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孔园长在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耕耘奉献已近20个春秋。她始终坚持着自我,从未淡忘最初的誓言。在采访接触中,无论是讲述园所在信息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坦言当前学前教育所存在的尴尬问题,孔园长认真、诚恳、坦率、敬业的工作作风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记者极其钦佩这位视工作为生命精髓,视教育为己任,辛勤并快活着的好园长。
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园长孔震英
教育特色成因:优先投入,主动作为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虽然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不会占主导地位,更不能替代传统教育,但是可以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在建园之初(1992年),我们并没有把“电化教育”作为我园的特色,仅是作为一个“亮点”来抓。在园所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优先考虑在电化教育设备上的投入。建园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我园就为每班配备了“两机一幕”——投影机、幻灯机、白塑幕,“两个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此外,我园一次性购入12台计算机来建设计算机教室,这在当时的幼儿园中并不多见,可以算是很奢侈的设备。
应该说我园是北京第一家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幼儿园。“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特色的原因,首先要归结于“八五”时期老园参加的课题项目——电化教育优化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1992年我担任园长,筹建芳庄二幼,考虑到园内新教师多,还较为年轻,园所也在发展初期,所以我们决定继承这一课题项目。其次,我认为,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发展,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一个抓手来辅助自己的教育行为,而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这也是我们选择的原因之一。
教学资源稀缺,中关村“淘宝”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以及辅助教学的手段,有助于幼儿学习的方式的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学资源、教育环境的转变。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但它必须要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的游戏、学习环境息息相关,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20世纪90年代初,我园教师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设备时,对于信息技术学的是什么,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是学计算机的操作?还是让其成为幼儿学习的工具?由于当时市面上的幼儿教学软件很少,我们只能从中关村“淘”软件,回来后再针对课程进行改编,这期间,我园组织安排过多次教师实践培训,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做起。
到1999年,随着园内计算机不断地更新换代,我园在信息技术上的教育观念和研究方向也发生了再一次飞跃,我们取消计算机教室,“送”计算机进班(小班每班至少一台,中大班保证三到四台),让计算机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工具;“十五”期间,我们开始研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区域整合”等课题,力求计算机成为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工具,教会他们从计算机中获取需要的知识或游戏,使幼儿通过计算机打开了解世界的第三只眼睛。
形成特色,成果丰硕
“十五”期间,我园研究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人机互动”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信息化课程内容,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3年,我们开办了分园,进一步确定我园办学理念的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美劳游戏和科学探索活动为表现形式,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信息化教育特色。
同期,我园还编辑出版了《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 飞向创想的天空》系列丛书,探讨了在幼儿阶段应该掌握哪些课程,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如何与区域结合、与课程结合等相关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园形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框架,形成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支撑体系。丰富了幼儿园的网站,支持本园的信息化发展,建设了信息化的三大平台:管理平台、资源平台、沟通平台。可以说,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了幼儿园的突出特色,在2008年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验收时,我园特色得到了相关评审专家的极大肯定。
建设信息化的教育环境
在学前教育阶段,贴近生活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影响更深,所以我园建立了完善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游戏是孩子的最基本活动。随着信息化设备进入课堂,幼儿产生了与这些设备新的互动,这种互动的过程就是在激发孩子的游戏热情。为了让幼儿在与信息化设备的互动中进行游戏,对于数码相机、读卡器、摄像机、打印机等设备,我园运用环境的提示、教师的教授、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其使用的方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信息化外部设备的操作提升信息素养。
1.应用数码相机,记录成长瞬间
为便于教师观察和记录孩子生活,我园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数码相机。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办学形式不同,学前教育需要与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数码相机的引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教师实时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成长瞬间,让教师在影像中找到自己,极大方便了教师课后适时地分析与指导;此外,孩子还可以自主记录游戏过程,分享到班级“资料库”。
2.制作电子成长档案,提升教育水平
我园的孩子在毕业时,家长都会收到由本班教师亲自制作的“幼儿电子成长档案”。
这份“档案”记录了孩子在幼儿园3年的成长,以及学习生活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影像、声音和视频。电子成长档案从最简单的PPT到现在我园自主研究的一套模板,蕴含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孩子的爱和责任。同时,建立“幼儿电子成长档案” 提升了我园教师的教育观察能力,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3.配备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设备闯入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近年来,我们为了补充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提高课堂的视觉效果,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2009年,我园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对园所教师进行整体培训,提升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与幼儿进行教育互动的水平,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有針对性的设计与实践,期间,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益。
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2011年,我园网站重新改版上线。目前,硬件建设与维护作为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一重要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较高的投入。虽然有人说我选择了“一条昂贵的发展之路”,但是我始终认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发展是符合学前儿童学习与认知特点的,信息化发展在未来的学前教育中也会前景广阔,因为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担任园长的近20年,投入在信息技术设备上的资金虽然很大,但我还是认为很值得。对于孩子来说,帮助他们拓宽了眼界、提升了信息素养;对于教师来讲,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外力可以帮助教师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潜移默化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特别当教育行为没有达到“炉火纯青”时,这个外力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经过近20年的研究,我们由最初的困惑到目前教师应用的得心应手,教师和园所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在硬件系统上,我们很难与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幼儿园“较量”,但我园在硬件设备上的实践与应用对每个孩子和教师都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促进了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共同发展。
对“区域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的解读
如果制定一个幼儿园基本配置标准,那么,这种不平衡或差异起码不会存在于硬件配备上。曾在相关交流会上听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园长谈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困惑,
如,“在硬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不应该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建设能给幼儿园带来什么”等,如此一来,园长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以此解决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经济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不应该需要园长考虑,他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应用这些设备发挥最大效益,把设备的功能转化成最大的教育价值。因此,我认为,当前教育相关部门亟需制订并出台关于幼儿园教育设备的配量标准及达标措施,来化解“不平衡”带来的尴尬。
工作感悟
作为芳庄二幼的园长:我倡导的是幸福教育,包括园所的文化核心也是让孩子和教师首先感受到幸福,把幸福传递给孩子,然后传给身边的人。在幼儿园里,不应该仅仅谈“如何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其实教师和孩子是一个“联合体”教师与幼儿的幸福感是双向传递的。
目前,我园把“信息化教育”作为研究重点,从初期对教师的硬性要求再到现在的自觉行为,这需要一些时间,更需要一个过程。20多年来凭借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前瞻性的教育视角与理念,通过我们不懈地坚持与努力,全园上下始终致力于信息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最终使我园成功跻身于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的行列。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保教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让小朋友在芳庄二幼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孔园长在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耕耘奉献已近20个春秋。她始终坚持着自我,从未淡忘最初的誓言。在采访接触中,无论是讲述园所在信息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坦言当前学前教育所存在的尴尬问题,孔园长认真、诚恳、坦率、敬业的工作作风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记者极其钦佩这位视工作为生命精髓,视教育为己任,辛勤并快活着的好园长。
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园长孔震英
教育特色成因:优先投入,主动作为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虽然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不会占主导地位,更不能替代传统教育,但是可以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在建园之初(1992年),我们并没有把“电化教育”作为我园的特色,仅是作为一个“亮点”来抓。在园所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优先考虑在电化教育设备上的投入。建园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我园就为每班配备了“两机一幕”——投影机、幻灯机、白塑幕,“两个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此外,我园一次性购入12台计算机来建设计算机教室,这在当时的幼儿园中并不多见,可以算是很奢侈的设备。
应该说我园是北京第一家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幼儿园。“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特色的原因,首先要归结于“八五”时期老园参加的课题项目——电化教育优化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1992年我担任园长,筹建芳庄二幼,考虑到园内新教师多,还较为年轻,园所也在发展初期,所以我们决定继承这一课题项目。其次,我认为,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发展,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一个抓手来辅助自己的教育行为,而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这也是我们选择的原因之一。
教学资源稀缺,中关村“淘宝”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以及辅助教学的手段,有助于幼儿学习的方式的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学资源、教育环境的转变。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但它必须要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的游戏、学习环境息息相关,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20世纪90年代初,我园教师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设备时,对于信息技术学的是什么,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是学计算机的操作?还是让其成为幼儿学习的工具?由于当时市面上的幼儿教学软件很少,我们只能从中关村“淘”软件,回来后再针对课程进行改编,这期间,我园组织安排过多次教师实践培训,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做起。
到1999年,随着园内计算机不断地更新换代,我园在信息技术上的教育观念和研究方向也发生了再一次飞跃,我们取消计算机教室,“送”计算机进班(小班每班至少一台,中大班保证三到四台),让计算机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工具;“十五”期间,我们开始研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区域整合”等课题,力求计算机成为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工具,教会他们从计算机中获取需要的知识或游戏,使幼儿通过计算机打开了解世界的第三只眼睛。
形成特色,成果丰硕
“十五”期间,我园研究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人机互动”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信息化课程内容,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3年,我们开办了分园,进一步确定我园办学理念的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美劳游戏和科学探索活动为表现形式,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信息化教育特色。
同期,我园还编辑出版了《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 飞向创想的天空》系列丛书,探讨了在幼儿阶段应该掌握哪些课程,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如何与区域结合、与课程结合等相关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园形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框架,形成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支撑体系。丰富了幼儿园的网站,支持本园的信息化发展,建设了信息化的三大平台:管理平台、资源平台、沟通平台。可以说,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了幼儿园的突出特色,在2008年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验收时,我园特色得到了相关评审专家的极大肯定。
建设信息化的教育环境
在学前教育阶段,贴近生活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影响更深,所以我园建立了完善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游戏是孩子的最基本活动。随着信息化设备进入课堂,幼儿产生了与这些设备新的互动,这种互动的过程就是在激发孩子的游戏热情。为了让幼儿在与信息化设备的互动中进行游戏,对于数码相机、读卡器、摄像机、打印机等设备,我园运用环境的提示、教师的教授、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其使用的方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信息化外部设备的操作提升信息素养。
1.应用数码相机,记录成长瞬间
为便于教师观察和记录孩子生活,我园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数码相机。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办学形式不同,学前教育需要与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数码相机的引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教师实时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成长瞬间,让教师在影像中找到自己,极大方便了教师课后适时地分析与指导;此外,孩子还可以自主记录游戏过程,分享到班级“资料库”。
2.制作电子成长档案,提升教育水平
我园的孩子在毕业时,家长都会收到由本班教师亲自制作的“幼儿电子成长档案”。
这份“档案”记录了孩子在幼儿园3年的成长,以及学习生活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影像、声音和视频。电子成长档案从最简单的PPT到现在我园自主研究的一套模板,蕴含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孩子的爱和责任。同时,建立“幼儿电子成长档案” 提升了我园教师的教育观察能力,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3.配备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设备闯入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近年来,我们为了补充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提高课堂的视觉效果,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2009年,我园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对园所教师进行整体培训,提升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与幼儿进行教育互动的水平,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有針对性的设计与实践,期间,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益。
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2011年,我园网站重新改版上线。目前,硬件建设与维护作为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一重要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较高的投入。虽然有人说我选择了“一条昂贵的发展之路”,但是我始终认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发展是符合学前儿童学习与认知特点的,信息化发展在未来的学前教育中也会前景广阔,因为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担任园长的近20年,投入在信息技术设备上的资金虽然很大,但我还是认为很值得。对于孩子来说,帮助他们拓宽了眼界、提升了信息素养;对于教师来讲,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外力可以帮助教师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潜移默化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特别当教育行为没有达到“炉火纯青”时,这个外力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经过近20年的研究,我们由最初的困惑到目前教师应用的得心应手,教师和园所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在硬件系统上,我们很难与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幼儿园“较量”,但我园在硬件设备上的实践与应用对每个孩子和教师都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促进了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共同发展。
对“区域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的解读
如果制定一个幼儿园基本配置标准,那么,这种不平衡或差异起码不会存在于硬件配备上。曾在相关交流会上听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园长谈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困惑,
如,“在硬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不应该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建设能给幼儿园带来什么”等,如此一来,园长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以此解决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经济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不应该需要园长考虑,他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应用这些设备发挥最大效益,把设备的功能转化成最大的教育价值。因此,我认为,当前教育相关部门亟需制订并出台关于幼儿园教育设备的配量标准及达标措施,来化解“不平衡”带来的尴尬。
工作感悟
作为芳庄二幼的园长:我倡导的是幸福教育,包括园所的文化核心也是让孩子和教师首先感受到幸福,把幸福传递给孩子,然后传给身边的人。在幼儿园里,不应该仅仅谈“如何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产生幸福感,其实教师和孩子是一个“联合体”教师与幼儿的幸福感是双向传递的。
目前,我园把“信息化教育”作为研究重点,从初期对教师的硬性要求再到现在的自觉行为,这需要一些时间,更需要一个过程。20多年来凭借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前瞻性的教育视角与理念,通过我们不懈地坚持与努力,全园上下始终致力于信息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最终使我园成功跻身于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的行列。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保教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让小朋友在芳庄二幼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