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阿富汗人的民族观与国族观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富汗国家复杂的民族构成,使得各民族对于本民族的忠诚远远超过对民族国家的忠诚。本文通过对民族与国族概念的分析,进一步分析阿富汗人民族观和国族观相违背的原因。
  【关键词】阿富汗人 民族观 国族观
  
  一、阿富汗国家的民族状况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中西部,面积652300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着2300多万居民的山地国家。阿富汗民族众多,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分属于50个民族,国内有的学者认为是30多个,也有人认为是21个。体分布状况如下: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是普什图人(约占总人口的65%),主要居住在阿富汗东部(41%)和巴基斯坦西部(58%),少数居住于伊朗和印度。是南亚和西亚的跨界民族之一,普什图人属两国跨界民族;在一国为主体民族,在他国为非主体民族。
  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的第二大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主要分布于阿富汗的东北部,另外还有约460万的塔吉克人居住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少部分居住于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塔吉克人属于两国以上跨界民族;至少在一国为主体民族,在其他国家为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
  阿富汗人口中的乌兹别克人约占8.6%,早期就居住在兴都库什山以北,除阿富汗外,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和中国也有乌兹别克人。乌兹别克人与塔吉克人属相同类型的跨界民族。
  土库曼人约占阿富汗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地区。阿富汗境内的土库曼人大多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他们是与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类型相同的跨界民族。
  阿富汗的俾路支人约占0.9%,是阿富汗少数民族之一,分布极广。东起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和信德省,西至伊朗,北抵阿富汗的赫尔曼德河以南和锡斯坦,南到阿拉伯海,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俾路支人过游牧和半游牧生活,大多为文盲。属于跨陆海跨界民族;在所有国家均为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
  此外还有恰拉马克、努里斯坦、吉尔吉斯、帖木里等民族。
  
  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民族与国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同属于历史范畴。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极为密切的联系。民族与国家的概念在很多时候通用。在英语中,可以译为中文“国家”的词有三个,即nation 、state和 country.然而,这三个词虽然都指国家,但侧重点不同。nation是指由人组成的国家;state主要从政府角度指国家;而country则主要指地域意义上的国家。这里,nation所指的人,就是形成民族的共同体。所以,英语中,nation既有“民族”的含义,也有“国家”的含义。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也是以nation来表示国家。从这个词义上看,民族与国家是指一回事,即是指民族构成国家,而国家由民族构成。这一点,不仅单一民族国家如此,多民族国家亦如此。
  
  三、民族与国族的概念
  
  对于民族的概念国内外的学者们众说不一,我们通常引用的是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从理论上讲民族,也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并且是被想象成范围有限、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它是一种建国进程、一种理论信念、一种政治运动、一种共同体认同,与现代化国家的崛起密切相关。
  国族概念是指以本民族为主体建立现代化国家的民族,即民族国家的统治民族。国族的概念直接与国家的概念或至少在一定程度的自治观念相关联。民族与国族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必有自治权及国家形态”,后者“必须有国家的实质”。
  国族的建构过程,也是民族的国族化过程。指那些无权建立自己国家的民族,把自己合并入统一的大民族—国族的过程。其实质是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族认同的转变。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表明,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富强,必须以国族化的实现为基础。
  民族和国族在相当程度上是重合的。然而在阿富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又分为若干个大部族或集团,下面又分成众多的小部族或家族世系。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各部族间相互隔绝,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部族的内部事务由各自的首领管理,而且大多数部族拥有自己的武装,矛盾错综复杂。各族对自己族体的忠诚超过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他们将把本民族利益的获得与保护放在首位,各民族的共
  同利益被束之高阁。
  
  四、阿富汗人的民族和国族观相违背的原因
  
  由于阿富汗各民族的相对独立性,导致阿国民对国家的依赖性很弱。对国族的观念淡漠。多数国民认为,国家是抽象的、遥远的,而部落和家族才是具体和最值得效忠的。导致阿富汗国家的民族和国族关系处于一种相违背的状况。当然,形成这种局面与阿国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密切关系。
  第一:国族认同的政治基础薄弱。
  阿富汗境内几个人口较多的民族大都是跨界民族。与一般国家的跨界民族相比,阿富汗跨界民族背离所在国的可能性更大。许多周边国家与阿富汗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明显差异,对阿富汗的跨界民族,尤其是非主体民族产生强烈的诱惑,也进一步引发了他们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在边界另一方同胞的“援助”,并与之结成“盟友”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在与“盟友”的关系不断加强的同时,跨界少数民族与所在国的关系却逐步疏远了。有人指出,拉希德·杜斯塔姆(Rashid Do stum)领导的乌兹别克民兵武装,实是一支由乌兹别克斯坦武装起来的队伍,杜氏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密切。在盟友的支持下,杜氏曾明确表明,无论如何,喀布尔政府应由他来领导。塔吉克斯坦与马苏德领导的以塔吉克人为主的政府军的关系,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的纽带脆弱。
  阿富汗冲突各方长期的相持使原本就贫穷的国内经济更加恶化。阿富汗是一个农业国家。因窝藏本·拉登而被国际社会严格制裁并遭受美国的军事打击,再加上阿富汗又遭遇了连年的旱灾,这对于一个完全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阿富汗现在的死亡率高居世界第四,超过三百万的阿富汗人需要靠联合国的援助才能生存下去。阿富汗的可饮用水仅能满足13%的阿富汗人的需要。仅有12%的阿富汗人能得到足够的卫生保障。
  第三:各民族长期传承的历史文化陋习。
  阿富汗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和联系网络是种族、部族和家族。普什图人习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着滚滚硝烟。他们在反对人民民主党统治和前苏联入侵中的表现,远不如在19世纪反英斗争中那么出色。他们曾为争夺国家统治权而拼杀,但却不愿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这是普什图人在长期纷争中所坚持的传统。在其他民族中也是如此。比如:乌孜别克人,他们“似乎由衷地希望任何一个喀布尔政府都尽可能地较弱才好”,因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出现,可能会威胁到他们与另一边同盟们共同的“理想”。把自己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国家利益的位置上,这是阿国各民族长期以来的一贯作风。
  第四:“大民族”的缺失。
  国族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增进权利共管、国家统一、文化同质的过程,非主体民族集团与主体民族集团必须寻找到诸民族利益的结合点并以之为行动准绳,以对国家的忠诚代替对民族的忠诚,这是多民族国家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在阿富汗,任何民族集团都难以独立承担起阿富汗冲突的责任。在1994年塔利班崛起之前,普什图人集团已显得相当衰落,他们在内战中所表现出的“中立”,不是出于国家统一的考虑,也不是想制定内聚性政策,实在是无奈之举。 力量日益强大起来的塔吉克人亦无力承担制止内战的任务,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难以做到的事,让其他民族来完成则是不现实的。
  
  五、结语
  
  民族对国家政权的情感是由国家政权能否维护民族的利益及其程度所决定的。在一个民族感受和认识到国家政权维护了民族的利益或者一个民族可以通过国家政权而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时,就会对国家政权形成肯定性的评价,反之,则形成否定性的评价。
  新政府卡尔扎伊总统上台几年以来,阿富汗绝大多数民众由于生活没有得到改善而对现政府感到失望。地方军阀和派系武装对阿富汗稳定的威胁仍未消除,严重制约了中央政府向地方扩展权威。到2005年末,阿富汗政府虽然解除了杜斯塔姆、萨亚夫等五大军阀的武装,裁撤兵力6.34万,但这只完成预定裁军目标的2/3。喀布尔之外仍有不少受地方武装控制、中央政府鞭长莫及的地方。
  军阀混战、民族矛盾仍然存在。民族问题始终是阿富汗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加强自身权力的同时化解民族仇视,实现民族和解,能否顺利完成已启动的解除各派武装的计划,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虽然卡尔扎伊总统努力通过国际援助等各种渠道来改善国家所面临的各种状况。但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需要一段很艰辛的路程。
  (作者联通:710002陕西咸阳市毕塬路双泉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留守学生 监护人 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农民进入城市务工,把儿女留在农村老家上学,于是出现了大量留守生。全国共有5800万留守学生
期刊
《老伴》一文是作者沈从文对自己17年前所见所闻的叙写。两个老伴不同的命运却又相同地埋葬在自己的回忆里,那种叹息的历史与无奈的遥望,都在这篇文章里渲染得淋漓尽致。  作者首先通过记叙两次在泸溪县的经历,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无常和时间轮回的残酷的思考。对乡土的热爱,期盼湘西人民用“橹歌”的精神和热情,重新装扮生活的主题。文章通过叙述了作者17年后再次回到湘西泸溪县的所见所闻,在平静的叙述中,写出了湘西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的设计能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
期刊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过程。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不管大事小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你高兴了,就成功了。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体验。体验
期刊
高考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高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这么高,作为
期刊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
期刊
随着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从事哪种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天置身于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也同样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确实感到一个无形的信息之网向我们扑面而来,所以我们就是要成为这信息之网的撒网人,不能让陈旧的观念束缚我们的思想。     一、转变思想,寻求学科教学新途径    俗话说:“要想给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祖国的未来在召唤着创新型人才。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老、少、边、穷的山区农村小学,学生只要能按传统的解法完成数学作业就是挺不错的了,要他们具有创新能力的确很难。但是时代的需要,我们老师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我就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的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创新精神是需要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山区农村小学生也是有创新精神的。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从学生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否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上,知识的授予应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灵活多样的技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讲得精、练得宽、教得活”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乐在实践探索,重在分析总结,旨在能力培养。给学生的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