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研究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教育发展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地区差异较大,利用信息化手段能有效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以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在偏远地区的有效配置,使得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薄弱的地区也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还可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节省教育投入。
  此外,通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能有效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和统筹规划,理顺各级管理部门与信息化管理机构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在我省教育中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全面融合。
  一、云南省信息化建设及教育资源应用现状
  截至2014年10月,我省有义务教育学校18 578所(含教学点),有10 879所学校接入网络,占义务教育学校数的58.56%,其中,有4 906所学校实现大于10M的网络接入,占义务教育学校数的26.41%。
  近年来,我省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及班班通项目、薄改项目的实施中,先后组织完成全省4 800名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教师的培训,组织完成4 395名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教师的培训,完成635所计算机教室(模式三)学校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光盘应用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及教学设计的方法,掌握计算机、卫星IP数据广播等设备的维护知识和技能。
  通过“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的实施,我省的5 83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置了36 482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音响、机柜/套)。实施云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了4 078套多媒体教室。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共享,带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加快优质资源共享和应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对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云南省高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目前已建设课程510门,有省级精品课200门,各类课程资源13 400个,教学视频2千余个,并建设直播课堂,实现了“学校、课程、学习者”三级服务和“访问共享、继承共享”两级共享。
  建立云南远程教育网,引进和镜像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学版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师生使用。部分州市(如文山、昭通、楚雄等地)通过引进现有资源和本地资源建设,实现州市教学资源共享。一些县份推进区域同步课堂覆盖面,将优质资源传送到边远农村学校。
  我省还依托云南远程教育网开展网络课堂,推进普通高中选修课优质资源共享。从2010年2月至今,开设了27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已有云师大附中、个旧一中、景洪一中、丘北一中等21所学校的约2.1万名学生参加高中选修课网络课堂的学习。通过引进省外优质高中选修课课程资源,有效推进我省高中选修课程的实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解决我省大部分高完中选修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省开发、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水平仍然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建设标准不一、重复性建设、覆盖面窄等问题。如何协调全省各州市现有资源和力量,制定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规范,建立应用长效机制,扩大云南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整体覆盖面是工作的难点之一。
  (二)近年来,“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项目的实施,使我省大多数中小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已经取得新突破。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仍处于全国落后水平。因此,如何加快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是工作的重点。
  (三)我省基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能力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不高,学生、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专业化的技术保障水平较弱。如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保障队伍是一项艰巨任务。
  (四)机制和政策上不适应问题。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服务的模式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需要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投入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州市、县教育信息化机构设置和学校人员编制的政策远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尚未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要求;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的评价有待建立和完善,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政策环境还未形成。
  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一)基本目标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网络宽带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最终实现我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整合、全过程应用、全社会共享”。
  (二)有效的机制
  1.统一建立云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云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全省各州市部分具备条件的县市区为试点,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最终实现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整合、全过程应用、全社会共享”,实现并达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建立过程中,建议制定政企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参与,汇集企业力量,引入省外学校或企业优质教学资源(以中小学资源为主)。
  2.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参与、集中式共建共享机制
  集中式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做大做活全省教育资源,使全省教育资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能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朝建成,永久不变。资源建设要注重发挥各地的优势,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共享。实现学校建得越多,能享受的优质资源就越多的策略,从而有效地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覆盖面窄,资源孤岛的形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等。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和教师参与到资源开发中来,由“私有资源(不公开)”向“校本资源(全校公开)”到“省、州市资源(全面共享)”转变。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本地资源库,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广泛共享。教学资源的集中式共建共享模式如下图所示:


  通过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参与、集中式共建共享机制,给予政策支持州市、县市区依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应用和推广资源。在引进省外优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制定激励机制鼓励省内学校、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本省资源建设,为我省本土优质资源的开发、积累、融合、共享及服务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各类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生命力,提高其应用效率,逐步建成满足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用的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除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外,逐步开发和引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3.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标准
  制定云南省数字化教育资源技术及使用的相关标准,包括资源建设标准、评价标准、准入机制、共享标准、共享共建激励机制等,进一步提高我省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整合全省优秀学校和优秀师资力量,制定统一的资源建设、开发、评审等规范,建立专家库,组织开发本地资源,最终建设和培养出一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省级资源开发队伍。
  4.组建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专家委员会
  组建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建立动态专家库,负责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评价标准、引进标准以及资源管理、审核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同时开展理论研究,对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供科学指导意见。
  5.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信息化设施,缩小城乡差距
  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可根据国家近年来对县乡薄弱学校及教学点的建设力度的加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偏远地区的有效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就是通过开发电子白板、多功能一体机等教学工具应用客户端,由本州县网络条件好的中心完小下载资源包,然后发给偏远地区学校通过客户端工具进行线下应用。
  (三)基本措施
  1.指导思想
  以“面向应用、统筹规划、提升服务”为原则,深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有效融合,整体部署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任务。面向应用,以应用需求为驱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内在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深入挖掘和调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生动力。统筹规划,全省统一部署和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先试点后铺开,推动共享应用,有效融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提升服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筑便捷灵活、广泛共享、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决策与服务水平。
  2.优化基础
  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云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主干网络带宽达到万兆、支持IPv6、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云南教育网。实现所有高等学校、州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中学、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学校以不小于100Mbps速率的基于光纤宽带的网络互联。
  3.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加强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学科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各级各类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
  4.保障措施
  设置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组织建设,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完善各类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及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评估体系,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水平纳入教育机构的评估范围;各级各类教育单位要在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投入的同时,采取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企业投入,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共建共享的步伐。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张惟祎) 近日,由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高校工委主办的云南省省直机关“感动在身边·最美机关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云南工商学院举行。报告会旨在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事例广泛传播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事迹,在高校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引导激励广大师生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来自嵩明职教园区各高校的近3 00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杨曙光) 近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昆召开全省教育综合改革部署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关会议精神,总结我省教育改革进展情况,分析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会议指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我省精心谋划教育综合改革,圆满完成省委确定的立德树人工作体制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11个方面改革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王世赋) 近日,由省教育厅德育处三生教育处主办的云南省中小学“墨香书法”创作大赛在昆落幕,评审专家共评选出全省各地推荐的中小学生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优秀作品240余件。  为全面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推动书法教育健康、深入发展,激发和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教育部于去年底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4-2015年度“少年传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矣 勇) 近日,由省委高校工委主办的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决赛在昆明学院举行。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到场观看比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届比赛以“爱我、爱他、爱社会”为主题,旨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比赛开展以来,全省共有52所高校报送了52部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有10部作品进入决赛。  决
期刊
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深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依法治考从严治招,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现就做好2015年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各地和高校要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
期刊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发展乡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极大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他们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以城乡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乡村教育则是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通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将教育资源重点
期刊
6月8日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针对乡村教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针对“职称指标”,《计划》提出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  针对“编制设计的不合理”的现象,《计划》提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
期刊
《中国教育报》消息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关于2015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坚决严明各项纪律和规矩,全面落实治理工作责任,切实解决补课乱收费、择校乱收费、违规招生转学、收受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坚决遏制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现象。  《意见》强调,重点治理中小学违规补课及其乱收费问题。以省级为单位开展集中整治,要求各
期刊
中新网消息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近日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1 000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而父母通过电话等方式跟孩子保持联系、适量的阅读、玩耍等将有助改善留守儿童的“烦乱度”和“迷茫度”,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  《白皮书》对云南、广西、贵州、山东、河北、甘肃6省农村地区的两千多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乡村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后指出,全
期刊
优质教师留不住,是大多数乡村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驼巷小学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教师一直处于紧缺状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发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又将给他们带来哪些改变?  原州区每年约有70名教师离开乡村,其中90%选择前往城市任教  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驼巷小学,坐落在六盘山海拔2 198米的山梁上,距市区30多千米。校园里,砖瓦平房结构的教室、教师宿舍、食堂有序排列,后院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