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熟一件衣裳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一件新衣裳,穿成自己的衣裳,得经过多么漫长的时光啊。
  经线、纬线开始编织起来的时候,每一根线都不知道自己最终和哪些同类厮守一生。它们怯怯的,又张皇又期待的,最终,在机器咔嚓咔嚓的声音中,线圈们交织着,竟然就被编织到一起了。
  到了后来,所有的衣裳摆在商场的玻璃橱窗里。衣裳们好像默认自己变成衣裳的事实,沾沾自喜的是,自己是摆在昂贵橱窗里头的衣裳。可是之于人,那只是一件好看的,但是陌生的衣裳。或许会有喷薄的喜悦,但是布料硬,挺括,看起来好看,只是穿起来,还有点拘谨。
  没办法,要把一件新衣裳穿成自己的衣裳,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要经过体温的熨烫,要被酱油汁儿溅到,要在洗衣粉或洗衣液之间被揉捏,要在洗衣机的甩干桶中被挤压。自然,格外昂贵的衣裳,还要用手洗,手洗使它像新的一样,这种衣裳,是永远穿不熟的衣裳,只有出門见人时穿那么一小会儿,回家后,依旧会被珍惜地熨烫之后挂在衣橱里,这是门面。
  只有一件经历时光和洗涤的衣服,才会慢慢变成自己的衣裳。它已经毫无争议地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那庸俗的艳丽大花儿或者清纯的小花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会随着你的身体呼吸。这时,变成了我们住在衣裳里,衣裳就成了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柔软的,那么世界就是柔软的,它是坚韧的,那么我的世界就刀枪不入。
  可遗憾的是,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穿熟过一件衣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左翼文学中,柔石的作品独具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单纯的阶级批判,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就以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为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从女性悲剧、国民性批判、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柔石的作品。  关键词: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女性悲剧 国民性批判 审美意识形态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创作的最后一篇小说。小说以民国初年的浙东農村为背景,以被出典的妇女为主
《无端欢喜》是诗人、作家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它的浓情出版,标志着余秀华的文艺创作由此迈向了丰富而多元的文学高地。  全书由40多篇意味隽永的散文构成。有对世事的书写,有对婚姻的反思,有对事业的展望,同时说道着生活的无奈,感慨着命途的多舛。饱蘸着作家对苦难人生的非凡理解,也使得她的文字在冷峻、俏皮的外表之下,蒙上了许多思想上的机敏和成熟。虽然艰辛的生活给余秀华带来了诸多不幸,但她并没有过多沉缅于往事
2017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季已经到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心。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名正准备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65.2%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有些压力,但还是比较乐观。  52.9%受访应届毕业生期望起薪在3000~5000元  调查中,20.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还没有任何offer,42.0%的人拿到了1个offer,18
“她一上台,就会吸引所有的视线。”有媒体这样评价谭元元,她是世界芭蕾舞坛上至今仍无法替代的“中国骄傲”。  作为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唯一的华裔首席舞者,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亚洲英雄”,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谭元元,她的名字写满了荣耀和光芒。芭蕾是世界上最美丽又最残酷的职业,人们看到的永远是舞台上她耀眼夺目的婀娜舞姿,而在看不到的背后,是她30多年来的努力和坚持,伴随着无数汗水、眼泪和一
摘 要: 《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有关《王制》 作者的学术史研究,梳理了民国时期以及与其相关的礼学史资料,注重揭示学术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互动现象,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新的学术对话与学术研究。  关键词:《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王制》作者 学术史 互动对话  礼学史的专题研究,应将学术史研究与礼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而在学术史梳理的过程中,对礼学基本也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礼学基本问题的讨
从儿时第一次抓起笔胡乱涂画开始,我们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这件事就已经显而易见了。不过,我们惯用一只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左撇子的数量这么少?  为了解开谜团,科学家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和历史做了一番研究。  我们很快发现,问题并不像我们当初设想的那么简单。比如说,我以前从不知道,人体除双手之外的很多其他器官其实也是存在偏左或偏右的惯用性的,比如眼睛。  研究人体的非对称特性会有很有意思的发现,比
开学前两天,偶遇一位来校为孩子充饭卡的学生家长,短暂的交流中得知孩子是个“手机控”,因为手机,父子关系疏离,家庭战争不断。他言谈中的愤慨与叹息,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位父亲的无奈与无助。  我安慰了他一会儿,提了一些建议,但送别家长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位教育人,我明白这个问题困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一对父母,一个家庭。  德国顶尖脑神经学家、哈佛大学教授Spitzer近年的力作《数字痴呆化:数
摘 要:中国古典文献,包括清朝灭亡之前的所有文献,这些文献记录了浩浩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和利用这些先人留下的寶贵财富,是当今学人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利用遗留的文献来追溯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为我们做了一个好示范,利用很多种文献,傅先生探究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优势与弊病以及科举与文学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献 《唐代科举与文学》 利用文献 
经过分析,自从用了智能移动电话后,我的智能、移动和电话都在减少。  0岁到3岁奶瓶,4岁到22岁可乐杯,23岁到50岁酒杯,51岁到70岁茶杯,71岁以后吊瓶……所以,人活着就是一个杯具接着一个杯具。  小时候妈妈说:“碗里剩几粒饭脸上就要长几粒麻子。”于是我为了日后的靓丽扒尽每一粒饭……感谢母亲让我成为了一个没有麻子的胖子。  在火车站买瓶水要3元,可瓶子上明明写着“建议零售价2元”,于是质问老
“全校同学都在往下跑,感觉地在晃动。”“货架上的东西一直往下掉,电梯也在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晃10年过去,一切似乎还都历历在目。那一天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哪些人、哪些事让你久久不忘?  @范舒扬:那年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那几天铺天盖地全是地震的相关消息。捐了100元零用钱,打电话给爸妈说,我想去献血,然后跟同学找了两天的献血点。当时献血都要排长队,第一次那么深切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