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初中,一些学生害怕学习语文。我曾在任教的两个班上进行过调查,发现112人中,有30人说害怕语文,有22人说对语文没感觉,有27人说不怕语文但也说不上喜欢,只有33人说喜欢语文。不少学生认为上语文课听与不听差不多,甚至有些老师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如何改变现状呢?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我认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利用教科书中学习语文,还要在课堂外、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提出并被广大学者及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的一条理论。这应该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好方法,只要有了兴趣,其他就好办了。奥斯勒有句名言:“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
为了让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尽量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只要有可能,就尽量让语文课联系学生生活。如我在复习“说”字的标点练习时,就设计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题:
在下面括号内补上适当标点:
清晨(?摇?摇)下课铃声一响(?摇?摇)庄斯文就急匆匆地问(?摇?摇)我们早上吃什么(?摇?摇)(?摇?摇)我们去吃簸箕粄吧(?摇?摇)好久没吃了(?摇?摇)吴爱雪脸上写满向往的神情提出一个建议(?摇?摇)吃稀饭(?摇?摇)曾繁仁马上反驳道(?摇?摇)我最喜欢吃虾米煮稀饭了(?摇?摇)
我利用一些谐音的名字和学生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境引导他们练习,学生兴趣盎然。
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新教材每个单元结束部分都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这是一个把语文课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很好的练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练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如七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通过诉说自己的烦恼,了解家长、老师少年时期的烦恼,朋友的烦恼,体会生活中常有的不如意之事,进而讨论如何正确面对烦恼,消除烦恼。再如八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我布置永平籍的学生了解家乡“上刀山,下火海”风俗的来龙去脉及奥妙;要求中山籍的学生了解家乡百家姓及军家话的来源等。通过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关注平常习焉不察的生活,感悟其中的道理,探寻其背后的学问,自然可以得到许多惊喜发现。
二、结合生活学习语文知识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结合范例”,给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提供了一个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更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宽和超越。因此,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具体做到“三个关注”:
1.关注日常生活。
关注日常生活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知识。“生活处处皆语文”,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学校中的标语、家里、上学路上看到的各种启事等,都可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班级生活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如班干选举时的竞选演说,运动赛场上的通讯报道,班级黑板报的编排,还有《学习园地》的布置,等等,都是我们可以施展语文才华的地方。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从中品尝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只要学生能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自己动情的东西,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自然言之有物,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2.关注家乡。
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哲学家常说,一滴水见大海,一粒沙见世界。细细探究家乡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大乐趣。
3.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时事。
为了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给语文注入新鲜的血液,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时事。如组织学生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譬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与法》、《法制在线》、《实话实说》、《动物世界》等,这些节目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心理、哲学、法制、道德、人生观,乃至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大到国际大事,小到一草一木,简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了解知悉的,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教育意义。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及报纸、杂志。一些好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其负载着学生从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教育的好材料。我们鼓励学生通过看一些报纸、杂志,激活思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兴趣;通过观察一些漫画、分析一些寓言故事等,懂得一些生活道理、人生哲理。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时事,又可以尝到阅读的甜头。
总之,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我认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利用教科书中学习语文,还要在课堂外、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提出并被广大学者及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的一条理论。这应该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好方法,只要有了兴趣,其他就好办了。奥斯勒有句名言:“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
为了让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尽量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只要有可能,就尽量让语文课联系学生生活。如我在复习“说”字的标点练习时,就设计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题:
在下面括号内补上适当标点:
清晨(?摇?摇)下课铃声一响(?摇?摇)庄斯文就急匆匆地问(?摇?摇)我们早上吃什么(?摇?摇)(?摇?摇)我们去吃簸箕粄吧(?摇?摇)好久没吃了(?摇?摇)吴爱雪脸上写满向往的神情提出一个建议(?摇?摇)吃稀饭(?摇?摇)曾繁仁马上反驳道(?摇?摇)我最喜欢吃虾米煮稀饭了(?摇?摇)
我利用一些谐音的名字和学生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境引导他们练习,学生兴趣盎然。
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新教材每个单元结束部分都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这是一个把语文课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很好的练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练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如七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通过诉说自己的烦恼,了解家长、老师少年时期的烦恼,朋友的烦恼,体会生活中常有的不如意之事,进而讨论如何正确面对烦恼,消除烦恼。再如八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我布置永平籍的学生了解家乡“上刀山,下火海”风俗的来龙去脉及奥妙;要求中山籍的学生了解家乡百家姓及军家话的来源等。通过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关注平常习焉不察的生活,感悟其中的道理,探寻其背后的学问,自然可以得到许多惊喜发现。
二、结合生活学习语文知识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结合范例”,给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提供了一个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更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宽和超越。因此,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具体做到“三个关注”:
1.关注日常生活。
关注日常生活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知识。“生活处处皆语文”,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学校中的标语、家里、上学路上看到的各种启事等,都可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班级生活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如班干选举时的竞选演说,运动赛场上的通讯报道,班级黑板报的编排,还有《学习园地》的布置,等等,都是我们可以施展语文才华的地方。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从中品尝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只要学生能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自己动情的东西,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自然言之有物,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2.关注家乡。
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哲学家常说,一滴水见大海,一粒沙见世界。细细探究家乡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大乐趣。
3.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时事。
为了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给语文注入新鲜的血液,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时事。如组织学生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譬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与法》、《法制在线》、《实话实说》、《动物世界》等,这些节目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心理、哲学、法制、道德、人生观,乃至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大到国际大事,小到一草一木,简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了解知悉的,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教育意义。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及报纸、杂志。一些好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其负载着学生从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教育的好材料。我们鼓励学生通过看一些报纸、杂志,激活思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兴趣;通过观察一些漫画、分析一些寓言故事等,懂得一些生活道理、人生哲理。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时事,又可以尝到阅读的甜头。
总之,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