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记(上)

来源 :散文海外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2月下旬至3月底,根据铁凝主席的提议,中国作协党组派出了一支赴武汉抗疫前线采访创作小分队,由我担任领队。3月27日,由中央指导组统一安排,我随赴汉采访的央媒记者一道,乘高铁G66次13点41分从武汉站出发,于18点顺利抵达北京西站,随后乘中巴车来到房山区,入住北京天湖会议中心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
  第1天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北京天湖会议中心,晴,有风
  回到北京第1天。
  6点天就亮了,碧空万里,阳光明媚,心情愉快。祝愿每个人每天早上醒来都能拥有一份明媚的心情。
  昨日中午,我在我们已经居留了一个多月的武汉市水神客舍酒店吃过午饭,司机黄师傅把我和《中国青年报》的一位女记者送到光明万丽酒店。湖北省委宣传部在这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行仪式。宣传部负责人对临行的记者表达感谢,称赞大家都是英雄,都是战士。
  昨日,报纸的责任编辑说:“看了你写的文章,在我心目中你就是个英雄。”
  在返京列车上,列车员找我们每个人签名留念,由衷地说:“你们都是英雄啊!”
  回首在武汉的一个多月,也有许多的朋友称赞我们四位赴汉采访创作的作家是英雄。
  我不是英雄。
  到武汉去,我只是去完成自己的一项工作。我对武汉的朋友说,我们只是路过,而你们是驻扎;我们是过客,而你们是住户。因此,谁是英雄一目了然。真正的英雄是人民,是千千万万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做出牺牲和贡献的普通人。42000多名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他们是英雄,他们是战士,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疫情萌芽开始,至今还坚守在战斗一线的湖北的十几万名医护人员,他们更是此次战“疫”的中流砥柱,他们更是英雄。有些英雄会被授予各种荣誉,受到表彰,接受各种礼遇,受到全社会宣传倡导和推广,使得家喻户晓,人人尊崇,他们是英雄群体的代表。然而,更多的英雄都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未能获得多么崇高的荣誉,甚至也没人夸赞他们是英雄,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却永远秉持着自己的那份良知、责任与担当,他们永远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誓言。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是无名战士,他們的数量千千万万,无以计数。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与尊崇。
  在抗疫斗争中,湖北人做出的牺牲是最大的。这一点,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够牢记。我也希望我们能够从这场壮烈的牺牲中汲取教训,深入反思,重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重建社会道德和精神家园,让我们将来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少付出一些代价。
  黄师傅把我们送到了武汉站。一路上,各个路口都有交警值守,因为我们没有跟着大车走,所以无法进入主路。快到武汉站时,看见前面有一个很长的车队,黄师傅一掉头,居然正好跟在了车队的最后,我们都暗暗庆幸,因为怕交通管制,而我们又和大部队“失联”,怕进不了车站。
  前面的车队是从东湖宾馆过来的,里面坐的是前期撤离的中央指导组的部分工作人员,多为各个部委派来的。
  进站时,我们收到了一张特殊的纪念车票。正面印着:“贵宾号WHZ2020-03091,武汉站—凯旋号—美丽家乡,抗疫胜利日开。”车票背面用红色字体印着:“援鄂抗疫高铁纪念卡,您用无畏,书写诗篇,凯旋而归,感恩此程。”
  大厅里准备了一排排的矿泉水和苹果,需要者可以自取。这有什么寓意呢?如果是苹果加柑橘,寓意是“一路平安”,那么苹果加矿泉水,寓意是“萍水相逢”吧!
  2020年春天,我们四位作家从北京、邯郸、长沙会聚于武汉,相互守望互助一月有余,彼此都结下了特殊的情义。人生百年,人的一生就算有1200个月,那么你生命中的千分之一是与谁共度,这事意义的确非凡。即便是我们的至爱亲人,也很难有能共度100%人生的,能够有50%以上的人生重合共度已是相当难得,有70%的人生共度,那是此生之幸,有90%的人生共度,那是至美人生,而那些能够同日生同日死从小青梅竹马白头偕老的夫妇,那大概是上天最特别的垂青。因此,珍惜每一个和我们擦肩而过的人、每一个与我们同舟共济的人,更珍惜那些与我们并肩战斗、共渡难关的人,珍惜那些给予我们爱、希望、信心和力量的人。
  距开车时间还有10分钟,有专门的车站引导员举着写有车厢号的牌子带领我们进站。找到13车厢,找了一个靠窗座位坐下。3分钟后列车开动,我的武汉之行即告结束。
  在离汉前,宣传组同志通知我们上车后补票。车到了郑州还没人过来给我们补票。这时看到一名乘务员走过来,我后面坐的女孩对她说要补票。我也赶紧说:我也要补票。乘务员马上用对讲机报告。过了一会儿,售票员来了,她对我们说:你们手里都有一张车站给的纪念票,凭这个就可以乘车。如果不是单位报销需要凭证,你们就不用买票。
  敢情就因为我们是从武汉战场返回的,铁路公司就给我们都免了票!这,是我从未享受过的一种优待!乘车买票,天经地义,而这一次,我们12—14车总共三个车厢一百多号人,居然都被免了票。如果要算票款的话,大概得要四五万元吧!
  经过4小时19分钟的旅行,我们乘坐的G66次于晚6时准时抵达北京西站。这趟列车是否也是铁路部门精心安排的?
  找到接站的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的人,跟着从专门通道走出去,到最外侧的月台上,已有三辆中巴等候多时。因为大伙儿的行李都不少,虽然一辆车只坐十四五个人,仍然显得特别拥挤。车内用塑料布将司机室与车厢严密无缝地隔开,窗户也用透明胶粘住无法打开。小心防护确保万无一失,这是让人安心的。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驶,三辆中巴鱼贯进入集中隔离点房山区天湖会议中心。每人把身份证放在小桌上,人直接进房间。关上门,要求14天内不准出门。4月10日解除隔离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晚上,接到宣传组同志通知,在我们中国作协赴汉采访创作小分队的工作汇报上,中央指导组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批示:“向战地记者、作家们致敬!”   留汉的三位作家兄弟李春雷、纪红建和曾散已经得到3月31日分别随同河北和湖南援鄂医疗队返回的指令。
  祝愿兄弟战友们一路平安,此生珍重!
  昨晚入住天湖会议中心,从武汉返京的43位记者加上我,正式开启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模式。
  夜里房间里冷,在隔离微信群里有的人索要电热毯,有的人要电暖气。有一位甚至让家人半夜送来了取暖保暖设备,但是酒店回复:太晚了,没法给送到房间。
  我试着打开中央空调,没有热风,过了老半天温度也没提高。
  早起,许多人都说睡了一个好觉。有一位说:这是两个月来睡得最踏实的一次,夜里没醒来,心率降低了10个点。
  我们住的地方离马路有点远,听不到车喧马嚣,也没有什么噪声。夜里屋外有路灯但不刺眼,即便不拉上窗帘亦无大碍。
  一早,负责健康监测的青龙湖镇卫生服务中心值班大夫要求大家报体温。有一位记者在群里请教水银体温计怎么看温度,然后拍了一段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请大家帮忙给看一下是多少摄氏度。我仔细一看,水银柱还趴在大约30摄氏度的地方,可见他就没把体温计放对地方,或者是没夹好。
  群主是酒店的服务人员,她说:大家可以到阳台透透气,我们酒店这里的风景与空气都非常好,建议大家早起看日出、傍晚观晚霞,非常美。
  马上就有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夫提醒:记得戴口罩噢。
  一位问:阳台在哪儿?
  我马上接话:太阳在哪儿?我这一面看不到它。我的房间朝北,基本上见不到阳光。
  按照要求,返京人员须在“京心相助”小程序上填报个人信息,以获取北京健康宝上的绿色通行码。而且须向住处所在社区和街道报到。我昨日在回京火车上就向社区和街道报告了。
  群里有一位问:社区主任说,我们在酒店隔离完回去还要在家隔离14天。悲催了!
  另一位回应:我们社区也有类似说法。
  更多的人问:隔离结束能否给出具一份书面证明?
  经过请示卫健委的同志,大夫的答复是:可以统一给大家出具证明。
  这下,大伙儿回自己家所在社区的问题大概就可以解决了吧?
  中午,青龙湖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夫还专门给每位送来了一个小香囊。
  我致谢说:真贴心,够暖心!
  第2天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晴
  早起,阳台的角落里尚能晒到点太阳,我赶紧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站在那里晒晒自己。
  医生在微信群里说,每天晒太阳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晒太阳还能补钙,强筋壮骨。其实,在我看来,晒太阳最实际的好处是可以取暖。屋里还是冷,如果整天都能晒到太阳,身上暖洋洋的那一定是很幸福的。这让我很怀念家里洒满阳光的阳台。同时,阳光和温暖肯定有助于驱除人们心理上的阴霾与郁闷,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必定是有益的。
  昨天在天湖会议中心隔离群里,有的记者提出要健身,索要瑜伽垫和哑铃。酒店方面立即响应,回复:这个可以有。
  傍晚时,每个房间门口就都放上了瑜伽垫和哑铃。男士的哑铃大而重,深黑,女士的哑铃小而轻,浅黄。群友们笑称:哑铃还分男女!
  酒店的服务人员说:你们是英雄,奔赴前线战“疫”,我们是北京的国企,我们也要为战“疫”做点贡献。
  下午,酒店方面主动提出:要给各位前线归来的战士免费准备夜宵,有需要者请报名。夜宵品种竟有十几个选项,几乎所有的食客都能找到自己想吃的。
  夜宵原定晚上11点提供,应群友们的要求,提早到了10点。
  唯一的缺憾是不能出门,不能到美丽宽敞的院子里散步,看看夕陽,闻闻花香,吸吸春天的气息。
  青龙湖镇卫生服务中心很贴心地送来的小香囊,一直在书桌上默默地散发出淡淡的药香。
  第3天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晴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我们每个人每天上午、下午分别要测量一次体温并上报。同时,“京心相助”小程序上还要记得每天健康打卡。今天我在隔离群里提醒了一下各位朋友,结果发现还真有一些没有每天在上面打卡的人。
  单位每天也要求上报身体状况,幼儿园也要求每天上报孩子和家人亲属的身体状况。长到这么大,我从来没有过像现在如此认真地每天测量体温,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是一件好事。它至少时刻提醒我们要在乎自己的身体,要用好自己的身体,身体的使用必须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之下。
  早晨醒来得早,琢磨了几句话,算是一种由衷的祝福:
  江城去病,荆楚弃疾。
  毒灭则徐,中华天祥。
  回想起当初住在武汉水神客舍酒店,听司机师傅介绍,酒店这一带原先是武汉的刑场,人称“煞气”重,因此,在这里建造的宾馆外墙都刷成红色,屋顶也都是红色的,有辟邪之意。刚到酒店,我一眼便注意到隔壁的花园宾馆外墙全都刷成朱红,当时还纳闷着呢。如今再仔细一看,果然,水神客舍的主建筑墙壁也是红砖砌成,屋顶也都是红色的。
  在隔离群里,大家经常讨论的是吃的话题。有的提出希望有时候换换口味,吃顿面条或者水饺,有的说馅饼好吃要求增加到两个,有的说肉要多点要加点硬货补补……众声鼎沸,不一而足。
  酒店提醒,大家到阳台上溜达要戴口罩,以确保万无一失。于是,每天早晨趁太阳能够晒到阳台上时,我都要抓紧时机戴好口罩去晒一会儿。阳光,谁也不能垄断,阳光也是很值钱的啊。
  昨天,有位“隔友”给每个人分别赠送了两只小杧果,说是外面的朋友送来的。真是隔离半月,同舟共济,有福同享!
  隔友中有一位央视记者小蒋,自称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待了73天,40多次进入红区。他被大家誉为“红区冠军”。这确是当之无愧的。他把自己的采访照片和视频发到群里,说是要给酒店的工作人员科普一下:只要做好了防护,一切都很安全,没什么可恐惧的。   是啊,从战“疫”一线回来的人,每个人似乎都变得更自信,更坚强。这的确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
  第4天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晴转雷阵雨
  昨晚得到一个确凿的好消息,春雷他们仨今天都将离汉返回。这是等了足足三天才等来的消息。兄弟们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他们就要踏上归程了,祝愿战友们一路顺风一生平安!
  今日一早6点30分,春雷和援鄂河北医疗队同机返回石家庄,上午8时许飞机着陆,接受了水门洗尘的礼遇。看到这一幕,春雷非常感动。我称他是:战士归来,英雄还乡!随后,地方疫情防控部门专门安排了120救护车接送春雷返回邯郸。他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搭乘救护车,这种经历终生难忘。
  原先说好的可以回家居家隔离,可当春雷回到了邯郸,地方上却严格要求他必须集中住酒店隔离。对方倒是很客气,说是不必自己付住宿费。但是酒店不管饮食,吃饭和喝水便都成了问题。当初我夜里回到北京,还感慨酒店房间里没有暖气夜里睡觉冷,但是房山区接待方第二天就给所有人都配备了电暖气。如今,春雷入住的酒店条件显然差远了。没办法,他只好向家里求援。我说,就请嫂子给送几十瓶饮用水到酒店,吃饭就在网上点外卖,费用由我们中国作协来承担。
  原先,春雷想尽快离汉,希望尽快回到自己的书房,因为在那里他才能找到写作的最佳感觉。现在看来,他可能还不如同河北援鄂医疗队一道留在石家庄集中隔离14天,那样的话,起码生活条件会好得多。
  谁能想得到呢?
  晚上,我向铁凝主席报告赴汉作家小分队已全部平安撤回,并对主席在我们赴汉采访期间的关怀和鼓励表示感谢。
  铁主席回复:“朝全好!信收到。知你们已平安归来,想让你们安心休息调养,就未打扰。此次朝全率队出征,真是辛苦啦!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真诚感谢火线归来的作家战士!休整好,和家人团聚!铁凝祝福。”
  又想起3月9日晚铁主席第二次来电向我们表达问候时,逐一询问了我们四个人的状态。当听说春雷的居住条件简陋影响创作心态时,她和我通完话便立即给春雷去电。后来春雷告诉我,铁主席的电话足足打了40分钟,两人回忆起春雷从汶川大地震以来历次参与中国作协组织创作取得突出成绩的情况。春雷告诉我,没想到铁主席那么忙还给他打了这么长时间的电话,他真的很受鼓舞。此言非虚,在随后的时间里,他竟然连续五天都没吃午饭,一鼓作气拿出了5篇报告文学!
  还有几位隔友提出需要除尘器,说是地板上落的毛发有点多,还有灰尘。一位用完了,放回到门口,然后服务员需要穿好防护服拿去消毒后再交给下一个使用者。他们相当的小心谨慎,感觉在防护方面也很专业。
  群里有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大家答疑解惑。
  有位隔友在群里问:我每次量的体温都是36点2摄氏度,这正常吗?
  医生回答:你这个很正常。然后又详细地给大家科普了一下:每天休息6—8小时,测量出的体温通常是一天中最低的,随着运动量增加,体温会小幅升高,体温在36—37摄氏度之间都是正常的,云云。
  医生是24小时值班。两班倒,一人值12小时班。真不容易。
  昨日下午,有隔友在群里发了几张没戴口罩趴在阳台栏杆上的照片,当值医生立马就在群里吆喝:大伙儿到阳台上去,一定要戴口罩!希望大家支持我们的工作,特殊时期,请大家相互谅解,以防万一!
  有隔友回应: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有点过了,甚至超过了收治患者的医院的医护人员,有点浪费防护物资。
  然而,凡事皆不能抱侥幸心。司其职,担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医生、宣传部门和酒店方都既要对44位隔离者的健康安全负责,又要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安全负责,必要且到位的防护无可厚非。
  全世界新冠肺炎患者超过了70万例,病亡者超过了3万人。按照我们的思维逻辑,似乎英国和美国的疫情防控没做好,然而英国首相的支持率竟然达到了空前的新高。这或许是约翰逊自身被确诊后在家隔离却仍在指挥全国抗疫的缘故吧。
  昨天,国内发生了两起令人痛心的事情。一是T179列车行驶至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境内时撞到塌方体,六节车厢倾覆,发电机车起火,1人死100多人伤。其实,早在撞車之前,有当地村民已经报警并朝火车挥舞衣服,然而最终还是没能拦下火车。实在令人痛心!以身殉职的是26岁的乘警长,说好的等到武汉解封他要去接大家回去,他自己却先走了!
  更令人心痛的是,四川大凉山西昌再次发生火灾,19名扑火队员可能因为风向突变而葬身火海。就在去年的几乎同一天,也是在大凉山的木里发生了火灾,去年有31名救火队员也是因为山上风向突变而身亡。呜呼!一年过去了,同样的事故再次重复,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能不令人扼腕叹息乎!
  第5天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晴
  昨天傍晚,响起了北京今年第一声春雷,下了一阵子雨。
  宾馆工作人员很不容易,每天变着花样换着口味给大家准备饮食。上午又添补了纯净水和餐巾纸。下午还给每个人另外送上一袋水果和一盒新鲜的本地草莓。
  其实,前些天送的水果我都还没吃完,而且,每餐都配有一小盒水果丁、一盒酸奶。我算是比较能吃的,但也还吃不完。我估计那些打算减肥的隔友更不可能吃完。果不其然,群里有人陆续提出:不要午饭,晚餐不要主食,早餐给一碗粥一点咸菜就中……
  晚餐,工作人员又给每个人送上了一张彩色的小贴士纸条,提醒大家今天是入住第五天,问候大家吃得可好,过得可舒心,他们的目标是要把大家养胖。酒店方确实很用心,也很贴心。
  在房间外的马路上,还有两个人在值守。告示牌上贴着的粉红纸上写着大大的“9”字,提醒我们还有9天就可以解除隔离恢复自由了!
  在群里,有位隔友呼叫群主,他的指甲剪从阳台上掉到下面去了,请服务员帮忙捡一下。在隔离期间,隔离人员不准离开房间,所有的困难和需求都得服务人员帮助完成。   下午,又有人提出,房间里太干,能否送台加湿器来?但是宾馆没有预备这类设备。
  说实话,这里的食宿条件相当不错:房间宽敞,视野开阔,写字台、桌椅、电视、无线上网……一应俱全,基本可以满足各种生活需求。住在这里,每日饭来张口是很幸福的。
  一早,春雷打来电话,说自己住的隔离酒店床单、被罩都没人帮忙套好。从他发来的照片可以看出,房间里只有一张直径尺许的小圆桌、一张矮小的沙发椅,要用手提电脑打字很是不便。饮食也没有,房间也狭窄,确实住得不太舒服。
  我惊讶于他居然不会自己套被子,于是不无由衷地对他说:看来嫂子对你真不错,你在家里太享福了,以后可要对她更好一点啊!
  通过河北作协领导的协调,酒店答应给春雷换一个大点的房间,配上了书桌和椅子,而且答应供应一日三餐和饮用水。
  条件总算有所改善,起码春雷可以随时吃上饭了!真不容易!
  相较而言,红建和曾散就幸运得多。他们随同湖南援鄂医疗队住进长沙碧桂园疗养,条件相当不赖,而且真正享受到了英雄式的礼遇。也难怪春雷会有点失落:昨日一早刚刚接受了水门洗尘的最高礼遇,现在甚至连热饭饮水都没有,心理落差自然不会小。
  第6天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晴
  今日,春雷的心態好多了。显然他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
  我个人在生活上确实比较马虎和凑合,大到住房,小到衣着饮食。在这方面,我确实应该感激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的激励,我可能会一直下不了决心买套大一点的房子。从2009年至2019年,10年时间我基本上都是住在那套建筑面积只有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房子里。直至结婚,生下第一个女儿,我父母来帮忙带孩子,大女儿都快四岁了,也没搬过家,因为在北京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实在太高。
  去年,在妻子的鼓动下,我们咬咬牙终于卖掉小房子,又借了300多万元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面积大了30平方米,房间也多出一间,这样子起码来帮我们照看孩子的亲人可以有一间独立的卧室而不用住在狭小的客厅里。
  我对生活要求不高。一日三餐只求饱暖,不嗜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不近烟酒,不求华衣美裳、香车宝马、华居豪宅。大概是属于生活上的简约主义者吧。这种生活态度,倒是让我能够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因此,五星级宾馆我能住,快捷酒店、小旅店我也能待得住,只要房间清洁卫生就好。
  今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恐惧。
  人之为人,人是如尘芥一般的生命,自然是会恐惧的。特别是当面临危险威胁,面临生存生命安全时,人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那么,人又是如何克服恐惧的呢?一是靠集体的力量,靠同感共情。如果由一个群体共同去直面危险,看到别的人都在克服恐惧努力向前,自己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忽视了恐惧。二是靠精神的激励。如果明知克服和战胜恐惧就会被褒扬,被表彰为是一种英雄的行为,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嘉奖,常人亦会迸发出非凡的能力去战胜恐惧。免于恐惧是一种基本的人权。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要帮助人战胜恐惧,免于恐惧,让人活得有安全感。
  晚餐,宾馆提供了发菜汤。有位隔友说:明天怕是要流鼻血了!
  这两天,有些人已开始有上火迹象。酒店考虑得很周到,从中午开始,饭菜做得更清淡一些。昨天还给每人添加了新鲜水果。每天晚上都坚持供应十几种夜宵。这里的餐饮配套的确没的说。怕是到了隔离期结束,大家又该怀念这里的饮食了。
  当然,最大的缺憾是不能出门溜达。如果可以走到院子里,到湖边漫步,看看飞鸟,闻闻花香,晒晒太阳,那就更幸福了!
  人生而自由,这似乎是个真理。但是,自由必然又是相对的。譬如当下各国疫情肆虐之际,人们该牺牲该放弃的自由就得放弃。这是为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丧失自由总是暂时的,等阴霾散去病魔被降服之时,人们就又可以随意地四处走动,高声笑语,热烈亲吻和拥抱。
  来日方长,寄望未来!
  (选自2021年第7期《美文》)
  原刊责编  庞  洁
其他文献
四季桂移到门前的空地上,也有三四年了吧。  树也像人一样,吸引别人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自己默默地在岁月的长河中,体味一份平淡和真实。树又不像人,人可以想出千百种方法来吸引别人的眼光,树仅有的招式只怕就是开花和结果。树是桂树,经过无数的栽培、杂交,成为观赏性的树木,籽儿倒是到现在都还没有结,花可就开了一茬又一茬,数也数不过来了。  桂是四季桂,顾名思义,它不是八月桂,不是只在每年的同一个季节开放一
期刊
从没有睡得如此充分过,每天基本保持十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上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看新增确诊病例。  这段日子,不少人提到加缪的《鼠疫》,事实上,这本书出版后也遭遇了不少批评,包括女作家波伏娃和评论家罗兰·巴特也对其加以指责。他们觉得,加缪使用“非意识形态和非人类的鼠疫”作为比喻,让法西斯主义和维希政府逃脱了责任。也就是说,他们觉得加缪的指控太暧昧,比喻不够政治化。但我更认同另一种观点:这不是加缪的逃避
期刊
我成长在一个离异家庭,严格说是在两个完整家庭的夹缝中长大。这种环境让我敏感自卑,必须学会更多的观察,因此我缺乏一般孩子的坦然。我第一次失眠是在四年级,我的第一根白发也生在四年级。后来失眠再没离开我,头发也在三十岁出头就掉得差不多了。而另一方面我又必须强悍,用力量保卫自己的尊严,保卫自己与正常孩子的同等待遇。我的小学中学几乎是伴随打架度过的,家人习惯了我流着鼻血在外面胡混的样子。我厌倦这种生活,渴望
期刊
秋阳泛白。我站在祖居门前。从前,屋子和池塘之间是空地,靠屋宇一边是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如今全铺上了水泥。记起当年骑单车,石板路上有一块格外嵯峨,许多人过不去,摔在地上。  眼前出现的女子的矮小是出格的,身高不会超过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子,腰弯成煮熟小虾的弧度,戴眼镜,一套颇能显出“从外面回来”这一身份的素白裙子。该上七十了。她向我仰起皱纹密集的小小脸孔,显然已认出我来。我勉力弯腰,看了又看,终于把她和一
期刊
老钱又来了,还穿了一件新衣裳。这新衣不大合身,衬得他身形越发瘦小,再加上领子可能有点硬,他不时地扭动一下脖子。  我以为他又是来送稿件的,不料他从旧布袋中掏出一大摞打印稿,嗫嚅着,说他想出版一本作品集,希望请我写序。  我说:出书可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呢。  老钱说自己快八十岁了,想把这些年的作品汇集起来,做个总结,也给亲朋好友留个念想。  我这才明白,他为何穿了件新衣裳。  这些反映地域掌故、市井风
期刊
喜乐是得胜的记号。2019年5月的最后一天,给我们喜乐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沁人心脾的馨香:我们拥有了两盆栀子花。这两盆栀子花也许等了我们很久,它们静静地守在废橡胶做的花盆里,默默地吐着芬芳。  它们是我们在距市里三十多公里的惜福镇集市上买的。我尾随着丈夫,穿过拥挤的人群,直奔卖花的摊点。该是栀子花先看见了我们吧,一阵阵浓郁的花香是在呼唤吗?就这样,在无数盆栀子花中,它们像优雅的少女,被小心翼翼地接进了
期刊
一  爸爸的老家在河南,在河南生活不下去,跑了出来。  先是扒着运煤的火车到甘肃,发现那里比老家还穷,又扒着火车回家,路过陕西,看到这个地方还不错,就从火车上跳了下来。  他跟比他大不了几岁的一位匠人学木工,出师后挑着一副担子走乡串村,给人做零活。  外公放过话,想招一个上门女婿,别人介绍,爸爸就来到了我们家。  爸爸不会说陕西话,生产队里集体干活,他一张嘴别人就笑话他,有人还学他说话。他也不是干
期刊
与金雪的相识是在我们十八岁的盛夏。那年我们刚高考完,得知被录取后积极寻找QQ校友群,我俩一起从西北小城市考入一千五百公里外的南方城市,还没有入学就互相加了好友,想着以后生活可以互相照应一下。第一次见她就是开学时了,我和爸妈在宿舍整理铺盖,她和她的妈妈敲门进来,她个头很高,有一米七几,白白的皮膚,和她的妈妈特别像,还烫着同款的“方便面头发”。  大学初期时我们并没有很熟络,我们不是一个专业,也不在一
期刊
拉旺是我们在当地请的一个小导游。小伙子是拉萨第二高中勤工俭学的学生,脸色偏黑,像吾乡晒透的酱块。他喜欢笑,牙齿雪白,和脸色形成鲜明的参照。他的藏袍很新,色彩明媚。他穿在身上有点不习惯,扭捏。拉旺领着我们一个景区一个景区地逛。他用生硬的汉语滔滔不绝地介绍景区,我几乎不听他的介绍,听也记不住。  他向我介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历史。吐蕃王朝历史我略有所闻,知道布达拉宫是因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拉旺
期刊
清水明月的优美  中年以后,似乎隔些日子不听到一则熟人或是耳熟的名人死讯已不太可能。前阵子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御用女演员树木希林老太太走了,我顾自难过了一回。老太太演技好不用说,做人保持个性、酷冷到底却是难得可爱。老太太患乳癌近二十年,最后全身扩散,拍个长时间的镜头都要歇息很久。不仅视其如母的是枝裕和,即连观众如我,也是有些心疼她。这两天又传来阿涅斯·瓦尔达的死讯。阿涅斯去世我倒不是太难过,九十高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