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金雪的相识是在我们十八岁的盛夏。那年我们刚高考完,得知被录取后积极寻找QQ校友群,我俩一起从西北小城市考入一千五百公里外的南方城市,还没有入学就互相加了好友,想着以后生活可以互相照应一下。第一次见她就是开学时了,我和爸妈在宿舍整理铺盖,她和她的妈妈敲门进来,她个头很高,有一米七几,白白的皮膚,和她的妈妈特别像,还烫着同款的“方便面头发”。
  大学初期时我们并没有很熟络,我们不是一个专业,也不在一个宿舍,各自忙于应付令人焦头烂额的人际关系:那个阶段就像是王小波书中写到的“挨了锤的牛”似的,离开了爸妈所构建的温室,突然间就变得非常无所适从。当时的自己也做了许多令人脸红羞愧的事情,比如与人吵架、白天不上课在无人的宿舍里拉着床帘偷偷哭泣。后来我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少女时代的忧郁是对整个宇宙的傲慢。”才明白,这种孤独是奢侈的,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大一结束时,我发现自己几乎是虚度了一年的时光,成绩不突出,也不会玩,更没有男生会喜欢这样的自己,乌托邦般的大学生活在我心目中彻底粉碎了。大二时我开始和金雪慢慢熟络起来了,我们各自有各自的圈子,且在各自的圈子都混得不咋样,干脆就像小兽取暖一般惺惺相惜了。我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我叫她小雪哥哥,她叫我超人妹妹。我们一起报名了英语话剧班,但每次表演时,我必须和她做搭档才敢上台;情人节,没有人给我们送巧克力鲜花我们就给彼此送,还要在卡片上写下祝明年赶紧脱单别再麻烦对方了,但我们还是“麻烦”了彼此四年;假期时,我们一起结伴去周围城市旅行,遭遇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还记得一次我俩在凤凰古城,买了街边的米酒,没想到尝起来没有一点儿酒味后劲儿却那么大,我凌晨三点把她叫起来非得要让她看我打军体拳。少女时代的友情,本质上和爱情差不多:开心时可以旁若无人拉着手唱歌,走在马路上甚至你亲我一下我亲你一下;吵起架来发誓再也不理对方,写上万字的绝交信塞到对方手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对方如果有了新的朋友心里总是免不了失落,一定要“报仇”似的也找一个朋友来气她。这些幼稚的举动在那个时候却如此认真,对待自己认真,对待对方更认真。好像天地间除了彼此的这份感情,再无其他要紧事了。就像两个小孩子玩过家家,在拙劣的模仿里,我们一点一点,积累起对人间世事的最初经验。
  我不清楚金雪知不知道那时候的她特别耀眼。记得有一次,我俩逛街时买了同样款式、不同颜色的波西米亚长裙,穿上后拍照片发到网上。一个不认识她的同学给我评论说她好美呀,我和她在一起就像是丑小鸭。当时我看见这个评论时又气又羞,迅速删掉了我们的合照。还有一次在上英语话剧班时,老师让她示范走T台步,我们在底下完全被她所惊艳,发出一片惊赞。现在想来,我当时竟没有一丝嫉妒,她如此美好,好似日光照耀大海,洒下大片粼粼碎光。
  开始读研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了,但频繁联系,每天总有打不完的电话、视频,当时忘记说的话或者不那么着急讲的话就写信寄给对方。她跟我说和同学一起去调研,在大巴车上,那个男生就坐在她的旁边,她望着他睡熟的侧脸心里止不住的温暖和欢喜。没多久他们俩就在一起了。看着他俩的照片我觉得特别般配,他是个多么细心又温柔的男孩啊。《日瓦戈医生》里面有段话是:“不要因为担心今后不会再有更强烈的爱的机会,就这样匆忙而毫无保留地放任这种感情。”我由衷被这样的美好所感动着。
  然而就在此时,她的情绪开始不太对劲了。一开始是打电话时总是忍着哭泣跟我讲学业压力太大,读不下去了。我不知情地鼓励她,说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读出来。再后来就怎么都联系不到她了。我一直在给她发消息,直到三四个月后的元旦,她才简短地回了一个信息:“我没有不爱你了……不要担心我……”寒假放假回去时,我联系到了她的妈妈才得知她因为抑郁症休学了。金雪的妈妈说她现在谁也不想见,手机也早都扔掉了。她的妈妈说,也许是十几年求学生涯让她像一根弦一样紧绷着,这一年就让她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吧。到了第二年复学,仍然不行,这次就干脆退了学,回到家乡在银行里工作。她的状态时好时坏,每到秋天时抑郁症就会发作,一直持续到夏天可能才会好一些。我突然想起大学里,我总是在各种流动的背景里问她:“你说是不是长大了就会好了?”她总是简短而有力地回答:“是。”眼睛里闪着光。
  这几年我们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联系着,她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与深渊里的恶龙搏斗:去找心理医生,去习禅,她的妈妈甚至带她去找算命先生。在研三寒假时,我见到了她还有她通过相亲认识不久的、比我们都大很多的男朋友。那时,她变得让我感到陌生甚至有些害怕,她开始挥霍父母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做不理智的投资,变得非常易怒。短短两个小时的相处却让我感觉特别难熬,那天晚上的她和我记忆中的金雪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关系。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躲着她了。再后来,她和相亲认识的男朋友结婚,我在外地上学没有回来。毕业后,我也回到了家乡工作,我们断断续续见过几次,她的状态仍和那个晚上一样。
  突然有一天深夜,她给我打电话让我陪她去医院,那时她已经怀孕五个月了。我急匆匆赶过去,看见她手上的虎口处有一个特别深的刀痕,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和丈夫吵架了,他要拿剪刀来捅她的脖子,她拿手挡住,于是就把虎口割穿了。她回到自己家里住,开始和男方打官司。他还欠她们家很多钱,每次金雪去咨询律师时总要叫上我。可是就在快要开庭的时候,她撤诉了。那时她情绪反复无常,一会儿对对方恨之入骨,一会儿竟然又觉得全部都是自己的错,我也如深陷泥淖一般无能为力。
  2019年10月金雪联系了我,见面时她说,从怀孕后她断断续续地一直在请病假,直到年初时才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这是一个情绪非常极端的疾病,躁狂发作时会自大自满到极点,抑郁发作时又会自卑自怨到极点,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一月份,因为躁狂症的发作,她被自己的爸爸,一个把她宠到天上的人,报警捆绑着送到了精神病院,在那里正式得到确诊,开始接受药物和电击治疗。她对我讲,她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月,新年也是在里面过的。那里有重度洁癖患者,把自己的手都洗烂了;一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女孩,会突然“鬼上身”,力气大到不行,一把揪下来旁边人的头发;还有一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爸妈离婚后她就跟着爸爸,青春期叛逆时经常被爸爸打,有一次还手后,就被爸爸送到了这里,已经住了两年,没有人来接她。她说,这几年已经无数次尝试过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支撑她坚持下来的,是对亲人的不舍。她说这些时,我不知道自己的表情是怎样的,只记得自己非常克制,一点儿也不能表现出难受,因为我知道,一向要强的她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别人的同情。她说,从医院出院后躁狂没了,又开始经历漫长的抑郁期,她的父母带她去海边居住了几个月。到现在,除了每天都要吃药,她的情绪和正常人已无差别,两个月前她也终于下定决心结束了那场混乱的婚姻。吃完饭后,我们又去她家看她的小宝宝,小宝宝快两岁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她,她长得可真漂亮呀,长长的睫毛、圆溜溜的大眼睛还有小酒窝,简直就是金雪的缩小版。
  金雪对我说,应该把咱俩的故事写篇文章。她说,躁郁或者抑郁就像一个智齿一样,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碰到,但既然被我们遇到了,那就记录下来吧,也让更多的人看见,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个人。有时候也想,为什么偏偏是她得这个病呢?她诚实,对自己对别人从来都不会说谎,善意的欺骗都做不到;她单纯,对这个世界对别人深信不疑,所以常受骗,却往往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她热烈,不似雪般冰冷反而如金色太阳一般全心全意地燃烧自己。《金瓶梅》里有一句“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我知道她依旧不会放弃对“我为什么活着”和“人为什么活着”的探索,但我渐渐明白,她已经不再需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她就是在这里,此时此刻。
  前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老艺术家树木希林的最后一部作品,名叫《日日是好日》。电影是讲日本的茶道,拍得非常克制,我却偷偷地抹了好几次眼泪。茶道讲究修行,讲究“一期一会”——电影里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生仅有一次的相逢”。
  日日是好日,茶道是,我们之间亦是。
   非要表个决心的话,那就愿我们以后不必羡慕感激任何的好,只努力配得上任何得到。
其他文献
一  我曾把雨夜屋檐滴答落水的声音录下来,也曾把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录下来,还有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以及磨石尖高山上风摇动松针的声音。那些声音美妙极了,世上最精妙的语言也无法模拟出那些声音,它如此丰富而有层次,层层叠叠,一波又一波。  如果你能想象松针——那些柔软的树叶轻轻扫过皮肤的感觉,或者当微风吹过一整片稻田,稻叶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摇摆——那声音与视觉都同样令人着迷。我经常就这样坐在田埂上,望着眼前
期刊
陆游一家的欢笑,或许应该先连接到南宋乾道元年(1165)陆游于镇江通判任上,他似乎有先见之明,用俸禄在家乡的鉴湖边造了三山别业,以后哪一天不做官了,就回到这里,耕读过日子。陆游这种远见极其准确,别业建完的第三年,陆游的孩子们就在这个院子里跑进跑出了。  自此开始,这个三山别业,陆游一直居住到嘉定二年除夕(1210年1月26日)八十六岁去世为止。  琴棋书  琴、棋、书、画,除了画,前面三项,陆游自
期刊
黄安城原来盛行草药治病的传统,革命者们在山林里打仗负伤或得病,全靠草药治疗。到了我们那一茬,幸存的革命者进了城,不再用草药而用西药了。  草药来自于药草。黄安城有各种各样的药材,我们本吴庄附近的山头,最多的是苍术、桔根、蛇扇子、柴胡、鱼腥草。这几种药草在当地最流行,代销店里就收这些东西。我们村子里人们的额外收入,也是靠这几样药草换来的。大人闲了时挖,我们几乎是有时间便上山去挖。虽然那时山上有狼,有
期刊
四季桂移到门前的空地上,也有三四年了吧。  树也像人一样,吸引别人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自己默默地在岁月的长河中,体味一份平淡和真实。树又不像人,人可以想出千百种方法来吸引别人的眼光,树仅有的招式只怕就是开花和结果。树是桂树,经过无数的栽培、杂交,成为观赏性的树木,籽儿倒是到现在都还没有结,花可就开了一茬又一茬,数也数不过来了。  桂是四季桂,顾名思义,它不是八月桂,不是只在每年的同一个季节开放一
期刊
从没有睡得如此充分过,每天基本保持十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上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看新增确诊病例。  这段日子,不少人提到加缪的《鼠疫》,事实上,这本书出版后也遭遇了不少批评,包括女作家波伏娃和评论家罗兰·巴特也对其加以指责。他们觉得,加缪使用“非意识形态和非人类的鼠疫”作为比喻,让法西斯主义和维希政府逃脱了责任。也就是说,他们觉得加缪的指控太暧昧,比喻不够政治化。但我更认同另一种观点:这不是加缪的逃避
期刊
我成长在一个离异家庭,严格说是在两个完整家庭的夹缝中长大。这种环境让我敏感自卑,必须学会更多的观察,因此我缺乏一般孩子的坦然。我第一次失眠是在四年级,我的第一根白发也生在四年级。后来失眠再没离开我,头发也在三十岁出头就掉得差不多了。而另一方面我又必须强悍,用力量保卫自己的尊严,保卫自己与正常孩子的同等待遇。我的小学中学几乎是伴随打架度过的,家人习惯了我流着鼻血在外面胡混的样子。我厌倦这种生活,渴望
期刊
秋阳泛白。我站在祖居门前。从前,屋子和池塘之间是空地,靠屋宇一边是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如今全铺上了水泥。记起当年骑单车,石板路上有一块格外嵯峨,许多人过不去,摔在地上。  眼前出现的女子的矮小是出格的,身高不会超过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子,腰弯成煮熟小虾的弧度,戴眼镜,一套颇能显出“从外面回来”这一身份的素白裙子。该上七十了。她向我仰起皱纹密集的小小脸孔,显然已认出我来。我勉力弯腰,看了又看,终于把她和一
期刊
老钱又来了,还穿了一件新衣裳。这新衣不大合身,衬得他身形越发瘦小,再加上领子可能有点硬,他不时地扭动一下脖子。  我以为他又是来送稿件的,不料他从旧布袋中掏出一大摞打印稿,嗫嚅着,说他想出版一本作品集,希望请我写序。  我说:出书可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呢。  老钱说自己快八十岁了,想把这些年的作品汇集起来,做个总结,也给亲朋好友留个念想。  我这才明白,他为何穿了件新衣裳。  这些反映地域掌故、市井风
期刊
喜乐是得胜的记号。2019年5月的最后一天,给我们喜乐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沁人心脾的馨香:我们拥有了两盆栀子花。这两盆栀子花也许等了我们很久,它们静静地守在废橡胶做的花盆里,默默地吐着芬芳。  它们是我们在距市里三十多公里的惜福镇集市上买的。我尾随着丈夫,穿过拥挤的人群,直奔卖花的摊点。该是栀子花先看见了我们吧,一阵阵浓郁的花香是在呼唤吗?就这样,在无数盆栀子花中,它们像优雅的少女,被小心翼翼地接进了
期刊
一  爸爸的老家在河南,在河南生活不下去,跑了出来。  先是扒着运煤的火车到甘肃,发现那里比老家还穷,又扒着火车回家,路过陕西,看到这个地方还不错,就从火车上跳了下来。  他跟比他大不了几岁的一位匠人学木工,出师后挑着一副担子走乡串村,给人做零活。  外公放过话,想招一个上门女婿,别人介绍,爸爸就来到了我们家。  爸爸不会说陕西话,生产队里集体干活,他一张嘴别人就笑话他,有人还学他说话。他也不是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