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的新型管理模式,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特点进行了分析,其后从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具现代化水平、强化合作企业质量监督以及创设客户反馈机制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了供应链下企业管理战略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
引言
所谓“供应链”,即贯穿于某一产品的销售周期,从零件加工到产品制作,最后经由销售渠道将产品送入消费者手中的链式经营结构。在供应链结构当中,零件生产、加工制造、市场销售、物流运输等功能不同的企业相互联结成一个整体,以此达成产品运行的最佳协调效果。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特点
在当前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的新型管理模式,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在供应链结构支持下的企业管理战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客户为管理中心。在供应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链式结构内所有企业皆有共同的目标,即达成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因此,企业在制定管理战略、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客户作为工作中心,积极根据客户的需求反馈调整生产周期与生产格局,从而使供应链整体的产品活动过程趋于完整。这样以来,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客户的认可程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与上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合作,降低一定的管理成本[1]。
第二,对信息交流的依赖性高。在供应链的应用背景下,企业大多采用集成化的生产活动管理方式,且以电子物流系统技术、条码技术、大数据读取技术等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工具。由于供应链涉及的节点企业较多,也产品长期处于动态运作的状态当中,各个企业之间必须保有快速、稳定的信息交流,以便实时了解产品当前的运输进度,为客户带去更好的全程式服务体验。同时,供应链下企业管理战略对信息交流的依赖性,还体现在突发情况的监控与应对上。在链式结构当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生产进度、运行情况必须保证相互协调。此时,一旦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其他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故障信息,从而对自身的运行进度做出调整,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风险与利益皆具有共享性。在供应链形成之后,人们会将该链式结构内的所有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实际的管理、运作也必须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一体化方式进行。与之相符的,各个企业的风险与利益也明显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享性。此时,为了树立行业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制定管理战略、安排生产周期等工作环节上,必须以互利共赢作为前提,从而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新型相互关系。
二、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实施方法
(一)建立健全供应链下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
将“供应链”这一概念引入到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当中,在提升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活动增添了一定复杂性。因此,要想实施好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新的毕业管理体系。具体来讲:
首先,应做好相关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养。供应链、网络技术等概念皆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所以企业相关人员在工作理念、工作能力上也应做到革新。一方面,对于保有传统管理理念、习惯传统生产流程的原有生产团队,企业应积极聘请专业人员,对管理、仓储、物流、监督等不同员工进行针对性、专业化的知识讲授和实训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水平,进而保证供应链下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企业还可通过校园招聘、内部推荐等方式,吸引专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生产工作中来,以此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2]。
其次,应实现产业结构、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在产业链结构当中,企业应明确自身负责的业务环节,进而做好生产资源的倾斜分配,强化重点业务的质量监管,适当调整、转移或删减业务种类,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以来,可以避免企业陷入多而不精的劣势当中,明确企业的业务主体和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应树立高度严谨的风险意识。一般情况下,企业多以长期合约的形式加入到供应链结构当中,以保证零部件、物流等各类价格的相对稳定。但随之而来的,当供应链结构中某一节点企业存在风险情况,将很可能产生长期、持续的连锁反应,为企业正常的运行和管理造成影响。因此,在供应链下的企业管理活动当中,相关人员必须要树立起高度的风险预防意识和控制意识,密切关注市场、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现实状态,以便有准备、有举措地面对道德、资金等多方面的风险。
(二)积极提升企业管理工具的现代化水平
上文提到,供应链下的企业管理工作,对信息交流具有很高的依赖性。因此,相关人员若要保证及时、全面地采集到产品的供应信息,并快速给出反馈,就需要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工具作為支持。
首先,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简单来讲,物联网技术,即通过网络信号实现物与物之间相互联结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工作当中,企业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平台等设备工具的支持,与企业内部乃至供应链整体的信息端实现实时性的信息交换,从而更加主动、全面、科学地实施生产管理;
其次,引入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代替原有的企业数据管理模式,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相关人员可将生产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仓储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等多种信息整合在计算机数据库当中,并据此进行更加直观化监控与调度。
(三)强化对合作企业的质量监督
在供应链结构当中,各个节点的企业常常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享性关系当中。所以,强化合作企业的质量监督,实施科学的合作选择,成为了企业在供应链下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 首先,在产业链项目运作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产业角色定位,以及自身的生产特点,选定出正确的业务合作范围。下一步,再根据该范围内各类供应商、物流企业的业绩、风评以及专业化水平,选择出最佳的合作对象。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核查企业对象的经营资质、产品质量,为建立起高质量、高口碑的供应链系统夯实基础;
其后,在供应链运行的过程当中,企业还应保证与上下游其他企业的动态交流,避免信息不对称、信息延迟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必要时还可适时对上游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督促或帮助,以此保证生产活动的按期稳定运行。
最后,在供應链运行结束后,企业还需做好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企业的评价。对于产品质量较差或生产能力存在缺陷的企业,应予以标记或淘汰;对于产能好、服务能力强的优秀供应商,应进一步实现紧密交流,将其集成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以便进行潜在合作对象的挖掘与培养,提升企业的关系能力,并有效降低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成本[3]。
(四)创设全程化的客户反馈机制
基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体验”二字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一个企业的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品牌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企业在制定供应链下的管理战略时,相关人员必须要将消费者的体验感作为工作重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此时,以各类现代化、大众化的网络平台作为媒介,创设出全程化、透明化的客户反馈机制,是极有必要的。例如,企业可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创建企业官网、开通官方微博等形式,建立起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的网络交流渠道,并结合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将产品的生产进度、所在区域发布在网络平台当中。这样以来,一方面能使客户更加快速便捷地查询到产品信息,提升其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供应链结构内各企业在短时间内了解客户对订单信息、产品类型的调整意愿,最终保证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口碑提升做出保障。
总结
总而言之,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建立健全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是企业免于市场淘汰的必然选择。由本文分析可知,在供应链结构的生产活动运行过程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利益与风险都是共享的。因此,企业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必须对合作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并注重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以便为客户提供出最佳的产品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永涛,宋春生,王宏伟.浅析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2):32-33.
[2]邱少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销渠道整合及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9):114-115.
[3]田虹,崔悦.企业管理视角下供应链风险的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分析[J].理论探讨,2018(02):105-111.
作者简介:
姜康康(1994-2),男,江苏宿迁人,汉族,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
引言
所谓“供应链”,即贯穿于某一产品的销售周期,从零件加工到产品制作,最后经由销售渠道将产品送入消费者手中的链式经营结构。在供应链结构当中,零件生产、加工制造、市场销售、物流运输等功能不同的企业相互联结成一个整体,以此达成产品运行的最佳协调效果。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特点
在当前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的新型管理模式,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在供应链结构支持下的企业管理战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客户为管理中心。在供应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链式结构内所有企业皆有共同的目标,即达成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因此,企业在制定管理战略、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客户作为工作中心,积极根据客户的需求反馈调整生产周期与生产格局,从而使供应链整体的产品活动过程趋于完整。这样以来,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客户的认可程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与上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合作,降低一定的管理成本[1]。
第二,对信息交流的依赖性高。在供应链的应用背景下,企业大多采用集成化的生产活动管理方式,且以电子物流系统技术、条码技术、大数据读取技术等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工具。由于供应链涉及的节点企业较多,也产品长期处于动态运作的状态当中,各个企业之间必须保有快速、稳定的信息交流,以便实时了解产品当前的运输进度,为客户带去更好的全程式服务体验。同时,供应链下企业管理战略对信息交流的依赖性,还体现在突发情况的监控与应对上。在链式结构当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生产进度、运行情况必须保证相互协调。此时,一旦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其他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故障信息,从而对自身的运行进度做出调整,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风险与利益皆具有共享性。在供应链形成之后,人们会将该链式结构内的所有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实际的管理、运作也必须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一体化方式进行。与之相符的,各个企业的风险与利益也明显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享性。此时,为了树立行业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制定管理战略、安排生产周期等工作环节上,必须以互利共赢作为前提,从而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新型相互关系。
二、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实施方法
(一)建立健全供应链下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
将“供应链”这一概念引入到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当中,在提升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活动增添了一定复杂性。因此,要想实施好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战略,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新的毕业管理体系。具体来讲:
首先,应做好相关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养。供应链、网络技术等概念皆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所以企业相关人员在工作理念、工作能力上也应做到革新。一方面,对于保有传统管理理念、习惯传统生产流程的原有生产团队,企业应积极聘请专业人员,对管理、仓储、物流、监督等不同员工进行针对性、专业化的知识讲授和实训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水平,进而保证供应链下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企业还可通过校园招聘、内部推荐等方式,吸引专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生产工作中来,以此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2]。
其次,应实现产业结构、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在产业链结构当中,企业应明确自身负责的业务环节,进而做好生产资源的倾斜分配,强化重点业务的质量监管,适当调整、转移或删减业务种类,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以来,可以避免企业陷入多而不精的劣势当中,明确企业的业务主体和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应树立高度严谨的风险意识。一般情况下,企业多以长期合约的形式加入到供应链结构当中,以保证零部件、物流等各类价格的相对稳定。但随之而来的,当供应链结构中某一节点企业存在风险情况,将很可能产生长期、持续的连锁反应,为企业正常的运行和管理造成影响。因此,在供应链下的企业管理活动当中,相关人员必须要树立起高度的风险预防意识和控制意识,密切关注市场、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现实状态,以便有准备、有举措地面对道德、资金等多方面的风险。
(二)积极提升企业管理工具的现代化水平
上文提到,供应链下的企业管理工作,对信息交流具有很高的依赖性。因此,相关人员若要保证及时、全面地采集到产品的供应信息,并快速给出反馈,就需要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工具作為支持。
首先,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简单来讲,物联网技术,即通过网络信号实现物与物之间相互联结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工作当中,企业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平台等设备工具的支持,与企业内部乃至供应链整体的信息端实现实时性的信息交换,从而更加主动、全面、科学地实施生产管理;
其次,引入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代替原有的企业数据管理模式,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相关人员可将生产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仓储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等多种信息整合在计算机数据库当中,并据此进行更加直观化监控与调度。
(三)强化对合作企业的质量监督
在供应链结构当中,各个节点的企业常常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享性关系当中。所以,强化合作企业的质量监督,实施科学的合作选择,成为了企业在供应链下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 首先,在产业链项目运作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产业角色定位,以及自身的生产特点,选定出正确的业务合作范围。下一步,再根据该范围内各类供应商、物流企业的业绩、风评以及专业化水平,选择出最佳的合作对象。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核查企业对象的经营资质、产品质量,为建立起高质量、高口碑的供应链系统夯实基础;
其后,在供应链运行的过程当中,企业还应保证与上下游其他企业的动态交流,避免信息不对称、信息延迟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必要时还可适时对上游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督促或帮助,以此保证生产活动的按期稳定运行。
最后,在供應链运行结束后,企业还需做好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企业的评价。对于产品质量较差或生产能力存在缺陷的企业,应予以标记或淘汰;对于产能好、服务能力强的优秀供应商,应进一步实现紧密交流,将其集成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以便进行潜在合作对象的挖掘与培养,提升企业的关系能力,并有效降低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成本[3]。
(四)创设全程化的客户反馈机制
基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体验”二字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一个企业的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品牌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企业在制定供应链下的管理战略时,相关人员必须要将消费者的体验感作为工作重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此时,以各类现代化、大众化的网络平台作为媒介,创设出全程化、透明化的客户反馈机制,是极有必要的。例如,企业可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创建企业官网、开通官方微博等形式,建立起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的网络交流渠道,并结合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将产品的生产进度、所在区域发布在网络平台当中。这样以来,一方面能使客户更加快速便捷地查询到产品信息,提升其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供应链结构内各企业在短时间内了解客户对订单信息、产品类型的调整意愿,最终保证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口碑提升做出保障。
总结
总而言之,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建立健全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是企业免于市场淘汰的必然选择。由本文分析可知,在供应链结构的生产活动运行过程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利益与风险都是共享的。因此,企业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必须对合作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并注重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以便为客户提供出最佳的产品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永涛,宋春生,王宏伟.浅析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2):32-33.
[2]邱少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销渠道整合及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9):114-115.
[3]田虹,崔悦.企业管理视角下供应链风险的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分析[J].理论探讨,2018(02):105-111.
作者简介:
姜康康(1994-2),男,江苏宿迁人,汉族,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