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多。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展情况,然后指出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智慧城市理论方法研究滞后于实践,关键技术和产品储备不足,建设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并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智慧城市发展对策,如建设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理顺智慧城市体制机制。
关键词: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管理体制
引言
智慧城市是在智慧地球、数字城市、信息城市等发展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信息时代城市智能、创新、便民、高效、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主要内容是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
1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宽带网络等为基础,广泛深入推进各类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与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利用,而形成的泛在互联、全面感知、综合应用的智能化城市,是一种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问题
2.1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政策支持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多,细节复杂,资金量大,是一项长期工程。当前各地区对智慧城市投入建设重视不足,缺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政策支持,以及缺少维持智慧城市的运营和管理的机构。不能只依靠政府资金来投入建设,社会力量目前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建设孤立、资源缺少的情形,使得智慧城市建设不能长久维持和良性发展。
2.2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和产品储备不足
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几乎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并研发的,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从技术上落后很多年。我國虽然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有所突破,但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国,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所需高端、核心产品还掌握在国外IT厂商手里,这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国内虽然有一批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IT厂商,但产品往往比较单一,难以提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2.3信息共享问题
在技术层面,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充分的信息共享,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是否“智慧化”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涉及各部门数据安全与利益保障,甚至是部门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重组等问题,所以在实现数据的统一归集方面,解决起来存在一定阻力。各部门、各行业之间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正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
3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
3.1空间规划的贯通整合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与治理的战略性制度工具,其本质是空间发展与治理的政策与制度供给,应符合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空间规划的重点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城市群、都市圈、社区生活圈等不同尺度均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逻辑的起点。在2019年初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基本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总体思路。这意味着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将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从而实现“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也将作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来指导各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如“上海2040”基于转型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提出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空间发展模式,将目标愿景转化为可感知与可测度的指标体系,同时构建开放紧凑的市域空间格局,严格管制空间分区,明确功能片区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规划机制,保障各层次空间规划的融合贯通与落地实施。而且,规划范围应关注全域系统的生态思维,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的城市生命共同体,以创新性思维的精准规划为指向,通过数据算法与人机交互构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中心、网络化、圈层式、集约型空间布局结构,驱动空间多维发展,为智慧城市的资源配置、基础设施选址与精准投放建立系统框架,让智慧规划在跨尺度、多体系上动态施政成为可能。
3.2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对城市网络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大力发展光纤网络建设,进行宽带接入用户建设。研究降低资费的补助政策,降低宽带使用资费。采用电信网络、有线广播电视网及互联网技术的新成果新模式,推广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使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对企业网络控制系统进行有力的安全保护,并给予检查和指导。加强城市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提高安全等级。
3.3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
实践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当地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发达程度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ICT产业越发达,该地方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往往越高。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和促进当地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数字经济结合起来,以用促业。
3.4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可以从两方面增进城市建设:①调用本地科研院校、组织,进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研成果顺利转化,重点培养学校实践型、应用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②充分发挥本地企业对城市建设的辅助作用,刺激其投资,政府加大扶持开出优惠条件,增加本地企业经济活力。
3.5创新城市治理形式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城市治理创新的举措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它们是否真正代表着城市发展的变革性方法,还只是“换汤不换药”。本文通过研究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相关文献、研究两者交叉点的创新工作,城市正在通过既定的创业型城市治理方式选择性地整合数字化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城市治理的创新应在以下三个主要维度展开:(1)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形式拓展城市的增长空间;(2)以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形式隐藏城市的决策过程;(3)以跨主体、跨部门合作的形式开展城市工作的合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着力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构建整体政府。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通过互联网促进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形成社会共治局面,实现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变。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深化大数据应用,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邵振峰.论物理城市、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J].地理空间信息,2018,(09):1-4,10.
[2] 丁金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7):9-11.
[3] 高璇.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城市观察,2018,(04):123-129.
(作者身份证号码:13303119730920393X)
关键词: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管理体制
引言
智慧城市是在智慧地球、数字城市、信息城市等发展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信息时代城市智能、创新、便民、高效、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主要内容是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
1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宽带网络等为基础,广泛深入推进各类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与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利用,而形成的泛在互联、全面感知、综合应用的智能化城市,是一种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问题
2.1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政策支持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多,细节复杂,资金量大,是一项长期工程。当前各地区对智慧城市投入建设重视不足,缺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政策支持,以及缺少维持智慧城市的运营和管理的机构。不能只依靠政府资金来投入建设,社会力量目前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建设孤立、资源缺少的情形,使得智慧城市建设不能长久维持和良性发展。
2.2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和产品储备不足
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几乎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并研发的,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从技术上落后很多年。我國虽然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有所突破,但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国,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所需高端、核心产品还掌握在国外IT厂商手里,这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国内虽然有一批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IT厂商,但产品往往比较单一,难以提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2.3信息共享问题
在技术层面,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充分的信息共享,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是否“智慧化”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涉及各部门数据安全与利益保障,甚至是部门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重组等问题,所以在实现数据的统一归集方面,解决起来存在一定阻力。各部门、各行业之间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正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
3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
3.1空间规划的贯通整合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与治理的战略性制度工具,其本质是空间发展与治理的政策与制度供给,应符合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空间规划的重点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城市群、都市圈、社区生活圈等不同尺度均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逻辑的起点。在2019年初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基本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总体思路。这意味着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将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从而实现“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也将作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来指导各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如“上海2040”基于转型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提出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空间发展模式,将目标愿景转化为可感知与可测度的指标体系,同时构建开放紧凑的市域空间格局,严格管制空间分区,明确功能片区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规划机制,保障各层次空间规划的融合贯通与落地实施。而且,规划范围应关注全域系统的生态思维,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的城市生命共同体,以创新性思维的精准规划为指向,通过数据算法与人机交互构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中心、网络化、圈层式、集约型空间布局结构,驱动空间多维发展,为智慧城市的资源配置、基础设施选址与精准投放建立系统框架,让智慧规划在跨尺度、多体系上动态施政成为可能。
3.2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对城市网络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大力发展光纤网络建设,进行宽带接入用户建设。研究降低资费的补助政策,降低宽带使用资费。采用电信网络、有线广播电视网及互联网技术的新成果新模式,推广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使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对企业网络控制系统进行有力的安全保护,并给予检查和指导。加强城市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提高安全等级。
3.3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
实践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当地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发达程度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ICT产业越发达,该地方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往往越高。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和促进当地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数字经济结合起来,以用促业。
3.4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可以从两方面增进城市建设:①调用本地科研院校、组织,进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研成果顺利转化,重点培养学校实践型、应用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②充分发挥本地企业对城市建设的辅助作用,刺激其投资,政府加大扶持开出优惠条件,增加本地企业经济活力。
3.5创新城市治理形式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城市治理创新的举措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它们是否真正代表着城市发展的变革性方法,还只是“换汤不换药”。本文通过研究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相关文献、研究两者交叉点的创新工作,城市正在通过既定的创业型城市治理方式选择性地整合数字化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城市治理的创新应在以下三个主要维度展开:(1)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形式拓展城市的增长空间;(2)以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形式隐藏城市的决策过程;(3)以跨主体、跨部门合作的形式开展城市工作的合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着力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构建整体政府。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通过互联网促进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形成社会共治局面,实现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变。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深化大数据应用,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邵振峰.论物理城市、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J].地理空间信息,2018,(09):1-4,10.
[2] 丁金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7):9-11.
[3] 高璇.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城市观察,2018,(04):123-129.
(作者身份证号码:1330311973092039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