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年代的判断能力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媒体披露,2011年南京某买家花24万元拍得一支标称“清代翡翠”的手镯,被珠宝鉴定机构检测证实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翡翠”,进而确定该手镯为现代制品。一般来说,珠宝检测机构对珠宝玉器的年代是避而不谈的,因为作为经认证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珠宝检测机构都不具备判定珠宝玉器年代的资质。但是,珠宝检测机构的B货结论,可以判定翡翠制品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产品。这是由翡翠B货制作技术的诞生决定的。
  B货,市场上对漂白、充填处理翡翠的俗称,又叫酸洗注胶翡翠,粤区一度称谓“冲凉”翡翠。其制作过程是:选取颗粒较粗,带灰色、褐色等脏色的低档翡翠为原料,经强酸清洗,去除颗粒间隙中的次生铁锰等矿物,将翡翠处理成白色粉笔状的松散材料,借助抽真空、加热等手段将环氧树脂等物质充填到翡翠的微小缝隙中。由于翡翠原有的微小空间被胶充满,因此相对其原料来说,B货增加了翡翠的耐用性,而且由于胶的存在减少了原料中裂隙、矿物晶面对光的反射及次生矿物对光的吸收,从而增加了透明度,而原有的颜色也因为地子的淡化而更加突出鲜艳。
  当然,在注胶之前可以对粉笔状半成品进行手术刀式的点色,也可以大面积地浸入颜色,再经过注胶后的产品因为有了外来色与胶的共同存在,被称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俗称B+C货。
  最先披露B货产品的鉴定专家是台湾高雄的国际宝石研习中心的创始人吴舜田(Shun-Tien Ten Wu)先生。他在1992年在世界顶级的宝石学杂志、美国宝石学院(GIA)主办的《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上发表《漂白和注塑翡翠的鉴定》,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研究B货翡翠的论文。之后,1993年,中国桂林的《珠宝科技》杂志刊登吴舜田先生署名文章《翡翠B货的鉴定》。
  据吴舜田先生介绍,B货翡翠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上出现,稍后,台湾市场也发现了B货。之后在中国南方珠宝市场乃至整个东南亚市场上才大量发现。
  翡翠B货发现的起因是当时B货放置或佩带几年后变色发黄。客户找商家质询此事,卖主产生巨大恐慌后求助检测机构。
  我们从B货翡翠发现的过程可以看出,早期的翡翠B货制作技術存在缺陷,几年内就会发生龟裂或者失去光泽,遇到洗热水澡或温泉时,B货常会出现龟裂呈现白点状。
  基于此,翡翠B货自诞生到被发现,仅仅是几年时间,不会超过10年,因此,可以说,翡翠制作B货的技术不会早于上世纪70年代。鉴于B+C货翡翠制作过程以制作B货为主,附带染色,因此,B+C货翡翠制品也不会早于这一时间。
  由此可见一旦确定翡翠制品为B货或者为B+C货,该样品加工时间一定不会属于明清或者民国。
  目前,各个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制品的鉴定技术成熟,在区分未经处理的翡翠(A货)与B货方面,除了借助放大镜、紫外荧光灯等常规技术手段外,还可以借助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甚至扫描电镜等大型设备。由于红外光谱仪的性价比条件优越,目前,各省级以上珠宝检测机构几乎都配备了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区分翡翠AB货的原理是:漂白充填翡翠所注入的胶为环氧树脂类有机物,该类材料在3060~3030cm-1之间有苯环的吸收峰(如图1所示)。而A货翡翠在此区域无吸收,抛光过程中上蜡或者经过煮蜡的翡翠、或者经长期佩戴及人手盘玩的翡翠,尽管在2960~2850cm-1之间有吸收峰,但不会出现3060~3030cm-1苯环吸收峰(如图2所示),故不会被判定为B货。因此,无论老翡翠、还是新翡翠制品,无论是否经过盘玩,都不会造成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误判。
  笔者所在的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偶而也会检测一些雕琢手法传统古朴的翡翠制品(如文中图示),尽管以笔者以及笔者所在实验室的资质无法判断这些样品是否属于解放前的产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样品都属于翡翠A货。
  当然,严格地说,这些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并非与新翡翠产品图谱完全一致,具体区分有两点:一是老翡翠在采集透射红外光谱时,光谱信噪比差,即样品信号不佳;二是多数老翡翠在3700~3620cm-1之间有一个或两个吸收尖峰,这被认为是翡翠中含有与氢氧键相关的物质。这可能是因为老翡翠受抛光技术的制约,表面平整度相对差,容易造成照射到翡翠表面的红外光漫反射增多,再加上老翡翠多质地较干,颗粒明显,晶面间对光的反射频次多导致红外光路程加长,吸收增强。因此,真正能透射过老翡翠,被设备采集到的有用信号降低,相对而言信噪比偏差。而老翡翠中与氢氧键相关的物质可能说明样品经过埋藏,周围土层中含氢氧矿物浸入或者翡翠发生轻微风化而产生含氢氧根的矿物。
  但遗憾的是,新老翡翠在红外光谱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统计意义上,而不能作为结论性证据。比如较干的瓷地或者豆种新翡翠,其红外光谱信噪比也比较差。而一些微裂隙较多的油青种翡翠或者带有皮壳的翡翠,也经常可以获得在3700~3620cm-1之间有吸收的红外光谱。因此,这两条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新老的证据。
  本文可以确定的是:B货或者B+C翡翠,一定是近40年内的产品!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A、B、C货的判定技术成熟。(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有幸结识齐家文化玉器,且十分偏爱齐家文化玉器,不仅仅因为地处齐家文化发源地域,占据地利之便,更重要的是因为齐家文化玉器所独有的美深深吸引了我们。  材质好  齐家文化玉器所用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这主要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其中也有少量的和田玉,还有的疑似青海玉。其材质大体包括石、半石半玉、玉,还有绿松石、天河石等(本文只对玉料展开讨论)。所用玉料大多质地较好,有青白玉、白玉、
期刊
我在《2007年中国书画拍卖年鉴》(《艺术与投资》2008年第3期)一文中,曾就文徵明《渔梁红叶图》卷和唐寅《金阊送别图》卷说过如下一段话:  2007年11月30日,明代文徵明的《渔梁红叶图》(手卷,1521年作)在北京保利也拍得2296万元的高价。(注:尽管该图上有乾隆皇帝御诗一首“绣绘绕峰瀑带冈,秋光人意两茫茫。停云若嗜惠山酒,问渡应知溪号梁”。并有御印: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
期刊
刘亚谏《江山多娇》  张金玲《清凉世界》
期刊
为弘扬祖国的书画艺术,更好地挖掘书画家的创作灵感和发挥书画艺术在服务社会中的作用,1月31日,中国名家书画院大理创作基地在大理地热国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由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顾问高为华主持,大理地热国董事长时绍华女士致欢迎词,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主席、《收藏界》杂志社社长、中国名家书画院院长高玉涛,大理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王以志在揭牌仪式上讲话。著名艺术评论家阎正,著名电影明星、书画家张金玲,中
期刊
几千年来,中国就是一个以“慢文化”著称的国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南山,采菊东篱;名仕风流,低吟浅唱;听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一直是先贤们为我们描绘的一种美好而轻松的生活状态。  不知从何时起,这一传统观念被效率、金钱、利益这些关键词所取代。而近年来,人们对“慢生活”、“品质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越来越强烈,人们开始反思,成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什么?难道追求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拼命挣钱,就是把自
期刊
觚,古时为酒器。明清时期各种质地的觚形器,均用作插花、陈设或者供器。造型多为侈口外撇,腹微鼓,腹径小于口径,胫直底微丰,长度与上颈相若,仿古铜觚式样。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喜爱和热衷于插花艺术的文人,把插花称为“案头清供”,置于案头,正符合古人热爱之气氛,令人若得于己,可追古之意趣,廉洁自身。  白玉花觚,清乾隆时器,高27.2厘米,径14厘米。菱花口,菱花底,呈花瓣式。玉质白润,冰肌玉骨,掏膛底,打磨
期刊
晚清时出现的浅绛彩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瓷绘艺术“绚丽多姿,百花盛开”,交映着无数迷人的美丽,凝聚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和感情,编织着无数精彩而遥远的故事。它把中国的文人书画元素融入到瓷器中,开创了一代瓷艺新风。它是清代晚期用瓷器体现中国画艺术的精彩尝试,创造出了瓷画的新面貌。同时,这一创作也因蕴含着作者个人深厚的思想意境和艺术创作的魅力,因而脱颖而出了许多优秀而精湛的作品,被后人称为
期刊
广义上的“仿古瓷”,指后朝仿前朝的制式瓷,过去古董行把仿古瓷分两类,将本朝的仿古瓷,叫“新仿旧”;将前朝仿再前朝的,叫“旧仿旧”。一般都承认“旧仿旧”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并一致认为“新仿旧”收藏价值不高。2012年就是民国开国号一百年了,民国的“仿古瓷”也熬到了“旧仿旧”的名份了,正印证着艺术品变成古董收藏品的规律。  约定俗成的广义上的“民国仿古瓷”,实质上应包含着两层含意:一是伪托前朝款的仿古瓷
期刊
前不久由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玄色之美—中国历代黑釉瓷器珍品展”与“融汇释儒 法效百工—宋元时代吉州窑瓷器特展”俱已完美落幕。刘新园、刘涛与任志录为两个展览的顾问,策展人郭学雷。另外,两个展览的图录已由文物出版社于2012年2月出版。现将两个展览的大致情况及一些代表展品简要介绍如下。    玄色之美—中国历代黑釉瓷器珍品展  《玄色之美》参展方包括深圳博
期刊
本刊5月15日北京专电:  公元2012年5月14日夜23∶19分,乌云遮月,星光失色,享有“万里长城第一人”美誉的我国古建筑泰斗、万众敬仰的著名文博大家罗哲文先生走完了他88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安详地驾鹤西去,与世长辞。  事业上,罗老的一生曾为保护万里长城和国家许多著名古建筑做出过重大贡献,发表出版过《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史》《长城》《长城赞》《长城史話》《中国帝王陵》等学术专著,在海内外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