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探采利用与资源地经济发展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我国的石油资源地主要分布在边疆民族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是这些地区的显著特征;针对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国内石油进口量的不断上升,石油问题已经触及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增加了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成本;树立立足国内、和谐发展的能源战略,形成国内石油资源探采利用与资源地经济发展的相互支持局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需。
  关键词:石油资源;地方性;资源地经济;资源税征缴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069-04
  近年来,伴随着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对石油安全、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一度成为学界的讨论热点,也成了各传媒的焦点谈资,对石油问题的论争沸沸扬扬,但充耳之声是涨价、短缺、危机等舆论喧嚣,学界的穷源之论较少,且大多仍是就石油而石油,缺乏从更新锐视点寻找这诸多石油问题所暴露出的经济根源、探讨石油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事实上,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上的石油资源富裕国特别是中东各国,都已凭借本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功实现了经济腾飞;但从国内看,石油资源富裕地虽然也在源源不断地开采石油,但资源地仍深陷贫困。这种鲜明对比,在石油价格急升,国内经济发展对国际石油依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更加醒目,也彰显了对石油资源的地方性特征的认识缺欠。本文拟从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补偿机制,即从在我国主要表现为石油资源税征缴的角度,尤其结合2004年石油资源税的上调,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讨论。
  
  1.石油资源地方性及我国石油资源地经济发展状况
  
  石油资源的地方性是指石油资源在自然界埋藏的非均衡分布状态,以及石油资源开发利用与石油资源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属性。由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在大量使用石油资源的基础之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都是基于对石油资源的历史性选择。目前,石油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能源消费的主体部分,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血液,深刻影响着各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从世界范围看,富藏石油的中东等地区已经凭借着这一资源优势,利用石油出口换回大量石油美元,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我国,石油生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却呈现出另外一幅画面,一方面是石油资源被源源开采出来,另一方面是当地的经济生活仍处在贫困的边缘,而且石油资源的生产地和消费地严重错位。在我国现行制度安排下,石油资源为国家所有,其探采、炼制、分配、利用等每一个环节都服从服务于国家利益,而不是资源地的区域地方利益,石油资源开发对资源地的经济辐射作用很弱,而外部性问题又往往很强,石油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发展的直接利益关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石油资源税的征缴,因为石油资源税由地方税务系统征收,资源税税率高低及征缴额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资源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影响着石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在此基础上,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又先后对各自探区的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根据阶段成果汇总,我国石油资源总量约为1 040亿吨;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对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从石油可采资源量观察,我国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五大盆地,共有石油可采资源114.4亿吨,占陆上总资源量的87.3%%①。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建成了大庆、胜利等25个油气生产基地,这些油田从区位看,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这些地区一个共同经济特征是贫困落后。
  以陕北为例,这里物华天宝,石油储量丰富,号称我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中心开发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载:“高奴,有淆水可燃。”即是对我国也是陕北石油的最早记载,秦汉时的高奴,就是现在的陕北延长县,淆水就是天然的石油。1907年,延长县西七里村油井出油,日产原油1~1.5吨,成为我国大陆现代化开采石油的第一井,结束了我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此井十年后,日产油1 250公斤,后逐渐减少,至1934年油竭停产。陕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油藏丰富,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长庆油田就分布在这里。但陕北地区也是我国18个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这里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劣,科学文化落后,群众生活困苦,长期处于贫困状态。陕西省三大块特困地区中的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就分布在这里,陕西省25个贫困县(区)中有2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有些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按照《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要求,到2010年,陕西省要解决232万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594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陕西省只完成规划任务的1/3,要完成剩下2/3的工作任务,按照平均每年解决55.7万人脱贫的速度,任务仍十分艰巨②。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陕北石油资源的开发,并未与当地经济的发展融合,实现资源地经济的繁荣。
  
   2.我国2004年石油资源税上调的现实背景及具体情况
  
  2.1石油资源税上调的基本背景
  一方面,石油进口量节节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增长,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统计表明,过去25年里,我国创造了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的世界奇迹;近十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7%。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导致作为经济发展基础驱动力的石油能源的需求与消费的迅速增长。据测算,这些年来,我国石油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在12%左右,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6.66%。事实上,我国从1993年开始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3大石油进口国。数据显示,1996~200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从2 000多万吨增加到9 112.63万吨,2004年进口原油更是达到1.2272亿吨,首次突破了亿吨大关(见图1),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0%。另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1.6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5亿~3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将超过60%③。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经济翻两番目标,人均GDP要达到3 000美元左右。所以不难预见,此间我国经济增长对石油能源消费的要求将持续增加,且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较快的国家,石油供求问题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基础性瓶颈问题。
  


  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突飞猛进,国内税额按兵不动。自200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开始一路攀升,从30美元/桶,一路涨至40多美元/桶、50多美元/桶,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桶(见图2)。在油价一路飙升的情形下,我国石油进口仍保持增长势头,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支出,而且增加了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更波及到国内工业、农业、交通、动力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成本,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据测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每桶每变动1美元,将影响我国进口用汇46亿元人民币,影响我国GDP增长0.043个百分点。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和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大,使我国用于石油进口的资金量不断增加,这必然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国内的老少边穷地区(我国的石油资源富产地大多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由于发展资金不足,深陷贫困与落后的怪圈之中,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无法形成对资源地的强力推动。从国内石油资源税的征缴角度看,如果国内油价以Minas④原油为参照标准的话,1993年Minas平均油价折合人民币为1 157.06元/吨,目前油价折合人民币则为3 504.98元/吨,上涨了3倍左右。而原油资源税10年间只有两次小幅度小范围上调,即2000年7月的第一次上调,将胜利油田原油资源适用税额由12元/吨调整为14元/吨;2004 年1月,将大庆油田原油资源适用税额由8元/吨调整为12元/吨。其他基本没有调整,依旧是根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上缴的。这种石油资源税调整的滞后局面,也同样迟滞着资源地的经济发展。
  如上述,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我国对境外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长,我国每年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的支出大大增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石油产能增速缓慢,勘探开发力度不大,现行的低额石油资源税征缴对资源地经济发展起不到强有力支持作用,对资源地的帮扶无法实现从输血型到造血型的转变,“富饶的
  贫困”坚冰无从打破。
  
  1.2石油资源税上调的具体情况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05年7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石油资源税率,税项从8~30元/吨上调到14~30元/吨,由地方税务征收;较之上两次石油资源税调整,本次调整的涉税企业,分布范围较广,税额差异较大(见表1)。
  


  本次税收政策调整在预期之中,但调整结果还是有点出乎意料。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是依旧采取从量税的征税方式,而没有采取从价税;众所周知,本次资源税上调的直接动因,是国际油价自2002年开始的一路飙升,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国内原油市场的迅速长大与国内原油生产的徘徊不前;不断高涨的油价已经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形成负面影响,加大着经济发展的成本。其次是税额标准上调的绝对幅度并不大,相对于近几年原油价格的上涨,远未同步,而且从表1中涉税企业的地理分布与具体课税税额对比看,还显示了发达地区与边疆贫穷地区的差异,即发达地区相对高些,边疆贫穷地区相对低些,这也未能体现对贫困资源地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持。
  
  3.我国2004年石油资源税上调对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影响
  
  3.1对石油企业的影响
  此次石油资源税调整,不同的油田调整幅度不一样,上调宽幅大体在0.5~1.0倍左右,平均上调幅度接近1倍。虽然共时分析,幅度较大,但以历时视角看,上调幅度并不大,带有浓厚的补正色彩。从对石油开采企业的影响看,资源税上调虽然一定直接导致企业的税负增加,但从税率上调对主要石油企业的业绩敏感性分析,负面影响较小,影响强度在2%~4%左右。资源税上调主要影响的是具有油气勘探开采业务的公司,我们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采用2004 年的数据进行资源税模拟调整,并测算出其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见表2)。
  


  从表2测算可以看出,除了石油大明由于调整前资源税数额较低,导致资源税变动额较大,对净利润影响较大外;资源税调整对其他公司尤其是两大石油巨头的影响很小。特别是,由于2005年原油价格比2004年仍有较大幅度上涨,各石油公司利润继续增长,所以此次石油资源税上调对各石油公司2005年业绩影响更小。
  
  3.2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一方面,此次资源税上调旨在协调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目前,除了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其他资源税都由地方税务系统征收,资源税税额高低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资源价值日益凸现、石油企业利润丰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资源税的收入没有同步增长,却还要承担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整治成本,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于这样的现实利益分配格局日益不满。过去的税率是上世纪90年代所订,当时国内的油价仅仅为600元人民币,石油行业也只有一般利润,而如今的油价高达2 600元以上,毛利率达到60%,财富转移日渐成为各方的利益要求,尤其是石油财富由石油企业向地方政府的转移更是石油资源地的强烈要求。但事实上,此次资源税上调对资源地地方经济的拉动却十分有限。如前所述,在此次税收政策调整中,除依旧采取从量计税的方法外,税额调整的绝对幅度小,不同地域分布的石油企业之间的税额差距也小,对地方经济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必然有限。另一方面,从全国和谐发展的高度看,资源税由地方征收,资源税的调整与地方经济尤其是油田所在地地方利益紧密相关,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石油的存量和增量都主要在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目前新疆每年石油开采量接近2 000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4%,而且是未来增产的主要希望所在,资源税归地方征收及税额高低,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4.表现出的问题,即本文的基本结论
  
  4.1只有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深入研究各经济区域的石油资源占有开发状态、现实发展状态、持续发展可能,并充分考虑到各经济区域的和谐发展,考虑到石油资源的地方性因素,才能更好地处理石油资源开发中的国家与地方、眼前与长远、速度与可持续等关系。从我国现实的石油资源地经济发展状态和本次石油资源税调整方式、幅度看,大多为贫困地区的石油资源地在本次资源税上调中受惠不多,资源地的经济振兴路途仍较漫长,全国经济一体的和谐发展仍需探讨新的有效路径。
  4.2从石油资源的生产与消费形势分析国内石油资源的地方性问题,尤其是针对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费节节攀升的现实,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的我国2020年以前的能源政策⑤,我国对石油资源的探采利用,必须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地,加大对这些区域的投资,促进形成石油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良性互动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在节约、效率的前提下,构建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局面。
  4.3石油资源地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资源地的区域经济问题,石油资源税的调整也不仅仅是石油企业与资源地政府的利益分配问题,考虑到我国的石油资源地尤其是获得增量石油资源的区域分布多在边疆、民族地区,所以,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探采利用,应该在更宽阔的视域下进行,应该看到这也是一个关系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问题,更进一步讲,这一进程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紧密相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40471054)。
  注释:
  ①参阅《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04》,2004年8月由中国石化咨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出版.
  ② 参阅《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2002年6月18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
  ③钱伯章:《供求“瓶颈”倒逼石油战略》,《中国石油石化》2004年第10期,参见http://www.zgsysh.com/word/200410/gqpj.htm .
  ④ 属于国际石油贸易价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官方价格中的一种原油。1986年11月,石油输出国组织价格委员会制定的包括7种原油在内的一揽子原油价格包括: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ra 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i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 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 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
  ⑤ 即“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结构、保护环境,立足国内、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张云,李国平.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和补偿模式初探[J].开发研究,2005,(4):90-93.
  [2]闫文虎.浅析石油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5.
  [3]陈多长,顾培亮.石油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4):122-124.
  [4]郑春东.区域经济的结构性特征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4,(2):30-32.
  [5]陈林生,李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4,(4):63-66.
  [6]陈兴元.推进石油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瞭望新闻周刊,2004,(19):60-62
  [作者简介]陈丽新(1967-),男,汉族,甘肃庆阳人,法学博士,现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李国平(1955-),女,汉族,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导。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治理城市贫困关系到稳定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具体情况,对我国城市贫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城市贫困;原因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2-01
期刊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对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中所反映出的唐代前期敦煌农业开发状况进行了探讨、分别对文书中所反映出的敦煌水利开发、麻的种植与使用以及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敦煌;《沙州都督府图经》;水利;农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9.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6—0119—04
期刊
内容提要:信息化程度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农村地区的劣势已经开始扭转,交通、信息等方面开始与城市比肩,而在环境、人居诸多方面又具有先天的优势,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了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5-0019-03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无论是社会舆论、理论界还是政府,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的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都给予了充分关注,针对这种状况,民营企业也给予了热情的回应。然而,在我们与民营企业家们的实际接触中却发现,他们大多热情有余,行动不足。我们为此所做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资本还有更
期刊
内容提要:对于资源高依赖型的甘肃省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区域竞争力弱等严峻问题。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构建了产业集群生态化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资源和经济现状,提出了甘肃省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生态化;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5-007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概括了当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过程中特许经营所面临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监管、政府承诺等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特许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以便为推动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许经营;公用事业;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27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5-0091-04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的以提高效
期刊
内容提要:科学处理城乡关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西部城乡矛盾和实现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协调互动与一体化融合,是构成中国当前实现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考察中外处理城乡关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提升概括总结了促进城乡关系良性互动发展的相关启示,为西部地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城乡关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白银石嘴山等资源型工矿城市为例,着重分析了西北资源型工矿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低下基础设施滞后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系列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其进一步发展所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如优化产业结构,转换人才资源观念,实施“绿色矿城”战略,加强城市区域协作,加快体制创新与政策扶持等,从而避免“资源竭城市衰”的厄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西北;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
期刊
内容提要: 产业化进程中,兰州百合产业显得有“优势”而无“规模”,有“名气”而无“品牌”。本文在分析兰州百合产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兰州百合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和对策。   关键词:兰州百合;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056-02  1998年国家将兰州百合发展列入“国家山区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为百合产业化的进程创造了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