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上善:教育的梦塔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el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孔子的“君子怀德”和老子的“上善若水”中,怀德苑小学提炼出“怀德上善”这一校训,10年来,怀小的教师、学生们以独特的风采赋予这一校训“承德求善、悟德向善、行德从善”新的内涵,在不断的求索中,学校经历着“传承-品悟-发展跨越”不断升华的过程,一步步向着教育的梦塔前行
  
  1 承德求善:奠基的是精致之品
  
  自古教育把“传道”放于“授业解惑”之前,“五育”也将“德育”置首。我们认为,学校的教育发展之路的定位,首先要奠基出对“德”的继承、对“善”的追求。这是做好一切的基础与起点。一切事物外在美的呈现一定是由内在的精雕细琢造就,我们就是要努力为儿童成长的一切相关因素打上“承德求善”的烙印,让学校教育成为传承千载德性、引人求善的精致之品。
  
  一切为了孩子
  孩子是上苍赐予每个父母的宝贝,也是赐予我们教育的珍宝。教育对儿童肩负着一种别样的使命,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把那缕缕阳光洒向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成为灿烂阳光下最闪亮的宝钻。
  给孩子们一个自然的环境。怀小建校伊始,学校首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给孩子们布置一个透着灵性、人性化十足的学习生活环境,思考如何让校园的每一处都符合儿童特点,与自然相融。于是,粉色基调的主体建筑风格使整个怀小校园温馨宜人;充满创意造型的树丛、花丛,让校园的线条灵动起来;众多的合欢、玉兰、银杏、梨树、桂花、茶花、梅花,让校园融浸在四季的鸟语花香中。还有各式各样的体育健身器材、沙滤水设备等,让校园包容于一种惬意、人性化的氛围之中。在这里,你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活力四射的运动身影,随处可以看到某一角孩子们精心侍弄的花草、蔬菜和水果。不大校园。处处透着生气。每一处精心设计的背后都凝聚着对孩子如珍宝般的呵护。“爱美”的怀小教师,总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用集体的智慧“打扮”校园,让怀小散发着独特的精致魅力。
  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田。怀小一部分学生是全日制住宿,为了让那些刚刚走出家门,新奇之后手足无措的孩子们回归平静,尽快步人正轨,新学期开始,分管后勤的金莉副校长总是拉上孩子们的手,牵着他们到宿舍、到校园、到操场……当柔和的地板、印有卡通图案的床铺、充满童趣的洗漱用品、各式的绿色植物充满孩子视野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很快喜欢上这如家的地方。有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有同伴之间的关心和爱护,怀小的每个孩子都拥有阳光般的心态。
  让孩子拥有自我发展的舞台。一直以来,怀小都十分尊重孩子,重视因材施教。当孩子面临学习困境时,有老师专门进行心理辅导,并进行课后补习,让这部分孩子不因暂时的失败而受挫,失去信心;当有智力超常的孩子“吃不饱”,提出跳级申请时,学校领导正视孩子的要求,慎重考虑、反复论证,同时做好相应的跟踪反馈工作,让优秀的孩子有自我施展才能的舞台。
  当怀小挖下第一铲土,“爱”的教育便开始在怀小奠基,“爱”成为了怀小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成为每个怀小老师最经典、最神圣的座右铭。
  
  最大的力量来自教师
  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关键的因素——教师,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教育精致化的决定力量。
  怀小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每年定期开展专家名师引领活动,筹划各类青蓝培养工程,让教师从旁观者走向参与者,再到主动发展者。钱泽民校长认为,教师的优点要放大到极致,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重、爱护,更是对教师的培养。他对教师的管束很宽松,那种看似不管是更为艺术的管理,看不到细节的关注是更为精致的打造。怀小教师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彼此影响、彼此融合,传承着德性,追求着真善。
  当追求梦想的常州首个民间教师研究团队“怀德太阳社”成立后,学校高度重视,给予关爱、提供平台。其他教师也在“太阳”的影响下掀起了“走向专业”的自觉之风。这个在常州极富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也因指导青年教师成果显著,而先后被批准为区研究工作室和市名教师工作室。武晓飞老师,在她2008年考入教师编制之前便在怀小代课期间加入了太阳社。在考编制期间,凭着怀小老师群体特有的那股拼搏进取的精神,不断努力参加一轮又一轮考试,分别在两个区域的新教师编制考试中获得综合成绩第一名。当有外区的局长找她谈话时,她很礼貌地说:“我决定留在怀德苑小学,因为是这片沃土培育了我!”像武老师一样,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加盟到学校的“品三味冰淇淋”读书轩、“种苹果树”头脑风暴论坛等活动中,他们团结着、互助着开垦教育的试验田。一种对梦想的追逐,对教育理想的诉求在怀小教师的心中萌发,他们成为怀小拼搏向上势不可挡的力量。
  2008年下半年,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已超过30%,在新一轮评审中,怀小八位教师获得骨干教师称号,四位获得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师带领学生主动自创自编校报达200多期,近三年全校18位教师参与编写书籍已达56本。目前学校教师本科占42%,专科50%。今年一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又有十位教师正在报考硕士,优质师资成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 悟德向善:开拓的是斩棘之格
  
  当“承德求善”作为一种精神奠基之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规划。我们认为“德”就是要摒弃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带来的影响。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富有智慧品行、潜能被激活的真正“德”性儿童。我们认为“善”是一种阳光的、美好的、纯净的境界。教育者要用全部的心智善意面对一切,引导儿童求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引导他们对人性光辉的向往、人生意义的追问。“德”要常品悟、多建构,“善”要不断向往,要认定目标和方向,这样的理解。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新建的学校而言必将遇到重重困难,披荆斩棘之势将成为开拓中的一种主要的格局。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本身对话
  教什么?是教育不断追寻的领地。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什么是他们最喜欢、最需要学习的呢?当国家把课程权利分享一部分到地方、到学校的时候,每所学校拥有了打理自己这块土地的权利,怀小选择了铺下片片草地,让孩子们自由嬉戏玩耍。让校园成为乐土。
  如何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是以王铭新主任领衔的课程建设团队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早期的怀小,并没得到社会的认可,本地生源都在“外流”。为了让百姓了解怀小、信任怀小,教导部门总是不厌其烦为咨询的家长介绍学校的“课程”。如今怀小的课程建设是一流的。这也是怀小在开拓之际出重拳而为的一件事。课程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老师们对它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实效就差了很多。为了让教师发挥关键的作用,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研读国家课程调整的有关文件,再彼此畅谈看法,深入了解课程安排的依据,然后再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安排上。   为开发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学校从多渠道思考。为培养学生的爱心,大力开展了“周末关爱弱势群体”活动、创建“巴学园”温馨班级活动等;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了“校长小助理竞聘上岗”、“校园小红帽志愿者”巡逻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领袖精神,每年开展多次国际交流互访综合实践活动。怀小还非常重视音、体、美、科学、信息等课程的教学,这里有专职教师,有专用教室,坚持做到期末大考前、毕业考试前不停一节课。学校把“德”定为做人根本,把“善”作为朝向目标,课程的安排始终与本校学生特质的培养紧紧结合。
  校本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课程的特色的。学校开设武术、古筝、二胡、油画、种植、围棋等20余门课程。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任课教师自编教材,做到有计划,重过程,讲实效。课程建设让怀小的素质教育在当地小有名气,目前学校民乐表演、舞蹈表演、合唱表演、油画创作分别创下了常州市各项专项比赛的第一名。
  目前。怀小正做着新的课程发展规划,他们已经把学生是课程、教师是课程、教材是课程等先进的理念融入课程建设,课程的规范管理、开发与实施是实现培养怀小“上善、智慧、阳光”儿童美好愿景的保证。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对话
  怎么教?这是教育永恒的探讨主题。当各大教学流派在祖国遍地百花齐放的时候,怀小也摸索着走自己的路。为孩子们种上各色的花,让孩子以各自的喜好去发现、去采摘,他们就会把怀小当成心中的乐园。
  “如何让孩子真正喜爱英语?”这一直是作为分管英语的教研组长李娜老师所思考的。她认为英语的学习需要有氛围有环境。为此,她带领教研组研制了一系列措施,如青年教师“六个一”培养计划,创办了《英语报》,开展“英语节”,成立英语社团。英语组细致的反思与重建,不仅让英语组成熟起来,也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英语。他们的英语口语比赛在全区全市都摘取了一等奖,英语作文也不断在刊物上发表。现在学校还聘请外教。孩子们每周的英语课都有机会与外教进行口语交际。
  怀小的语文学科从大家都热衷探索的“第二课时”走回到“寻找第一课时的灵魂”,再到如今整合课时的探究,让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在学校的语文学科负责人郑红蕾教导的倡导下,学校还筹建了文学社和小记者苑,三年来,小记者苑在《常州晚报》的专题发表报道近200篇,整版达18次,2007年9月受到全国少工委表彰。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曹文轩、葛冰、葛竞等还多次到校为学生作讲座,与文学大师的近距离对话让孩子们感悟到用语言表达人间真情的意义。
  教育讲求的是回归,教育要做到简单,更要做到“减负”。每天早上,钱泽民校长会站在校门口和每一个孩子微笑打招呼,还会时不时掂掂孩子的书包重不重,要求教师争当“不让孩子把书包背回家的好教师”,不仅从外在作业量上强调“减负”,更强调课堂中的“减负”,即研讨“30 10”的教学设计,作业当堂清,提高教学效率。
  怀小的教师都在思考本学科带给孩子的深远影响,他们把“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作为培养目标,带领孩子真正走进了知识的殿堂,把孩子放飞在自由的乐园。
  
  3 行德从善:崛起的是现代之风
  
  学校仅停留在“悟德向善”的过程,其发展是不完整的,因为只有“做”起来,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信仰不是用语言表达而是以行动方式呈现的。人都有梦想的塔顶,“唤醒”梦想并让它成为现实,靠的是教育。教师是携手孩子共同飞向梦想的人,学校不仅要成为飞向梦塔的那条通道,更要成为他们腾飞的推动器,如一股风,一股带有时代特色、彰显活力的现代之风。学校的发展更应是一个“行德从善”的过程,行动在“德”中,参与到“善”中,把培养变成希望,在发展中崛起,这才是教育应该带来的改变。
  
  一个在思考中不断前行的特色
  “数学文化”是怀小众多特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2001年,当怀小把数学学科定为品牌建设的内容之时,没有成功的经验参照。“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许多活动:抄写数学名言,讲数学家故事,画麦斯儿童画,写数学小论文,出数学墙报,办数学兴趣班等等。虽然这些举措在当时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数学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形式大于内涵、过于浅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对于办学日见起色的学校而言,这一特色必须突破瓶颈!
  在不断实践中学校逐步清晰了目标,形成了工作思路:“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有用,品味数学好玩,体验数学真美”。具体做法是:打造“三个阵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自编《数学思维体操》教材、开设校本课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三个平台”(建好一个展示学校数学教学特色的网站、办好一张《怀德数学报》、每学年举办一届数学文化节)。学校期望达成的目标是:①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眼睛;②给学生一个能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的头脑;③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能力尝试实践的手。
  分管学校数学学科的徐秋燕教导一直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文化场的浸润下,自觉接受数学精神的感召呢?她认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锻炼意志品质。并把他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她认为这是本学科对学校内涵的体现与诠释。她最有感触的是带领全体数学教师开展“走近家乡科学家,做全面发展好学生”系列数学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着实体验了“行德从善”之风。2006年,全校师生共同收集了26位常州籍院士的资料,学校各个班级与院士进行对口联系。主题活动开始后,学生们开始与院士爷爷们亲密通信,汇报自己在参与学校发展、家乡建设中的情况。现在怀小的学生已经与八位院士零距离接触,有四位院士亲自来校和同学们开展联谊活动。
  分管教学的徐志彤副校长来到学校仅一年,她发现,怀小的数学“特”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上,“特”在面向全体实施数学文化熏陶上,“特”在数学的评价改革上。来校短短一年,她盘点和整理学校几年的数学文化建设,还提出了新的思路,她期望可爱的怀小数学教师们也逐步拥有各自“特”色的教学思想,并勇敢行动起来。在去年的“江苏省教海探航20周年”活动庆典中,怀小也作为分会场把学校的数学文化建设在盛会中呈现,优秀青年数学教师于亚燕执教数学校本课程《学习“千克和克”之后……》,把自身在数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观念转变通过一节课呈现出来,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在思考中不断行走的特色历时七载。在浓厚的数学文化熏陶下,怀小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渐在全区趋于领先地位。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数学教师也成就了自身。2009年区教研室做了历年青年教师素质赛的获奖统计,大家惊奇地发现怀小倡导数学特色品牌的七年中,怀小的数学教师也连续拿了七个一等奖。
  
  一场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型变革
  2004年,怀小还仅有一个市级课题。作为区内一面旗帜的怀小,普通的课题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持久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有一个集可操作性、实用性、研究性于一身的高水准课题。2007年,学校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是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的”这一问题。开始酝酿《生成学生终身发展的智慧背景:探究性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结合当前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还比较狭隘、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还比较单一的现实,学校尝试进行大胆革新,准备将阅读教学渗透到整个小学阶段各科教学中。不仅阅读材料突破语文学科文学类推荐作品,而且对儿童的“探究性阅读”的引导不再是为了一类知识的具体获得。它不等同于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性阅读,而是为了激发一种兴趣,体验一种阅读过程,为了实现一种主动阅读的发展愿景。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语文教师“独揽重权”的局面,使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和能力成为全体教师的责任。
  阅读是振兴民族的力量,而教育是关乎力量发挥的引擎器。这个研究过程更关注师生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生命的共同成长,秉持“从儿童的阅读需要出发”、“从提供适宜的阅读作品出发”、“从尊重儿童独特的阅读感受出发”的观点。这里对教师肩负的教书育人的使命也给予了新的定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引领儿童阅读的过程不仅是反思儿童阅读经历的过程和思考如何更为有效实现“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作品同期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教师个体生命价值得到提升,内心得到净化,教师与学生共同行走在通往真、善、美的大道上。
  这个课题经一年的酝酿,多次邀请省、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指导,2008年终于成为省“十一五”科学规划办重点立项课题。近两年的研究中,每周的阅读课和每天的中午分成“静读时光”、“享读时光”两个阶段,使阅读凸显着课程文化、午间文化;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都在怀小发生着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型。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单元“整体”设计整体把握课程核心内容,宏观学科核心素养、中观课程标准、微观教学内容相联结,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 文章以一元二次方程章单元为例从核心素养分析、课标分解、版本对比、单元目标设计、评价设计五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单元设计;课标分解  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
本期《江苏教育》集中刊载了11位古今中外教育家小传,编辑先生让我作一综述,揭示一下“名师成长之道”。我几度为之踌躇,因为这11位教育家有各不相同的人生之路。他们生于不同国度与时代,出自各具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家庭,处于各不相同的社会关系之网,追求不尽相同的人生信仰。他们有各自的幸运,更有各自的不幸。他们中有的曾被称为“丧家之犬”,甚至“疯子”、“野蛮人”、“野兽”,有的一生颠沛流离、最后客死异邦,有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平时学生自己购买的各种练习卷,还是我们学校、教研室进行的素质调研卷中。“阅读理解与感悟”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所占比例重大,老师学生都非常重视。然而很多教辅材料中的“阅读理解与感悟”有相当一部分毫无新意,所谓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分分段,写写段意,划几个拼音、字词,把句子写具体,甚至还不时出现一些答案唯一的标准题,不仅考查不到学生真正的阅读理解能力,反而把学生引入了迷
江苏省常熟市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与历史的恩泽,留给我们深厚的传统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宝贵的遗产,见证了常熟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塑造了常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坐落于常熟虞山南麓的石梅小学便是汲取着古城悠远的历史、葱茏的文化发展起来的。    潜心会文——朴素而内敛的教育准绳    常熟市石梅小学创办于1902年,前身为清雍正三年(1725年)粮储道杨本植所建的“游文书院”。两代帝
[摘 要] 问题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巧设“核心问题”,并以“核心问题”为主线,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究,由“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问题;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一定程度上,疑问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能够有效诞生新的思想和方法. 而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分突出
14.7万根  英国男子提姆·艾尔斯日前使用14.7万根火柴制作了一艘与泰坦尼克号游轮成等比例微缩模型。这个精致的模型长3.42米,共计1 600多个舷窗。为了让这个模型看起来更加惟妙惟肖,提姆甚至将火柴切断为原来的,并使用这些火柴拼写出高仅5毫米的泰坦尼克号名字。提姆按照1∶115的比例,总共花费了15年时间才制成了这个模型。    350万  今年秋季的上海旅游节大巡游的主题是“世界的节日,花
从教育的视角看,教师的人文素养,其实就是教育素养,或者说“教育者的素养”。就是说,教师在“以文化人”的同时,还须“以人育人”。  教育者当然应当具备与这一职责相称的基本素质,那么“当代教师的人文素养”何以会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如果简单地回答“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却并不是一个充分的答案。我的体会:当今一些教师也许不缺素质,却缺了素质中的某种精神。  对“人文素养”。存在着多义的理解。最狭义的理解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问题的启发,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数学活动中渐进式提升,以达到重点、难点的突破,达到问题的解决,最终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问题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化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将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贯穿于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教师的主要关注点,问题可以是预
追求高效的行政会议  蒋惠琴    我所在的星韵学校于2007年8月创办。创办伊始,什么都是新的,就连学校班子的成员也大多是刚刚走上行政岗位的,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们确实需要通过高效的行政会议来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认识,以使学校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常的轨道。  “高效”首先体现在频率和时间的安排上。考虑到行政人员的课务工作量,我们严格控制行政会议的频率和时间,一学期能开三次行政会议就很好,每次
从4间旧平房到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楼群,从两个班7位教职工61名学生到60个班级180多位教职工2500多名学生,从步履蹒跚到展翅高飞,从寂寂无闻到声名鹊起,一所年轻的小学,用不到1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就是海门市东洲小学。  一所近乎白手起家——除了港澳同胞不到30万港元捐助没有任何资源的小学,靠什么这样快速地成长?是政府支持,是时代造就?这是外部的因素。如果深入到内部探究,我们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