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运用创新精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师生换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中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强调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供他们思考、探究、交流;必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过程,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某个问题,但毕竟他在参与。例如在上《统计》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
  生:过。
  师:过生日你邀请了哪些人?
  生:同学、朋友、长辈。
  师:今天是大象的生日(出示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礼物?……
  通过让小鸡、小兔、小猴给大象过生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接着,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对小动物进行了分类、排队和整理。通过操作和实践,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分类整理的过程,激活了“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结束时,我把评价权又让给了学生。如: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整节课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深入生活,建立数学概念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爱因斯坦曾说过:“好的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学习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茶叶筒、药盒、小皮球等),并要求学生观察收集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近。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既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感知了立体图形的概念,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空间。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比如我在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个知识点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就纷纷搭了起来,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的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抓住这一机遇,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析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原因。他们很快发现:原来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小组的小棒只有11根;搭得不漂亮的小组虽然有12根小棒,但是小棒的长短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动手操作,在玩中学到了数学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数学素养。
  三、调动情感因素,焕发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激发学习热情。有位学生,父母离异,给他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整天少言寡语、心情郁闷,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作业完不成,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于是,我便以慈父般的爱接近他、关心他、帮助他,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让他“表现”,并抓住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他、鼓励他。渐渐地,他对老师有了感情,又喜欢上了数学课,成绩也有了提高。
  四、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我认为大致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借助教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如教学《圆的认识》,在揭题后提问:关于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问: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什么是二十四时记时法?”“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样计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我不急于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在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对每个学生负责,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审视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引导好课堂教学,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充
期刊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是通过听了一些观摩课、研究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教学规律  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就一定是新课程中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 要:大班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已有与同伴交往的需求,正是处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对幼儿的合作性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 合作  《纲要》中指出: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是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合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情趣是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美、感受美。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规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
期刊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式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加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应用语文知识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呢?  一、开放课堂,让学生展示自己  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事业,学生课堂上渡过的时间应该是快乐的,我们教师应该考虑语文课堂究竟如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1.让学生展示激情的自我。如学习《走向生活》这一
期刊
摘 要:青少年合唱训练是教学中的难点部分,一是学生的接触面少,特别是合唱资料较少。二是训练得较少,除去音乐课上的较少的时间外,课外活动应是训练的时间保证。  关键词:气息 姿势 试唱 和谐 配合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较强的集体歌唱方式,和谐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出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不仅能给人们以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的熏陶,而且还能使他们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都是严谨和科学的,笔者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 美术 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都是严谨和科学的,但好多学校却把这门课当成了副课,不是课时安排不够,就是没有专业教师去上,更甚安排给领导去应付。对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谈谈小学美术教学。  一、利
期刊
“教语文难,教作文更难”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感慨。如何让学生“作文有新意”就更加困难了。现在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言之无物,常写不新。其原因是学生阅读面窄,肚中无词,手中素材不足。材料可以说是作文的水源,有了丰富的材料,作文才会有新意。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新意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总结的肤浅的做法如下。:  一、广泛阅读、多方吸纳  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宽学生阅读
期刊
摘 要:生成课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教师只有转变课程观念,提高生成课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因势利导,才能启迪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与他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幼儿园 生成课程 兴趣 发散性思维  “生成课程”是指教师在与儿童一起活动时,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