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体现的就是发展的全面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树立并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促进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化”同步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层次问题的重要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滞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必然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二是城乡结构不协调,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我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区域平衡、城乡及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信息社会扑面而来的大趋势,要全面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统筹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江苏自然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偏重,保生态与稳增长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的国际话语权;着力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发展能力。二是加快实施工业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生产组织、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技术、产品、管理、服务和业态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工业整体质效提升。
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十二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型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等软硬件条件,为城镇化奠定基础和增添动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集聚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要素和文化建设,重构产业链,推动集约、集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良好环境。江苏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有进一步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新路的条件和需要。一是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起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合作机制,促进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城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运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创新应用,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坚持特色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促进城乡工业的分工协作,用协调发展理念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把工业和农业、城镇与农村、市民与农民放到同一个平台上统筹考虑,加强城乡工业协作,优化农村工业布局,推动农村工业集约集聚发展,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
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就在于城镇化,城镇化的起点在于农业现代化。李总理在江苏、上海视察时指出,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固本强基,有序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后五年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局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小康”的短板。江苏“十二五”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为补足短板,必须立足省情,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劳动效率;用协调发展新理念破解农业现代化新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同时,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民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加强特色城镇化发展规划,深入研究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历史、自然、文化和民俗特点,充分挖掘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各种要素,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促进自然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把珍贵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深入发展时期,“四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信息化是其他三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协调发展理念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新更大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四化”同步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层次问题的重要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滞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必然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二是城乡结构不协调,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我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区域平衡、城乡及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信息社会扑面而来的大趋势,要全面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统筹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江苏自然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偏重,保生态与稳增长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的国际话语权;着力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发展能力。二是加快实施工业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生产组织、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技术、产品、管理、服务和业态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工业整体质效提升。
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十二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型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等软硬件条件,为城镇化奠定基础和增添动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集聚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要素和文化建设,重构产业链,推动集约、集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良好环境。江苏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有进一步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新路的条件和需要。一是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起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合作机制,促进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城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运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创新应用,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坚持特色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促进城乡工业的分工协作,用协调发展理念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把工业和农业、城镇与农村、市民与农民放到同一个平台上统筹考虑,加强城乡工业协作,优化农村工业布局,推动农村工业集约集聚发展,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
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就在于城镇化,城镇化的起点在于农业现代化。李总理在江苏、上海视察时指出,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固本强基,有序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后五年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局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小康”的短板。江苏“十二五”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为补足短板,必须立足省情,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劳动效率;用协调发展新理念破解农业现代化新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同时,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民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加强特色城镇化发展规划,深入研究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历史、自然、文化和民俗特点,充分挖掘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各种要素,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促进自然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把珍贵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深入发展时期,“四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信息化是其他三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协调发展理念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新更大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