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五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作文批改则是教者对学生习作中字、词、句、篇及立意、选材、组材方面运用能力的综合评定。作文批改,对教者而言,是教者对学生作文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能力的体现;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通观教师批改后,对自己习作优劣、好差、情状的直观认知。
  关键词: 个性化 眉批点睛 思维定势 尊重原文 批规范
  作文批改得法,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写作状况,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技能,此外,对教者本身评价鉴赏能力的提高也不无裨益。如何做好作文批阅,让其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呢?笔者认为应当采用作文批改五法。
  一、总批要有个性
  作文总批是教者写在学生习作文后的评语,是教者对学生作文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优缺点给出评定的文字。它要求重点突出,有个性,如果教者把总批的全局性理解为“全面”,在总批中对学生习作的字、词、句、篇、结构等方面都予以评述,面面俱到,评语内容离不开“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主题明确”等字样,那么,这样的评语应付领导检查尚可,对于学生习作水平提高,实在是收益有限。要让学生从教者总批中得到教益,就必须写出有个性的总批,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围绕审题立意作批
  一篇习作的好差,立意很重要。立意鲜明,积极向上,符合习作的目的,即使学生在布局谋篇上有点欠缺,也是较好的文章。批阅这类习作时,教者要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大张旗鼓地予以肯定、评判,对其文中的立意产生的正能量不吝溢美之词,而对其文中的一些问题,则可通过希望的口吻提出。这类总批旨在教会学生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的“魂”,力求纲举目张,立意正确了,写作目的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这就为学生写出佳文指明了方向。
  2.因人、因文而异作批
  除了在文章立意上对学生有所约束外,习作的其他表现方式、方法是可以“百花齐放”的。由于学生语文水平不一,语言感悟能力不均,文字运用能力不同,因此其习作给人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教者在批阅学生习作时,要因人因文而异。对于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评说时着重对其写作进行细部评判,如指导方法、修辞运用、篇章结构上的不足;而对写作刚入门的学生,则着重在立意、选材、组材方面提出要求,促其习作切合要求。通观全文、细细浏览后,教者要敏锐地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加以放大,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明晰指出。
  二、眉批要画龙点睛
  学生作文是由数个章节连缀而成的。细节决定成败,学生习作在各个细节上处理得好,对整篇习作的成功就大有裨益。眉批是教者在批阅学生习作时,对其习作的细节剖析时作出的评判,能让学生在阅读自己的作文时,发现细节方面的问题,养成细细咀嚼回味的习惯,从而明白自己习作的成败处,便于今后在习作中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凝成闪光点。
  三、删改要尊重学生原作
  批改学生的习作是一项带有教者主观倾向性的脑力劳动,批改时,教者主观的审美情趣、欣赏好恶,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在批阅中显现出来,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对文题或写作要求理解有异,呈现在教者眼前的,必然是形态各异、层次不同的习作。有的作文,文从字顺,表达顺畅,教者阅时心旷神怡,批阅这类习作,教者会很轻松,觉得无甚删改添加,故而很少动笔;而对一些语句不通、结构层次混乱的习作,教者则大动干戈,大加讨伐,觉得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好,遂自己的好恶,在学生习作本上,肆意地删改、增添,往往批阅下来,本子上面,面目全非,红红的一片,教者觉得累,学生阅后也觉得没劲,结果得不偿失。笔者认为此类作文,批改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入手,批阅时对学生习作的章节、段落切忌全盘否定。这样,尊重学生原作,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适当得体地与以批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批改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慢慢提高。
  四、评分要突破“思维定势”
  作文批改回避不了的一个环节就是评分,评分是在现行的评分标准下,量化学生习作的具体体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红线”,即百分制的80分是作文给分的“三八线”,作文得85分90分已属不易,得9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现在倒是考场作文批阅时,偶尔会冒出几篇满分作文,以慰藉众多考生。究其原因,无非是教者受作文不能随便打高分的思维定势约束,或是“以己之心度学生之腹”地对学生的作文横加挑剔(不排除有些学生作文确实不行)。殊不知,由于教者的“吝啬”或裹着“冠冕堂皇”外衣的“严格要求”,会严重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相信,抓好评分这一环节,寄予学生恰当的、略带鼓励性质的分数,对激发学生作文热情,进而提高语文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五、批改符号要规范
  如果说教师的批改,是奉献给学生的一份营养大餐的话,那么规范的批改符号则是帮助学生消化大餐的酸奶。批改符号规范,学生看得明白、清晰,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批改意图,进而取得收益;反之,批改符号混乱、随意,学生便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批改,造成“隔靴搔痒”的尴尬局面。为此,老师在批改前要将规范的批改符号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白:在语句上划杠是删除,在句子下划横线是表示该语句有语病,而在语句下划浪线或标出连串的小圆圈,则表示这些句子是写得美妙的或有哲理的好句……至于文中的错字上打×,别字上打√及在眉批栏的□框内订正错别字,也是要告知学生的。正确的批改符号,学生看得清晰,读得顺畅,教者批得自如、贴切,这对师生而言不失为一种“共赢”。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一项光荣而繁重的工作任务,教者要珍视自己的劳动付出,从学生的习作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批改,力求让教者的辛勤劳动转化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提高,其善大焉。
其他文献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属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血矛属(Haemonchus)线虫,是山羊等反刍动物的主要胃肠道寄生虫之一,患病动物通常表现为贫血、消瘦甚至死亡
摘 要: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学习更积极,学习效率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手段变得更现代化,更丰富多彩。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朗读,然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朗读教学存在一些弊端。笔者结合观察与思考,对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作阐述。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1.朗读时间得不到保障。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不到10分钟,朗读练习也是匆匆忙忙,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前预习朗读,让学生读通课文,读
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和基本理念之一。初中新编语文教材从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我在这些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感受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  所谓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主的
摘 要: 学习文化知识的起点是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识字,学生的阅读速度快慢和写作能力高低与识字的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作者结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心得和体会,谈谈对识字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  学习文化知识的起点是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识字,学生的阅读速度快慢和写作能力高低与识字的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那么,如何进行识字教学就值得每位小学教师钻研。下面
石榴(punica grantumL)是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优良水果,新疆南部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昼夜温差大,得益于此,新疆产出的石榴不仅含糖量和着色高,产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石榴皮中的
摘 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是低段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识字兴趣 灵动课堂 动态生成 情境创设 师生互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艰巨的识字任务成了低段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而识字本身又是枯燥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识
林麝化脓性肺炎是一种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引起的以呼吸困难、鼻孔脓液流出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本试验旨在研究从患化脓性疾病的林麝体内分离
摘 要: 读书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极其重要的载体。搞好读书活动,要明确读书的宗旨,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读书活动 拓展阅读 语文素养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摘 要: 就考试来说,无论是积累阅读,还是写作,从试卷上反映出的大部分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这个问题引起了作者的深思,文章探究了其产生差距的原因。  关键词: 农村学生 书面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  书面表达就是文字表达,即用文字写出来的语言。我在农村学校教学了很多年,对学生情况非常熟悉。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