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微博精选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艺术从传统走到现代、当代和现在,虚眼一看,看出“门道”。水墨:保持传统,以写生入画,南北风格相加叫“新派水墨”;水墨里以变形松懈的线条表现情趣的叫“文人水墨”;水墨里出现西画的空间关系叫“写实水墨”;出现西方抽象绘画形式的叫“当代水墨”;出现巨大的尺幅,从墙上到地上,从平面到立体叫“实验水墨”;用各种手法综合,加上行为艺术叫“后现代水墨”。陶瓷:凡能画上几笔的可叫“大师”;器形做超大的叫“环境陶瓷”;模仿西方现代雕塑的叫“陶艺”;粗糙、随意的叫“现代陶艺”;众多一组的叫“装置陶艺”;出个主意让师傅们去做的叫“观念陶瓷”;将国画 移到瓷器上叫“画家陶艺”;将陶瓷加影像的叫“**陶艺”等等。原来只是将彼门类艺术中容易表现的在此门类艺术中艰难的表现,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东方的媒材中表现。一笑而过…
  2012-5-2 08:05
  2、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需要不同的独创的艺术?我们借艺术发现什么?发泄什么?发挥什么?当太多的人们涌向博物馆时,当强大的国家总是有强大的博物馆时,这个问题就出来了。艺术满足的是人们的多重欲望。艺术品本身不会与人辩解,“她”沉默地 坦露真实也沉默地接纳所有,无论你是抱有怎样的心情和怎样的态度。艺术比之已知的“历史”更加真实,我们可以从浏览中印证许多不可交汇的信息,我们可以在艺术史中寻找到人类是如何善于表达各种微妙的情绪和关注, 并为着表达而不断创新,展现智慧和手艺的灵魂。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是能容纳和传递“真理”的。观赏“她们”的同时,是我们用视线在归纳我们的文化认同,保持我们为“人”的属性,清晰起我们所在的“河流”…,隔着时空。这一切加在一起其实就是:我们需要慰藉!
  2012-7-19 14:55
  3、敏感的艺术家对材料的表情和语言有着独特感悟,有时是艺术家发现了材料的“情感”和“美”,更多的情况下,是“材料”引发了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此时的材料在作品和艺术家眼里已是“艺术的先知”。
  2012-9-4 17:03
  4、现代艺术的本质实际上是艺术家自身面对艺术史与当下的各种困惑有感而发的思考,在视觉上提出问题,丰富想象,严肃的质疑,深刻的反思。永远的新颖,永远的活力,永远的激情。一旦“现代艺术”有了“面孔”、“模式”或是成为了时尚和需要提倡,“现代艺术”最本质的核心也就由“种子”变成了“化石”。
  2012-9-5 13:39
  5、有人担心艺术走到了今天已无路可走?我不担心,越反复看这一百年的艺术史越无需考虑“有路无路”的问题。艺术是文化的、风格的,艺术更是情感的。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一个“大自然”,我们用心体验也只是熟悉了这个“大自然”中微小的局部。艺术家要担心的是如何珍惜及如何在作品中转换我们自己的情感!
  2012-9-10 15:02
  6、当人们要用语言来表述“艺术”时,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借用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情感的美来形容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这也就从本质上证明了艺术源于自然、生活、情感!艺术家不要找理由掩饰因无能和缺乏创造力而依赖模仿、匠技、猎奇,到自然、生活、情感中请回艺术的“先生”和“范本”,才是正道。
  2012-10-1 15:27
  7、一切艺术形式的表达都是要通过技巧来呈现的,能达到技巧熟练的人在中国不是少,而是很多。但拥有极高技巧还能感情充沛如青春少年,没用让这熟悉的技巧成为自己顽固的“家长”,而是依着自己的心情变化能提供氧气的自由呼吸,达此境界的人却少之又少!
  2012-11-11 08:53
  8、个人有喜怒哀乐!个人有名利得失!个人有礼义仁让和贪求念私!但艺术家却在作品中却尽可能表现出美好且悦人善性的一面。有人说中国的艺术家缺少批判精神和情感坦露,但能克已并奉献美好难道不是更高层次的人性自我批判和提升?难道不是经历了真切的自我坦露并作出自我牺牲后才生出的“美”的形式?
  2013-1-22 11:59
  9、时空是一个让人无法掌握的东西,当一个最不严肃的形象表现出严肃时,当一个严肃形象表现出不严肃时,你认真对待的本身就很荒诞。“艺术”是一个非声响的话语者,在这个话语权不断更替的时代,艺术实际是一种边缘的种属,艺术存在的意义完全取决于大众的认知程度和态度。严肃与非严肃就在于彼此之间……
  2013-2-23 22:43
  10、中国陶瓷许多的审美其实是有意无意地契合了“宇宙的声音”,从青瓷的类玉、似水、如天的空与深到油滴、耀变天目、屋漏痕、蚯蚓走泥纹、冰裂纹等,都是依着水土火、人与天共舞现出的“神示”启示并被我们的先人识别到,从而追随“人天”的合理生发出无限的美享、哲思,以器道形色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
  2013-5-27 07:30
  11、以我的理解,瓷器的器、形、饰如果离开了新美的诗意,就只是普通的“次瓦”了……
  2013-10-5 10:42
  12、“传统”是棵大树,枝叶繁茂,庇人无数,众多人坐享荫凉,捡叶、果能取暖充饥。老树巨大,虽有无数枝叶果实,也经不起今人群食、群寄、群取,树将不树。唯将树种、新枝带向新土,育出新林,方使基因不衰,生机永延。“传统”的树已在那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种子携出,育成青春的新树,成为今朝。
  2012-11-24 14:39   13、瓷上有“道”,在瓷上绘画和装饰首先是要尊敬瓷的“品格”,那种雅致、温润、一色万变的青花、氧化铁和釉里红不仅对工艺和烧成提出了技术要求,也对艺术家的耐心、胸怀、涵养和中正提出了“道德”要求。历史悠久更是对造型和装饰、绘画在瓷器上的适形和主题的美好寓意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规范”。瓷品!
  2013-12-15 21:35
  14、每天关注着身边的事与物,做着作品,想着与作品有关的问题,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保持着常态及平和的情绪(虽然一定也会偶有‘愤’言),规律地生活,忙碌却显出从容和闲暇的“感觉”来。喜欢端着茶杯在工作室院子里漫无目的的由着脚步带动着而行,对一草一木望而忘时,生出无限感慨。 据说对身边事物投入的人可能是老了,亦或是胸无大志之人,这可能旁证了我的无能和我的目光短浅。但我明显喜欢和适应这样的生活,这些身边之物带给我轻松和短暂的忘我,也佐证了我的美学观于我本人的重要性。身边的事物虽小虽凡,却也包含着自然之律,以小见大,往往也该是最本质的吧?
  2012-1-7 20:16
  15、艺术家、艺评家极喜欢我的作品。餐中一位好友说我作品在进入当代语境中显得过于优雅,走到了学院派的极致和边缘,希望我的作品能少点雅致,多点社会性。二十年前我曾“追求”过社会性,但今天的我只想成为自己情感里的我,在作品中让自己愉悦,让诗意在“材料”里吟出音律来,而“诗意”恰恰是与“社会性”保有一定的距离才能拥有和洋溢的。我感谢我与生活的“距离”,虽然我的作品全源自于“生活的感动”。
  2012-4-10 21:53
  16、我欣赏以呐喊的方式介入当代的艺术家,但我自己却选择了用宋式的“文质”介入当代的背后,背后是个“安静”的地方,可以喝茶,可以环视,可以慢步,可以看出更多的东与西,背后无需领先,无需压力,甚至可以不当代,使我得于从容。
  2012-10-6 16:18
  17、了解西方艺术,但画油画时我提醒自己不要太“西方”;了解传统艺术,但画水墨时我提醒自己不要太“传统”;了解制瓷“工艺”,但做瓷器时我提醒自己不要太工艺。自我告诫,力争“自我”清晰。
  2013-1-17 11:59
  18、有时思考会带来“恍惚”和“不真实”,对应今天的中国是这样,对应自己的回忆也是这样。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的日常,依据着知识和今天的现实,总有许多“片断”如梦般经不起推理,可又不容置疑。按思考中的所有前提原本应是另一种可能?知此“思考”无益,却仍不由自已,由“时间”引起……
  2013-1-15 08:30
  19、我长期生活在自己的青花世界里,我喜欢我的作品让西方人觉得很中国,让中国人觉得很现代,让自己觉得很享受。艺术家应该用一生去思考和实践如何用新颖、陌生的形、色和方式表达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东西”,还要比用“熟悉”和“直接”的方式表达得更“真实”更有“情感”更接近“天然”!
  2013-5-8 17:14
  20、我的本能里只能用与优雅、缓慢、转换、诗意有关的却是属于今天的方式来传递形色,“东方”在过去是神秘丶浪漫,文化繁荣,在今天和未来也一定不是靠“直白”的东方“面孔”来诉说东方,东方的智慧和文化DNA中的传承与族性,决定了“高雅”与“自然”的双重引领与高度!艺术也一定如此!
  2013-11-5 09:58
  21、有人问我某件作品具体表达什么意思?我创作时的真切感受被这切割式的一问变成了空白!其实我一直是借助艺术创作来感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这比我读书和写文章感知和表达要清晰真切容易得多,在时间和空间里。我借助许多不同的符号表达与之相关的我的意识,就象一部史诗,抽出任何几句来解释都不会完整。
  2013-11-3 09:53
  柔韧
  翻着画集,突然闪出“柔韧”二字来,这应是中国艺术审美最独特浪漫的本质吧?细想:丝绸是柔韧的,宣纸也柔韧,毛笔更柔韧,墨色更是柔韧,水更是至极的柔韧;中国艺术讲究气韵,“气”柔到只能感知,“韵”柔到只能意会;书写、绘画用笔的技巧上讲究用腕,也是人体中柔软灵巧的部位。中国艺术被称为“线的国度”,线是由柔韧的毛笔蘸上柔稠的墨在柔韧性极好的宣纸上由柔韧“万能”的手腕带动游走而留下的痕迹,而这又是由心胸“气息”引发,尤如太极。太极也是“柔韧”的,柔韧到可以克刚,可以摧坚。线因为柔韧所以表情丰富。中国的山水画分解出最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是以各种色层的点的叠加表现出来的,也是由上述各种的“柔韧”带出的,更融入了柔水的万化之境。但所有的“柔韧”加在一起却表达出了宏阔天地,雄浑山水,苍劲石树,花鸟鱼虫,人物风俗,史诗小品,法书课稿…,柔韧中不仅诞生柔美,柔韧中更能诞生宽仁厚爱。“柔韧”的不仅是纸、笔、墨、水的形质特征,“柔韧”还具心理温暖和生命意志的指向。比如关爱,呵护,敏感,善良等大都有“柔”的情态;比如弹性,生机,激情,意志,筋骨,坚毅等与“韧”有关。柔韧是生命与性灵的舞蹈,“柔韧”实是君子的品德。由此可知,中国艺术不仅能养眼养心,更能养“德”。反之,一个时代的艺术不好大多是这一个时代少“德”,如现在…
  2012-2-5 17:24   悟之一
  中国文化讲究“悟”,悟有多种:体悟、渐悟、感悟、领悟、顿悟、觉悟、妙悟…。“体悟”是基础的身体力行;“渐悟”是一种学习的进步;“感悟”是一种触动;“领悟”是被先知的引导;“顿悟”是思想质的提升;“觉悟”才是真的澄明境界,却无了烟火。只有“妙悟”是我喜欢的,这是一种很具美感的人性觉察和瞬间又恒久的心灵包融和温暖的幸福弥漫!妙是一种诗意的优雅,是一种浪漫的审美,而这都与个人的文化涵养有关,与情感和道德有关!妙还具有情态和安慰的本质,能自觉却不可言传。“妙悟”是一种平凡人能通过阅读、欣赏、静心、善良而偶能或常能获得的于心灵、精神的奖赏,“妙悟”的本质是一种健康生命的“审美呼吸”… 妙悟与觉悟的区别还在于,妙悟充满感情,觉悟充满思辩;妙悟柔软有弹性,觉悟无私而澄明;妙悟是自身的享受,觉悟是自身的奉献;妙悟之境是灵动的瞬间,觉悟之境是恒定的常道;妙悟是凡人的慧光,觉悟是莲花的盛开;妙悟可居家偶得,觉悟需修行而为;妙悟有“亲近的温度”,觉悟是“高深的寂寞”…艺术需“妙悟”,思想需“觉悟”。却都难…
  2012-2-17 09:52
  悟之二
  中国做什么和学什么都讲究一个“悟”字,这“悟”是“心、我”,是“心证”,因为心证,深浅自知。既不能“执”,也不能迷,执迷,又是“不悟”。由此,原本简单的问题往往会变得复杂,而且难于沟通,因为都满怀“深情”。 这不是中国文化的讲究之错,不是中国美学的错,更不是“悟”和“心证”的错。“悟”也是分层面的,不同层面的“悟”所谈不同,是量与质的区别,怎可对等而言。如云、雾,成份一致,本质有别。云,需抬头仰视,且自由浪漫;雾,近地而生,扰人视线。 今日之状:大至国,小至吏;大至道,小至理;大至艺,小至技,均见大雾迷漫!突然发现,“雾”竟“悟”同音,难怪!一切都在汉语的智慧里…
  2011-11-24 07:46
  散步
  有目的徙步很舒服,无目的的散步则有美感,两者都能让脚有微热、松弛和缓意,那是一种能让人更能体会坐下来是怎样的舒适的一种活性的身心放任。徒步有运动的倾向,散步也有,却更具闲致。散步让人若有所思又漫无所在,目光流转,说停则停,越过则过,移步换景有所新发新意全在漫无目的。散步是一种奢侈的慢生活,于今多属于老者或身体不适又或时间富足的人群,当然这“闲人”虽闲却未必能达“逸”。能由散步散出美感来并散出好心情来的,首先是要有“散”自己的心的准备和氛围,享受身边的随遇而安,享受于“微”中“平”中挥出心中的“宏”和“奇”来。散步这种形式天然就带着些“雅”,还守着些“从容”,并且多少还与思考保持着可能的姻缘关系。散步的步幅相对徒步要小,更容易显出善意和充满着亲情的。所以散步这种形式除了是老者的常态,也常被爱恋者用来谈情和朋友间用来谈心。散步的形式无首尾和场地的属性,迈步即是。傍晚是散步的好时段,这是自然的光线与人的生物钟和磁场的波频与散步形式的美感达成的默契,这样的景致让我们既感温和又容易熟视无睹。当我们见着在早晨散步和阳光下散步的人则会多给些注视,只是因为这样的时段似乎不属散步的,但艺术家、思想者、诗人和心灵丰满者却不是惯性生物钟和昏黄光线的俘虏,他们迷恋的是散步的形式本身,是通过将自身置于自然和下意识的步频动态中的一种“闲情”通达“逸致”的境界和更加沉浸于独立于精神思索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散步的美是多样的,深浅自知。但由散步带来的身心享受却是不分高低,人人拥有。其实,散步这样一种平凡又亲切的生活形式是很值有感悟力又“无所事事”的文人写上一部书的。这样,散步或许会成为许多喜欢以这样“无所事事”的形式去生活的人的每日必行的“信仰”!
  2011-10-17 19:42
  浪漫
  到杭州丝绸城一逛,现返赣。由丝绸又生感慨。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浪漫,是巨大谬误和盲目自大。西方人的浪漫更多是情感和男女风情。中国文人对浪漫的享受是全方位的。如发现蚕丝并制成绸缎,这就非常的浪漫,且是一千几百年来为世界人迷恋并一直享用的真切浪漫。以“天虫”为此神奇小虫命名的本身就是浪漫。中国人还发现一种植物的嫩叶能与人的健康和心灵与精神及美学有关,以“茶”名之,如何了得的浪漫!中国人还发现了一种罕有的天然石髓在千万年的河道里冲洗后的温润和君子之德,并命名为“玉”,更是惊心让神灵也动容的浪漫。中国人还发现了书写形式与心灵深处的亲情关系,发展了“书法”这门奇异的艺术,又是何等的浪漫?中国人还发明了用高岭土和于水成于火的如玉、如罄的瓷,青花之蓝已成国色的浪漫!中国人还发明一种看似轻盈舒缓却能以静制动以内御外以“气”为核心的武功,并以仁厚、修身为最终目的的“太极”,又是何等悯人的浪漫?中国人的浪漫还存于古琴”,存于风花,存于雪钓,存于松竹梅兰,存于语言之韵,存于士隐,存于高格,存于龙凤。还存于望云观月,存于叠山理水。甚或存于残荷、孤松、流水、独桥和炊烟…。2011-10-2 13:02
  旧物
  喜欢旧物,但不好古董,这很奇怪。朋友说以我资质和接触美器的缘分应是喜欢古董才是。我也愿看古董,但只去博物馆看珍品,一般形质的不看。况古董和皇室之物天性孤冷,未必有来自生活和自然的旧物让人觉得亲切,但我却又不是个“民艺”主义者。我只好我的视线看到并直觉上产生感触的物。如这不值钱容貌风朴又不好摆放的旧橹,一般人怎有兴趣。又想我在世界各地的游历,总是带回些小石小矿小物小化石这样的毫不值钱的物来,却是真正拥有了那物所在地域的品性和气息。我迷恋能把玩的小陨石更是缘于对天外的幻想,这既不湿润又不透彻的“丑”石,在我手里就成了无限幻想的依托了。又想,恋不显贵旧物之人的内心该是丰富的吧,该是朴实的吧,这反证的必要是担心在这样变异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还能心灵健康?再看这橹,这如汉字走脚旁下面从容而浪漫的一笔的橹,在水里曾摇出了多少人与水、木的诗意和生活的天然!更让我浮想的是,摇船人却不知甚或笑话被这橹荡漾出的水纹在我等眼里是怎样与诗意联系起来的?实则我也是不懂的,只是一瞬闪念,为旧物所动而已…   2011-9-27 10:28
  留声与留痕
  留声与留痕在我少年时的引伸中只看到了青史和激励,只联系出“留名”的词语来。现在没有了,剩下的是“留声”的画面和“留痕”的意境,于空寂中听,于无有中看。这抬头与遥望的感觉如诗如画,凝固了时空,激活了想象,触及了“遥远的生命”。浪漫和飘逸原来也非只是魏晋和唐宋,豪放变为平和外化成为内养。向内倾听心灵向外倾听自然,向内静观心胸向外静观宇宙…
  “雁过留声”与“船过留痕”是中国人的为人、为事、为业、为学的最高境界和美学了,想着都让人觉得浪漫充满诗意和激情澎湃。雁在天空中飞过,团队的人字形具有排它性的一往无前,引人仰望且升出希望来;只雁飞过时虽是身单影孤却也能带出坚韧和显出空阔来。“雁过留声”的美学境界恰在这天空有雁飞过后的天空无雁,这“无雁”的雁声是人心的声音;是时空的声音;是想象的声音;是遥望的声音。是空对阔、无对有的盎然;是抬头释然的豁达,是由想象带来敏感和仁爱的关怀,是一念闪过的人性顿悟。这“天空的声”是“雁过”留给我们的智慧。“船过留痕”带给我们的是船上留着的水痕?亦或是水留有船过的行痕?我们从无船的奔流不息的水面和平静的湖面能看出驶过的船来内心是何等的丰满和风雅。船载物、载人,载勇气、载希望也载浪漫,而这一切都源于水的活力和水的品德。“船过留痕”留的是木的美、水的美、容载的美、激情的美,最重要的是顺应的美。“痕”是物痕,更是心痕、美痕、智痕,“痕”与“声”互为映衬:一可听,一可看,却都是心听心看,却都是无“物”之听、无“物”之看。人生经历,往往是后知后觉,但用心去听去看,得来的“道”与“理”却可帮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由后知后觉通达于先知先觉。这“留声”与“留痕”是一种静美,“静美”是华夏审美异于西方审美的一种“静水深流”的从容。留的是“心声”,留的是“心痕”。善为启,仁为本,想为象。于无中生万有,于心中生万有。人生闪过,于时空中留下气息体温、情感思想,或永不被不念及之人念及和被念及之人念及,全依着后人的抬头静听和依水而望的瞬间交错…。念及此,我们除了惜过每天,顺心而为,我们还要什么?
  水墨线条
  我水墨作品里有许多自由又秩序的线条密集的平衡排列着,“符号”般的醒目,或深或浅。许多人问我为何画这样的线的条状形式?说来也易。这样的线条实在就是家里如墙般层层叠叠摆放的杂志、书籍、册页、宣纸等的实物“写生”。 这样的形式在我的视觉里脑海里是一种看起来极舒服的形式,是一种可以起到心理安定和慰藉的一种“线条”。每一条看似一致又不可能一致的灰白色的条状“色彩”都是“一条”独立的精神世界,一种于我具有视觉关怀和识别的特殊的“条码”,这条码“码”出的不是我的刻意和设计出的形式, 是我下意识自然而为的无以言说的“内视”的形态。这条状的秩序的书墙,在炽灯暖光下、阳光折射中、阴天的灰暗里都是那样的好看,那样的容易让我的目光驻视并得于安抚的好看。笔墨或淡或深的在宣纸上平行而秩序地划过所留下的痕迹, 也如家室中的“一书”划过了我的视线和唤醒了心里的阅读。清晰又模糊地一笔笔划过,叠出的线的表情,泛出的却是悄然在心生出的外人无法觉出的真正的怡情荡漾…。我画中的形式和瓷器中的纹样其实都是隐于我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形式和自然中感动过我的平凡之物的形式。
  2011-10-16 20:34
  感动,感恩
  许多的感动是在过后不经意中触及并一遍一遍由心里去体会的,许多的深刻也正是由一遍一遍的体会才形成的。回望,是随着年龄和阅历修养的增长,从获得满足、得意、虚荣、财富、肉欲的短暂快乐中转向亲情、友爱和受恩于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却惠及于我们的人和事与物,且必然是从大事往细小的事情上落脚,从直接往间接的事情上过渡的,并由这细小和间接到不易向人描述的行为、动作、言语、环境、物质、文化中自我动容,无限温暖,长期沉浸!而让我感动的人和事和物却是从不知晓。比如这汉字,常常让我感动,写着念着就浮想连翩。比如这国家的历史文明,时时激荡着我在异族人面前的“野心”和无知无畏的同族人面前的“骄傲”。比如这城市景德镇,以千余年不断的窑火映照着东方瓷国的风度,越过时空惠及于今天的我…。更不要说更太多关心关爱我的身边的人。以此,如何感恩都不及万一!感恩不仅是一种语言,感恩是一种道德和责任。于我就是诚恳的思想和不停地劳作!
  2011-11-25 08:33
  敏感
  敏感是个很奇妙的心理和情绪反映。敏感与感情有关,与职业有关,与教育有关,与遗传有关,与性格有关,与身体的健康、疾病有关,与环境和饮食有关,…。文学、艺术和政治需要敏感。对生活的敏感是艺术家的基本素质,敏感的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是“灵光乍现”的可燃物, 是思维跨界的溶剂,是探求未知的突发神奇。敏,可组词敏捷、敏锐,是一种极快速的反应,甚至是下意识的。敏,本身似乎就处在一种界定的高度,稍过即是质变。过敏是身体的病症,生理上的过敏是严重的“事件”,轻则难忍不安,重则危及生命。 心理上的过敏则会产生情绪缠绕,轻则伤神,重则神经衰弱。敏感,由微处而风声水起,平生波澜壮阔,联想又联想,沉进又沉进,漫无目的,“空隙”里能有乾坤。美好的敏感是幸福的,能觉常人不察之美、不顾之善、不想之仁、不拾之物、不体之感、不回之味…。 而过度敏感不仅难受其累,还会远离真象、本质,迷失于敏,深陷于感。敏感,如恋爱,无论好坏,都易沉迷,都难自拔。我们的身体是人生最好最美善的老师,眼睛的每次眨都是对视网膜的滋润养护,敏感如是对心灵感知的一眨,那才是心灵的“太极”!
  2011-9-6 09:17
其他文献
观一(姚峰)1980年代接受学院式艺术教育的造型训练,在85美术运动时期,他曾经以带有“大灵魂”精神旨归的油画,介入新潮美术。新世纪以来,他于北京建立工作室,专事艺术创作,近年他创作了《悟象》系列、《体验》系列、《验证》系列以及新近的《观照》系列,这些作品的精神性已经超越了抽象论、风格学的现有范式,逐渐形成纯净、素朴、空灵、神秘的个性艺术风格。  从《悟象》系列看来,画家的心灵是自由的,既有草书的
期刊
一  梁铨,祖籍广东中山,1948年3月10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期开始习画,1964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根据校史,1963年起,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国展开,美院组织师生下乡参加运动。翌年,运动规模扩大,“附中也将课堂搬到农村,只留少数教师维持上课”;于是,“刚建立起来的教学秩序又被打乱,刚制订的教学方案也被冲垮。”此时,正值梁铨入学之初,学校的情况和教育质量可见一
期刊
早上一上班,办公室里的电话就“丁零零”地响了起来,主任巡视了一下他手下的全体成员,嘀咕道:“怎么这么早就有电话?”然后有些不情愿地提起话筒:“喂,是哪位?是你呀,什么事家里不能说吗?今天是我的五十岁生日。你要好好庆祝一下,我看就免了吧,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好好,听你的……”放下电话,主任抱怨一声:“我那口子真是多事。”随后带上文件包出去了。  办公室里的十几口人谁也没吱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
期刊
初次看到阿森的绘画是在杭州他的工作室,那是S年前的事了。画面色彩诡异、扭曲。多表现当下世俗社会极端变态、疯狂的世道风情的描绘,是对消费至上主义的客观描摹,亦是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的流行绘画一路,在我惯常看到的画家模式群中没有生发多大的兴趣。  然而,阿森最近的画面却使我刮目相看了。极致对立的色彩和夸张、变异激情色域间的排列融合。激发、调动起观者澄净的心绪和思维,不得不随着他的画面去思考、去想象。  
期刊
冰雪消融,不管是意味着严冬的结束还是气温的短暂回升,都使人感到冬日将一去不复返。曾几何时,大地披上了白茫茫的冰雪,一片沉寂;然而,一阵熏风拂来,气温上升了,冰雪的威力开始减弱。漫山遍野,一时间溪水融化,流水潺潺。你听得见它的欢唱,也看得见它如淡淡的薄雾在融化的冰雪上漂浮,更可感受到脚下湿软的土地。这时,你会发现你正目睹一场冰川的融化,虽然规模不大。然而,一个冬季的冰雪时代就要过去了。  白天过后,
期刊
颤抖的色点    印象派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在印象派的画中到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
期刊
一  喜欢白明的瓷艺;  喜欢白明的油画;  喜欢白明的水墨;  喜欢白明的综合材料;  喜欢白明的具象与抽象;  喜欢他的文字,他的思考,他的微博,乃至他的生活方式。  世间才子多,才女也多。或因名不符实而遭人贬损;或因人云亦云而流于浅俗;或因自大狂妄而沦为孤岛;或因不思进取而落魄江湖。  白明,目光炯炯,天庭油亮,唇如激丹,齿若齐贝。在日行中天的年轮,却还像孩子那样好奇,像年轻人那样改变,像中
期刊
我曾经在1980年代初期,全面查阅过国内出版的所有的有关艺术教育、基础教育、美术史、工艺美术史方面的出版物,“包豪斯”这个名称竟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便留学苏联的人也都不知道,因为苏联不但封锁包豪斯的情况,并且连他们自己在1920年代建立的、在现代设计教育改革中具有和包豪斯同样重要地位的学校“佛库特玛斯”也完全屏蔽掉了,苏联连构成主义运动都闭口不提,留学苏联的人自然没有可能了解到战前德国这所规模不大的
期刊
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无不焦虑、彷徨乃至绝望,只要你是个头脑和灵魂尚且清醒的人。于是出世或入世是来丽江人们很迫切的思考和神殇,无数善男信女来此寻觅生命的本质意义和终极梦幻,心灵以得到修养。  遍布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的客栈、酒店和人文景观为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群提供了思想和交流的驿站。在丽江长期生活着这样的一些文人、骚客,他们是这群人的另类和翘楚,和品正、吕印、赵一行、一鹤、和仕新、周正华。他们生活在丽江,
期刊
悠悠球(yo-yo),又称为“溜溜球”,是一种风靡全球的玩具。它虽然操作简单,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也许你还不知道,悠悠球这种小巧的玩具却有着一段绵长而有趣的历史呢。  研究表明悠悠球最有可能起源于中国,然而悠悠球的最早史料记载则出现在公元前500年的希腊。这种古老的玩具起初以木头、金属或上了颜色的黏土制成,在当时被称作“圆盘”。按照当地习俗,当一个孩子成年时,就要把他童年时的玩具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