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的形成及其认知解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流行语作为大众语言的一种重要代表,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最流行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的一种变异,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是因为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与人类的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本文从流行语的概念入手,分析其特点、生成机制、形成原因及认知理据。
  关键词: 流行语 语言现象 认知理据
  引言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变化。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年都有一些新词语出现,通常情况下,这些词语比较简洁、形象,容易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这就是所谓的流行语。谢之君(2007)指出:“流行语是指某个特定历史阶段在全社会或某个阶层中普遍使用的语句,通常以词汇的方式出现。”[4]由此可见,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在特定时期內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及普遍关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定时期内的产物。
  一、流行语的特点
  (一)时效性
  从上文提到的流行语的概念可以看出,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流行的词语。劲松(1999)认为,“流行语的发展前途只能有两种:一是消失,即在使用中被淘汰;二是被接纳,进入一般词汇”[1]。也就是说,流行语的流行期是短暂的,过了特定时期,其新鲜感就会消失,人们可能不会再广泛使用,或者已经习以为常地把它当做日常词语。
  (二)简约性
  语言的简约原则也称为省力原则。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人们做事情大多讲究效率,语言使用也崇尚简约,这一点在流行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流行语在形式或语音上的简化运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或心理概念上的简约,而且创造了新奇、简单的理念,体现了人们追求新奇和口头上的新鲜、刺激感。例如:PK(比试)、高富帅(个子高、帅气、有钱的男子)、白富美(长得漂亮又有钱的女孩)、顶(支持)、秀(展示)、坑爹(内心的宣泄,不满,有被欺骗的意思)、886(拜拜了),等等。
  (三)趣味性
  语言的趣味性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追求乐趣、缓解压力而使用的幽默调侃性的语言,如相声和俏皮话等。流行语在语义上的迁移、扩大,使其在语效上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如: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长得丑的女生)、白骨精(白领 骨干 精英)、肿么了(怎么了)、打酱油(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相当于“路过”)、牛奋男(业绩平庸但不缺少上进心,又勤奋努力、对待感情执著的男子)等。由此可见,大多数流行语形象生动,不仅对现实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而且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从而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讽刺性
  语言不仅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一些流行语讽刺一些他们认为不满的人或事,希望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注意。如:屌丝(穷矮锉的人)、拼爹(指当今青年在各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拼的是各自父母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前者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不文明讽刺用语,后者是在“我爸是李刚”事件之后传开的流行语,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干的“富二代”和“官二代”。
  (五)模仿性
  基于社会新闻事件的流行语被传开之后,人们便创造新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有意识地模仿已有的语言,进行第二次形象创作,从而产生新颖的流行语,但大多使用原始流行语的固定句式,如:“哥××不是×,是寂寞”句式下的“哥开的不是车,是寂寞”、“被××”句式下的“被就业”、“被捐款”。
  二、流行语的生成机制
  (一)语义变化
  一些旧的词语经过语义上的扩张和变化,被赋予其他的意思和解释,产生了新的使用方式,从而被当做流行语流行开来。如“可爱”原意为:①令人喜爱;②笑容有点幼稚的意思;③可以去爱。现在年轻人却用它作为调侃性的语言,赋予其新意:可怜没人爱。再如“接地气”原来是电工测量里的专用术语,指在测量电缆线间或变压器,电机等绕组绝缘值时为防止静场电压对测量的影响将兆欧表的一个地气端钮接电缆外套或电器的外壳;现在在网络上流行的意思却是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
  (二)谐音变异
  谐音是指利用汉字和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也就是指A和B两个汉字或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用B代替A,表达A的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就是用B的能指代替A的能指,而所指保持不变。
  例如:“鲜花应该插在牛粪上”中的“牛粪”是“牛奋”的谐音,指的是业绩平庸但不缺少上进心,又勤奋努力、对待感情执著的男子;“当你鸭梨很大时怎么办?可以把鸭梨放在冰箱里,这样压力就变成冻梨了。”中的“鸭梨”是“压力”的谐音,“冻梨”是“动力”的谐音;“闹太套”和“太可惜”分别是英语“not at all”和“taxi”的谐音。由此可见,为了达到更佳的交际效果,语言使用者根据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使用一些谐音词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可以很好地达到幽默并具调侃意味的交际效果。
  (三)数字字母表意
  数字字母也是语言符号的一部分,用数字字母表达意思,也是流行语形成的一种特色。如:MM(女孩)、CS(counterstrike,反恐精英)、847(别生气)、584(我发誓)、7456(气死我啦)、0748(你去死吧)、1314109(一生一世跟你走)。用数字字母表达意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具有趣味性和幽默感。
  三、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一)科技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批新事物应运而生,人们就需要用一些新词语给它们命名,一些流行语也随之诞生,如“别拿你的木马,挑战我的密码”。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便利的平台。网友们可以畅所欲言地创造词汇吐露自己的心声并对其进行传播,一旦在网络上引起共鸣,便成为网络流行语甚至生活中的流行语被传播开来。如:“伤不起”、“悲催”、“山寨”、“高大上”、“吐槽”、“甄嬛体”、“躺着也中枪”。   (二)社会热点事件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通过人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透视,许多流行语也被用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如:“我爸是李刚”出自李启铭河北大学撞人事件,现在人们用此流行语主要讽刺那些依仗父母权势,飞扬跋扈的“官二代”;“中国大妈”是网络上引用美国媒体调侃国内中年女性大量收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而来的一个新兴名词,这是因为2013年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大量中国民众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一买就是几公斤,他们被称作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蒜你狠”是在前两年大蒜价格猛涨的时期产生的流行语,用来抨击物价上涨的社会现象。
  (三)经典台词的模仿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流行语来自于电影、小品或相声中的经典台词。如“躺着也中枪”出自周星驰的电影《国产凌凌漆》里的一句台词。当时双方激烈打斗中,某人装死,然后一小兵中招手一歪向地上發了一枪正中装死的“某人”。于是有经典台词:“我靠!躺着都中枪!”现实生活中,人们用“躺着中枪”表示自己什么也没做,没招惹别人却被别人言语攻击给打击了。
  四、流行语的认知理据
  (一)由隐喻过程产生的流行语
  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们认知和建构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指把未知的或不熟悉的事物变换成熟知的概念,从而形成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燕芳(2001)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6]蓝纯(2005)指出:“隐喻由两个域构成:一个相对清晰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示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2]在源域和目标域相似的基础上,人们创造了大量流行语,将抽象的事物或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在“神马都是浮云”这个流行语中,人们把生活中一切飘忽不定的东西比作“浮云”,浮云的飘忽不定、变化莫测、随风而逝的特点是生活中常见的,是可以观测到的具体事物。用这一隐喻,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概念也具有世事多变、飘忽不定的特点。再如人们用“恐龙”指体积庞大长的不太好看的女生。可见,由隐喻过程产生的流行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利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二)由转喻过程产生的流行语
  转喻和隐喻一样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又是一个认知过程。王寅(2007)指出:“转喻是一种可能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现象。转喻可被理解为一种概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目标体’,在心智上可通过同一理想认知模型(Ideal Cognitive Model,ICM)的另一概念实体即‘转喻体’来理解。”[3]也就是说,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是发生在同一概念域中,反映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的关系。翟秀霞(2008)认为:“同一认知模型内,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接触(contiguity)或邻近(contiguous)的关系。事物容易理解或容易被感知的属性或方面被用来代替事物的整体或另外某一方面或部分。”[5]简单地说,转喻是一种替代关系,是用部分替代整体或者整体替代部分。转喻作为一种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在流行语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李启铭撞人事件后产生的流行语“恨爹不成刚”中的“刚”指的是“李刚”,用“李刚”代替一切有权有地位的政府官员;再如用“高富帅”代替所有身材、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的男子。
  流行语是一种动态的词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定时期的产物。流行语之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不但因为流行语自身具有简洁性、趣味性、形象性,更因为大多流行语的形成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可以从更深层次解释流行语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劲松.流行语新探[J].语文建设,1999,(3):22-26.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1.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翟秀霞.汉语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赵燕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文章为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英汉流行语的认知隐喻解读与陕西主流媒体对外宣传的契合研究》,项目编号:14JK1612。
其他文献
摘 要: 临床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跨越式成长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将实现自身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另一方面将从多角度规范自身综合技能,从而实现质的飞跃。放疗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要使这一科室的护理实习生真正成才,需要带教老师的教育与指引。作者结合放疗科的临床实习教学实践,提出应从思想、情感、技能及细节等方面对护理实习生加以教育与引导。  关键词: 放疗科 护理实
目的:研究分析清肺养阴汤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的200例患者开展分析探讨,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使用
摘 要: 根据教育统计学理论,考试数据的前四阶矩,即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用于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对不同年级、专业的考试数据所做的前四阶矩计算分析,提出考试数据的前四阶矩可以分别反映出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可以根据各个班级考试成绩数据分布特征量,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班风、学风的建议。  关键词: 学风建设 考试数据分布 统计分析 前四阶矩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
摘 要: 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这些后进生学习生物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整合归类,并提出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方法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为高中的后进生学习生物找到更科学合适的学习方法。根据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区别对待,慢慢促进后进生向优等学生的转化,通过他们不懈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  关键词: 后进生 高考生物复习
目的:探讨分析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有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在对其他文献提出的考核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随机取题小组考核”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在实践教学考核环节中实施这种考核方式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实践教学 考核改革  一、引言  我国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沿革,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 要: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卓越法律人才  为顺应全球化背景对法律人才的新需要,教育部提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理论知识,而且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市政工程施工对附近建筑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的市政工程施工方法得到快速的发
摘 要: 宋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讲究理趣,这一时代审美风尚在苏轼诗歌创作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苏轼的诗歌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二是充满禅趣。因此,苏轼的诗词,情与理完美统一,理与趣相互交融,使宋代诗歌达到了新高度。  关键词: 苏轼 诗词 理趣  苏轼诗词中有一个鲜明的审美特征——理趣。苏轼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还是一位睿智的
记得两年前的金秋时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诗作《仰望星空》,题记中写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