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水墨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华民族将她内在的本质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美的表现在她博大丰厚的水墨艺术之中。但面对其他外来绘画的冲击和当代审美的需求,中国水墨已无法满足文化进步大潮的需要,她的现实性急切地需要开辟一块更加肥沃的土壤,为中国画水墨提供足够丰富的营养,输入更加新鲜的“血液”,而要让中国水墨成为影响当下艺术的一种世界语言,探索水墨的现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水墨 现实性 探索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我们将发现它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东西文化的交织、冲撞和融合。十九世纪我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还带有被迫性,而二十世纪就已转为主动,甚至在学术界出现对西方艺术的崇拜。中国现在有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是怎样处理传统绘画与外来绘画的关系,怎样引用借鉴西方绘画和西方文化,综合的看,中国画以笔墨胜,西方以色彩、造型胜。西方艺术家难以接受中国绘画,原因之一是其直观上的薄弱,传统的水墨画,尤其元明以来的文人画,动人之处不仅是精湛的笔墨,更主要的是文人雅士们在自己经营的小圈内把玩和欣赏的那种氛围。今天的观众,大都习惯于从单一的角度来欣赏艺术,他们并不像旧式的文人把绘画当作一个整体来欣赏。同时,一些艺术家为了显示作品在展览空间上的力量感把画面的尺寸放大之后,水墨材质的局限性就更清晰的暴露出来。于是艺术家们开始在水墨画中加入其他材料来丰富它的肌理,或放弃用笔,或加入色彩,或直接针对传统水墨语言引入肌理、剪拼等工艺制作流程为建立新的水墨语言进行着各种尝试。
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墨实验最终导致了水墨创作在抛弃笔墨中心主义之后,迎来了一个语言上完全开放的场景。面对中国水墨的现状,刘子健、石果、孟昌明等在水墨的实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刘子健作品有较明显的风格上的特意性,他尝试创造具有宇宙共性的符号来拓展水墨语言,而石果和孟昌明的作品就表现出抽象的绘画语言。如果孟昌明的水墨画更具张扬的表现性,那么石果的水墨画则以中国绘画“写”的方式与拓印方式相结合,寻求二者交合带来绘画语言和空间变化的可能性,他的水墨语言趋向更多地具有内敛的东方哲学的意蕴。黄一瀚消解了水墨笔法的痕迹,更注意书画构成和精神因素,将梦幻宇宙和神秘宗教色彩相揉合。在李津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以自由形式的敏锐眼光洞察宗教神秘性与个人复杂心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深圳画院陈列馆举办的“黑——极——生——像”展览的出发点同样是一次实验水墨,它的题目会使我们联想起中国传统的美学命题,展览对媒体进行了各种尝试包括录像、装置、水墨、书法、园林、建筑和行为,并且参展的艺术家有些根本就没有受过专业传统中国画训练。不言而喻,他们的兴趣并不是想通过技巧或形式上的实验来加深对水墨的理解和拓宽水墨的范围,他们的态度很自然,并不把水墨看作一种学科,而是信手拈来的另一种方法、观念和生活品质。
我们的艺术需要 “创新”。在水墨实验的探索中,许多艺术家在材料上大量使用综合材料,除了纸、水墨、和国画原料外,还运用了包装纸、布以及丙烯 、涂料等,水墨在这里成了新的符号。当我们观看作品时也会被材料的肌理所吸引,因此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体验、发现、感应材料肌理的美对我们的实验水墨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描绘、喷绘、拼贴、拓印等多种手法求得肌理的效果。
尽管从事“实验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不多,但实验水墨给中国当代领域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首先由于它的出现使中国当代水墨画真正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格局,成为一个能够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具有创造性活力的现代水墨艺术系统。时间证明看似与时间悖逆的“水墨实验”不仅在传统之中,而且是使传统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革新中国画的实验探索中,林风眠作为第一代开创者,在面对当代水墨的根基深厚而油画根基尚浅的冷峻现况下全力的转向了水墨革命,他以西方近现代的光色观念为基点,开创性的完成了光色水墨化和水墨光色化,成功的解决了光色墨的冲突,且常融浓丽的色彩于水墨,强调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使水墨画从略施淡彩的传统中走出来。实验水墨的另一个成就是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水墨文体,让我们看到许多前所未有的、独特艺术个性的当代水墨性的表达,这些立足于现实生活并从中获得灵感,同时又能从本土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的当代水墨艺术作品,既没有重复古人也没有照搬洋人。在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全面冲击的文化情境中,我们须重视创作方法上的标新立异,如田黎明的水墨作品借用了西方的一些艺术语言样式,但他所建构的行色体貌完全是本土的,其独创性还在于打破以墨为主的格局,实现以色为主的新表达,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用水墨材料表现光色效果的能力,为水墨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途径,他的作品有《粉红女孩》等。因此,不难看出这些作品实际上是在探索寻找一种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中国的艺术方式,它们不但保持着东方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并且又具备世界文化的视野,能够以世界文化的眼光审视民族文化传统,使我们在 “实验水墨”作品中,不仅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现代生活的气息,还能感受到用现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
实验水墨实际是运用自己的方式连接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并在国际艺术画坛中确立自己民族艺术的身份。一个以牺牲本土文化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不值得的,我们对自己问题的放弃,结果只能是本土文化彻底迷失和毁灭。其实一个民族文化的发达,一定是以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为基础,不断的吸收其它民族文化,深入的洞察、解析其他文化优势,找到它们的契合点和共通点,并且最大程度为我们所用,从而建造全新的文化时代,如此水墨艺术才能生生不息。中国欲求建立的是一个充满了自己的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化的东方艺术大国,而我们要做的事是从自己的文化传统里发现民族精神,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强烈的个性色彩。
参考文献:
[1]郁人,《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天津杨柳青书社, 1993
[2]《当代学院艺术》,蒋世国,知性·锻接,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10 ,
第28-31页
作者简介:
唐双娜(1983.12~),女,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滦南一中,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现代中国水墨的实验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中国水墨 现实性 探索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我们将发现它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东西文化的交织、冲撞和融合。十九世纪我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还带有被迫性,而二十世纪就已转为主动,甚至在学术界出现对西方艺术的崇拜。中国现在有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是怎样处理传统绘画与外来绘画的关系,怎样引用借鉴西方绘画和西方文化,综合的看,中国画以笔墨胜,西方以色彩、造型胜。西方艺术家难以接受中国绘画,原因之一是其直观上的薄弱,传统的水墨画,尤其元明以来的文人画,动人之处不仅是精湛的笔墨,更主要的是文人雅士们在自己经营的小圈内把玩和欣赏的那种氛围。今天的观众,大都习惯于从单一的角度来欣赏艺术,他们并不像旧式的文人把绘画当作一个整体来欣赏。同时,一些艺术家为了显示作品在展览空间上的力量感把画面的尺寸放大之后,水墨材质的局限性就更清晰的暴露出来。于是艺术家们开始在水墨画中加入其他材料来丰富它的肌理,或放弃用笔,或加入色彩,或直接针对传统水墨语言引入肌理、剪拼等工艺制作流程为建立新的水墨语言进行着各种尝试。
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墨实验最终导致了水墨创作在抛弃笔墨中心主义之后,迎来了一个语言上完全开放的场景。面对中国水墨的现状,刘子健、石果、孟昌明等在水墨的实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刘子健作品有较明显的风格上的特意性,他尝试创造具有宇宙共性的符号来拓展水墨语言,而石果和孟昌明的作品就表现出抽象的绘画语言。如果孟昌明的水墨画更具张扬的表现性,那么石果的水墨画则以中国绘画“写”的方式与拓印方式相结合,寻求二者交合带来绘画语言和空间变化的可能性,他的水墨语言趋向更多地具有内敛的东方哲学的意蕴。黄一瀚消解了水墨笔法的痕迹,更注意书画构成和精神因素,将梦幻宇宙和神秘宗教色彩相揉合。在李津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以自由形式的敏锐眼光洞察宗教神秘性与个人复杂心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深圳画院陈列馆举办的“黑——极——生——像”展览的出发点同样是一次实验水墨,它的题目会使我们联想起中国传统的美学命题,展览对媒体进行了各种尝试包括录像、装置、水墨、书法、园林、建筑和行为,并且参展的艺术家有些根本就没有受过专业传统中国画训练。不言而喻,他们的兴趣并不是想通过技巧或形式上的实验来加深对水墨的理解和拓宽水墨的范围,他们的态度很自然,并不把水墨看作一种学科,而是信手拈来的另一种方法、观念和生活品质。
我们的艺术需要 “创新”。在水墨实验的探索中,许多艺术家在材料上大量使用综合材料,除了纸、水墨、和国画原料外,还运用了包装纸、布以及丙烯 、涂料等,水墨在这里成了新的符号。当我们观看作品时也会被材料的肌理所吸引,因此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体验、发现、感应材料肌理的美对我们的实验水墨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描绘、喷绘、拼贴、拓印等多种手法求得肌理的效果。
尽管从事“实验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不多,但实验水墨给中国当代领域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首先由于它的出现使中国当代水墨画真正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格局,成为一个能够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具有创造性活力的现代水墨艺术系统。时间证明看似与时间悖逆的“水墨实验”不仅在传统之中,而且是使传统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革新中国画的实验探索中,林风眠作为第一代开创者,在面对当代水墨的根基深厚而油画根基尚浅的冷峻现况下全力的转向了水墨革命,他以西方近现代的光色观念为基点,开创性的完成了光色水墨化和水墨光色化,成功的解决了光色墨的冲突,且常融浓丽的色彩于水墨,强调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使水墨画从略施淡彩的传统中走出来。实验水墨的另一个成就是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水墨文体,让我们看到许多前所未有的、独特艺术个性的当代水墨性的表达,这些立足于现实生活并从中获得灵感,同时又能从本土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的当代水墨艺术作品,既没有重复古人也没有照搬洋人。在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全面冲击的文化情境中,我们须重视创作方法上的标新立异,如田黎明的水墨作品借用了西方的一些艺术语言样式,但他所建构的行色体貌完全是本土的,其独创性还在于打破以墨为主的格局,实现以色为主的新表达,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用水墨材料表现光色效果的能力,为水墨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途径,他的作品有《粉红女孩》等。因此,不难看出这些作品实际上是在探索寻找一种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中国的艺术方式,它们不但保持着东方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并且又具备世界文化的视野,能够以世界文化的眼光审视民族文化传统,使我们在 “实验水墨”作品中,不仅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现代生活的气息,还能感受到用现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
实验水墨实际是运用自己的方式连接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并在国际艺术画坛中确立自己民族艺术的身份。一个以牺牲本土文化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不值得的,我们对自己问题的放弃,结果只能是本土文化彻底迷失和毁灭。其实一个民族文化的发达,一定是以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为基础,不断的吸收其它民族文化,深入的洞察、解析其他文化优势,找到它们的契合点和共通点,并且最大程度为我们所用,从而建造全新的文化时代,如此水墨艺术才能生生不息。中国欲求建立的是一个充满了自己的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化的东方艺术大国,而我们要做的事是从自己的文化传统里发现民族精神,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强烈的个性色彩。
参考文献:
[1]郁人,《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天津杨柳青书社, 1993
[2]《当代学院艺术》,蒋世国,知性·锻接,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10 ,
第28-31页
作者简介:
唐双娜(1983.12~),女,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滦南一中,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现代中国水墨的实验性与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