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已成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具备这种意识,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修养,认识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原则,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育的实施途径,做到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学中育人以美,是教师的任务之一.而语文学科教材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其美的内涵,抒发激情,力争每节课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将美育渗透其中呢?
一、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由于作家的创造风格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有直率、有含蓄、有平易、有绮丽、有雄奇、有沉郁、有庄重、有风趣等,只有让学生仔细品味,才能审视其美,享受其乐。首先应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读《记念刘和珍君》要读出悲愤的感情,读朱自清先生的《眷》,要体会其语言的朴质、自然、优美。《秋色赋》中,“春华秋实,没有浩荡的春风,又哪會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风景谈》中“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等等,这些优美的语言都是值得品味的。
二、深挖课文中的人情美
人情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的美。在中学语文课中,很多地方蕴含着人类高尚的情操。纯美的品质,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则会发现人类精神的闪光,起到感染学生,纯化学生心灵的效果。如教《百合花》一文时,可从分析新媳妇的形象着手,向学生提问新媳妇是怎样出场的?作品是怎样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感情变化的?让学生了解新媳妇出场的形象美:“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的刘海。”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对借被子,两声“啊”,补衣洞,用新被葬通讯员等细节进行分析,逐步展现新媳妇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感。《背影》一文是描写父子之情的杰作,教此课时,可抓住父子相别时,父亲送儿子的复杂心情和过铁道给儿子买桔子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仔细分析,使学生品味到父子亲情。中学语文课中体现人情美的人物很多,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榜样,美的感染。即使是反面人物,也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可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和批判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到美感和教育。
三、再现作品中的意境美
优美的作品都非常注重意境的创作,做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长江三峡》中,描绘了长江以及三峡的雄伟壮美,如果让学生像作者那样置身于船上,就会体会到祖国的山河美。《荷塘月色》情和景的谐和性极强。作者写独踱小路的幽暗、恬淡、宁静,是为了抒发独处的自由感,显示黑暗现实的不自由。描绘素淡雅致的美景,是为表现超脱现实的幻想,如果让学生置身其境中,则会产生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感。《苏州园林》一开头就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说明苏州园林在整个艺术构思上有一种意境美,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接着,围绕建筑上的图画美,展示了一幅幅美丽多姿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领略苏州园林交相辉映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教学郦道元《三峡》引导学生领悟整体布局的结构美,音韵的和谐美,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美,更从中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那隐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萧,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清新俊雅,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为现代自然环境所不及。
四、归纳文章的结构美
好的文章总是避免俗套,独具匠心,力求做到技巧新颖,所以,都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谋篇布局之美,掌握其美。如《阿Q正传》采取三角架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整体美和对称美,有利于塑造阿Q的形象,《白杨礼赞》一文的构思也很美妙,白杨树原本是普普通通的一种树,可作者把它作为人格美的化身,字字咏树,句句赞人,歌颂了中华儿女素有高尚品质,通过归纳分析,可让学生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包身工》通过对“芦柴棒”这一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童工实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画面。教学上,让学生归纳“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从而学会创造出结构美的作品来。语文教学中蕴藏美的丰富的矿源,等待我们在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去开发、去提炼,利用语言教材进行美的教育是语文课的功能。如果我们能从以上四方面努力,一定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使他们能创造出更多的生活的未来。
一、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由于作家的创造风格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有直率、有含蓄、有平易、有绮丽、有雄奇、有沉郁、有庄重、有风趣等,只有让学生仔细品味,才能审视其美,享受其乐。首先应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读《记念刘和珍君》要读出悲愤的感情,读朱自清先生的《眷》,要体会其语言的朴质、自然、优美。《秋色赋》中,“春华秋实,没有浩荡的春风,又哪會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风景谈》中“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等等,这些优美的语言都是值得品味的。
二、深挖课文中的人情美
人情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的美。在中学语文课中,很多地方蕴含着人类高尚的情操。纯美的品质,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则会发现人类精神的闪光,起到感染学生,纯化学生心灵的效果。如教《百合花》一文时,可从分析新媳妇的形象着手,向学生提问新媳妇是怎样出场的?作品是怎样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感情变化的?让学生了解新媳妇出场的形象美:“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的刘海。”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对借被子,两声“啊”,补衣洞,用新被葬通讯员等细节进行分析,逐步展现新媳妇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感。《背影》一文是描写父子之情的杰作,教此课时,可抓住父子相别时,父亲送儿子的复杂心情和过铁道给儿子买桔子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仔细分析,使学生品味到父子亲情。中学语文课中体现人情美的人物很多,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榜样,美的感染。即使是反面人物,也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可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和批判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到美感和教育。
三、再现作品中的意境美
优美的作品都非常注重意境的创作,做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长江三峡》中,描绘了长江以及三峡的雄伟壮美,如果让学生像作者那样置身于船上,就会体会到祖国的山河美。《荷塘月色》情和景的谐和性极强。作者写独踱小路的幽暗、恬淡、宁静,是为了抒发独处的自由感,显示黑暗现实的不自由。描绘素淡雅致的美景,是为表现超脱现实的幻想,如果让学生置身其境中,则会产生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感。《苏州园林》一开头就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说明苏州园林在整个艺术构思上有一种意境美,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接着,围绕建筑上的图画美,展示了一幅幅美丽多姿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领略苏州园林交相辉映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教学郦道元《三峡》引导学生领悟整体布局的结构美,音韵的和谐美,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美,更从中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那隐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萧,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清新俊雅,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为现代自然环境所不及。
四、归纳文章的结构美
好的文章总是避免俗套,独具匠心,力求做到技巧新颖,所以,都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谋篇布局之美,掌握其美。如《阿Q正传》采取三角架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整体美和对称美,有利于塑造阿Q的形象,《白杨礼赞》一文的构思也很美妙,白杨树原本是普普通通的一种树,可作者把它作为人格美的化身,字字咏树,句句赞人,歌颂了中华儿女素有高尚品质,通过归纳分析,可让学生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包身工》通过对“芦柴棒”这一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童工实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画面。教学上,让学生归纳“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从而学会创造出结构美的作品来。语文教学中蕴藏美的丰富的矿源,等待我们在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去开发、去提炼,利用语言教材进行美的教育是语文课的功能。如果我们能从以上四方面努力,一定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使他们能创造出更多的生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