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 一个“戏霸”的自我修养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p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新世界》用70集的篇幅讲了一个发生在22天里的故事。很多观众都批评该剧“注水”现象十分严重。忽然就想到了李保田。
  在演艺圈,早有“李保田是‘戏霸’”的传言,且不说他在演戏时,会为了对一个角色的理解,与导演争得面红耳赤,还几次因不满制片方往剧中“注水”而走上公堂,这样的做法,让他在圈里显得很“另类”。
  对于被贴上“戏霸”的标签,李保田倒是不以为意,因为在他看来,“方便面有面霸,洗澡有浴霸,这个‘戏霸’听起来也还不赖嘛。”
  他不仅“霸”戏,更“霸”自己
  李保田的这个“戏霸”诨号,还真非是“沽名钓誉”。不论是多大的“角儿”,李保田在与他们合作时,永远是把艺术摆在第一位的。例如在与张艺谋合作,拍摄电影《菊豆》时,张艺谋找到他时,说的是“救场如救火”,但即便是面对张大导演如此急迫的要求,他也是当面锣对面鼓地给张导提出了两大要求:一、请求张导改大自己角色的年龄,并据此重新调整剧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二、等张导把剧本按照他的要求改完以后,他看了,再考虑出不出演。
  当时的李保田,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青年演员,而张艺谋已然是享誉国际影坛的大导演了。能在张艺谋导的电影中扮演男一号,是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事。绝大多数演员在得到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意外惊喜时,基本上都会对剧组“言听计从”,生怕因多说一句话,而得罪了张导,失去出名的良机。像李保田这种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甚至不惜与导演针锋相对的演员,真的是少之又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保田在电影中的表演设计都是非常生动准确的,他成功地诠释了影片中“菊豆的情夫”、欲望被封建秩序压抑的染坊长工杨天青一角。
  通过这次较为愉快的合作,李保田与张艺谋成了艺术上的知音。在李保田看来,“直到今天,仍然还有人以《菊豆》为例,说张艺谋是在揭露中国的黑暗面,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我认为《菊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某种程度上,他从一个很特殊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1996年,两人还曾经合作了《有话好好说》,李保田在片中饰演的小人物张秋生一角,也将那种唯唯诺诺、投鼠忌器的中年小男人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


  李保田不仅“霸”戏,更“霸”自己。他对自己在影视表演时的要求,十分严苛,看过他台本的人无一不对他在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而感到惊叹。一个艺术家的情绪在那些字里行间如同喷涌的泉水,恣意流淌。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加贴近角色,他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沉浸在角色之中,不能自拔,常常需要安眠药辅助才能入睡,甚至为了角色,不惜让肉体经受痛苦。
  在拍摄电影《流浪汉与天鹅》时,“从头至尾,我脸上一点东西都没有抹,完全本色。为了把自己晒黑,我提前半个多月就到江苏高邮的拍摄地体验生活了,每天要不就泡在水里,要不就练习划船,在大太阳底下晒,直到晒脱了两层皮,把自己彻底晒黑了才开拍。因为曝皮,晚上痛得我不敢沾席子,只能趴着睡。”李保田回忆说。
  更疯狂的一次是在拍摄电影《葛老爷子》时,为了更加接近片中耄耋老人的形象,李保田主动请缨要求拔掉自己的门牙,来提升人物造型的可信度,他这样拼命的举动当时把整个剧组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前主任梁伯龙曾经这样评价李保田:“通常,演员的表演都是被动的。必须听命于剧本、导演和摄影机,但是李保田总能变被动为主动。在创作时,把自己的修养带进去。他的这种表演方式,对于作品来说,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丰富。”这或许便是对李保田式的“戏霸”概念,做出的最恰当的解释。
  悲观者的孤独
  在李保田的心中,艺术家有两种,一种是像莫扎特、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天才,他们可以轻松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一种是像米开朗琪罗、贝多芬那样的苦行僧一样的艺术家,他们无不是熬干了自己,才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他说他是属于后者的。
  祖籍山东的李保田,1946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父母都是从农村出来参加革命的军转干部。在国家尚不是很富裕的年代,他作为地方高干子女,除无衣食之忧外,随家人观看舞台演出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这些经历在他的心中,深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特别是当生活中出现悲观与孤独的情绪时,他对艺术的向往,也越发的强烈。
  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在学校里一直备受老师与同学的排斥,再加上父母对他也不是很理解,1962年,他小学还没读完就负气离家出走了,报考了徐州当地的文艺团体,甚至一度四年不跟家里联系。
  本来,自由是李保田向往艺术的一大原动力,然而,在进入剧团学习伊始,他却完全没有获得自己预期的自由。他一开始报考的是一个京剧团,却意外被分到了一个新成立的柳子戏剧团,他公开表示了对这一结果的不满,却又招致了整个剧团对他的孤立,一时间他成了众人口中的“街滑子”。这使他又一次地置身于孤独中,但他却不曾选择与世俗妥协,我行我素中,他练就了一身扎实的丑角基本功,还曾有过离乡背井去昆剧团学艺的经历。
  一直以来,李保田对自己的表演能力都是相当自信的,他毫不掩飾自己业务上的领先,但他这样的做法,更招致了同行的嫉恨。但就在李保田在剧团中又一次陷入悲观与孤独的时候,命运却又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1978年,他成功地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班。从戏曲到戏剧,从徐州到北京,他说自己是“从井底来到了井沿”。为了克服自己带有江苏口音的普通话,他曾经每日对照《新华字典》大声朗读《克雷洛夫寓言》;在排演小品时,他总是尽可能多地表演角色,他当年在中戏扮演的《马克白斯》中的守门人一角,至今仍让老师和同学们记忆犹新。毕业后,他留了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并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了退休。
  (未完待续)
  据《大众电影》陈肖/文整理
其他文献
日前,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蕾妮·齐薇格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是她凭借影片《朱迪》拿下的第13个最佳女主角,她此前已经凭借在传记电影《朱迪》中的出色表现,将金球奖、英国学院奖、演员工会奖、国家评论协会奖等一箩筐奖项收入囊中。在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时,齐薇格感谢了角色原型朱迪·嘉兰,感谢了辛苦撫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她拿着奖杯,非常自豪地说:“怎么样,我干得还不错吧!”  演绎好莱坞传奇
期刊
2月28日上午,南都记者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悉,该院英语系退休教授张祥保,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18日凌晨在北京大学医院逝世,享年102岁。外国语学院已于2月25日协助其家属,为张祥保从简举办了丧事。  张祥保出生于1917年,是近现代杰出出版家、商务印书馆前董事长张元济的侄孙女。新中国成立之后,她一直在北京大学从事专业英语教学,1986年退休。  她和同事周珊凤教授共同主编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期刊
“我24岁和她谈恋爱,今年我48岁了,就在前几天,我守着她的日子,超过了不认识她的日子,从现在开始每一天都是加出来的一天。”此前,黄磊公开表示,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暗恋桃花源》,一是乌镇戏剧节。黄磊自述是在剧院长大的小孩,对戏剧的热爱是最重的:“这世界上有很多美好,戏剧对我来说,就像‘如约而至’的一种美好。”  明年1月,黄磊将会携赖声川的经典剧作《暗恋桃花源》再来广州。这部从2006年开始
期刊
最近,张杰上了热搜,因为他要入职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当老师一事。虽然在很多人心中,张杰是实力唱将,但毕竟是电影学院,究竟张杰的演技是否在线?他用行动回应了质疑。去年赖声川的新戏《曾经如是》首演,那也是张杰的话剧首秀,于是很多粉丝慕名而来,就像张杰是第一次演话剧,他的粉丝大都也是第一次看话剧。散场之后,粉丝纷纷留言,“一上来,演员很多,在人群中找杰哥,可是找不到。找到以后就一直盯着看,看到最后就看不见张
期刊
1949年5月25日,上海。早上六点零五分电台广播了“上海解放了”这条传遍全国、震撼全球的新闻;1979年3月,一则30秒的广告开创了中国电视广告的先河;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矗立。这三个列入中国广播电视史册的大事,都是邹凡扬经手、筹办的。邹凡扬是一位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传奇人物。  上过日军黑名单  邹凡扬是上海人,“一·二八”、“八一三”之后,邹凡扬的住
期刊
传承了千年的东阳木雕艺术,拥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而在这绵延了千年的传承中,一代又一代的手工艺人于漫长的岁月中雕刻时光,他们孜孜不倦地研习、传授,使东阳木雕的火种,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在“木雕宰相”黄紫金的故里———湖溪镇黄大户村,一场盛大的仪式正在进行。在这场木雕宰相黄紫金故居揭碑仪式上,黄紫金的子孙、徒弟、徒孙、重徒孙近300人,前来参加故居重建的启动仪式。黄紫金出生于1895,今年正好
期刊
疫情蔓延之时有些人暂时无法回家,等回到家時竟见家中植物疯长,甚至长了蘑菇。看到这条新闻不禁想起我上学时的教室,那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地面是用石砖铺的,每当雨后天潮,教室的角落便从石砖缝冒出蘑菇或青苔。  我所在的学校历史悠久,学校建筑以及课桌座椅也都历史悠久。课桌面凹凸不平,不垫上书或本,笔会把纸戳个洞。至于椅子也是摇摇晃晃,快散架了。为此学校专门雇用了一个木工,随时维修课桌椅。但我知道我所用的课桌
期刊
3月14日上午,记者获悉,老红军秦华礼于当天凌晨与世长辞,享年108岁。14日上午,秦华礼的女儿秦志红在朋友圈发文悼念父亲:我敬爱的老父亲不幸于今晨5时06分与世长辞,享年108岁。遵照老人遗嘱,后事一切从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爱父亲的亲朋好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加长征,曾是南邮首任院长  秦华礼,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1932年参加红军,他曾三过草地,在长征中多次负伤。他曾担任红四军军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2月17日下午,86岁的肖道清老人入住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八科,伴有全身乏力胸闷等症状,是病区年龄最大的重症患者,除了接受心电监护、持续吸氧,一天还需要十几个小时不间断输液。刚入院时,老人担心身体吃不消,加之思念家人,情绪有些不稳定。  那天上午,轮到我值班,队友告诉我,老人不愿配合扎留置针,得想办法劝劝他。我无意中看到老人床头的军棉帽,灵机一动问道:“大爷,您当过兵吗?我是武警部队的医疗队员,也是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