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凸透镜在科研、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点学习内容。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由于物距的变化,导致所成的像的大小、虚实、倒正随之相应变化,对于这一点学生不易理出头绪,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就成了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以往见到的物理资料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总是说“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而实际上这只是对物体成实像时的规律总结,在物体成虚像时并不适用。许多学生在看书时并不仔细,容易形成误导。我在教学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加以总结,不再孤立地去理解甚至记忆单个的图形,而是把几个图形联系起来,当成物体整体的运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良好效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的来说分为五种情况:
  1、u>2f时,f  


  从图形上看,如果视作物体和像都向右移动,可以理解为当物体从无限远处逐渐向二倍焦距处靠近时,像逐渐从一倍焦距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但在相同时间里物体移动的范围远远大于像移动的范围,也就是说物体移动得比像快,物像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
  2、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从图形上看,如果仍视作物体和像都向右移动,可以理解为当物体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一倍焦距处移动时,像逐渐从二倍焦距处向无限远处移动,在相同时间里物体移动的范围远远小于像移动的范围,也就是说物体移动得比像慢,物像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
  4、u=f时,不能成像
  


  这种情况也可以当做两条折射光线在无限远处相交,即像成在无限远处。
  5、u  


  现在我们先把前面的四个图形联系起来,物体一直向右运动,与此同时像也一直向右运动,像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像距不断增大,像也不断地变大,变化的趋势始终相同。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转折点就在于第二种情况下,此时物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此时u=v=2f。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五幅图形,如果单纯地看我们平时常见的图形看不出什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形。
  


  从这幅图形中可以看出,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当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像也逐渐靠近凸透镜,像和物体移动的方向仍然相同。像距逐渐变小,像也逐渐变小,像和像距的变化趋势也仍然相同。
  综合以上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授原有的成像规律外,我也给学生总结了由上述情况得出来的这些规律。由于它们不管是在成实像还是成虚像时都成立,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1)不管是在成实像还是成虚像时,像和物体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2)不管是在成实像还是成虚像时,像和像距的变化趋势总是相同。(3)像距大则像大像移动快;像距小则像小像移动慢。(4)像和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此时u=v=2f。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过去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身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
期刊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情境的“创设”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生动有趣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课堂热起来    创设故事情境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能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
期刊
美国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联结作为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很有见地。然而数学联结是些什么?我的理解是:数学联结就是有关数学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之总和。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联结的能力,谈些看法,以供参考。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本是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它认为每个学习者本身存在着一个认知结构,外部的知识也有结构,只有内在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的知识结构相一致,才能获得学习上的
期刊
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能够指明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能显示高度的灵活性。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的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也只有
期刊
历史学科的教学贯穿于初中三年,初一中国古代史,初二中国近现代史,初三世界史。应该说,初中三年,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但凡历史上出现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三册六本教材,已经展现给了学生。这么多的历史知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认识和运用历史的能力?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历史
期刊
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差,还一直在考后抱怨:现在的一些学生呀,讲课就是不听,讲过多少遍了还是记不住,看,又错了!我想,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诚然,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但教师不能忽略了另外一个客观现实——学生才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只要在课堂
期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与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成功联系起来的,常成功的活动,人们对它感兴趣,而常失败的活动会对兴趣起消极作用。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这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当
期刊
暑假,时间充足了,因此,做饭、炒菜成了我的头等大事。每天我都要先想一下:今天要吃什么?怎样让家里人吃得高兴?每一次我都想办法把菜做得精致一些,每次吃完饭,都要问他们一下:今天的菜好吃吗?在他们的反馈中改进,在他们的批评中前进。慢慢地,菜的品种多了,我炒菜的水平提高了,他们吃得也高兴了。   做菜如此,我们的教学不也是如此吗?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还是像过去一样,岂不是和每天吃同样的菜一样吗?天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