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对榆中高寒二阴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播技术在榆中县高海拔阴湿区种植试验取得成功,解决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山区农民不能种植蔬菜的问题,并就高寒阴湿区发展旱作蔬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利用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新技术的发展优势,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加快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技术;对二阴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半干旱始终是困扰我县南山二阴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降水量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严重不足,不仅导致了这一区域农业生产的低产、低效,而且限制了南山二阴地区经济的发展。更为残酷的是,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450~600mm,但其特征表现为:降水量不均匀、集中、年际间变化大。受大陆性季风的强烈影响,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有限的降雨不但难以利用,而且常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为加快我县蔬菜产业化步伐,特别是榆中县二阴地区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榆中县农技人员经多年反复研究试验而形成的一项新型旱作蔬菜种植新技术——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在南部高寒二阴旱作区,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旱作蔬菜试验,笔者深入到南山二阴地区等乡镇进行技术服务,开展了多项技术指导工作,并边进行技术指导,边试验,边示范推广应用,边调研,从实践中证明,通过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试验种植的不同种类蔬菜品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如何推进二阴地区绿色蔬菜产业化建设、如何加快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如何发展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榆中县高寒二阴地区自然环境条件
  1.优势环境条件
  榆中县马衔山林区,耕地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2500m地域。该区土壤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年降水量为450~600mm,水分涵养较好,平均无霜80~103d,夏季气温低,光照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2.劣势环境条件
  二阴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限制因子是地势高,气候寒冷,底温,霜冻,阴湿多雨,为一年一熟热量不足区,特别是农作物成熟期连阴雨和底温,造成作物不易成熟,水土流失严重,常遭干旱威肋,严重危害和影响高寒二阴地区的农业生产。
  二、高寒二阴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1.高寒二阴地区蔬菜产业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自2004年在榆中县高寒二阴地区的新营、马坡、银山等乡镇进行高寒冷凉地区绿色蔬菜生产发展,面积由2003年的51.5亩发展到2010年的3.5万亩,亩收入由320元提高到4000~6000元。高寒二阴地冷凉型绿色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冷凉型蔬菜的发展为高寒二阴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功不可没。我县高寒二阴地区由于地势高,连阴雨天较多,气候寒冷,特别是农作物成熟期的连阴雨和底温,严重危害和影响农业生产。高寒二阴山区是一个经济贫困地区,2003年在苟家坪试种花椰菜获得成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已把发展冷凉型绿色蔬菜作为一项新型产业来抓。农业技术部门不断进行技术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种植,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和多项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当地蔬菜种植发展。既弥补了川区由于夏季高温造成的蔬菜上市数量相对偏少问题,又因在此阶段收获上市市场价格较好,为发展山区经济,致富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高寒二阴地区成了榆中县冷凉型绿色蔬菜生产出口基地。
  3.高寒二阴地区水浇地近几年推广种植冷凉型蔬菜,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市蔬菜产品安全无害,综合品质极佳,在销售及消费市场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但受灌溉条件的制约,阴湿区发展种植冷凉型绿色蔬菜水浇地面积有限。大部分土地仍然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亩均收入只有270元左右,农村经济发展迟缓,不少农户生活水平在温饱线徘徊。
  4.高寒阴湿区旱作绿色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是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针对二阴山区的自然气候特点,经多年反复研究试验而形成的一项新型旱作蔬菜种植新技术。该技术是对“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延伸,既吸纳了双垄栽培的诸多优点,又对栽培模式做了大胆创新改进,使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应用范围由粮食作物拓展到了蔬菜,实现了蔬菜作物由水浇地向旱地扩展。2004年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主立项开展试验研究,于2008年项目成果成熟定型。2009年在新营乡杨家营村、红土坡村,马坡乡马坡村,银山乡大滩村、源头村示范种植经济效益显著,示范田由原来亩收入270元增加到3325.78元。2010年在二阴山区全面示范推广全膜双垄三沟旱作蔬菜种植新技术,打破了旱地依靠天然降水不能生产蔬菜的传统定论,使二阴区自然、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为广大半干旱阴湿地区种植业生产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抗旱、增收新型种植模式,也为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全膜双垄三沟旱作蔬菜栽培技术优势
  全膜双垄三沟旱作蔬菜栽培技术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收集利用了自然降水,使旱地种植商品蔬菜从技术得以突破,蔬菜种植区域由川水区向二阴山区扩展成为现实。该新型栽培模式使降水利用率提高,增强和延长了土壤在作物生长期的供、蓄水能力。同时地温明显升高,比传统半膜覆盖栽培蔬菜提前出苗3~5d,地温提高7~8℃,收获期提早15~20d。在通过多年试验改进,形成完整全膜双垄三沟旱作蔬菜栽培技术。主要技术优势如下:
  1.提高蔬菜种植海拔范围拓展了种植面积
  先后在银山乡塬头山小水子村、次坪村,新营乡红土坡村等高寒阴湿区,对全膜双垄三沟旱作绿色蔬菜栽培技術进行了示范,甘蓝、花椰菜等蔬菜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银山乡塬头山小水子村和次坪村山旱地,海拔2600~2648m,无霜期80~100d,2008年至2009年利用该技术示范种植甘蓝等蔬菜取得成功,2008年和2009年是当地少遇的持续干旱年份,示范种植的旱作蔬菜仍然获得可喜的收成,甘蓝亩产量 3000~4000kg,亩收入2000~3000元。红土坡村示范点种植的花椰菜平均亩收入达到4000元,最高5000元。试验示范效果充分验证了“高寒阴湿区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在集雨抗旱、稳产增收等诸多方面表现出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实现了兰州高原夏菜从川区向高海拔二阴山区的拓展。
  2.旱作蔬菜需水与自然降水和最佳播期
  高寒二阴地区虽然年降水偏多,但仍然存在降水不均的矛盾,春季和初夏干旱频繁发生,如果按当地水浇地蔬菜同时间播种,土壤墒情差,难以确保苗全、苗壮。经多年不同播期试验,确定旱地蔬菜最佳播种时间为6月份,此时二阴地区进入多雨时段,蔬菜旺盛生长期7~8月份正值多雨季节,即蔬菜关键需水期与自然降雨期基本吻合,产品上市时间8月下旬~9月上旬,与川区蔬菜收获断档期也正好吻合。全膜覆盖双垄三沟旱作蔬菜栽培技术与传统的半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相比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全膜覆盖后地面无效蒸发得到控制,5mm左右的微效降雨通过膜面集雨,集中渗透到蔬菜植株根部,与一场透雨的效果相当,二阴阴湿区降雨相对频繁,先进的集雨技术、蓄墒种植模式,基本保证了蔬菜生长过程土壤水分的持续供给。经过六年的示范验证,该技术具备显著的集雨、抗旱、增产效应。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将会大幅度提高欠水区和旱作区种植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显著提高了二阴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二阴高寒山区传统种植作物小麦、马铃薯、豆类等亩产值270~350元,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在生长后期受气温低、降雨多的影响,往往不能正常灌浆,产量低,品质差。利用双垄三沟种植模式栽培蔬菜,二阴区不利气候因子变为生产优势,亩产值达到2775.17元,是种植传统作物的十倍甚至更高。
  4.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全膜覆盖双垄三沟旱作蔬菜集雨栽培新技术的形成,打破了旱地依靠天然降水不能生产蔬菜的传统理念,使二阴区自然、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高寒二阴区在蔬菜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生产的蔬菜产品质量好,上市时间也正值夏菜相对短缺期,销路广,价格高,使土地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是广大半干旱阴湿地区种植业生产发展的一条抗旱、增收新型种植模式,也为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新的活力。双垄三沟旱作蔬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对调整二阴旱作区种植业生产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经济效益:全膜双垄三沟旱作绿色蔬菜栽培技术实现了纯旱作土地生产商品蔬菜,示范种植结果,应用该技术种植甘蓝亩产量3600kg,亩收入2160元。种植花椰菜亩产量2000kg,亩收入4000元。种植娃娃菜亩产量4500kg,亩收入5400元;种植大白菜亩产量3800kg,亩收入1900元。全膜双垄三沟旱作绿色蔬菜栽培技术适用范围极广,榆中县以及甘肃省同类高寒阴湿地域均具有推广价值,同时高寒阴湿区商品蔬菜定位于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该技术对二阴冷凉区域自然优势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双垄三沟全地面覆盖是平行于土地等高线起垄,最大限度地截留了天然降雨,减轻了降雨产生的水土流失。旱地种植蔬菜,明显延长了耕地上绿色植被的覆盖时间,即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能有效地提高土利用率和土地产出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高寒二阴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蔬菜产业依然是经济发展中的弱质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区域布局不够合理,农业效益不高,粗放经营管理比较普遍,蔬菜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寒二阴地区农作物种植单一,结构不合理
  受灌溉条件的制约,阴湿区蔬菜面积的扩大受到限制,大部分土地仍然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效益底,经济收入少,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群众生活水平还还很贫困期。
  2.蔬菜种植品种比较单一,蔬菜种植经济效益低
  高寒阴湿山区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科技意识比较淡薄,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热情远远跟不上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的蔬菜种植情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今年什么好明年种什么,结果面积增大,种植品种单一,稍有变化和市场产品过剩,“一品化”种植格局就会打破,造成生产者的增收难度加大,导致经济收入下降。
  3.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地块相对分散,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高海拔阴湿山区年度间降雨量及降雨时间存在很大差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蔬菜生产的效益。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新技术虽然能确保稳产和一定收益,但要达到丰产丰收,山区交通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4.水地少,旱地多,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
  二阴地区水地少,旱地多,近些年来蔬菜的发展,使水地多能灌溉的村社,经济发展快,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纯旱作区和旱地多的村社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大部分土地仍然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发展不平衡矛盾表现突出,如何发展旱作区蔬菜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5.农民科技意识差,与新技术要求不适应
  突出表现为对技术生产缺乏信心,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只能在传统农业的水平上经营运作,缺乏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发展新技术适应能力,造成新技术应用有一定较大的难度。同时,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较为严重,缺乏收集致富科技信息、摸索致富途径,认为增加收入的出路就是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技术接受应用能力差,不能适应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需要。
  6.土地严重退化,环保问题突出
  由于蔬菜经济效益比较高,有的地方已连续种植多年,土地没有轮作换茬和休整,掠夺式开发,出现了土地贫瘠、土地带菌、土壤农残严重超标,导致作物病虫害发生日益增多,蔬菜的品质降低,投入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7.土地流转不畅,蔬菜种植规模化程度低
  大部分农户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进行蔬菜生产,分散种植,效益较低。一些农户在外务工,宁愿种一些“懒庄稼”但不愿调换或对外承包,影响了蔬菜种植规模化发展。土地流转、返租倒包渠道不畅,影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8.优质不优价,影响了蔬菜品牌发展
  高寒二阴地区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但市场品牌优势不明显,主要是农产品加工滞后,产品销售企业多,特色精品蔬菜加工企业少,加工深度不够,精品品牌少,产业化服务方面,组织不健全,产供销不配套,影响了绿色蔬菜品牌销售,没有发挥绿色蔬菜品牌的优势。
  五、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主要措施
  1.发展方向是旱作蔬菜产业发展必须以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产业化经营为主,以蔬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重要途径,也现实了我县蔬菜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当地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以旱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发展喜阴耐寒,抗旱的蔬菜品种。户均增加1亩旱作蔬菜为基础,形成万亩旱作蔬菜产业。
  3.抓好绿色蔬菜基地生产示范建设的同时,结合现有种植技术特点,引进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特色蔬菜新品种。如紫依花椰菜,金黄花椰菜,宝塔花椰菜,紫甘蓝,紫红甘蓝,水果萝卜等,以特色精品蔬菜为起点来发展二阴地区品牌蔬菜。
  4.依靠科技狠抓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只有引进新品种,采取新的栽培技术模式,严格按照新技术规程种植,看准市场才能发展,全面推广应用新技术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5.发挥二阴地区旱地多的优势,科学管理,进行轮作倒茬,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投入,提高蔬菜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6.搞好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建立示范基地,搞好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户的带动,现场示范演示,现场观看学习,科学管理,经济效益比较,引导群众科学规范种植。
  7.以信息为纽带,拓展蔬菜销售市场。掌握市场农产品供求状况的不断变化,疏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业科技部门要经常及时把种植技术、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农民,才能開拓销售市场,帮助农民求发展、增效益,促进我县二阴地区绿色蔬菜生产再上新台阶。
  8.绿色蔬菜市场发展相对滞缓。探索绿色蔬菜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绿色发展的有关政策,绿色蔬菜基地的认证,产品的的认证,是绿色蔬菜未来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二阴地区要着眼于当前,立足于长远,树立品牌市场消费意识,扩大规模种植,提高质量、强化流通,为我县绿色蔬菜出口创汇探索经验、奠定基础。
  六、发展旱作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建议
  1.全膜双垄三沟技术经济效益显著,加快技术转化作用
  全膜双垄三沟旱作绿色蔬菜栽培技术实现了纯旱作土地生产商品蔬菜,示范种植结果,应用该技术种植甘蓝亩产量3000~4000kg,亩收入2000~3000元。试验种植花椰菜亩收入达到3600~5000元。技术适用范围极广,榆中县以及甘肃省同类高寒阴湿地域均具有推广价值,同时高寒阴湿区商品蔬菜定位于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各级党委、政府要适应农业发新阶段的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搞好宏观调控、宣传指导、扶持和保驾护航。
  2.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投资,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在每项事业的发展中,都离不开政府的投资和扶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应更进一步从资金、物资、技术、市场、信息等诸多方面投入,并努力改善山区的基础设施交通建设,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才能使当地群众早日脱贫。其次,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上,以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发展。
  3.加强技术宣传培训
  围绕项目技术实施方案与科技入户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技术培训。首先,培训各示范基地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与种植农户。其次,在项目实施区大力进行技术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时”的培训原则,做到“宣传不漏人,培训不漏户”,坚持专题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课堂讲解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科技素质,使他们顺利完成实验示范任务。
  4.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与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管理,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全面抽检。全面建立检验监测体系网络,实行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对农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实施销前抽检制度,合格农产品凭合格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积极推行农产品认证制度。对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当场予以查封、销毁,并对经营者进行处理。才能形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就必须加大市场产品的检测监管力度,是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必经之路。
  5.加强植物检疫,确保我县农作物安全
  为了确保我县农产品的安全,对进入我县的农产品必须检疫,要提前做好检疫工作,对每一个批发市场以及销售源头做好检疫工作。同时也要做好从我县调出农产品的检疫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提前做好检疫工作,对每一个生产基地及保鲜库和销售源头做好检疫工作。加强植物检疫力度,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检疫,构建合理的流通市场机制和结构,为鲜活农产品流通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
  6.建立建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要积极开展绿色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试点建设工作,加强从基地环境到蔬菜的種植、销售各环节的记载记录工作,做到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销售的全程跟踪监管,实现产品的追根溯源。并以点带面在全市展开,为我市高原夏菜蔬菜品牌保架护航。
  
其他文献
[摘 要] 鳄鱼是一种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的高效益水产肉类经济、脊椎两栖类爬行动物,隶属于爬行纲、鳄形目、鳄科。本文简要介绍了鳄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重点讨论了近年来人工饲养的鳄鱼种类、数量和规模,分析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针对鳄鱼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对鳄鱼养殖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鳄鱼养殖;研究现状;开发前景 
期刊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可资借鉴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验;启示  国外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经历了长久的历程,创造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我国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创造性地推动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一、发达国家和
期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占地1108km2,拥有82万亩耕地,93.6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8.8万人,先后建成全国优质稻米、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连续三年稻麦亩产超吨粮,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全年发种量、产
期刊
[摘 要] 农产品安全联系着千家万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但最近几年农产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充分论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和意义,找出了影响凤城市农产品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安全;问题;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期刊
[摘 要] 根据辽西谷子种植面积大,单产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谷子生育期各阶段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与辽西地区自然气候降水规律特点,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探索提高谷子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 谷子生产;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技术措施  谷子是辽西朝阳半干旱丘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占全区粮谷作物的四分之一,但由于气候干旱,栽培水平不高,谷子单产徘徊在200kg
期刊
庄浪县万泉镇北川果园是一个典型的乔化密植园,总面积66.7hm2,该园建于2003年,主栽品种为礼泉短富和惠民短富,授粉品种为寿红和俄矮,栽植密度为2.3×3m。经过我县果业局的技术人员和广大果农的辛勤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乔化密植果园优质高效栽培的管理模式,效益很好。一般每亩的投入为8000园左右,2010年该示范区的总收入3100万元,平均667m2的收入为3.1万元,现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
[摘 要] 正确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推进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现实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进行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社会保障机制;基層组织服务  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业专业
期刊
[摘 要] 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产业形态,发展“农家乐”旅游既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剖析“农家乐”发展八大瓶颈,并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管理效能、创树特色品牌、拓展市场营销、抓好教育培训等六条破解对策。  [关键词] “农家乐”;八大瓶颈;对策路径  我国“农家乐”旅游最初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四川成都
期刊
[摘要] 富硒紫色菜花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质地细嫩,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县高寒二阴地区冷凉性气候特点的优势,富硒资源区域优势,全膜双垄三沟集雨旱作蔬菜栽培新技术的优势,根据紫色菜的特征特性,种植绿色富硒紫色菜花,优势相当明显,使高寒二阴地区群众掌握种植栽培技术,也是改善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一条新途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促进绿色富硒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前景空间
期刊
[摘 要]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推行技术人员科技联户,与职能工作相結合、与实施各类项目相结合、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技推广网络相结合,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 科技联户;四个结合;服务  近几年来,平度市把科技联户活动做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体现农业科技人员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