画繁难的繁体字,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曾经使汉字和我们汉民族的文学文化成为上层贵族的专享,愚民统治的工具。笔者以为,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有个定性也是必要的,这对于语文课程虽有难度,但仍然不宜回避,只是不可保守僵化,也不应随波逐流,总要取法中庸,道行和谐。如今新课标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承认了要重视语文课程中“语言”的工具基础,又肯定了要提升语文课程中“文学文化”的人文素养,于课程自身是实现了完整的两条腿走路,于一线教师是扫除了迷惘,明确了方向,相信将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和效率。所以,语言理解实际就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融通的金桥,需要牢牢把握,紧紧立足。
三、语言理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
语文,既是知识,也是能力;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中,除了知识要求,当然也少不了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出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钱梦龙先生提出了“读写听说的能力”和“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等能力要求。作为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最高最全面测试的《高考考试说明》则将语文能力具体细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层级,相比以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多则多矣,但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学仍应以培养和提升语言理解能力为中心。识记最基础,当然也不能忽略,但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高中阶段可在理解能力提高后反过来优化识记。所以高中生不是理解高了、够了,而是还低、还不够,更不要说是在理解之后,内化为思维言语,外现为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评价能力,故而,立足语言理解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更是当务之急。
总之,人类的理解力实是一种静态的智慧,它不是知识,却是掌握并运用知识的重要能力,对于高中生,它也还不过是一个不大的正数,只有自己不断地开发,教育培养,减少误解,增加理解,才能成长为一个聪明的、有力量的人,他最后的动态智慧才可能是一番事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理解方面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