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中国版401K计划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于养老保障制度,世界银行建议各国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西方福利国家对其普遍采纳。
在某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养老保险审批的赵宁对《经济》记者表示,企业年金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有实力的国企为主体开始建立,随着事业单位的加入,企业年金制度逐步发展完善。
面临改革新方向,401K能否在国内得到活用?一方面,企业年金是否能完善职工退休金体系?另一方面,对于盘活金融行业而言,中国版401K计划是机会,还是鸡肋?
中国版401K符合劳资双方利益
解决企业员工的福利保障问题,是各个国家都面临过或正在面临的问题。我国制度建设一直在模仿借鉴中不断前行。
《经济》记者调查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下,西方福利国家对原有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这次变革中,福利国家对国家与市场、政府与公民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与责任进行了重新划定。
记者通过搜集分析对比发现,部分福利较好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瑞士、冰岛、瑞典等先后建立了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将其作为养老保障“三支柱”制度体系(国家设立公共养老金、企业和职工设立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的“第二支柱”,实现了广覆盖、高替代、养老金储备充足等制度目标,对“第一支柱”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形成了强有力的稳定补充,为这些国家的老年人提供了较高水平的养老金。
但是,这些国家的退休福利制度虽对员工有利,却加重了雇主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因而我国并未强制采用。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许多企业刚刚甩掉多年沉重的包袱,准备轻装上阵谋求发展,此时若强迫其设立企业年金,则是又将其推回当年‘大锅饭’的年代,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因而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原则为不强制。”赵宁说。
其实早在2004年前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层就曾经提到过美国的401K计划,并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响,其中原因就是当时的股市处于低迷状态。
“美国的401K计划可以说是此前我国一直在努力实施的企业年金制的蓝本。”赵宁分析称,企业年金的前身是建立于1991年的企业补充养老制度,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20号和23号令,将其投资运营模式做了较为彻底地改造,其基本要义、制度框架、投资模式等,均与美国的401K相差无几。
中国版401K计划在税收优惠方面又有了新的探讨。这从《通知》中可以看出,《通知》规定:“2014年1月1日起,企业年金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
“这无形中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也给员工增加了退休之后的保障,对劳资双方都是福音。”赵宁称。
但是401K计划活用到中国也面临着一些阻力和瓶颈。
“公共养老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并未完全分离、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自愿性企业年金替代率低、扩覆举步维艰,‘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结构性与功能性的失衡等。这些都是企业年金制在我国发展正在面临的阻力。”赵宁如是说。
对此,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公开表示,当前企业的社会保障缴费率水平较高,若能让其在社保少交2个或4个百分点,或会对企业建立年金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成思危表示,应加强对企业年金的市场化管理。“企业年金不仅是一种补充养老手段,对企业管理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工具,对社会稳定和提高金融绩效发挥着作用,应加大企业年金的发展和宣传力度。”
401K计划可助推养老体系健康发展
401K计划有助于调动企业和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副总裁胡艳妮向《经济》记者列举了该计划比较吸引人的地方。
“其一,税收优惠是401K计划发展的源动力,对企业和员工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二,401K计划还可曲线提高储蓄率。为了实现养老的目的,401K存在着有力的监管,将会对提前取款行为进行惩罚。”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企业年金制有望成功的原因。
胡艳妮透露,很多企业都在大量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其中也包括企业年金制度,以发挥这一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
她表示,最主要的是,企业的配套缴费有助于吸引并留住人才。“把员工个人利益和对企业的贡献及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迅猛,已有越来越多条件成熟的企业为员工建立起企业年金制度。
“而对于员工来说,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人们老年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赵宁说。
“作为薪酬体系中个人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在信息披露、风险补偿机制、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会更加规范、更加透明。”赵宁称,完善、透明的薪酬制度又无疑可以使企业对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这对提高员工忠诚度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年金额度庞大 成资本市场福音
中国版401K不仅对提升员工福利是重大利好,对资本市场也是重大利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提出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改革齐头并进,充分体现了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也表明了相关改革的可操作性已变得更强。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对《经济》记者表示,证监会将继续加快推动各类长期资金入市,努力推动各类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
而企业年金的总量不可小视。“若按企业年金缴费人数计算,预计每年可带来443亿元增量资金。若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计算,每年可带来的资金增量约5515亿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业税收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孔淑红向《经济》记者介绍称,这么大的资本量对金融领域而言,绝对是一针强心剂。
据统计,截至2013年3季度末,全国有6.15万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2002.25万,企业年金基金规模5793.87亿元。相比2季度末增加7.9%。
除了能提供庞大的资金量,企业年金也将有望稳定股市。
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张晶晶向《经济》记者表示,美国的401K计划使企业年金成为了美国股市的稳定阀。且企业年金也可以获得相对安全且更高的收益率,以维持员工退休后的正常生活。中国版的401K计划正处在形成阶段,“相信养老金也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
一向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早就已经观察到了市场变化中的利好因素,特别是保险公司。
“2014年推出了减税政策,预计后续会陆续出台更多的养老相关政策,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未来放开所带来的空间会更大。”张晶晶如是说。
但与此同时,企业年金的进程及增量仍需时间检验。“有不少人指出,税延基数不得超过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限制这一条款,对高收入者参与的积极性有抑制作用。”孔淑红说。
多位专家均对《经济》记者表示,虽然这一点在经济学界尚有争论,但未来职业年金的建立和运作,或仍将参照企业年金的市场化投资运营模式,有望投资股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产品。
对于企业年金制未来如何走入资本市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未来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的组合方案必须坚持几个原则。
郑秉文表示,首先要寻找到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临界点。养老金投资运营不会非常极端地追求高收益,而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养老保险作为一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需要支付的巨大资金,按照国际惯例,至少应该有70%以上投资债券市场。其次,需要考虑多个险种资金的投资组合,因为除了养老保险,其他险种的投资对于风险、容忍度等都需要重新考量。同时,实业投资和债券投资应并重。绿色投资、低碳投资、能源清洁等也应是重要的投资领域。最后,国内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和国外投资也应该并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赵宁为化名)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于养老保障制度,世界银行建议各国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西方福利国家对其普遍采纳。
在某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养老保险审批的赵宁对《经济》记者表示,企业年金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有实力的国企为主体开始建立,随着事业单位的加入,企业年金制度逐步发展完善。
面临改革新方向,401K能否在国内得到活用?一方面,企业年金是否能完善职工退休金体系?另一方面,对于盘活金融行业而言,中国版401K计划是机会,还是鸡肋?
中国版401K符合劳资双方利益
解决企业员工的福利保障问题,是各个国家都面临过或正在面临的问题。我国制度建设一直在模仿借鉴中不断前行。
《经济》记者调查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下,西方福利国家对原有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这次变革中,福利国家对国家与市场、政府与公民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与责任进行了重新划定。
记者通过搜集分析对比发现,部分福利较好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瑞士、冰岛、瑞典等先后建立了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将其作为养老保障“三支柱”制度体系(国家设立公共养老金、企业和职工设立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的“第二支柱”,实现了广覆盖、高替代、养老金储备充足等制度目标,对“第一支柱”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形成了强有力的稳定补充,为这些国家的老年人提供了较高水平的养老金。
但是,这些国家的退休福利制度虽对员工有利,却加重了雇主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因而我国并未强制采用。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许多企业刚刚甩掉多年沉重的包袱,准备轻装上阵谋求发展,此时若强迫其设立企业年金,则是又将其推回当年‘大锅饭’的年代,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因而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原则为不强制。”赵宁说。
其实早在2004年前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层就曾经提到过美国的401K计划,并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响,其中原因就是当时的股市处于低迷状态。
“美国的401K计划可以说是此前我国一直在努力实施的企业年金制的蓝本。”赵宁分析称,企业年金的前身是建立于1991年的企业补充养老制度,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20号和23号令,将其投资运营模式做了较为彻底地改造,其基本要义、制度框架、投资模式等,均与美国的401K相差无几。
中国版401K计划在税收优惠方面又有了新的探讨。这从《通知》中可以看出,《通知》规定:“2014年1月1日起,企业年金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
“这无形中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也给员工增加了退休之后的保障,对劳资双方都是福音。”赵宁称。
但是401K计划活用到中国也面临着一些阻力和瓶颈。
“公共养老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并未完全分离、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自愿性企业年金替代率低、扩覆举步维艰,‘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结构性与功能性的失衡等。这些都是企业年金制在我国发展正在面临的阻力。”赵宁如是说。
对此,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公开表示,当前企业的社会保障缴费率水平较高,若能让其在社保少交2个或4个百分点,或会对企业建立年金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成思危表示,应加强对企业年金的市场化管理。“企业年金不仅是一种补充养老手段,对企业管理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工具,对社会稳定和提高金融绩效发挥着作用,应加大企业年金的发展和宣传力度。”
401K计划可助推养老体系健康发展
401K计划有助于调动企业和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副总裁胡艳妮向《经济》记者列举了该计划比较吸引人的地方。
“其一,税收优惠是401K计划发展的源动力,对企业和员工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二,401K计划还可曲线提高储蓄率。为了实现养老的目的,401K存在着有力的监管,将会对提前取款行为进行惩罚。”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企业年金制有望成功的原因。
胡艳妮透露,很多企业都在大量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其中也包括企业年金制度,以发挥这一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
她表示,最主要的是,企业的配套缴费有助于吸引并留住人才。“把员工个人利益和对企业的贡献及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迅猛,已有越来越多条件成熟的企业为员工建立起企业年金制度。
“而对于员工来说,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人们老年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赵宁说。
“作为薪酬体系中个人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在信息披露、风险补偿机制、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会更加规范、更加透明。”赵宁称,完善、透明的薪酬制度又无疑可以使企业对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这对提高员工忠诚度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年金额度庞大 成资本市场福音
中国版401K不仅对提升员工福利是重大利好,对资本市场也是重大利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提出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改革齐头并进,充分体现了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也表明了相关改革的可操作性已变得更强。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对《经济》记者表示,证监会将继续加快推动各类长期资金入市,努力推动各类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
而企业年金的总量不可小视。“若按企业年金缴费人数计算,预计每年可带来443亿元增量资金。若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计算,每年可带来的资金增量约5515亿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业税收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孔淑红向《经济》记者介绍称,这么大的资本量对金融领域而言,绝对是一针强心剂。
据统计,截至2013年3季度末,全国有6.15万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2002.25万,企业年金基金规模5793.87亿元。相比2季度末增加7.9%。
除了能提供庞大的资金量,企业年金也将有望稳定股市。
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张晶晶向《经济》记者表示,美国的401K计划使企业年金成为了美国股市的稳定阀。且企业年金也可以获得相对安全且更高的收益率,以维持员工退休后的正常生活。中国版的401K计划正处在形成阶段,“相信养老金也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
一向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早就已经观察到了市场变化中的利好因素,特别是保险公司。
“2014年推出了减税政策,预计后续会陆续出台更多的养老相关政策,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未来放开所带来的空间会更大。”张晶晶如是说。
但与此同时,企业年金的进程及增量仍需时间检验。“有不少人指出,税延基数不得超过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限制这一条款,对高收入者参与的积极性有抑制作用。”孔淑红说。
多位专家均对《经济》记者表示,虽然这一点在经济学界尚有争论,但未来职业年金的建立和运作,或仍将参照企业年金的市场化投资运营模式,有望投资股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产品。
对于企业年金制未来如何走入资本市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未来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的组合方案必须坚持几个原则。
郑秉文表示,首先要寻找到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临界点。养老金投资运营不会非常极端地追求高收益,而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养老保险作为一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需要支付的巨大资金,按照国际惯例,至少应该有70%以上投资债券市场。其次,需要考虑多个险种资金的投资组合,因为除了养老保险,其他险种的投资对于风险、容忍度等都需要重新考量。同时,实业投资和债券投资应并重。绿色投资、低碳投资、能源清洁等也应是重要的投资领域。最后,国内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和国外投资也应该并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赵宁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