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工艺已逐步取代传统施工方法,成为水利工程地基加固防渗施工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重点阐述如东东安新闸地下连续墙射水成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质量控制,为水利工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地下连续墙;射水成墙;质量控制
1 地下连续墙施工概述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布置较为复杂,具有直线段少,折线段多等情况,故笔者结合各种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的优缺点,对本工程拟采用“射水地下成墙技术”建造地下连续墙。
“射水地下成墙技术”主要原理是运用大流量高压力射水冲切土层,通过成槽器底部的刀刃切削修整孔壁。建造规则槽孔后,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成墙。施工中采用间隔施工法,即先建造若干个单号墙体,待其混凝土初凝后,在单号墙体间插建双号槽孔并浇筑成墙,重复上述步骤,建成连续的地下连续墙体。在插建双号墙体时,打开成槽器两侧的侧向清洗装置对先期建造的单号墙体连接面进行清洗处理,以确保连接面清洁和墙体结合牢固。
本次地下连续墙施工主要设备包括:成槽机组、浇筑机组、泥浆配制与供应系统。为保证轴线顺直和放样定位准确,成槽机组、浇筑机组设置于同一轨道上,流水作业。
2 施工工艺流程
2.1 施工工艺流程图:
2.2 主要技术措施
2.2.1 地下连续墙轴线测放
根据施工基准点,采用J2经纬仪测放施工轴线,S3水准仪测定施工作业面高程。复核无误后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2.2.2 场地平整、軌道铺设及降水
清理整平施工作业面场地,本工程因施工作业面土层为砂层,在降水符合要求条件下,原状土路面已满足施工机械承载力要求,不需另作路基。施工场区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控制地下水位低于施工作业面1.5m。每条施工轴线施工机械轨道布置侧作业面宽度必须大于3.5m,施工轴线外侧施工宽度不得小于2.0m,同时每条施工轴线的两端必须在地下连续墙终点处再外延宽5.5m,长8.0m的空地以便施工。
根据已校核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轴线为基准来校正轨道。
2.2.3 槽孔分段
在已校正的轨道上用钢尺量距,划分好槽孔并用红色油漆标注“▲”记号并标明相应槽孔号。确保平面定位精度达到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
2.2.4 射水成槽
① 对中,定位
移动成槽机,使成槽机下部定位吊锤对准轨道上红色油漆标注“▲”记号,固定成槽机。用水平尺的长边紧靠成槽器上的导向管,用螺旋千斤顶将成槽机底座调整水平,使成槽器上的导向管垂直度<1/150H。
② 泥浆制备
采用粒度为200#的陶土加分散剂和水配成槽护壁泥浆,其粘度、比重等指标根据土层土质来决定,施工设置泥浆沉淀池、沉淀沟,便于泥浆携带的沉渣沉淀,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测泥浆指标,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泥浆及时排弃并换用新制泥浆,确保泥浆的护壁、携渣性能。
③ 成槽。
成槽前先启动泥浆射流泵,二期槽孔应打开成形器侧向喷嘴,检查喷嘴并保证喷嘴通畅,保持一定水压力,后启动卷扬机操纵成槽器上下反复运动,逐步向下成槽。
④ 终孔及清孔验收。
当成槽达到设计深度后,对槽孔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孔换浆。清孔换浆采用对槽底泥浆和沉淀物进行置换清除,一般为稀释泥浆浓度的方法。清孔时间不少于5分钟,并保证清孔换浆结束后1小时内,槽底沉淀物厚度不大于20cm,孔内泥浆的密度<1.30,粘度在18~25S,含砂量不大于12%。清孔换浆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2.5 成墙厚度
采用厚度为30cm的成槽器成槽,确保所成槽孔厚度不小于30cm。
2.2.6 墙体间接缝处理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相邻墙体端部采用齿槽连接,施工双号槽段时,必须打开成槽器的侧向清洗装置并检查其内的每个喷嘴是否畅通,成槽结束后再次检查,若发现有堵塞的喷嘴要彻底疏通后,再次由上而下缓缓清洗,使两期混凝土接触面无残留土,从而达到混凝土的紧密接合。控制单元墙体结合处的施工顺序,利用喷嘴冲洗结合面,确保结合部位的施工质量。
2.2.7混凝土浇筑
① 混凝土浇筑机就位对中,在槽孔中放置导管,并接上浇筑漏斗,使导管底端离孔底0.15~0.25m,要求导管必须密封可靠,不漏水。
② 混凝土制备
混凝土按 配制,入孔坍落度为18-22cm,砂率为45%左右。混凝土配制按确定的配合比准确称量,现场设专人进行计量控制,并由试验人员随时进行检测。
③ 混凝土浇筑。
在泥浆下浇筑混凝土采用“直升式导管浇筑法”。泵送混凝土应连续、均匀、迅速,使首盘混凝土能排出导管内泥浆、迅速埋管;正常浇筑时,保持混凝土面均匀连续上升,控制导管两侧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0.5m,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同时监测混凝土面深度,及时调节导管长度,使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m,不大于6m,保证混凝土与泥浆有效隔离;严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浇入槽孔内。当浇筑的混凝土面超过地下连续墙墙体设计高程0.5m(浮浆预留),即可终浇,拨出导管,清洗机具,转入下一槽孔浇筑。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1 质量控制主要内容
3.1.1 成槽施工控制
槽段开挖是地连墙施工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工作。为了使槽段施工中不坍塌,保持槽壁稳定,控制措施如下:
① 一般情况下,确定槽段长为2m左右,槽段太长易产生塌方。
② 槽段开挖结束后尽快进行混凝土浇筑,一般控制在8h以内浇筑为宜。
③ 经常测定护壁泥浆的性能指标,随时掌握护壁泥浆的状态,保证其始终处于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的状态。
④ 尽量减小槽口边静、动荷载的作用。
⑤ 尽可能保持挖槽连续施工,保持泥浆的正常流动,以防静置时间过长失去护壁作用。
成槽过程中注意对垂直度、泥浆比重等指标的测控,注意观察成槽施工时的泥浆损耗量,及时补充泥浆,控制浆液面在槽口以下30cm左右,以保障槽壁的稳定。如出现耗浆量超过正常值或地层严重漏浆,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堵漏措施,调整泥浆的配合比,必要时向槽孔内回填粘土或加入泥球、水泥等,再用抓斗下去挤抓,使得粘土等堵漏物质被挤入渗流孔隙或通道,起到堵漏作用。
3.1.2 接缝控制
在槽段成槽施工中,槽端部要挖垂直,并对已完成的槽段混凝土凹槽接头处,用吊车吊着带有钢丝接头刷进行上下刷洗,将先前施工好的墙体接头凹槽中附着的泥土刷洗干净,以保证接头处混凝土连接紧密。
3.1.3 防止混凝土冷缝出现。
浇筑混凝土的导管内径采用250mm,合理布置导管位置,导管离槽端两端接头处一般不超过1.5m,两导管间距不大于3.5m,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严防堵管,并控制导管插入深度,浇筑时严防断浇,确保墙体的浇筑质量。
3.1.4 泥浆质量控制
(1)优先选择膨润土制造护壁浆。使用的膨润土制备泥浆,其成品料的品质符合SY5060—85的规定。
(2)新制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符合SL174—96规范中表4.0.6的规定。配制泥浆的水质符合JGJ63—89第3.0.4条的规定。
(3)循环使用的泥浆每隔30min检测一次性能指标,当泥浆超过规定的指标时,作废浆处理。
(4)按试验选定的配合比配制泥浆,膨润土和水的加料均称量计量,加料量误差小于5%,拌制泥浆所采用的外加剂及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5)储浆池内的泥浆定时搅动,不得结块和沉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射水地下成墙工艺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技术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加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字:地下连续墙;射水成墙;质量控制
1 地下连续墙施工概述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布置较为复杂,具有直线段少,折线段多等情况,故笔者结合各种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的优缺点,对本工程拟采用“射水地下成墙技术”建造地下连续墙。
“射水地下成墙技术”主要原理是运用大流量高压力射水冲切土层,通过成槽器底部的刀刃切削修整孔壁。建造规则槽孔后,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成墙。施工中采用间隔施工法,即先建造若干个单号墙体,待其混凝土初凝后,在单号墙体间插建双号槽孔并浇筑成墙,重复上述步骤,建成连续的地下连续墙体。在插建双号墙体时,打开成槽器两侧的侧向清洗装置对先期建造的单号墙体连接面进行清洗处理,以确保连接面清洁和墙体结合牢固。
本次地下连续墙施工主要设备包括:成槽机组、浇筑机组、泥浆配制与供应系统。为保证轴线顺直和放样定位准确,成槽机组、浇筑机组设置于同一轨道上,流水作业。
2 施工工艺流程
2.1 施工工艺流程图:
2.2 主要技术措施
2.2.1 地下连续墙轴线测放
根据施工基准点,采用J2经纬仪测放施工轴线,S3水准仪测定施工作业面高程。复核无误后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2.2.2 场地平整、軌道铺设及降水
清理整平施工作业面场地,本工程因施工作业面土层为砂层,在降水符合要求条件下,原状土路面已满足施工机械承载力要求,不需另作路基。施工场区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控制地下水位低于施工作业面1.5m。每条施工轴线施工机械轨道布置侧作业面宽度必须大于3.5m,施工轴线外侧施工宽度不得小于2.0m,同时每条施工轴线的两端必须在地下连续墙终点处再外延宽5.5m,长8.0m的空地以便施工。
根据已校核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轴线为基准来校正轨道。
2.2.3 槽孔分段
在已校正的轨道上用钢尺量距,划分好槽孔并用红色油漆标注“▲”记号并标明相应槽孔号。确保平面定位精度达到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
2.2.4 射水成槽
① 对中,定位
移动成槽机,使成槽机下部定位吊锤对准轨道上红色油漆标注“▲”记号,固定成槽机。用水平尺的长边紧靠成槽器上的导向管,用螺旋千斤顶将成槽机底座调整水平,使成槽器上的导向管垂直度<1/150H。
② 泥浆制备
采用粒度为200#的陶土加分散剂和水配成槽护壁泥浆,其粘度、比重等指标根据土层土质来决定,施工设置泥浆沉淀池、沉淀沟,便于泥浆携带的沉渣沉淀,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测泥浆指标,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泥浆及时排弃并换用新制泥浆,确保泥浆的护壁、携渣性能。
③ 成槽。
成槽前先启动泥浆射流泵,二期槽孔应打开成形器侧向喷嘴,检查喷嘴并保证喷嘴通畅,保持一定水压力,后启动卷扬机操纵成槽器上下反复运动,逐步向下成槽。
④ 终孔及清孔验收。
当成槽达到设计深度后,对槽孔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孔换浆。清孔换浆采用对槽底泥浆和沉淀物进行置换清除,一般为稀释泥浆浓度的方法。清孔时间不少于5分钟,并保证清孔换浆结束后1小时内,槽底沉淀物厚度不大于20cm,孔内泥浆的密度<1.30,粘度在18~25S,含砂量不大于12%。清孔换浆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2.5 成墙厚度
采用厚度为30cm的成槽器成槽,确保所成槽孔厚度不小于30cm。
2.2.6 墙体间接缝处理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相邻墙体端部采用齿槽连接,施工双号槽段时,必须打开成槽器的侧向清洗装置并检查其内的每个喷嘴是否畅通,成槽结束后再次检查,若发现有堵塞的喷嘴要彻底疏通后,再次由上而下缓缓清洗,使两期混凝土接触面无残留土,从而达到混凝土的紧密接合。控制单元墙体结合处的施工顺序,利用喷嘴冲洗结合面,确保结合部位的施工质量。
2.2.7混凝土浇筑
① 混凝土浇筑机就位对中,在槽孔中放置导管,并接上浇筑漏斗,使导管底端离孔底0.15~0.25m,要求导管必须密封可靠,不漏水。
② 混凝土制备
混凝土按 配制,入孔坍落度为18-22cm,砂率为45%左右。混凝土配制按确定的配合比准确称量,现场设专人进行计量控制,并由试验人员随时进行检测。
③ 混凝土浇筑。
在泥浆下浇筑混凝土采用“直升式导管浇筑法”。泵送混凝土应连续、均匀、迅速,使首盘混凝土能排出导管内泥浆、迅速埋管;正常浇筑时,保持混凝土面均匀连续上升,控制导管两侧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0.5m,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同时监测混凝土面深度,及时调节导管长度,使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m,不大于6m,保证混凝土与泥浆有效隔离;严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浇入槽孔内。当浇筑的混凝土面超过地下连续墙墙体设计高程0.5m(浮浆预留),即可终浇,拨出导管,清洗机具,转入下一槽孔浇筑。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1 质量控制主要内容
3.1.1 成槽施工控制
槽段开挖是地连墙施工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工作。为了使槽段施工中不坍塌,保持槽壁稳定,控制措施如下:
① 一般情况下,确定槽段长为2m左右,槽段太长易产生塌方。
② 槽段开挖结束后尽快进行混凝土浇筑,一般控制在8h以内浇筑为宜。
③ 经常测定护壁泥浆的性能指标,随时掌握护壁泥浆的状态,保证其始终处于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的状态。
④ 尽量减小槽口边静、动荷载的作用。
⑤ 尽可能保持挖槽连续施工,保持泥浆的正常流动,以防静置时间过长失去护壁作用。
成槽过程中注意对垂直度、泥浆比重等指标的测控,注意观察成槽施工时的泥浆损耗量,及时补充泥浆,控制浆液面在槽口以下30cm左右,以保障槽壁的稳定。如出现耗浆量超过正常值或地层严重漏浆,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堵漏措施,调整泥浆的配合比,必要时向槽孔内回填粘土或加入泥球、水泥等,再用抓斗下去挤抓,使得粘土等堵漏物质被挤入渗流孔隙或通道,起到堵漏作用。
3.1.2 接缝控制
在槽段成槽施工中,槽端部要挖垂直,并对已完成的槽段混凝土凹槽接头处,用吊车吊着带有钢丝接头刷进行上下刷洗,将先前施工好的墙体接头凹槽中附着的泥土刷洗干净,以保证接头处混凝土连接紧密。
3.1.3 防止混凝土冷缝出现。
浇筑混凝土的导管内径采用250mm,合理布置导管位置,导管离槽端两端接头处一般不超过1.5m,两导管间距不大于3.5m,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严防堵管,并控制导管插入深度,浇筑时严防断浇,确保墙体的浇筑质量。
3.1.4 泥浆质量控制
(1)优先选择膨润土制造护壁浆。使用的膨润土制备泥浆,其成品料的品质符合SY5060—85的规定。
(2)新制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符合SL174—96规范中表4.0.6的规定。配制泥浆的水质符合JGJ63—89第3.0.4条的规定。
(3)循环使用的泥浆每隔30min检测一次性能指标,当泥浆超过规定的指标时,作废浆处理。
(4)按试验选定的配合比配制泥浆,膨润土和水的加料均称量计量,加料量误差小于5%,拌制泥浆所采用的外加剂及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5)储浆池内的泥浆定时搅动,不得结块和沉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射水地下成墙工艺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技术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加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