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问题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对于改进和加强几何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几何概念分析和解决几何知识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 小学生在学习几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几个水平
  荷兰学者范希尔夫妇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长期探索,指出学生的几何思维主要存在5个水平:直观、分析、推理、演绎以及严谨。这五个水平并不是连续的,但它们之间却是顺次的。根据范希尔理论所给出的学生几何思维水平,学生相对应开展的学习活动表现为:熟知、受指导的定向、描述、自由定向以及整合阶段。这一理论对于有效指导几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几何教学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几何学习发展水平划分为以下几个水平(如图):
  
  水平1:直观/表象
  学生能按照外观从整体上识别图形,这种识别活动常常依赖于具体的样板,如学生说所给的图形是长方形,因为“它看起来像是门”,这时他们并不关心各种图形的特征性质,也未能清楚地认识各种图形的性质,仅仅是建立一种直观感知,在头脑当中留下的相关物体的表象信息。
  水平2:描述/分析
  此时学生已能确定图形的特征性质,并依据图形的性质来识别图形;但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指明两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水平3:抽象/关联
  这时学生已能形成抽象的定义,区分概念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能通过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将图形初步分类;但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尚不能贯通概念间的逻辑联系。
  水平4:贯通/系统
  这时学生已能理解几何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概念在相应的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较为深刻和全面。
  ● 目前在小学生学习几何概念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素质教育,特别是各种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关键。空间想象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是逻辑思维与几何知识及相关技能、经验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目前小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鲜明要素和非鲜明要素相互干扰,无法建立清晰的概念表征
  (1)仅注意概念中较明显的特征。例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长方形是对边相等的四边形”,而把“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个特征遗漏了。因为在几何图形中,边的长短比较直观,而角的大小则比较隐蔽。
  (2)把图形的某些表面形象作为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长和宽不一样的是长方形”,“长方形是两条宽和两条长”,“有高、长、斜边的是平行四边形”等。
  (3)受直观材料的影响。例如,“一张纸摸上去光溜溜的是面积”等。
  (4)不能准确使用数学术语。例如,在回答什么是“平行线”时,不会用“相交”这个术语表达,而说成“两条线永远不会碰头”,把射线说成“把一条线永远射下去”等。
  2.对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区分能力不强
  任何事物都既有本质属性,也有非本质属性。所谓掌握几何概念,就是掌握几何中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关键是必须把几何概念的特殊(非共有)因素和一般(共有)因素区分开来,如果找不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属性,也就难以确定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3.抽象概括能力弱
  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概括,思考具有概括性才能进行抽象。任何一个几何概念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小学生,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弱。
  ● 支架式问题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支架式问题,指的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提供一种框架、脚手架问题,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相关教学的深入理解,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以便于学习者能够顺利地解决复杂问题。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中的“支架”式问题需要考虑支架搭建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是否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能够进一步逼近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潜在发展水平”。结合张纪云老师《平移和旋转》这节课,下面将具体阐述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方式和策略。
  1.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关键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为核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2.巧设问题情境,搭建有效“支架”子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根据数学问题的结构,我们可以把数学问题界定为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非良构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策略,往往与创新联系在一起。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恰当的“支架”式子问题帮助学生走进成功解决问题的宫殿。
  在《平移与旋转》这节课当中,张教师首先通过创设“为了迎接2010年亚运会,广州在美化广州的工程建设中,市政府在道路扩建中遇到了需要保留一栋历史悠久的岭南古屋”的非良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探索欲望。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搭建了两个有效的“支架”问题,引导学生打好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基础。在解决支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两组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的展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感官去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
  3.提供有梯度、针对性明确的支架问题内容以及多元感知素材
  支架式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成功的解决综合问题,并最终期望学生在没有支架支持的情况下解决综合问题。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真正帮助学生突破困惑和障碍之处的支架,提供有真正存在空间和价值的支架,体现几何思维水平的“直观/表象、描述/分析、抽象/关联、贯通/系统”这几个层次要求。此外,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要适当提供多元感知素材,尤其是在几何教学过程中,更要提供实物、图形、信息技术工具等素材形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平移与旋转》一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日常概念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有时会忽略了本质属性,有时又会包括本质属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正确判断物体是“平移”还是“旋转”后,巧妙设疑:“物体平移前、平移后以及平移过程中它本身有没有改变?”让学生在辨析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通过所提供的有梯度、针对性明确的支架内容以及多元感知素材,有效防止了日常概念的消极作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只有彻底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将探究式教学、支架式问题教学等真正有效的贯彻到底,而不是囫囵吞枣、流于形式。
其他文献
近期一份研究报告发表,标题为“一项随机双盲临床研究:高黄烷醇巧克力能够改善胎盘功能和降低先兆子痫风险”。  以前的研究显示,对于孕期吃巧克力是否能够降低先兆子痫有着比较多的争论。本次的研究旨在评价高黄烷醇巧克力对孕期妇女的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先兆子痫和妊娠高血压的孕妇,两组孕妇的子宫动脉多普勒搏动指数却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情况在普通人群中要大的多。(《医学快报》)
编看编说:新的时期里,孩子的教育充满着期待和挑战,同样也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和任务。帮助和指导更多家长走近孩子,主动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在陪伴和引领孩子不断进涉发展当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家庭幸福,家长幸福,才有幸福的孩子,才有孩子的幸福。越来越多学校认识到,具有强大优势的网络是实施家校互动的良好平台。家校网络互动在以下几所学校不再是一种点缀或补充,它已经融入到教师,学生、家长
为了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应对网络时代中小学德育出现的新问题,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西安交通大学附小积极参与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研究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附小在学生素质、师资力量、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设备等方面起点高的特点,我校将课题定位在“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上。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制定并颁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加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重新站起来通过眼神、手势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实现了教学的有效交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使学生寓教于乐,使我的英语课堂越来越Modern。    利用电子白板创设自然真实的情景    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声像并茂、动静变幻的表现形式,生动形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组织中的重要一环。成功的导课能够迅速地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的目标。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引人入胜,好似优秀的乐师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先声引人,先声夺人。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导课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
三维全景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并逐步流行的一个虚拟现实分支,可广泛应用于网络三维业务,也适用于网络虚拟教学领域。传统三维技术及以VRML为代表的网络三维技术都采用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方式来建立三维模型,而三维全景技术则是利用实景照片建立虚拟环境,按照照片拍摄→数字化→图像拼接→生成场景的模式来完成虚拟现实的创建,更为简单实用。    三维全景技术及其应用    全景也称为全景摄影或虚拟实景,是基于静态图像
应用背景    高中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因此,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收藏学习过程取得的“学习成果”,如文章、各学科作品、试卷、调查记录和报告、照片等,把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
古韵犹存的小桥、行云映衬下的流水以及烙印着历史脚印的石基小巷,景色似梦,但空气清新而真实。水乡的婉约、悠闲与为期三天紧张、激烈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教师项目苏州决赛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无论是苏州天堂般的美景,还是第七届NOC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与掠影,都成为众多参赛者创新、实践、交流、协作、奋斗的痕迹,成为NOC活动成长的见证。  耳边似乎仍在回响那经久不息的掌
为了实现全市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温州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正式开通启用了“温州中小学辅导网”(www.net-school.net)。它采用最新的网络视频技术,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教与学的沟通平台,实现了远程教学辅导、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心理咨询。三年来,已有近百所学校的500多位优秀教师参加网络授课,共开课3000余节,听课学生
张雪晨,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1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以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为己任,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张雪晨老师多年来潜心教学,获得多项奖励。2001获得西城区普教系统“我心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2007年教学论文获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一等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