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仿写起步,激发兴趣
  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讀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仿片断(也称点仿)。即从局部上模仿范文作文。其内容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并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如《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一段话,就是进行点仿训练的最佳片断。从结构形式上看,它是一个总分句式,全段围绕“鲜艳”这个中心词,先总写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从叙述顺序上看,是从头到背到腹,从前到后展开;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比喻。在学生理解了这个片断后,就让他们按总分方式观察、描写一种动物。
  2.仿篇(亦称全仿)。即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如教完《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就让学生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抓住某种植物枝条、叶子及它的果实形状、颜色、滋味的特点,仿写《我爱故乡的××》;学了《三味书屋》后,要安排学生以《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为题,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仿写;学习《趵突泉》后,可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抒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多角度作文,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多角度作文就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的题目、材料、立意,根据一个题目写成多篇作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1.广泛选材。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如写“家乡20年巨变”的作文,既可让学生选择基本建设方面巨变的材料,也可选择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巨变的材料,还可从人们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等方面的提高、变化来写。
  2.灵活立意。即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如现在大中型城市摩托车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现象,可引导学生灵活立意:或反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主题;或反映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主题;也可反映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从而要加强交通管理,注意交通安全的主题;还可反映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污染了城市环境,从而呼吁治理尾气排放,保护城市环境的主题等等。由于立意不同,作文的面貌也就迥然不同,便容易形成不同的创意。
  3.多样体裁。即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以“春蚕”为题材的作文,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说明文,还可写成以物喻人的散文。这样,作文就会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三、引发想像,训练想像力
  想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但它不是自发的、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家长和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形成的。在阅读与作文指导中,为学生不断开拓驰骋想像的天地是十分重要的。
  1.扩展性作文。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某些精练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内容进行拓展,进行详尽、细致地描述。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第二自然段,讲述了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出志愿军侦察员而牺牲了生命。如果以《小金花母女的故事》为题目,以课文内容为主干,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电影或课外读物,展开想像,生动地写出小金花母女是怎样经过化装进入敌占区的,小金花是怎样解开绳索的,用手解还是用牙咬……这样,就能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小金花母女的机智、勇敢和她们对志愿军的热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2.推测性作文。就是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如学了《麻雀》后,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我’唤回猎狗后就带着它走开了,但猎狗还会不会回头呢?回头之后它和老麻雀、小麻雀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以此来调动学生想像,或想像猎狗又再次扑向老麻雀和小麻雀,它们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或想像老麻雀和小麻雀见猎狗网过头来,便以智对付猎狗;或想像猎狗被老麻雀爱的力量震撼,深感惭愧,向它们道歉并和它们交上了朋友等等。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想像的内容写下来。进行推测性作文,可使学生从别人的想像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新奇的设想就会出现。
  3.听音想像作文。即播放一段生活场景的录音或一段乐曲,让学生听完后把他的感受写下来。我曾录制了两组音响,一组是厨房里的洗菜声、切菜声、炒菜声、叩门声……另一组是操场上的铃声、哨声、喊叫声、欢笑声……让学生听后进行分辨,然后通过想像编写小故事。由于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生注意力集中,结果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几种声音的内在联系,展开想像,写出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
  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书刊等多种媒体,学生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让他们“异想天开”,编写科幻故事,或让他学写些预测未来的假想作文……
其他文献
面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的设计者也不再是教师一人的专利,而成为激发学生愿望、动机、价值追求的载体,那么让学生下水去体验作业设计的过程,更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一、激发兴趣创设作业设计的氛围    教师一直是布置作业的主人,这是若干年以来形成的模式,其实我认为完全可以让学生成为作业布置的主人、学习的
期刊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预设,也离不开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和创新,预设与生成缺一不可,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偏离目标,成为没有航向的小船,随时有触礁的危险:而没有生成,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与乐趣。所以,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不失为平衡预设与生成关系的一种有效策略。  一、导
期刊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2年度规划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026,题目《小学高效课堂建设中班级自主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谈起高效课堂建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效课堂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会学的课才是优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一、看学生自主的程度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
期刊
2013年以来,民勤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构建城乡、校际共同发展机制,搭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学校联盟管理运行机制  民勤县以城乡学校的联盟组团发展为依托,实行“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四机制、三保障”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城乡
期刊
创新对于社会发展极具重要意义,培养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当说目前我们的创新教育搞得并不太好,这就使得一批批学子完成受教育历程之后在就业这个问题上面临巨大困难。尽管国家鼓励自主创业,但如果说对每个行业都缺乏认识,那么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应该是非常低的。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教育缺乏引导青少年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这些举措,也缺乏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使
期刊
为了进一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要求,传统的初中数学学科建设以及无法满足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快初中数学学科的建设,整合社会上各方面的力量和学科资源,进一步凝炼学科的方向,加强引用知识的培养力度,强化科技教学。  一、整合力量,凝炼方向,加快应用数学教学学科建设的具体举措如下:  1.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经费是一个学校开展学科建设的前提保证。学校集合更方面的资金,努力挖掘各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会学数学,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課题。  一、目的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作基础,就很难学习和接受其他知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自主性  由于初中
期刊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不落俗套的、属于自己个人的、新的东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如何教会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不落旧俗的,能展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文章?  一、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万事皆难成功。在教学中一谈到要学生写作文,下面传来让我难受的唉声
期刊
所谓“校本课程”,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开发和实施的适合本校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教育教学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和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校本课程建设要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这一实质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建设,根据学校自
期刊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与西方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可以说是不謀而合。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的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  一、评价之根  1.关注全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①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