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律师制度的历史起点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律师制度是一项民主的政治法律制度,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司法民主和进步的标志。作为一种法律现象的律师制度是一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在经济交易日益活跃的社会中,用以调整有关利害当事人关系的法律日益增加和复杂化,因而对法律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就日益迫切。为此,能把当事人的主张准确无误地翻译成法庭标准用语的律师,能创造新的合同形式和法律概念并使之得到审判官承认的法律顾问等是必不可少的。[1]律师自产生以来,对于个人权利与利益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正义的实现,无庸置疑地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价值。简而言之,律师制度是社会民主化、法制化的衍生物。
  关键词:律师制度;起点
  “中国法律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4000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2]中国律师制度源于何时,在学术界大致可分以下观点:
  其一是西周起源说。这一观点认为,西周时期的诉讼代理是古代律师制度的雏形,虽然中国古代没有“律师”这一名称,但类似现代律师业务中的辩护、代理、代书等法律服务活动一直存在,并有相关史料为证。[3]又有论者认为,“在中国古代诉讼中,没有出现律师制度,但有诉讼代理制度和诉讼代理人,这种代理制度源于西周”。[4]
  其二是近代传入说。这一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的律师制度最早产生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沿海各通商口岸城市的外国租界之中。英国率先在租界实行律师辩护制度,并从租界领事法庭渗透到会审公廨,在中国培植了律师辩护的新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律师的价值。在此意义上,“中国最早的律师辩护,是由外国律师进行的”。[5]
  其三是清末始有说。这一观点认为,在清末变法修律期间,清政府为摆脱政治危机、巩固统治,不得不关注司法改革与诉讼立法,在1906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中正式确立了模仿西方司法体制的律师制度,在1911年《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中更系统地确立了“系仿日、德之立法例”的律师制度。[6]
  其四是民国始有说。这一观点认为,清末律师制度未及实施即告灭亡,但被民国时期所沿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着手进行包括律师制度在内的法制建设,并在9月正式公布了第一部专门的律师法即《律师暂行章程》,以此为标志才是中国律师制度的正式建立。[7]
  其五是新中国时期说。这一观点认为,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由于缺乏律师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律师职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律师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的“颁布使我国律师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使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走上了法制化轨道”。[8]
  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采取什么样的诉讼形式,是与其文化传统、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同时,法律职业群体能否在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诉讼运行机制中是否承认那些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熟悉诉讼技能之人的合法地位,也会对一国家的司法传统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律师作为法律职业群体,不仅在诉讼活动中,帮助当事人寻求最合适的方式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他还作为一种与法官相抗衡的机制,参与诉讼活动,从而使法官寻求法、发现法、宣示法具有更大的权威性,从而筑起一道调解社会矛盾、缓和冲突的巨大防线,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构建起一块公正、权威的丰碑。然而,在古代中国“讼师”却没有得到法律的正当评价和国家的正式承认,他们始终生活在社会的阴暗面,他们充当“代理人”却始终没有在法庭上争得一席之地。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清末以前中国不存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更不可能存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制度。法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法律,国家将会灭亡。与此相应,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础,这样以来,以法律知识为专业从事各类诉讼活动的律师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维护合法权益的知心人,由此而受到民众的尊重,国家的承认。然而古代中国却没形成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土壤,所以讼师很难发展为律师。在无讼思想与贱讼逻辑的压制下,讼师缺乏社会的普遍认同与支持。自西汉以来,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封建正统思想高度重视道德教化,遵循“和为贵”的伦理,尤其是“无讼”思想对传统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直接影响和支配,形成根深蒂固的畏讼、厌讼乃至贱讼观念。[9]而讼师的活动却在客观上违背了这一文化传统,进而危及封建统治秩序刻意追求的“和谐”,导致种种压制。这不仅使讼师职业备受摧残,而且使诉讼代理活动也无法充分展开。至于“贱讼”,则是中国古代法观念的一个“有趣的逻辑”,其本质是害怕诉讼而非鄙视诉讼。在成员难以流动的传统社会里,“固态的社会里的身份不平等强烈地影响到了市场上,当然也影响到了法庭上”,在这种固态的等级格局下,人们才会格外担心“一场官司十年仇”、担心“低头不见抬头见”。[10]
  参考文献:
  [1]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8页
  [2]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3]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所载“卫侯与元咺讼”中的“大士”士荣,其职责即进行辩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古代律师”。参见茅彭年、李必达主编:《中国律师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第31页
  [4]周太银,刘家谷.《中国律师制度史》,转引徐家力、吴运浩编著:《中国律师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12页
  [5]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法与中国法——20世纪中国移植外国法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85页
  [6]徐家力、吴运浩编著.《中国律师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2页
  [7]徐家力、吴运浩编著.《中国律师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4页
  [8]熊秋红.《新中国律师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展望》,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第15页
  [9]胡旭晟.《法学:理想与批判》,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9-98页
  [10]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42-243页
  作者简介:
  赵璐璐,女,法学硕士,现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初级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
  高攀,男,法学硕士,现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初级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
  段燕,女,法学硕士,现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初级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副教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RV)、网织红细胞成熟度(IRF)等参数在贫血患者治疗中的动态变化,确定骨髓对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法使用Coulter-Hmx血细胞分
摘 要: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制度的现状,阐述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从审判程序、审判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制度的方法,对于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审判制度;矛盾冲突;完善与发展  一、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制度的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知识产权案件分别由民事、经济、行政和刑事审判
摘 要:我国新商标法删除了对商标可视性的要求,为声音商标、气味商标等商标形式的注册扫清了障碍,为气味商标的入法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气味商标的立法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气味商标的注册问题进行一定的探析。  关键词:气味商标;注册;实质要件;形式要件  气味商标,是指以某种特殊的气味来作为标识要素,使消费者通过嗅觉感知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商标。我国《商标法》已经删除了对商标可视性的要
蛋白激酶CK2是一种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信使非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一种重要分子,通过对底物的磷酸化而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信号的转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属于小丝氨酸/苏氨酸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家族成员,虽与其他成员序列具有同源性,但功能却完全不一样,即与细胞周期关系不大,却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神
摘 要:近年来,暴力伤医等违法犯罪行为频发,侵害医生权利的案件不断增多。立足于医生权利保护的视角,以医患关系的现实背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实践中与伤医案相关联的医生权利,提出对医生权利保护的法律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暴力伤医;医患矛盾;医生权利保护;对策研究  本文立足于医生权利保护的视角,对伤医案件频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对医生权利保护的法律对策,以加强对医生的保护,缓解医
民国时期,环巢湖地区湖匪横行,正常水路交通运输被阻断,巢湖沿岸民众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初期,各股湖匪依据天然地势划定各自活动范围,统一指挥,按级服从,分散活动。抗战
一、合同相对应原则突破的概念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与其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此相对性理论在中国的立法依据为《合同法》第44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又称之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是指对合同的主体、内容、
近年来,法官被害事件频频发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犯罪学理论为视角,考察包括辱骂、威胁以及严重暴力侵害在内
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屡次革命失败后认识到,不掌握武装力量,革命很难成功。因此,清政府的新军成为其统战的对象。革命党人采取多种统战方式,既有思想的宣传、引领,又有投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