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体心理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高校团组织是我国群团组织的重要组成,也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对于其的群体心理研究对于团组织组织活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对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所存在的群体心理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建设建议,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发展。
关键词:群体心理;高校;团组织
《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 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团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群体是人们按某些相同心理和社会原则,以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群体心理就是研究这一群体相关的心理,是“群体中共同的感情与思想”。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群体心理。学生群体是高校团组织的直接组成,研究学生群体心理有助于更好的实现高校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提升团组织活力。
一、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的构成
“组成群体的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在群体里相互作用形成的、决定着群体的特点和效能的因素”,即使我们所说的“群体心理的构成”。这些群体心理的构成,决定了群体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按照群体心理构成的基本内容,结合笔者的理解,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构成主要有意识倾向因素、能力因素、气质因素以及群体领导心理。
(一)高校团组织群体心理的意识倾向因素
群体心理的意识倾向来源于群体内部所有个体的意识倾向,一般是由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的意识倾向决定,群体构成的复杂程度会影响意识倾向的明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团组织的来源都是属于学生这一个群体,因此,相对来说,高校团组织的构成较为单一,意识倾向也较为统一和明显,群体意识带有较为鲜明的政治性和觉悟性,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的导向。
(二)高校团组织群体心理的能力因素
群体成员的能力是形成群体能力构成的要素,是构成群体功能的基本心理单元。高校团组织的群体能力因素也是由组织内部的个体成员的能力所组成的。在能力类型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构成,因此也决定了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团组织也拥有不同的能力。
(三)高校团组织群体心理的气质因素
群体的气质可以理解成为群体的处事风格以及发展的方向。不同的群体应对不同的事情表现出来的风格大相径庭:积极的、乐观群体处理事务总能积极以对,发展也更顺利,消极的、悲观的群体则是消沉面对,走向必定呈现衰落趋势;理性的群体面对问题能较为客观的面对,妥善的处理而感性的群体则多以感情纾解的处理方法……高校团组织一般都具有既定的处事风格,也就是群体气质较为固定和成熟,这和团组织的性质、历史发展、党团领导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关系。
(四)高校团组织的群体领导因素
不管是什么样的群体,总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对这个群体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人或者这些人,就是该群体的领导者。群体领导直接决定了一个群体的命运,优秀的领导可以带领群体走向成功与辉煌,而无为的领导则只能让组织走向平庸。团组织的领导亦然。优秀的团书记能够有效团结青年学生,相反,则可能让同学们失去信心,组织涣散,上级命令得不到贯彻等,失去组织活力。
二、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问题
高校团组织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群体心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失调:现实生活中,作为团组织的一员,很多学生并未对团组织有真正付出的行为及努力。他在这个组织中,但又不为这个团组织做事。
(二)旁观者效应:群体中,人越多责任就越分散:大家往往存在一种错觉,即他人会主动常丹责任,从而放弃了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典型的旁观者效应。
(三)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信服和顺从多数人的意见。这种现象有时候是一种意见一致的假象,会让团组织变得单一化、片面化甚至走向极端。
三、群体心理下高校团组织管理建设的建议
基于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构成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行更好的管理建设,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付出意识
在学生个体进入团组织之初,增加加入“成本”,培养“付出”的习惯。例如,设立加入组织的条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顺利加入组织。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如果不付出,就使是之前的努力没有意义,从而不得不继续努力付出,养成付出的习惯。
(二)明确分工
要减少旁观者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明确分工是必要之举。只有将所有事情都分给团组织中的个体,让所有团组织的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专人专事,专部专务,就能有效减少每个个体不作为的情况。
(三)建立有效的商讨机制
团组织不是一言堂,必须要有有效的商讨机制。有时候真理可能真的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不能让“从众”现象扼杀真理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团组织在管理时,要有一套有效公平的商讨机制。
(四)培養优秀的领导者
优秀的领导者对于团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培养或者选择领袖时,在基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基础上,要注意适时地引导,培养公正、公平、客观的处事能力,养成听取意见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林逸生.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团组织管理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3期
[2]艾尼娃尔·艾合买提,耿直,赛福鼎·艾拜. 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因素建构高校团组织文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04期
[3]李宁. 群体心理学[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版
[4]孙科炎.,詹燕徽. 群体心理学[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年2月第1版
[5]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M]. 远方出版社. 2016年1月第1版
[6]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 戴光年译. 新世界出版社. 2010年版
关键词:群体心理;高校;团组织
《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 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团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群体是人们按某些相同心理和社会原则,以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群体心理就是研究这一群体相关的心理,是“群体中共同的感情与思想”。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群体心理。学生群体是高校团组织的直接组成,研究学生群体心理有助于更好的实现高校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提升团组织活力。
一、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的构成
“组成群体的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在群体里相互作用形成的、决定着群体的特点和效能的因素”,即使我们所说的“群体心理的构成”。这些群体心理的构成,决定了群体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按照群体心理构成的基本内容,结合笔者的理解,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构成主要有意识倾向因素、能力因素、气质因素以及群体领导心理。
(一)高校团组织群体心理的意识倾向因素
群体心理的意识倾向来源于群体内部所有个体的意识倾向,一般是由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的意识倾向决定,群体构成的复杂程度会影响意识倾向的明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团组织的来源都是属于学生这一个群体,因此,相对来说,高校团组织的构成较为单一,意识倾向也较为统一和明显,群体意识带有较为鲜明的政治性和觉悟性,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的导向。
(二)高校团组织群体心理的能力因素
群体成员的能力是形成群体能力构成的要素,是构成群体功能的基本心理单元。高校团组织的群体能力因素也是由组织内部的个体成员的能力所组成的。在能力类型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构成,因此也决定了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团组织也拥有不同的能力。
(三)高校团组织群体心理的气质因素
群体的气质可以理解成为群体的处事风格以及发展的方向。不同的群体应对不同的事情表现出来的风格大相径庭:积极的、乐观群体处理事务总能积极以对,发展也更顺利,消极的、悲观的群体则是消沉面对,走向必定呈现衰落趋势;理性的群体面对问题能较为客观的面对,妥善的处理而感性的群体则多以感情纾解的处理方法……高校团组织一般都具有既定的处事风格,也就是群体气质较为固定和成熟,这和团组织的性质、历史发展、党团领导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关系。
(四)高校团组织的群体领导因素
不管是什么样的群体,总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对这个群体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人或者这些人,就是该群体的领导者。群体领导直接决定了一个群体的命运,优秀的领导可以带领群体走向成功与辉煌,而无为的领导则只能让组织走向平庸。团组织的领导亦然。优秀的团书记能够有效团结青年学生,相反,则可能让同学们失去信心,组织涣散,上级命令得不到贯彻等,失去组织活力。
二、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问题
高校团组织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群体心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失调:现实生活中,作为团组织的一员,很多学生并未对团组织有真正付出的行为及努力。他在这个组织中,但又不为这个团组织做事。
(二)旁观者效应:群体中,人越多责任就越分散:大家往往存在一种错觉,即他人会主动常丹责任,从而放弃了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典型的旁观者效应。
(三)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信服和顺从多数人的意见。这种现象有时候是一种意见一致的假象,会让团组织变得单一化、片面化甚至走向极端。
三、群体心理下高校团组织管理建设的建议
基于高校团组织的群体心理构成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行更好的管理建设,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付出意识
在学生个体进入团组织之初,增加加入“成本”,培养“付出”的习惯。例如,设立加入组织的条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顺利加入组织。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如果不付出,就使是之前的努力没有意义,从而不得不继续努力付出,养成付出的习惯。
(二)明确分工
要减少旁观者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明确分工是必要之举。只有将所有事情都分给团组织中的个体,让所有团组织的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专人专事,专部专务,就能有效减少每个个体不作为的情况。
(三)建立有效的商讨机制
团组织不是一言堂,必须要有有效的商讨机制。有时候真理可能真的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不能让“从众”现象扼杀真理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团组织在管理时,要有一套有效公平的商讨机制。
(四)培養优秀的领导者
优秀的领导者对于团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培养或者选择领袖时,在基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基础上,要注意适时地引导,培养公正、公平、客观的处事能力,养成听取意见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林逸生.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团组织管理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3期
[2]艾尼娃尔·艾合买提,耿直,赛福鼎·艾拜. 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因素建构高校团组织文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04期
[3]李宁. 群体心理学[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版
[4]孙科炎.,詹燕徽. 群体心理学[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年2月第1版
[5]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M]. 远方出版社. 2016年1月第1版
[6]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 戴光年译. 新世界出版社. 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