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即为了体现所谓的“新课堂”,使出浑身解数,大量使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目不暇接,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此,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与探索。
一、科学探究是否就等于创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探究式教学方式放到重要位置,那么,是否一切知识点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呢?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片面的倾向,即无论什么知识都让学生探究,似乎探究成了教学方法的不二选择。
新课程标准对探究提出的目标是,“主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各有其适用的知识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本次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习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学习与讲授学习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不同的学习方法各有优缺点和局限性。探究性学习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更有利于获得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探索;但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某些知识类型的教学中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高效都有存在的价值。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便协同配合,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拼起课桌是否就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入课堂。由于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对其不太熟悉,以至于在组织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上课时简单地把课桌拼起来,错误地认为“把课桌拼起来”“同学们围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学生就玩耍起来——对于合作学习如何做到切实有效,有些教师也深感困惑。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只追求合作交流的表面上热热闹闹,不顾其背后的放任、随意和低效,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指导和扎实训练。
三、教师提问是否就等于教学互动
有的教师把大多数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以学生看书和教师提问为主,认为师生间的互动就是提问。其实,师生间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等。如果以单一的提问方式来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势必造成“满堂问”的局面,而这样的“满堂问”只是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翻版。如果师生间有了充分的交流,甚至出现一些辩论,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升华所学的知识,这样的互动是不是更好呢?
课堂提问的确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评判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为什么提那多的问题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数量不等于教学的质量,而是误以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程度就越高,学生的学习就越努力,学会的东西也就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其实,课堂表面上的热闹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发展,更不代表教师完成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应该明确,提问只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实际上,教师在提问前如果认真地进行思考和设计,课堂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答”式提问。
四、精美课件是否就等于优质课堂
有些教师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或者过分追求课件的华丽,以致许多学生更多注意的是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响、精彩的切换效果等,对于教学内容却印象不太深刻。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就目前的课堂实际而言,并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反,还应该继续挖掘和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果一味地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地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会丢失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滕西中学)
(责任编辑:朱蒙)
一、科学探究是否就等于创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探究式教学方式放到重要位置,那么,是否一切知识点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呢?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片面的倾向,即无论什么知识都让学生探究,似乎探究成了教学方法的不二选择。
新课程标准对探究提出的目标是,“主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各有其适用的知识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本次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习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学习与讲授学习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不同的学习方法各有优缺点和局限性。探究性学习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更有利于获得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探索;但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某些知识类型的教学中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高效都有存在的价值。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便协同配合,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拼起课桌是否就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入课堂。由于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对其不太熟悉,以至于在组织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上课时简单地把课桌拼起来,错误地认为“把课桌拼起来”“同学们围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学生就玩耍起来——对于合作学习如何做到切实有效,有些教师也深感困惑。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只追求合作交流的表面上热热闹闹,不顾其背后的放任、随意和低效,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指导和扎实训练。
三、教师提问是否就等于教学互动
有的教师把大多数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以学生看书和教师提问为主,认为师生间的互动就是提问。其实,师生间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等。如果以单一的提问方式来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势必造成“满堂问”的局面,而这样的“满堂问”只是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翻版。如果师生间有了充分的交流,甚至出现一些辩论,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升华所学的知识,这样的互动是不是更好呢?
课堂提问的确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评判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为什么提那多的问题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数量不等于教学的质量,而是误以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程度就越高,学生的学习就越努力,学会的东西也就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其实,课堂表面上的热闹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发展,更不代表教师完成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应该明确,提问只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实际上,教师在提问前如果认真地进行思考和设计,课堂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答”式提问。
四、精美课件是否就等于优质课堂
有些教师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或者过分追求课件的华丽,以致许多学生更多注意的是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响、精彩的切换效果等,对于教学内容却印象不太深刻。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就目前的课堂实际而言,并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反,还应该继续挖掘和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果一味地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地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会丢失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滕西中学)
(责任编辑: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