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欣赏语文中的美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然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非易事,因为欣赏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造。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不仅惊叹其新颖别致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深蕴的人格美,进而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内容美。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中感受和欣赏美呢?
  一、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千姿百态,欣赏有其丰富的个性特征
  学习文章时,要善于将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感受不同形态美的魅力。譬如:写春天,白居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朱自清赞美“春天是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而普希金却诅咒春天“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同样是写秋天,郁达夫“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秋中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思和孤独感;而峻青的秋却是那样的色彩斑斓,硕果累累,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又同样是荷花,杨万里道出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烈日当空,色彩明丽之美;而朱自清笔下却是“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的月夜下素雅朦胧之美。种种对比,使世间万物所蕴含的热烈崇高、和平静穆、明丽欢欣等种种形态的美真切而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五彩缤纷,摇曳多姿。由此说来,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笔下风格迥异,源于作家丰富的个性特征及主观倾向。
  二、善于从文章中捕捉生动传神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新内容的美
  优秀作品,常常有些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准确、鲜明、生动、动态地刻画了春天蓬勃的生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可谓境界全出,卓绝千古。《水浒传》中“那雪下得紧”一“紧”就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刻画得淋漓尽致,鲁迅赞扬它富有“神韵”。这些富有神韵的词语往往又是一系列联想和想象的触点,由此纵横驰骋可在学生头脑中迸发美丽的火花,进入美的境界。
  要想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同样也需要对比,它能使学生比中悟正。如观看名著《巴黎圣母院》时,应引导学生去鉴别美与丑,善与恶。敲钟人卡西莫多与主教佛罗洛的形象不能靠感性印象去判断,而是将二者对比,因为他们的外表和实质的差别大相径庭。卡西莫多外表丑陋,但心灵高尚;佛罗洛道貌岸然,却残暴无耻。对比中,学生会悟到:人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这样,即加强了对形象的认识,又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倾向,使他们崇尚美好、纯洁的人和事,憎恨卑鄙、丑恶的人和事,从而爱憎分明,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时刻去感受和欣赏美,得到美的熏陶。
  
其他文献
一、轻讲评,重诵读  在传统的诗词教学中,我们是比较重视诵读的。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诗词能熟读成诵,只是诵读时间大多安排在课外,课内相对就少,对诵读的指导也很少,在课内更多的是进行诗词内容的具体赏析。殊不知,诗词赏析的前提条件便是要熟识诗词的内容,否则还谈何赏析,而诵读便是熟识诗词内容的基本途径。赏析永远代替不了诵读,而诵读很多时候便已完成了赏析的任务。另外,笔者所说的诵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熟读背诵,
期刊
一、人之为人的天性  高老头的父爱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高老头自己的一句话说得很形象:“来吧,到这来哭诉吧,我的心大得很,什么都容得下。是的,你们尽管戳破我的心撕做几片,还是一片片父亲的心。”这种发自本性的父爱散发出强烈的光芒。试问,哪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痛苦,哪一个父亲会见孩子有困难而不管不顾?高老头虽然有着一般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庸俗外貌和卑劣的经历,但他却有一颗其他暴发户所没有的善良和慈爱的心。在
期刊
职高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呢?   一、挖掘教材——疏导学生心理“青春痘”的最好途径  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
期刊
记叙文作为三大文体之一,作为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文体,在学生写作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四种典型的毛病:六要素不全,情节简单,详略不当,表达单调。  六要素不全。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开端、发展和高潮。记叙文之所以是记叙文,是因为它有自己的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是对记叙文的画像,是记叙文的标志,是记叙文的DAN。六要素的缺失就是记叙文的破碎和失败。在学生习作中常常被忽视的要素是时间和故事的发展。特别
期刊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多种方式方法,有经验的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不同的方式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营造读书气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
期刊
汤姆·菲利普斯先生在中国“科学与和平周大型报告会”中,就人格教育问题发表演讲。他说:“本世纪初时,许多人以为凭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然而,今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若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的家庭,就无法期待美好社会。”他还指出:“这种精神污染的道德混乱环境,将使人的良知变迟钝,最终导致人生失败,并进一步带来社会混乱。”而高中生作为大学的预备军,祖国的栋梁,对他们进行人
期刊
横向比较法。所谓横比是指文体相同的课文进行比较,或同篇课文中不同人物的比较。例如在戏剧《雷雨》中周朴园对待周萍、鲁大海不同的态度:两人虽都是周朴园的亲生儿子,可他对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分析原因:这是由周朴园冷酷、傲慢、凶恶、无情无义的性格决定的。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周朴园对待亲生儿子不同的态度,完全暴露了他反动的阶级本性,他以剥削欺压人为目的,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他的所作
期刊
一、母系氏族女性受尊重:女子一把手  姚《说文解字》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姬《说文解字》黄帝居姬水以为姓。姜《说文解字》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嬴《说文解字》少昊氏之性。  这些姓氏彰显个性,见出中国女性地位的“原始”状态。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女性高于男性。今天看来它也是不平等的,缺乏人格独立,其实也是一种畸形关系。因此随着社会变更,社会关系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慢慢地这种畸形的关系也在变更,
期刊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干什么事都讲究方法,语文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文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读、思、结、练。  人们通常称学习为“读”,可见“读”之重要,它朴实、简单、实在,但道出学习中一个原生态的要求“读”。对语文来说,“读”更是第一要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读”的活动,语文学习止步难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信息的多元,使得语
期刊
一、尊重:心灵对话的桥梁  真正的教育者如果是出于良好的动机而做事急躁,考虑欠周,儿童是会谅解的。可是儿童不会原谅那些态度冷淡、缺乏感情、好作长篇说教、总想置身于孩子的忧虑与激动之外的教师。  ——霍姆林斯基  案例:一篇诚实的周记  刚刚开学,黄老师因一次不经意的课堂失误差点酿成了重大的“教育事故”。刘路是高一的学生,语文成绩中等。有一次,他交了一篇令黄老师思之深切的周记,这篇周记是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