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经历的改版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志的发展,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坚持杂志的办刊理念下,对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创新,是每年下学期开始编辑们就要开始思考的东西,為第二年的杂志编辑做准备。内容,包括栏目设置、选文策划等,要有新一年的亮点。形式,包括封面设计、内文版式,要根据审美的改变,设计更符合中学生阅读的版式风格。从创刊以来,《新作文》一直在不断创新, 2019年,她又要换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了。
  ★那些年,我们的坚持与改变
  肖尧
  新作文创刊即将二十载,经过多次更迭,迎来了如今的面貌。说是旧貌换新颜,一点都不夸张。从形式到内容,都在被时间、被编辑自身、被社会环境甚至是纸张的价格推进着。《新作文·初中版》作为新作文刊物的经典产品,一直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以及不断求新求变的能力。2010年,我来到杂志社,第一份工作职责就是责编初中版。记得那时,当时的主编张永耀老师将几本刊物交给我,我在公车上学习、了解的时候,一个老奶奶专门问我,哪里可以买到。当时的那种兴奋感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那时候,杂志的开本还是经典的瘦版。在新作文的第一个十年里,杂志的开本一直是我们的特色之一,也成为很多老读者怀念和珍藏的版本。这是题外话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生存与发展的大战早已在纸媒行业触发。
  为求杂志发展,我们调查并总结了许多原因,并执意要改进。形式上,开本是否改变,成为了最纠结的问题。最后大家举手表决,痛苦挣扎不甘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举起了双手。改变才有华丽转身的可能。我们要让新作文审美再次成为风潮。于是,正16K版本的《新作文》出现了。
  上市后的反馈是毁誉参半的,但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这壮士断腕般的勇气给予了我们多少的信心。版本改变只是一个方面,内容创新才是更重要的,或者说内容更贴近初中生的需求才是更重要的。2010年前,给有出类拔萃写作能力的学子提供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尽情施展自我的才能是我们的主要追求,但难免曲高和寡。于是,我们增设栏目,改变编排,从单纯的新作文的采集者转变为新作文的引领者。从读写结合的思路出发,全面呈现给广大的初中生一个全新的贴近你我的新作文文本。
  短暂几期新作文初中版编稿,是我初来杂志社从新手迅速成长的时期。那些初中生的生花妙笔,曾那样深地触动过我的心灵,带给我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让我彻底爱上了新作文这个集体,爱上了自己的职业。
  2019就要来了,《新作文·初中版》全新起航,改版的时候又到了。具体要改动什么?我们先卖个关子,大家看2019年的刊物细细寻找吧。最后,愿《新作文·初中版》成为给你带去生命亮色的那一份刊物。
  ★在改变中坚守情怀
  清扬
  记得刚做编辑的那会儿,每天晚上看书或是写作的时候,我都要想,这个话题适不适合放到杂志上,也会翻看许多的杂志期刊。对编辑这份职业的认可和热情,让我总能轻易就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近年来,似乎要故作深沉,一头扎进了文字和作文本身,从前的编辑病变成了日常工作里的校对病,琐碎地缠住了我的眼睛。手边订阅的杂志只剩下了几种,平时看得也不多了。最近一次逛书店,翻看许多文艺气息十足的杂志,我的内心不免焦躁了起来,清丽的版式,漂亮的插图,翻来令人赏心悦目。这是我做编辑以来一直想要做的样子。
  《新作文·初中版》大的整体的改版我参与过两次。第一次是大的调整,从封面到栏目设置、约稿作者、补版形式等,都做了改变。重新回到初中版后,杂志已从瘦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每次改版之前,都要重新确立自己对办刊理念的理解和解读,再加入新的发现和思考。一是杂志定位,我们要把这一本初中作文刊做成什么样子。这里只说内容。一本杂志的背后活跃的是编辑者的思维火花和灵魂风暴,其间有作者与读者相互错生的激情碰撞。
  近三年来,我们对初中版这本杂志的定位是要与课堂写作衔接起来,不能在考试之外兀自美丽。这也是在纸媒行业发展大的背景下寻求杂志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走进课堂,走进学校,做了许多走进学校的编读活动,去了解学校的学生创作。我从一个只与投稿文字打交道,和文字另一端的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编辑,开始走出了安静的编辑部,走进了更热闹的学校。
  回首这三年来,我看到了许多认真教学的老师,他们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指导理论分享给同学们,也收到了许多优秀的习作。一个老师教得好,这个班的整体作文水平都很好,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普遍的现象。自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个班里总会有一两个特别拔尖的高于平均水平的写作好手,作为编辑,更喜欢这样的作者。在初中生这个阶段,语言的灵气是最令人欣赏的。他们总能在文字里灌入一种轻柔的力量,情感也变得纯粹而不沉重,带给人美的体验。这是美妙的一段经历,也是错过便不会再有的感受。升入高中后,你的思考便多了起来,文字也便带有了思考的力量,变得重了起来,再不会写出初中时那种似乎飘着的不会落地的文字了。
  我希望守护这样的文字,我也希望这样的文字,也轻柔了阅读《新作文·初中版》的读者们。
  亲爱的读者和作者们,2019年里,我们一起努力。
其他文献
10月末的成都,秋意阑珊,落叶纷飞。在夜凉如水,晚风萧瑟之际,忽闻金庸先生逝世,疑为假信息,后证实,心茫然。  枕畔依然放着其代表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觉得金庸先生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它们是我少年的梦想,青年的热血,中年的思绪……重新翻开《神雕侠侣》,在文末处依然听到了杨过的声音,仿佛看到了秋天的“江湖”。  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
期刊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介绍,“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流行语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紧扣时代特征,正确反映民情民意,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是我们评选年度流行语坚持的社会学原则。我们评十大流行语,是向社会推广这些词,所以也希望输出正确
期刊
【城市名片】  哈尔滨,别称“冰城”,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璧,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城市沿革】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173
期刊
不为五斗米折腰  现在你的腰又挺直了  立成一株菊花的形象  秋也高 气也爽  管他功名利禄  且饮酒 且读诗 且对着南山深呼吸  闻着菊花香味 看着远去的鸟又回来  连一两滴远道而来的秋雨也来叩门  五柳前 你索性做一个浪漫派  无论汉晋  只要手中的酒还是热的  只要马车的喧闹不在身边  只要桃花源畔的鱼都能听懂你的渔歌  泡一壶山间的雾气  把心浸入这无人的远处  你不醉酒 让酒来醉你  让
期刊
作者自画  大家好 ,这里是一个名为陈思颖的家伙的自我介绍。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有一张刀子嘴和一颗豆腐心。如果有人找她帮忙,嘴上说着不愿意,手上却很实诚!她爱好广泛,钢琴、舞蹈、国画……尤爱写作与看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世界名著和网络小说都有涉猎。最爱《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一个美丽却又复杂的女子。她是一个一看书就如痴如醉的家伙,上一次她因为看书忘了妈妈的嘱咐,结果家里的水壶
期刊
子不语怪力乱神。说的是孔子不谈有关怪异、强力、叛乱、鬼神的事。孔子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可见孔子并不喜欢或相信这些怪异的东西。然而,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鬼神精怪的传说却一直流传至今,依然不绝,这当然是有它们产生的自然土壤的,是人类朴素地解释这个世界的艺术。东西方在远未发生联系的古代社会,就发展出了各自的神鬼文化。高晓松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艺术和科学交替解释世界的过程。当科
期刊
作者自画  本人,大名李力行,小名李端端,性别女,職业:校长老师好学生外加爸爸妈妈好女儿,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美丽勇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好少年一枚。说来见笑,我身负诸多优点,如会煮一百多种口味的方便面等(除非你偷了我的调料包),而且,我从小学开始就担当了劳动委员的重任(仅在一年级开过一次会以后就没有下文了),并积极参加同学们举办的活动(如生日会、KTV等)。我平时喜欢音乐:弹钢琴、拉小提琴……我还
期刊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很多挑战。如今人们拆除历史文化建筑,却建立大量的仿古建筑,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古村落大量消失等。文物是文化之根,只有讓这些“活着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我们才能真正地传承文明,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期刊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爱伦·坡是美国的短篇小说先驱,一生写了六十多篇短篇小说。他的创作题材涵盖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各个领域。他的《瓶中手稿》被视作最早的科幻小说,而推理小说《莫格路凶杀案》《金甲虫》等对后来柯南·道尔创作福尔摩斯系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爱伦·坡的小说习惯挖掘人的精神领域,揭示人性中黑暗与荒诞的一面,代表作有《黑猫
期刊
夏天似乎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暑假一晃已经过去了。捏捏手,在温度开始一点点降低的早晨,忽然觉得时间就像列车一样,在开出自己的生命。  来去匆匆的日子里,不想错过每一件值得记住的事情,在今天,回望昨天,我梦见自己伫立在一座高大巍峨的大楼的顶上,看着自己每日进进出出,行走在路上。  清楚地记得,那个晴天,校园的花池边,假山嶙峋的样子怪怪的,在新学期来到的时候,在这里踩着软草,晃悠悠地告诉最好的朋友决定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