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渗入,打开学生“金口”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中的“座上宾”,出场频率可不低,它对于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开展教学活动有着魔法般的效果。然而,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起腻,游戏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冷饭”如何炒出新味道,旧招式如何用出新意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挑战。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老话题“游戏教学”入手,就如何以激励打开学生“金口”,以体验促进口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以充满新意的教学游戏激活我们的口语教学,点燃学生们“开口”的表达激情,把“要我说”变成“我想说、我要说、我能说”。
  一、互动游戏,引发彼此共鸣
  口语表达是一个互动性、交际性的动态过程,它关注的并非只是信息的输出,还有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尤其是开展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插入一些互动性的小游戏,以互动游戏的方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学有回声、学生有回应,如Mouth words(猜口型游戏),通过猜口型的方式,以无声胜有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连锁问答),以连锁问答的方式进行句型的操练活动,由此扩大游戏的覆盖面,使句型操练滚动起来等等。
  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3A《Unit 6 Colours》这单元的词汇教学中,我在操练环节中插入了一个“变色龙”互动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大家介绍了“神通广大的变色龙(chameleon)”,当变色龙开始变色时,学生们要一起喊“chameleon、chameleon,go,go,go!”。老师则随机选出一名学生,说出变色龙变出的颜色。在这样的互动游戏中,课堂浑然一体,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不仅积极参与,而且注意力集中,生怕错过了老师的提问。
  二、表演游戏,展现个性风采
  爱表现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天真无邪,心里还装不下太多的小秘密,一旦自己有新发现、新见解、新成果就迫不及待地想呈现给大家,期待获得同伴、师长的肯定与赞许。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改变游戏方式,创设一些具有表演性的小游戏,如常见的Do and guess,在表演过程中,猜测表演者想要表达的信息。
  在6B《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story time)》中,为了强化学生们对语篇内容的理解,抓住狮子与老鼠的情感动态,如在“The lion was angry and wanted to eat the mouse.”这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张大嘴巴、配合双手做出上前扑咬的动作,引导学生们体会狮子的“angry”。我在教学中插入了一个“情境大比拼”的表演游戏。在游戏中,我要求各个小组根据教师所给的任务,进行表情及动作的创编活动,通过即兴表演,同时呈现的方式,选出“最佳小演员”。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学生们更加愿意开口,并且逐渐从“开口”过渡到以对话为基础的“说”,实现了我们口语教学的初衷。
  三、竞赛游戏,体验成功喜悦
  在游戏中适当地导入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们口语实践的动力,营造热烈、进取的班级学习氛围,对于扩大游戏的覆盖面,激活口语教学大有益处。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插入一些竞赛类的游戏,尤其是以小组竞赛为载体的活动,如教学5B《Unit 6 In the kitchen》时,我设计了一个“Try to be a cook”竞赛游戏,各个小组以抽签的形式选出任务,如tomato soup、meat with potatoes、apple juice等。各个小组在接到任务后,开展口语竞赛活动,以对话的形式讨论“cooking”的过程,并以表格式的方式,将烹饪过程呈现出来。在这个PK游戏中,学生们从课堂进入到厨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收获了比赛带来的快感,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在教学《Unit 3 Asking the way》时,我则创设了“问路大赛”,设定同样的目标,要求学生们通过“Plan A/Plan B/Plan C…”等不同路线,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相同地点,比一比谁的脚步最快,最先摘得红旗。在这个比赛中,各个小组都马不停蹄地开展问路对话,过关斩将,希望第一个到达目的地,摘得红旗。
  总之,小学生天生爱玩好耍,游戏是我们教学最好的“饵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面前,把这些学生们已经轻车熟路的教学游戏反复应用,这个时候的游戏已经全然变了味儿,与机械训练无别,学生们自然没了实践与表达的热情。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表达的实际需求,巧妙插入游戏,以游戏激励学生的表达,促进学生们的口语实践与创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其他文献
一、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常犯的错误  1.意识性错误  意识性错误是很难被避免的,有些成年人也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已经将所有的解题步骤写好,可最后偏偏就是没有写单位,导致该题不能拿满分。  2.认识性错误  例如: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吨,3天一共卖了多少吨?  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3天一共卖了几分之几?  学生如果课堂知识掌握不牢固,加上不认真审题
期刊
数学学习具有知识的逻辑性、连续性、学困性等特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讲、练、辅、批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新课标环境下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课前预习这条路径,变学生的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究,变学生的囫囵吞枣为细嚼慢咽,变学生对数学的迷惘自卑为开朗自信。现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问题浅谈如下:  一、重视课前预习对促进数学教
期刊
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基于处理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是人们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技能,所以从小学生就开始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低段数学问题解决  小学低段数学通俗来讲就是儿童的启蒙数学课程,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尽管小学的数学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是以后很多能力的基础。解决问题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心
期刊
一、自主学会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学会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首先,在小学阶段,一堂课只有4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开展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比较紧张的,若将预习任务安排在课上完成,将会挤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效率的提升。其次,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也就无法高质量地做好课前准备,课内的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也会降低质量。  六年级上册《长发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很抽象,
期刊
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学习能力之一。苏轼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李苦禅也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所有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了读书的好处。初中阶段的学生鉴于阅历尚浅,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时段,甄别对错,明白事理,形成自我价值判断能力,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经历都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大量汲取书籍中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眼界,使学生
期刊
教育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只有应用于生活之中才能使教育的价值最大化,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所以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英语课堂融合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否则只是一味地传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单词、词组,最终只会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能手”,但是英语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无法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将提高英语的应用性摆在重要的位置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有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就苏教版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材的学习,谈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理解。  一、潜心处理教材 用心钻研教参  1.同样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
期刊
最近参加一次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研讨,其中一个教学环节引起我的思考,现以课堂实录与大家交流探讨。  课堂回放:教师顺利地引导学生分“单个物体”得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6。  这时,教师话锋一转,把手放在一个叫汪思泽的同学身上。说:“刚才我们找到了二分之一,六分之一。你能不能说一说汪思泽是几分之一?”  迟
期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淀的数学方法、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培养数学素养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的核心素养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形成的综合性、持久性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感、空间观念等十个核心素养,给我们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为触发器,引领学生在核心问题探究中孕育核心素养。
期刊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极富感染力,作者用生动简练又充满激情的文字把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的坚忍不拔、聚合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风景的崇高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敬畏。可是,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品味到文字之美,领悟到这棵柳树的精神之美,继而内化成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呢?几经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象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