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忆乡土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m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脚步走了五千年,名为文明的火种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曾有人说,城市的霓虹和五光十色是这一代文明的标志,我们走过蒸汽时代,走过电气时代,名为高科技的大厦拔地而起,可是回头看,乡土的庙宇却在不知不觉中轰然倒塌。如果时代选择了进步,人类就一定要放弃乡土吗?
  庄子的“天人合一”中自然是有其寓意的,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早就牢牢地同环境、自然绑在了一起。古哲学认为,人类的前进实质上就是与自然更进一步的统一。在这种传统的文化观念下,古中国诞生了我们所言的乡土文化。漫漫千年,乡土文化维持了中国稳定的社会框架,并且从未改变。可短短几十年间,在科技浪潮的侵袭下,中国迅速完成了惊人的蜕变,于此相应的,我们大多数人放弃了乡土文化。
  近年来,诸如“荒废村落”的新闻屡见不鲜,农业农村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犀利地指出:“‘80后’不能种地,‘90后’不想种地,‘00后’不会种地”的致命现象。这些无不在反映一个事实:中国,在逐步丧失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丝乡土气息。我们说,中国的农业跨入现代化很难,所以它几乎是幸存的最后一缕传自古老社会的乡土文化,而如今,连这最后的火种似乎都要熄灭了。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同乡土的逝去作斗争。这是一种源自内心情感的表达。多年前,我们就曾经听说,国外妇人、老人都在持重金购买田园资产,似乎他们都想要在乡村安度晚年。近年来,这一现象在我国也逐渐开始流行:无论是叱咤商界的精英,还是文明一时的政客,当他们结束一生的奋斗时,大多数都想要归隐乡村,这就是人们心中对乡土生活的最后一丝留恋。而讽刺的是,曾经组成古人类国度最主要框架的乡土社会,时至今日,竟只给人们留下这一点点念想。
  所幸,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它的不可或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广袤的田地里寻找新的机遇,国家在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力求迎合时代发展的同时,将中国仅有的乡土结构赋予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乡土民俗成功申遗,给人间留下纯正浓厚的乡土气息……即使时代选择了进步,我们,也没有放弃乡土。
  我们不能保证乡土社会的结构框架在如今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不过仅仅是它本身,就是历史与时间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作者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中高二2班学生,指导老师:纪顺】
  点评
  “乡土”是融入汉民族骨髓中的民族特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就有相关论述。然而,当下社会,因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乡土”特性正在消逝,乡土庙宇不知不觉中轰然倒塌。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从历史发展、乡土问题以及实际做法等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由分析问题,到解决問题,层层深入。文章语言虽不华丽,但处处闪现着思辨的光芒。
其他文献
解题技巧  一、解读考纲(考什么)  新课程《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一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  “理解”的考查内容有: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的考查内容有: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选文
期刊
两家人都看见路边的一个乞丐,一家父母对孩子说要努力读书,否则会像乞丐一样;另一家父母对孩子说要努力读书,去帮助像乞丐那样的人。虽然两家的教育方法不同,但在强调读书上却是一致的。读书不仅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改变别人。  爱因斯坦有言:“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好好读书或许是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在成功的基础之上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可谓锦上添花。书香的特质会在人的身上显
期刊
他曾是一名工地上的搬砖男孩,经过刻苦学习,靠优异成绩从大山深处的贫困家庭考入军校。如今,学有所成的他,主动要求赴边疆守卫国土。“山还是那座山,但在我眼中不再是束缚,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连日来,共和国年轻军官魏凯伦赤诚报国主动申请戍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从养育自己的大山深处走出,如今,山还是当年的山,但魏凯伦对山这个概念已远超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在他心中,不管是家乡的山,还是全国其他地方的
期刊
我的外公是一名退伍老兵,在部队时,他本领过硬,恪尽职守,牢记使命;在生活中,他勤劳节俭,默默奉献,关爱家人。  戏台旁边不看戏  外公当兵的那个时代,文化娱乐活动很少,看戏是群众最喜欢的休闲。外公很喜欢看唱红歌,文艺细胞也很不错,在部队自学了二胡和竹笛。有一次轮到他站岗放哨,刚好哨位旁边在唱戏,戏很精彩,台下的观众不停地连连叫好。  外公心里痒痒的,很想看戏,但他更知道站岗的纪律要求,所以尽管旁边
期刊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齿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岁月流逝,每一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曾经的“我辈”,那些中国的脊梁,他们用青春和一腔热血诠释着生命的内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只求无悔青春。  时空变幻,今天的“我辈”,承袭了前辈们的生命底色。我们有幸生于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太平盛世,我們在享受着高质量生活的时候,追溯往昔。  鲁迅先生曾说过:“自
期刊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才华出众,而且意志力坚定,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1804年,法国和英国开战。英国战舰经常俘获美国商船,以阻止美国人与法国人做生意,来切断法国的经济来源。当时英国与法国都是超强大国,美国夹在他们中间,不得不谨慎考虑,得罪任何一方,遭受损失的都是自己。  杰弗逊思前想后,决定采取折中的办法求生存,禁止美国商船同英国和法国做生意。这个决定顿时遭到许多国会议员和做海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高校在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中发现,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约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心理反应异常,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人际关系难以协调、适应能力差、意志力薄弱、自我认知偏差、对考试的依赖和恐惧等。  你可能有过这些困惑,也可能即将面临这些困惑。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或两个问题角度,写一篇演讲稿,谈谈自己的体会或看法。  要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
期刊
任务驱动就是给你“任务”,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套作宿构的怪圈,较之材料作文又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这种命题往往借助生活中的琐事让同学们谈感悟说看法,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贴近青少年认知水平,贴近时代的发展脉络,其初衷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最好说出“个性”,说出“丰富”,说出“深刻”。  由于这是一个较新的形态,大家对之认识还不够具体和深刻,因此在写作
期刊
记者曹可凡第一次采访国画大师戴敦邦时,时值盛夏,门打开后,戴敦邦正在赤膊作画。工作室内暑热难耐,没过几分钟,曹可凡已经热得满头大汗,忍不住环顾四周,发现屋内根本没有安装空调,甚至连一台风扇也没有。  好不容易坚持到采访结束,曹可凡忍不住问:“戴老师,以您的声名,随便卖掉一幅画,几十台空调都有啦,为什么不装一台呢?”戴敦邦笑着说:“因为作画不能太舒服!”曹可凡不解地问:“舒服不好吗?如果有空调,房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