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发展既需要有名师的涌现,也需要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成长。校本研究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的真实问题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为研究内容,服务于学校和教师的现实需要。它可以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思想行为、生命存在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形成学校文化(团队精神、科学意识、民主氛围),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发展交流平台。
  1 “草根”引领
  立项课题一般经历“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而适用于小群体范围的则可以是“草根”课题,它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校本研究方式。一般情况下,在相关立项课题下开展“草根”研究,既有理论延伸又有实践意义,能迅速提高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
  1.1 实效性。由于“草根”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学生活,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洞察、解决问题的需要性让教师参与性高,更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认识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技巧、增强教科研能力。
  1.2 整合性。“草根”课题研究除“单兵作战”外,更多的是以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来开展活动,由于本组小课题的目标集中,可以整合本组教师的资源优势,为共同目标而群策群力,形成一个个整合性群体。
  1.3 交互性。在校本研究探讨中,既有普遍的群体共识,也有精彩的个人观点。对个人而言,有利于博采众长;对群体而言,交流分享真知灼见,有利于形成共性正确认识、形成学术探讨氛围。
  2 课例自砺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教学主张是否完善,教学策略是否完美,也要用实践丰富。一是要按照教学构想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二是要按照教学构想来完善教学实践活动。在操作中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反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单人跑课、同课竞赛、同课异构、互动观课、诊断反思等。在这样的校本研究中,可以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行为。
  如《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研究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设计教学案并实施,教研组再集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其他两位教师则及时修改预案;再由第二位教师根据建议调整预案后实施、评议;第三位教师再在前两位教师的优势基础上拔高提优。这样,上课者与评课者轮番交错,教学素养与能力就成几何倍数增长,事半功倍。
  3 反思自励
  优秀的教师能把准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始终是教改的弄潮儿,也会及时反思、分析、验证、得解,在周而复始的实践中得以提升。在校本研究中及时反思总结,更有助于指导常态教学。
  首先,要及时记录整理教学点滴收获、感悟,寻找区别。一是找二轮、三轮教学的前后区别,为什么能取得比上次好的效果?哪种教法更适合于本班学生?看现有水平是否比原有水平有所提高,自己的“质”提升了多少。二是找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之处。其他老师在教法采用、板块设计、细节处理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同样的课大师们是如何处理的?我这样处理是否合理?自己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还要多少发展空间?
  其次,是勤于将校本研究中迸发出的若干教学反思进行归纳并类,从偶然性的无序反思转向归类性的有序反思。先要举三得一,从众多类似现象中归纳出某点结论,引发出相应的思考;再举一反三,有意识地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情节中加以验证,从而进行系统地研究实践,保证校本研究以及个人钻研的后续目标。
  第三,要善于将自我反思与校本研究中的群体反思结合起来。既可以就共同问题集体反思,以求罗列周全;也可以就群体现象分类别反思,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视角进行全方位认识;还可以就某种现象进行持续性反思,不断产生新的系列反思。
  4 研讨互惠
  除了教后研讨,校本研究中还可以开设各种话题的专业沙龙,让大家各抒己见,从而纠偏模糊认识,也利于迸发出属于个人的先锋认识。
  首先,校本研究负责人(教研组长、学科组长)或者研讨发起人要及时搜集整理大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各种疑惑困解,梳理出具有共性或有代表性的话题来作为讨论会的专题。可以就研讨课“模糊”处谈理念的落实,可以就家常课的“疑惑”议处理措施,可以就同课异构中的“焦点”谈个人看法,还可以就名家名师的课堂论长道短;其次,要留给组员一定的时间准备和资料筹集,比如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网络学习大师以及名家的教学视频、教学实录、点评建议;再者,交流时要广开言路,开放性展开讨论,寻求对某一问题的更多策略,进而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模式、新方法;最后,还可以多途径实施交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用时间和空间办好沙龙。既可以是现场交流,也可以是QQ群话题,还可以是博客跟帖。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如何将‘生本课堂’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可以有哪些可行措施?”开展了沙龙研讨。通过交流,本组教师就“前置性学习”、“先学后导”、“课上交流”等重要环节的设计处理达成共识,而收集交流的有关“生本课堂”、“学导课堂”的信息资料为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5 成长规划
  教育改革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多样性也确定了教师特色的多样性、专业成长的多样性,不同流派、不同风格,才能互相促进。百花齐放才是最理想的。
  首先,广泛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在校内与同事相互学习,可以一徒多师,也可以一师多徒;还可以通过异校交流来扩大学习范围,既吸纳别人优势,也将自身优势与他人分享。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需要向不同导师请教,汲取不同营养,实现自身全面、快速发展。
  其次,形成个人特色。在专业成长中,切忌迷失自我。要在具体的校本研究过程中尽量实践个人的教学思想,才能促进个人成长,形成自我特色。一是在建构适合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探究自我特色,根据教师自身优势、学生学习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二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建构教学内容,培养教师自身驾驭教学的能力。
  第三,争取百花齐放。不同流派、迥异风格可以互惠互利,促进繁荣,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需要百花齐放。既要有专家学者型的,也要有课改先锋类的,既可以是行云流水的,也可以是扎实稳健的。所以在发展规划上,应该让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可行的持续性的成长计划、路径与措施,以促成风格各异的优秀教师的不断涌现。
  总之,校情不同,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基础和环境也就不同。在具体的校本研究中,只有洞察校情,教师再补足“短板”、放大自身优势,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会有长足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那么,如何备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呢?我们历史教研组在学校倡导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历史教学备课新思维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显著。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备课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的精神及实践需求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合作的时代要求。集体备课可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
期刊
【摘 要】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  【关键词】 数学 能力 小学数学 训练课  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刊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因此,教师的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每一位教师就很有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对教师不断增高的要求。下面我们来谈谈教师成长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教师劳动的特点与
期刊
初中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初中语文教师创新素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 完善的知识结构  首先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只有牢固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做到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灵活自如。相反,则只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从全国和安徽省的高考宏观录取情况出发,分析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如何理顺招生和专业调整以及人才培养的关系,是今后地方院校的工作重点。本文从淮南师范学院近几年的专业结构调整出发,进一步阐述如何利用招生作为手段调节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 招生 专业调整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1 全国招生情况综述  “2011年安徽高考录取率
期刊
生物试题中坐标曲线类试题,不但有对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表述,还有对曲线表达含义的解释以及对曲线所能够说明的问题进行阐述。这类题常见且形式多样,一直是教学难点。但从思维分析上看,它们存在着很多共性和联系。下面谈谈这类题在思维分析上的一般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单坐标单曲线类  这类题是坐标曲线类试题的最基本形式,“读轴——看线——抓点”是其思维分析过程的三步曲。“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关键词】 创新氛围 主体地位 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期刊
当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改革浪潮迎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到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良好的信息素质和环境意识,以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教学改革走进新课程呢?我认为只有转变新角色。应先从思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应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说,课堂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我也有同感。七、八岁的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不长,如果课堂内容再让他们不感兴趣,那么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随便讲话就会时有发生。凭借几年工作的经历,我在课堂上略施一些技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抑扬顿挫
期刊
中学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国历来有把语文教学作为“文以载道”的思道德教育工具的传统,而最近不少老师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