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血尿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症状,但其病因繁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病、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创伤以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及剧烈运动也可致血尿的发生。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的红细胞,但若>3个/高倍视野则称为血尿。其中,小量出血呈镜下血尿,出血量超过1ml/L可呈肉眼血尿。因小儿血尿见于某些严重疾患,如肿瘤、肾结核等,早治可愈,迟治难愈,甚至会丧失生命,故须积极救治。本文就小儿血尿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小儿血尿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8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7-01
血尿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症状,但其病因繁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病、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创伤以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及剧烈运动也可致血尿的发生。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的红细胞,但若>3个/高倍视野则称为血尿。其中,小量出血呈镜下血尿,出血量超过1ml/L可呈肉眼血尿。因小儿血尿见于某些严重疾患,如肿瘤、肾结核等,早治可愈,迟治难愈,甚至会丧失生命,故须积极救治。本文就小儿血尿做如下探讨。
1西医发病机制
1.1免疫机制介导的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引起免疫炎症损伤,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断裂,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漏出,出现血尿。
1.2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如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
1.3肾血管的损伤。如高尿钙症的钙微结晶、结石、肿瘤、感染、药物、创伤等对肾小管、肾间质、尿路等组织血管的直接破坏引起血尿。
1.4肾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因肾静脉受压,导致肾静脉压力增高,肾脏瘀血、缺氧,在肾盏与周围的静脉丛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发生血尿。
1.5其他出血性疾病。因出血机制障碍引起全身性出血,包括血尿、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等。
2中医病因病机
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不循常道,下泻于前阴均可导致血尿。在古代医籍中称为尿血。常见的病因有外感、湿热、血瘀及正虚等因素。叶传慧教授[1]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实热与虚热,或因湿热蕴结下焦,灼伤肾与膀脱脉络,迫血妄行;或因肾阴亏虚,虚火内扰,血不循经,血溢水道所致。实热的起因不外邪热人里及郁火内生;虚热多因久病不愈,或湿热久蕴,耗伤肾阴,阴虚则虚火内生,灼伤肾及膀脱血络,则血随尿出。孙郁芝教授[2]认为,肾阴亏损、脾肾两虚是形成血尿的根本原因;热邪伤络是血尿产生诱发或加重的因素,瘀血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而血尿的反复发作每多在内因的基础上,外邪触发而致或加重。郑平东[3]认为,肾性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诱发本病的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导致本病缠绵难愈,而气阴不足又易招致外感,外感又使气阴进一步损耗,使本病更加复杂。
3中西医治疗
按血尿的主要表现,属中医“血证(尿血)”范畴,祖国医学关于血尿的记载首见于《内经》,称之为“溺血”、“溲血”。西医除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对症止血外,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在血尿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疗效。
傅文录[4]采用中西医结合之法治疗儿童迁延性血尿,中药选用雷公藤多甙片,肾炎3号专方(时振声教授之滋肾化瘀清利汤),治疗期间随证加减;配合西药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中西药结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增效减毒,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叶礼燕[5]采用中西医结合之法观察了42例肾小球性血尿。治愈19例,好转13例,无变化8例,2例几个月后失访。中药采用自拟小儿血尿专方(阿胶10g,牡丹皮5g,琥珀10g,生地黄10g,蒲黄3g,侧柏叶10g,仙鹤草10g,白茅根24g,藕节15g,泽泻10g,山药10g,茯苓10g,山茱萸10g等组成)。西医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潘生丁、复方路丁、ACEI及鱼油等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杨喜忠等[6]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血尿65例,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
4小结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血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某些病例应用西药效果不佳,改用中药或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对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均有满意的效果。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尿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明权,李峰,邹丽华.叶传蕙教授治疗血尿临床经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
[2]高艳霞孙郁芝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J].中医药研究,2000,16(2):34
[3]马济佩.郑平东治疗肾性血尿经验举要.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4
[4]傅文录.中西结合治疗儿童迁延性血尿40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2(15):97
[5]叶礼燕.中西结合治疗血尿42例[J].福建中医药,2005,(36):24
[6]杨喜忠,孙静.孙世仁,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血尿“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5):396
关键词:小儿血尿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8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7-01
血尿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症状,但其病因繁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病、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创伤以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及剧烈运动也可致血尿的发生。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的红细胞,但若>3个/高倍视野则称为血尿。其中,小量出血呈镜下血尿,出血量超过1ml/L可呈肉眼血尿。因小儿血尿见于某些严重疾患,如肿瘤、肾结核等,早治可愈,迟治难愈,甚至会丧失生命,故须积极救治。本文就小儿血尿做如下探讨。
1西医发病机制
1.1免疫机制介导的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引起免疫炎症损伤,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断裂,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漏出,出现血尿。
1.2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如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
1.3肾血管的损伤。如高尿钙症的钙微结晶、结石、肿瘤、感染、药物、创伤等对肾小管、肾间质、尿路等组织血管的直接破坏引起血尿。
1.4肾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因肾静脉受压,导致肾静脉压力增高,肾脏瘀血、缺氧,在肾盏与周围的静脉丛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发生血尿。
1.5其他出血性疾病。因出血机制障碍引起全身性出血,包括血尿、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等。
2中医病因病机
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不循常道,下泻于前阴均可导致血尿。在古代医籍中称为尿血。常见的病因有外感、湿热、血瘀及正虚等因素。叶传慧教授[1]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实热与虚热,或因湿热蕴结下焦,灼伤肾与膀脱脉络,迫血妄行;或因肾阴亏虚,虚火内扰,血不循经,血溢水道所致。实热的起因不外邪热人里及郁火内生;虚热多因久病不愈,或湿热久蕴,耗伤肾阴,阴虚则虚火内生,灼伤肾及膀脱血络,则血随尿出。孙郁芝教授[2]认为,肾阴亏损、脾肾两虚是形成血尿的根本原因;热邪伤络是血尿产生诱发或加重的因素,瘀血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而血尿的反复发作每多在内因的基础上,外邪触发而致或加重。郑平东[3]认为,肾性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诱发本病的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导致本病缠绵难愈,而气阴不足又易招致外感,外感又使气阴进一步损耗,使本病更加复杂。
3中西医治疗
按血尿的主要表现,属中医“血证(尿血)”范畴,祖国医学关于血尿的记载首见于《内经》,称之为“溺血”、“溲血”。西医除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对症止血外,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在血尿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疗效。
傅文录[4]采用中西医结合之法治疗儿童迁延性血尿,中药选用雷公藤多甙片,肾炎3号专方(时振声教授之滋肾化瘀清利汤),治疗期间随证加减;配合西药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中西药结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增效减毒,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叶礼燕[5]采用中西医结合之法观察了42例肾小球性血尿。治愈19例,好转13例,无变化8例,2例几个月后失访。中药采用自拟小儿血尿专方(阿胶10g,牡丹皮5g,琥珀10g,生地黄10g,蒲黄3g,侧柏叶10g,仙鹤草10g,白茅根24g,藕节15g,泽泻10g,山药10g,茯苓10g,山茱萸10g等组成)。西医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潘生丁、复方路丁、ACEI及鱼油等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杨喜忠等[6]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血尿65例,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
4小结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血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某些病例应用西药效果不佳,改用中药或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对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均有满意的效果。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尿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明权,李峰,邹丽华.叶传蕙教授治疗血尿临床经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
[2]高艳霞孙郁芝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J].中医药研究,2000,16(2):34
[3]马济佩.郑平东治疗肾性血尿经验举要.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4
[4]傅文录.中西结合治疗儿童迁延性血尿40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2(15):97
[5]叶礼燕.中西结合治疗血尿42例[J].福建中医药,2005,(36):24
[6]杨喜忠,孙静.孙世仁,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血尿“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