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扎实有效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学生们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其成长的关键所在。语文素养包含的范围较广,包括学习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另外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也都属于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扎实有效的训练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这里说的训练主要包含语文作业、课堂练习以及实践活动等,换言之,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技巧以及能力等各方面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般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将课堂教学当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有些忽视语文训练。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重视起语文训练,把训练与教学结合来,达成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训练:强化课堂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强化课堂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所以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比较低,面对一些文章或者诗词难以理解。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而应该强化课堂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们提升自身的知识理解能力。但是传统的课堂训练效用不大,教师应该拓展课堂训练的方式和途径,更好地将课堂训练的效果展现出来。
  通过书面形式布置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到枯燥无聊,使得课堂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在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们的训练兴趣,提升其理解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视频片段进行播放,营造了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气氛;然后再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明园会毁灭?它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学生们根据视频片段回答了这些问题:“因为清朝国力衰弱、社会制度落后;告诉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直观的感受训练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间接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强化训练,学生们的知识理解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在之后的学习中理解文章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证明了有效的强化课堂训练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学生真正的接受并且理解了知识,具体表现为可以自如地将知识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帮助自己或者是他人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同样包含在语文素养的范围内,而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就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传统的语文作业比较单调,主要是一些抄写作业,这对于小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好处,教师应该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和内容。
  比如,我更喜欢布置一些灵活的作业,让学生喜欢上这些作业形式,通过作业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的教学之后,布置了一项特殊的课后作业:因为当时正是秋季,所以我让学生们在回到家后去楼下或者自然中听一听什么是“秋的声音”,将自己的所见、所听的感受写出来。学生对于这项作业非常感兴趣,将自己所听到的东西和感想按照这篇文章的格式写成了一篇文章,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更加热爱自然和生活了。
  因此,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们的成长也会起到帮助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
  合作水平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通过提升合作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理解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开展一些团队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
  我比较喜欢在教学中开展团队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缓解学习压力,更好地学习知识。实践活动都与教学内容有关,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快乐地参与,也能让他们学到相关的知识。比如,我发起过一个趣味运动会,主要的项目之一就是“两人三脚”:将两个人的左右腿绑在一起,进行竞走,哪一组最快到达终点便获胜。很多学生一开始都是信心满满,但是在比赛中错误百出。后来,学生逐渐找到了协同的技巧,两个人通过编制特殊的口号,来将步调统一。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了这一窍门,争先恐后地向终点前进。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提升,还有不少人将比赛感想写进了自己的作文中,写作能力也得到了
  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训练,不能够因循守旧,而要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拓展训练的范围,丰富训练的方式,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
  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玉端《重视课堂朗读训练,提升學生语文素养》,《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5期。
  [2] 何娴《强化读写训练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现
  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小学生而言,要想通过学习来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语文学习习惯所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写作习惯、阅读习惯、语言表达习惯、倾听习惯,其中倾听习惯的积极意义尤其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倾听习惯 培养策略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同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要强调知识之间的整合优化,注重强调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迁移性。因此,在当前新《课标》的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历史知识产生切实的认知体验,开展黄河文化研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从而对历史文化知识拥有更为确切的认知。本文将以黄河文化研学为基础,对历史深度教学展开较为全面的分析,以利教
摘 要:随着社会对学生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普遍重视。许多教师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清晰的思路,缺乏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对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构建创新型课堂的理念,提出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一、重构历史时间链,培养学生的历史
摘 要: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一个人如果连国家都不热爱,更不会去爱别人。初中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时期,初中历史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  关键词: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是一种价值观和情感,对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课程改革后,我国教育的重点就转移
摘 要:新课改明确提出德育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坚持德智双向开展,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载体,其环境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建设,同时也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紧密关系。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班级文化为基础,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化落实。  关键词:班级文化 高中 德育工作  新课改明确指出学校要重点关注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并根据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从环境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学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通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尝试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指的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予以翻转,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的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写作学习变得生动且有趣,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带来了支持。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始终致力于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近年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写作课堂上有较多应用,这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
摘 要:在互文性理论的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构建起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拓展相关作品,挖掘文本的意义空间,引领学生在有深度、有广度的阅读中开阔文学视野,获得阅读审美体验。  关键词:互文性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读者因个人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的不同,对文本有着不同的理解與体悟,读者既是文本内容的接受者又是文本意义的创造者。为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全面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开放性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运用多维、创新和发展的视角。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好奇发问,引导学生科学质疑,指导学生逆向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发展。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 初中语文 培养策略  思维是复杂而高级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增加明显。学生不仅需要对大量的古诗词进行背诵记忆,还要对作品的遣词造句、典故运用、写作背景、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与体会,从而全面增强自身的古诗词素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学生对于古诗词都能够进行熟练的背诵,但还不能从传统文化的层面进行系统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拓展古诗词的教学形式,创新古诗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