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那么,如何备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呢?我们历史教研组在学校倡导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历史教学备课新思维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显著。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备课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的精神及实践需求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合作的时代要求。集体备课可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一方面,以专题备课为主,既分工又合作,提高备课的质量;另一方面,以课题研究来入手,全面探讨课堂教学的建构,确实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们所提倡的备课中的学生观。了解学生是备课的基础,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了解学生:一是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基础;二是了解学生的历史常识;三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预设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备课是教学“预设”的过程。高中历史教材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历史课程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等,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历史教材要把三个层面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知识学习中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教学过程的改革
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有效。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与超越。教学过程不是预设不变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即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定格在教案中,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主宰地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预设方案,适应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真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寻找与本节相关的内容。在学习的一开始,教师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如在学习宋辽、宋金、宋夏、宋元关系之前,让学生浏览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通过阅读了解相关的背景及内容,有助于提高兴趣,帮助学习;另外,可通过网络等手段了解这部知识。兴趣提高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安排课代表讲要求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故事、列表格、画图表等)来表达自己对这段知识的理解,这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逐步改变从原来的不喜欢到喜欢,不热爱到热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进而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与历史对话。
其次,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有效的课堂必须依靠教师营造有一个充满情趣、充满适宜、充满张力的环境,使师生的身心都得以自由舒展,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个性得以自然地张扬。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创设一个个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提供探究的空间。如何创设历史情境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途径: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诗歌渲染气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提出问题任务等。
再次,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感。历史课堂教学要消除学生的“距离感”,保持学生的参与性,教师首先得关注时事,关心学生,从而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如讲“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可结合当前的热点——西藏分裂势力和台独以及中美关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在学习儒家思想时引用一些相关的国外信息,说明儒学在世界的影响。还可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内容与现实进行联系,有学生上课积极说出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要及时表扬,学生有了成功感,对历史的兴趣就会大增,其他同学也会不程度不同地萌发出“欲与他人试比高”的情绪,参与意识与主动意识明显起来了。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和蔼、赞赏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看法。以正确的语音、语调和音量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
3 作业试题的设计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我组对作业的布置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3.1 目的性,针对性,内容精练。布置什么的作业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师须要合理把握重难点内容精练,这样才能进行科学安排布置作业。在数量上要有弹性,难易上、数量上要进行合理地调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有效缓解差生的心理压力,也能提高优等生的探求能力。
3.2 趣味性,开放性。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在练习中感受乐趣。可采取画图、列表、画路线、上网查资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紧密结合现实。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作业质量也会提高。学生通过作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同时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应把知识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探索更多的知识,并且结合现实,使学生的思维时代性强。
3.3 合作性。“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这就是说,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们所提倡的备课中的学生观。了解学生是备课的基础,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了解学生:一是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基础;二是了解学生的历史常识;三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预设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备课是教学“预设”的过程。高中历史教材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历史课程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等,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历史教材要把三个层面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知识学习中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教学过程的改革
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有效。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与超越。教学过程不是预设不变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即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定格在教案中,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主宰地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预设方案,适应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真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寻找与本节相关的内容。在学习的一开始,教师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如在学习宋辽、宋金、宋夏、宋元关系之前,让学生浏览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通过阅读了解相关的背景及内容,有助于提高兴趣,帮助学习;另外,可通过网络等手段了解这部知识。兴趣提高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安排课代表讲要求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故事、列表格、画图表等)来表达自己对这段知识的理解,这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逐步改变从原来的不喜欢到喜欢,不热爱到热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进而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与历史对话。
其次,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有效的课堂必须依靠教师营造有一个充满情趣、充满适宜、充满张力的环境,使师生的身心都得以自由舒展,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个性得以自然地张扬。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创设一个个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提供探究的空间。如何创设历史情境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途径: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诗歌渲染气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提出问题任务等。
再次,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感。历史课堂教学要消除学生的“距离感”,保持学生的参与性,教师首先得关注时事,关心学生,从而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如讲“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可结合当前的热点——西藏分裂势力和台独以及中美关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在学习儒家思想时引用一些相关的国外信息,说明儒学在世界的影响。还可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内容与现实进行联系,有学生上课积极说出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要及时表扬,学生有了成功感,对历史的兴趣就会大增,其他同学也会不程度不同地萌发出“欲与他人试比高”的情绪,参与意识与主动意识明显起来了。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和蔼、赞赏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看法。以正确的语音、语调和音量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
3 作业试题的设计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我组对作业的布置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3.1 目的性,针对性,内容精练。布置什么的作业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师须要合理把握重难点内容精练,这样才能进行科学安排布置作业。在数量上要有弹性,难易上、数量上要进行合理地调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有效缓解差生的心理压力,也能提高优等生的探求能力。
3.2 趣味性,开放性。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在练习中感受乐趣。可采取画图、列表、画路线、上网查资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紧密结合现实。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作业质量也会提高。学生通过作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同时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应把知识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探索更多的知识,并且结合现实,使学生的思维时代性强。
3.3 合作性。“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这就是说,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