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阅读温柔的回声

来源 :艺术启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带给人的感动,不只是纸张的触感、淡淡的墨香、精美的装帧,还有那其中蕴含的时间的痕迹。“敬人工作室”就是一个让阅读和时光瞬间变得柔软的捕梦之乡。从“藏书斋”式的室内设计,到“顶天立地”的木质书柜、不规则形状的超大圆木桌、各类装帧精美的书刊、一盆“虎尾兰”的摆放……文化味儿渗透在这个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室的每个角落。在这弥漫着咖啡香气的空间里,你将随时与艺术不期而遇:看看一本书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然后渐渐进入“天人合一”的阅读状态,享受一段悠闲时光,不亦乐乎!
  照片里的他一一吕敬人老师慈祥平和,一笑起来眼睛像月牙。真正见面后,我才发现他比想象中更博学、更谦逊。“纸”与“书”在他的生命中散发着太耀眼的光芒,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他借助各种媒介的书籍设计,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问他为什么走上书籍设计的道路?答案看似简单,实则深刻:
  好書,与众不同:美书,留住阅读。
  吕敬人“大奖堂”
  2003-2011年《中国书院》等十一部作品获“中国最美的书”奖;
  2009年《中国记忆》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
  2012年《剪纸的故事》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李:我之前看过您很多书籍设计作品,最让我好奇的是《梅兰芳全传》,裁口竟然包含梅先生的两幅完全不一样的照片,这个主意您是怎么想到的?
  吕:以前我们设计书,就只是设计封面。其实呢,书是一个整体,是一座六面体的方方的“建筑”。一本书有封面、封底、书脊、裁口,还有“天”和“地”。你拿到一本书,不仅仅要看书的封面、书里面的内容,裁口处也是很重要的阅读面!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梅兰芳先生,他不仅仅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与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的交往被大家津津乐道。所以我希望这本书的设计也能配合“全传”,能够把他的戏剧舞台与生活舞台充分地展示给读者。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裁口,看一本书都会翻裁口,而向左翻和向右翻出现的照片分别代表他在生活舞台和戏剧舞台的形象。每一次翻开书,梅先生的形象就会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李:您曾经说过,书籍设计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味觉的,这个味觉是从哪里来的?
  吕:我这里说的是“品味”的意思。我们说做书要有“五感”:先是视觉的,人们需要用眼睛去看、去阅读;第二是触觉,触碰、翻阅纸张,你就能感受它的肌理;第三是纸张的气息,比如植物的气息、油墨的气息、年代的气息,旧书、古书散发的味道和新书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嗅觉;第四,书是有分量的,有的轻,有的重,快翻慢翻时的声音、合书时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这是听觉;最后是“味”,品味书籍的韵味。《梅兰芳全传》这本书裁口的设计能展现出梅兰芳一生的两个舞台,这个构思是能打动读者的地方,让读者品味出设计的独特韵味。
  李:我注意到您有一本书是用木头做的封面,也有的书用到平时我都没见过的纸,这些纸和木头很贵吧?您有没有想过将来书的成本会更高?
  吕:当然会更高了,哈哈哈。我们今天对书的定位是多元性的,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大众读物是为大众服务的,像学校的课本、简装的文学作品,我们不会选择成本太高的纸张,要让大家买得起。再就是比较讲究的读书人,他们喜欢触摸纸张的肌理,喜欢慢慢品味书卷的意味,这时候书籍设计空间更广阔,版面的疏朗、阅读的情趣、翻阅的过程等等。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质感更好的纸张,再加上比较精致的装帧,这本书的价格肯定会贵一点儿。不过,这部分读书人情愿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及艺术享受而选择购买。还有一部分更小众的读者喜欢收藏书籍。很多博物馆里都有保存完好的皇家典籍,价值连城。为了让书得到妥善的保存,很多书是装在函、匣、屉中的,成本就非常高了。但是这样的书使人敬畏,展现传承的力量。所以不是书越便宜越好,也不能说它越贵越好,那是过去的思维。今天大家的消费理念是物有所值,它有文化遗产的价值、书籍设计的价值、增值的价值。这就是面对不同读者要采取不同手法做书的原因。
  李:我长大了想读清华美院,您是清华美院的教授,那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呢?
  吕:我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是这样的:第一,知识掌握要全面,能够独立思考,审美能力比较强;第二,眼界要高,要学得多、看得懂;第三,能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常能带来“意外惊喜”。我最主要的教学理念是让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仅拥有好的绘画手段、好的设计构思、好的电脑操作能力,还要有文化修养、审美趣味。当他有这种层次的积累时,他一定是一个好学生,也一定会有一番成就。
  李:您小时候是不是很有艺术细胞?那时候想过要走艺术之路吗?
  吕:哈哈哈,没有!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很重要的,小时候父母对你修养的培养会产生很大影响。我的父亲喜欢收藏各种书画,我很早就开始接触这些东西,小学时就跟着老师学画。不过最根本的还是长大后遇到了好老师、好伙伴,在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挥专长!其实,我的理想是当画家,但一直都没有实现,最后成了设计师。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自己的理想未必能实现,但是当你投入现在的工作时,你会慢慢爱上它。当然爱上了就要专一,不要朝三暮四。爱这个工作并努力去做,哪一行都可以做得很好!
  小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我忽然感受到设计一本书、品味一本书是多么需要耐心和细心哪!和吕老师聊天儿让我感觉无比亲切,他总是笑眯眯的,说话的声音也温柔好听,而且他的想法是那么新奇,让我也打开了想象的大门。临走前,吕老师还送给我一本他设计的书,签上“李信菲同学惠存”几个字,签名很帅气呀!希望我和艺术的故事因这次相逢而开始!
其他文献
【摘 要】 梅兰芳先生在戏曲表演理论研究、舞台艺术传承乃至戏曲资料记录、收集等方面,都曾提出过系统、具体的意见,这些经验总结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研究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现状,传承戏曲艺术精华,完善中国戏曲理论体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梅兰芳提出:要定好目标,选择好道路;提高鉴别能力,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观摩其他行当与剧种的演出,不断开阔眼界;重视用文字记录从艺经验和舞台艺术理论;重视对
期刊
中世纪画作中可怕的魔鬼成了宗教的帮手,寓意宗教对人的理性的束缚,因此中世纪被贴上“无知和迷信的时代”的标签。  教皇克雷芒八世  中世纪艺术的主角是基督教,神明出现在建筑的各个角落。  圣拉扎尔大教堂山花壁面《最后的审判》  ……  下期主题:文艺复兴藝术
期刊
木活字的历史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纸张取代了竹简。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只需雕刻一副活字,就可以印刷书籍。此时的活字由胶泥制成,时间一久胶泥上的字就会模糊。  元朝初期:王祯以木代泥改良了活字,元明时期留下的书籍大都采用木活字印刷。  清朝末期: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中国。木活字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其制作工艺只在少部分地区保留下来。  经过时代洗礼后,木活字印刷术主要被用来修订家谱。什
期刊
快看!画中大大小小的书装满了三个书架,书架上还摞着三个书箱,但仍有几本书“无家可归”。可是,家里不管摆多少书,总有塞满的时候,读书则不同,即使小伙子把家里的书都读完,他还可以找朋友借,到图书馆去看……书是读不完的,就像永无休止的流水!这就是画中题字“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的意思。这时,我们不禁猜测,画这幅小画的人一定是位爱书之人。  那当然,也只有“爱书成魔”的丰子恺才会
期刊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言,老师们常引用名言警句强调书籍的重要性,而还有一部十五分钟的动画短片能带你“飞”到一个令人惊叹的书籍世界。  《神奇飞书》是由威廉·乔西执导的动画短片,曾在2012年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导演乔西是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特工队》的角色设计师,曾获过艾美奖,他
期刊
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纸”,在两千年前刚被发明出来时,虽然质地粗糙,却足以惊艳世人。想想看,如果把我们书包里的书本、作业纸都替换成动物的壳、竹简,我们每天上学是不是要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呢?  纸源于自然一一它由植物(如竹子、木头、草)制成,而它也是最为奇特、巧妙的人类发明之一,因为它能留存住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话语。  金文中,“纸”的部首“糸”是丝的意思,右边“氏”代表底部,“纸”的本义
期刊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读书的少女》  [法]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1769年  布面油画  现藏于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  2019.4  有意思任务一:  请用十个字描述一本你最爱的书吧!  有意思任務二:  假如“书虫”是真虫子,请把你想象中爱读书的虫子画下来。
期刊
宣纸(Xuan Paper)是文房四宝之一,多产于安徽泾县。这里世代以制造宣纸而闻名。当地的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是上好的宣纸原料,经过择选、蒸煮、晾晒等一百多道工序,历时三年变成质地绵韧、润墨均匀的手工艺品——宣纸。  晒滩  The Dry Area  纸帘  Bamboo Curtain  捞纸工人  Paper Lifter  青檀书皮与沙田稻草  WingceLtis Bcrk and  S
期刊
这个又瘦又高,看起来风一吹就会倒的“大鼻子先生”是谁?  他是一位文学家,许多令人终生难忘的人物形象出自他的笔下,有大雪天划火柴取暖的女孩,有拇指大小的勇敢姑娘,还有一只与众不同的“丑小鸭”……  他的名字还需要猜吗?  安徒生一生为孩子们创作了168篇童话,其中许多故事都有着他自己的影子。关于安徒生的故事还要从他的母亲说起……  “她是一个废物”  1816年,十一岁的安徒生第一次挑起家庭的重担
期刊
提起艺术场所,小意粉会想起什么?安静雅致的画廊还是庄重肃穆的博物馆?艺术家又应该是怎样的?头戴贝雷帽,说着我们都听不懂的话,对着油画布唰唰几下便能出神入化?这些都对,又都不对。  在伦敦艺术之旅中思考这个问题最适合不过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英国出现了一群名为“年轻的英国艺术家”的团体,几乎成为世界范围内“前卫艺术和时尚”的代言人。随着年轻艺术家不断走入大众视野,当代艺术也不再躲藏于艺术家的工作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