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长笛音乐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fo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发展。长笛作为一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外来乐器,因其声音婉转而优雅,音质尤为出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管弦乐队中,长笛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相关演奏者和学习者而言,如何锻炼和提升演奏技巧,形成自身系统性的训练方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长笛 音乐 发展
  一、我国长笛艺术的发展
  我国的长笛艺术,在早期的教学和演奏方面主要受苏联和东欧的影响。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长笛演奏家鲍莱克于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两年,诸如陈凝芳、林克铭、于继学等长笛名家,都曾接受过他的教学,可谓影响深远。这一时期,长笛演奏家李学全先生、朱同德先生,尤其为我国长笛艺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学全先生曾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短期深造,后又在德国长笛演奏家吕塞梅耶尔门下长期进修学习。1956年,他进入中央乐团,担任长笛首席40年之久。他不仅在艺术水准方面受到其他同行的一致认可,还是一名杰出的长笛音乐教育家。1959年,李学全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长笛教育之路。他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深厚,并且对长笛音乐教育事业有着极大的热忱。1985年,在李学全的倡导和推动下,北京长笛学会成功建立,并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长笛比赛,涌现了很多优秀的长笛人才,如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长笛首席的韩国良,就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北京长笛学会为我国一段时期以来长笛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动力,而这其中离不开李学全先生的贡献。
  朱同德先生于1960年被公派到苏联,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进行深造。1964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执教,曾历任中央音乐学院管乐教研室主任、管弦系主任,并于1984年升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朱同德在他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音乐人才,并主编出版了《长笛考级教程》,为我国长笛教育事业以及长笛教育体系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进入80年代,各国的长笛大师纷纷来到我国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长笛学派。当时两位法国演奏家,20世纪公认的长笛泰斗郎帕尔、长笛演奏家阿兰马利翁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我国长笛演奏家由此接触到了法国长笛学派。此后在各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逐渐选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国长笛学派教材并以此为基准,很多法国音乐作品也进入我国的长笛音乐教学中,这使我国长笛演奏乃至教学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对我国长笛艺术国际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迅猛推进,长笛相关的演出活动、学术活动、音乐比赛在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2011年,中国长笛联合会(CFA)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得到政府批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一众管乐名家加入其中,并建立起涵盖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极具规范性的长笛比赛机制,促进了中国长笛音乐界和国际长笛音乐界的交流,推动了长笛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近十年长笛艺术的进步与推广。现如今,长笛艺术在音乐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关的音乐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受众基础,在当前社会从青少年时期就注重艺术类教育的大背景下,长笛艺术有着广阔的未来。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现代长笛艺术在我国诞生和发展仅仅数十年,在艺术普及、实践活动、理论研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如何创作更加优秀、表现时代特征的长笛作品,实现长笛艺术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建立系统性的本土长笛学派,是当前相关工作者应当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二、长笛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定位模糊
  現代长笛艺术强调演奏者个人的“主体性”,这一主体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长笛作为音乐艺术的独立性,二是演奏者追求个人音乐表达的主体地位。在练习长笛的技巧性之前,演奏者应当先对自身与长笛艺术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自身是基于功利性、目的性地进行长笛演奏,还是出于自我情感的驱动、艺术审美的需求,又或者是艺术表达的渴望,这关系到演奏者自身进行长笛学习的定位和发展。学习长笛是基于短期需求,还是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又或者是有着将长笛演奏作为未来职业的热情与坚持,这决定了演奏者对长笛演奏的态度,学习长笛技巧的规划,和在长笛艺术道路上所能到达的距离。而从当前来看,长笛演奏者在学习阶段,对自身以及长笛的定位就很模糊,缺乏追求长远艺术道路应有的思考。
  (二)实践不足
  长笛作为管弦乐队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乐器,经常性地与各种不同乐器进行合奏,擦出曼妙的音乐火花。因此不管是合奏,还是协奏,长笛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由于长笛演奏的普及率还有限,相关演奏活动较为不足,因此,不管是长笛爱好者,还是相关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未进入职业化道路的情况下,参与到室内音乐会的机会都不多,缺乏实际参与到演奏活动中的经验。这就使得作为长笛的演奏者,在学习、练习的阶段难以获得完整的长笛演奏体验。
  在练习长笛的过程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以钢琴伴奏辅助练习。在长笛学习阶段,就注重合钢琴伴奏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演奏者在合奏、协奏方面的协调感,更好地把握长笛的音准和节奏。如果能够在练习大量作品的过程中,经常性地配以钢琴伴奏或者其他管弦乐器合奏,便能够提升演奏者对乐曲的把握程度,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乐感。
  (三)相关研究不够深入
  相对而言,当前国内在长笛艺术方面的学术研究尚且不足。一方面,长笛吹奏技巧的渐进涉及对自身身体结构的认知,包括对身体平衡的把握,对身体动作的控制,对演奏姿势的运用等。这一方面不仅涉及长笛演奏专业,同时也涵盖了其他专业的知识,要对此更加深入地分析探讨,就需要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对长笛发声原理的系统性研究,也是促进长笛艺术发展、完善长笛演奏研究体系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主要包括人体发声的原理、嗓音的生理基础和特征等,对此深入研究,能够改善和促进吐音技巧的优化提升,并推动长笛艺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   (四)艺术内涵理解不足
  尽管长笛艺术这些年来发展较为迅猛,但整体来说,其定位依然局限于实用性,青少年群体对此的学习主要还是出于考级、升学的目的,纯粹意义上的长笛爱好者相对较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长笛艺术就缺乏音乐的相对独立性。这种对长笛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效率,能够较快地实现长笛的入门,但也使得学习者缺乏对长笛的深入了解。这种基于实用性的辅导和训练,往往过于注重技巧性,而忽视了演奏者对作品的个人理解,和对作品表达所能产生的共情。包括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课中与音乐鉴赏、音乐史等与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也往往较为轻视,缺乏深入学习或了解的兴趣。这些在长笛的学习阶段就存在的弊端,体现在演奏中,就表现为演奏者对作品的表达能力不足,难以把握演奏的情绪,并且缺乏自主、独立性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和变化的能力。
  三、有关我国长笛艺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与本土文化交融
  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更讲究“底蕴”与“含蓄”,这种文化内在的差异,同样表现在音乐方面。与西方音乐强调和声性不同,中国音乐从古至今,更加强调曲调,强调“气韵”之美,强调“意境”悠远。与西方音乐更加侧重于形象的表现、感知的浸入不同,中国音乐更加注重感知、心境与自然表达的协调,善于创设美的情境。在长笛进入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也逐步诞生了一些融合民族文化,展现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优秀作品。如当代作曲家徐占海创作的长笛乐曲《雨》,该作品是徐占海于2004年受邀,专门为沈阳音乐学院当时举办的“全国艺术院校长笛演奏比赛”所创作的决赛选用曲目。整首作品在风格上显得悠扬而轻松,以音乐描绘了一幅细雨朦胧到疾风骤雨,再到骤雨渐歇的场景。作曲家在其中充分发挥了长笛音色的特质,将西方音乐的现代演奏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内涵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将长笛音乐的现代性与本土传统音乐的民族性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长笛作品《雨》达到了当代中国长笛音乐的最高水准,为当代长笛音乐实现本土化开辟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当代中国长笛音乐要形成中国风格、中国面貌,就必须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素材,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时代面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长笛作品。
  (二)作品的时代性
  当代长笛音乐作品最终要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情感,当代的生活变化,以及当代发展的风貌,因此,必须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时代文化和时代特征凝聚在作品的音乐内涵当中,这是保持长笛音乐永续发展的前提。优秀的长笛作品,既要从本土的历史文化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要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展现当代蓬勃向上的发展风貌。这就要求长笛演奏者必须思考,如何从中衡量把握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自我表达与群体审美的关系和尺度,并从中坚持个人风格,形成独特的、属于自我观察和自我情感表达的音乐风貌。演奏者是长笛音乐表达的主体,决定了一首作品最终能达到的演奏水平和所能展现的艺术水平,这其中包括演奏者对生活的观察,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其所具备的艺术热忱。作品所体现的文化性与时代性,最终是作曲家和演奏者的艺术观察、艺术感悟和个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四、結语
  综上所述,长笛音乐艺术尽管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较为短暂,但其在众多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奉献中,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到了今天颇为繁盛的局面。但长笛音乐艺术无论是在普及率、传播率方面,还是在艺术领域扩展、艺术内涵加深的层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保持长笛音乐事业的永续性发展,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和本土文化的优秀作品,是每一个有志于长笛音乐事业的工作者、演奏者都应该努力思考的。
  参考文献:
  [1]Gerke Yang Yu-Lun.中国长笛演奏艺术及教学发展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9.
  [2]金洺羽.无伴奏长笛曲《雨》的演奏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3(01):228-230.
  (作者简介:翟晓琪,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长笛>)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摘要:话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一部话剧从构思到演出,再到最终完成,要依靠形体表现力。在表演艺术中,形体表现力也就是舞台语言的一种表达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形体来丰富人物形象,提升台词所传达出来的话语情感和思想内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从而使演员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之中,以实现话剧的艺术价值,升华主题意义。  关键词:话剧表演 艺术 形体表现力  在话剧表演艺术中,形体表现力是非常
摘要:乡村农产品包装要具有艺术设计的审美,实现文化价值认同、设计价值认同和品牌价值认同,最终引发情感共鸣,促进消费,达到产品溢价空间。本文以芜湖南陵县长乐村“长乐鳄”牌大米包装设计为例,通过挖掘长乐村地域特色,以鳄鱼、米造型、村落等元素为切入点,对元素进行提取,用插画表现手法将其进行艺术化处理,设计出符合长乐村特色的系列米包装,为乡村农产品包装提供可行性参照。  关键词:品牌构建 农产品“长乐鳄”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健身舞蹈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健身舞蹈的种类、元素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国标舞融合了各国多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是多种舞蹈文化融合与发展的结晶,所以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提升艺术感知、陶冶情操、强身健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标舞的文化内涵入手,阐释国标舞文化在健身舞蹈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国标舞元素在健身舞蹈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国标舞 文化内涵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民族民间舞也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底蕴,包含地域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等,对审美底蕴的解读,可以对其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为民族民间舞创作、表演和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审美 地域 思考  一、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发展  在解读民族民间舞的审美底蕴之前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多重共生的当代艺术跨界展览进入大众的视野,展览打破了原有的独立形态,在形式及内容上有所突破的同时,以独特性的诉说模式对展览多元化的定位进行新的知识分享.而在实践中跨界仅是艺术展览的一种诉说形式,不是最终的智慧结果,在对话过程中与观者应该形成一个新的约定,在实现多重跨界的同时,对当代艺术跨界展览进行新的思考.
目的探讨入院48 h内血清甘油三酯(STAG)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AP的住院患者1 006例。根据入院48 h内STAG水平将AP患者分为正常至轻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组(STAG<2.3 mmol/L,877例)、中度HTG组(STAG为2.3~<8.5 mmol/L,82例)和重度HTG组(STAG≥8.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多媒体对舞台进行设计和制作成为相关行业工作者应掌握的一种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样性的创造,能够形成良好的舞台效果。在现代舞蹈领域,舞台的设计应重视创新,形成良好的舞台表现形式。多媒体涉及的内容较多,将其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能够呈现出多样性的舞台画面。舞台的设计与制作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舞台设计需要多样化,但是在舞台的制作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从而呈现出更好
摘要:动态图形设计是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电影语言艺术的综合运用,其中主要的设计手段就是MG动画分镜。情境表现方式是MG动画分镜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在协助作品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提升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本文主要从MG动画分镜中涉及的情境表现因素进行分析,结合MG动画分镜的发展需求,提出应用情境表现方式的措施,希望为提升动态图形设计的视觉美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MG动画分镜 动态图形设计 情境
本文通过讨论与写生相关的三个要素——透视、线条、色彩,分析中国绘画的写生观.不讨论心理上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变形,讨论以自然为描绘对象的写生.写生是中国画家创作的重要绘画方式,但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也不单纯地追求精神表现,而是在观察自然、模仿自然的基础上,追寻事物内在永恒的部分.追求的不是“苟似”,而是“真似”.本文选取中国南北朝至宋朝画论中有关写生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写生理论的发展.
摘要:平调落子起源于清代中期,是武安平调及武安落子的总称,是具有邯郸特色的剧种,当前已经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分析武安平调落子发展现状,武安平调落子的风格特点,探究武安平调落子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情况,提出武安平调落子文化的推广路径,以此为武安平调落子的新时期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武安平调落子 产业化经验 推广路径  现阶段,人们不再局限于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对精神及文化层次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