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形式。疏导不统一、疏导脱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坚持疏导统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疏导与堵塞、立与破、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的关系入手,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坚持疏导统一做了些思考。
关键词: 疏导统一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的本质要求。在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疏导统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现代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已成为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形式。从本质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性的问题,是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为人处世及对人、对家、对国、对社会、对自然的准则态度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大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程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地位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强弱。从这个层面上讲,注重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根本要求。
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政治教育作用,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践行,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样的方法,在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来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社会价值观普遍的嬗变和重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受到,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大学生更不一样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犹如唐吉柯德的矛头与风车,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着力点,好比一记重拳击在棉花堆上,被消弭为无形[1]。这种“疲软”或是“软化”状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强的直接体现。这种高消耗、低效能、重形式、轻实效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影响了高校基本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培养质量,而这最终影响的将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的发布就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深切忧思。《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会各界必须面临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二、疏导不统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直接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即疏通与引导,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方法论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说的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所谓引导,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思想观点,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并注意把其中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疏通是教育者正确认识受教育者思想状况的重要渠道,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引导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疏通与引导是辩证的统一,疏通是引导的前提,没有疏通就没有引导;引导是疏通的目的,疏而不导,各种错误思想就会放任自流。
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疏导不统一,疏和导严重脱节。主要体现在:
1.疏而不导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的许多教育者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而且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于是对他们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加以引导,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生们自己能够解决,这就导致是非不分,态度不明,导致大学生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泛滥,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不疏而导
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考察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一味地进行长篇大论的灌输,以为灌输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做好了。这种引导是在不了解大学生真实思想情况下的无的放矢的引导,甚至是一种堵塞、压制、强迫命令的教育方法,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当然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三、坚持疏导统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增强实效性,就必须克服“疏而不导”、“不疏而导”的不良现象,坚持疏导统一,做到疏中有导,既注意集思广益,又坚持循循善诱。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疏导统一,必须处理好下列几组关系:
1.疏导与堵塞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疏通是在广开言路,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以形成正确的集中的意见,更好地引导人们前进。由于言论是比较复杂的,有些言论需要支持,有些言论需要引向正确的方向,有些与正确思想针锋相对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则要对其进行评论驳斥,这就产生了堵塞的问题。它仿佛育苗过程中的“间苗”一样,没有间苗,良莠混长,最后必然导致苗地杂乱无章。同样道理,没有对错误思想的评论驳斥,大学生们的思想也会混乱无序[2]。
要正确处理疏通和堵塞的关系,首先,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即借助一定的目标、理想或价值观,对人们进行启发,以逐步导向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是告诉人们提倡干什么,同时,对错误的思想言行,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借助一定的行政、法律、纪律、批评教育等诸多手段,防止错误思想的滋生与蔓延。在思想政治中,堵塞不是目的,堵塞和疏通一样,最终是为了引导。因此,不能把堵塞看得过重,单纯的堵塞等于惩办主义,它不能为人们提供前进方向,而只能使人们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强调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执行法纪为辅,使大学生们在明确前进方向的基础上不断纠正错误的言行。仅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说,它不是仅仅为了大学生不犯错误,而主要是为了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觉悟、有才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认为,教育是使每一个人学会抵抗有害影响,而不在于保护一个人免受有害影响。这无疑最明白地说明了疏通与堵塞的关系。其次,一方面要允许人们把不同意见,甚至错误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也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疏而不导,不能让错误观点占据舆论主导地位,更不能任其扩散影响。俗话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在引导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某些错误观点的泛滥流行,必须采取禁止的、堵塞的方法,没有一定的堵塞,就谈不上有效的引导。但在这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即在禁止某些错误言行时,必须事先进行理论研究,科学地解释这种堵塞的合理性,或者能用合理的思想观点去取代之;形式主义的堵塞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错误思想回潮,反而影响更大。堵塞是引导的特殊手段,堵塞不是压制民主,相反是对民主、疏通的必要保障。
2.立与破的关系
所谓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建设,提出新理论,倡导新观念,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它的实质是批判。立与破,建设与批判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建设,一味地批判否定,必然导致虚无,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光有建设,没有批判,建设也会因缺乏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和建设基础、发展空间而难以为继,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取得好的实效。
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正确处理立与破的关系的问题一直在认真地探索。要正确处理立与破的关系,必然涉及到立与破的有关标准问题,并且这种标准是历史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立与破的标准突出表现在发展生产力和人民利益方面,它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代表,即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和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于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关于立与破的标准的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重在建设”的特点也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江泽民所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理论观点上[3]。
3.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的关系
所谓正面教育,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理解。内容上是指向受教育者直截了当地说明一些正面的理论观点,即灌输正面的道理,帮助人们不断获得正确思想;形式上是指注重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信服,不搞各种方式的压服,也不主张大量使用“自然惩罚法”。[4]所谓反面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事实或理论,对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辨析并指出其错误所在,否定这些错误观点,并限制这些错误思想观点继续扩展。
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都是引导的必要手段,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正面教育是基础,没有正面教育,缺乏理论武装,正确的思想观点得不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丧失正确的方向,更谈不上什么实效性了;反面批评是辅助,没有反面批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滋生泛滥,正确思想就可能抬不起头。就这种意义来说,没有反面批评也就无所谓正面教育,就没有积极的思想斗争。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正确教育和反面批评大量表现为表扬和批评。
具体说来,在疏通基础上的引导必须注意以下基本要求:第一,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所谓民主的方法,即平等待人、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并善于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第二,注意即时支持和肯定人们的正确思想,促使其巩固与发展。疏导的核心是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因此,无论在行为前或行为后,都要即时指明目标要求或对行为后效进行反馈评价,正确的反馈评价有助于人们产生正确的后继行为,并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第三,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引导手段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一般的错误认识、错误言行用批评教育手段引导,对违规违纪行为分别用适当的行政纪律处分、党纪处分手段引导。
参考文献:
[1]李爱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海军院校教育,1999年第2期.
[2]金明华.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观.理论探讨,2001年第2期.
[3]谢四平.强化知行合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疏导统一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的本质要求。在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疏导统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现代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已成为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形式。从本质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性的问题,是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为人处世及对人、对家、对国、对社会、对自然的准则态度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大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程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地位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强弱。从这个层面上讲,注重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根本要求。
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政治教育作用,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践行,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样的方法,在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来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社会价值观普遍的嬗变和重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受到,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大学生更不一样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犹如唐吉柯德的矛头与风车,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着力点,好比一记重拳击在棉花堆上,被消弭为无形[1]。这种“疲软”或是“软化”状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强的直接体现。这种高消耗、低效能、重形式、轻实效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影响了高校基本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培养质量,而这最终影响的将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的发布就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深切忧思。《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会各界必须面临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二、疏导不统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直接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即疏通与引导,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方法论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说的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所谓引导,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思想观点,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并注意把其中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疏通是教育者正确认识受教育者思想状况的重要渠道,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引导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疏通与引导是辩证的统一,疏通是引导的前提,没有疏通就没有引导;引导是疏通的目的,疏而不导,各种错误思想就会放任自流。
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疏导不统一,疏和导严重脱节。主要体现在:
1.疏而不导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的许多教育者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而且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于是对他们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加以引导,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生们自己能够解决,这就导致是非不分,态度不明,导致大学生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泛滥,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不疏而导
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考察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一味地进行长篇大论的灌输,以为灌输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做好了。这种引导是在不了解大学生真实思想情况下的无的放矢的引导,甚至是一种堵塞、压制、强迫命令的教育方法,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当然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三、坚持疏导统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增强实效性,就必须克服“疏而不导”、“不疏而导”的不良现象,坚持疏导统一,做到疏中有导,既注意集思广益,又坚持循循善诱。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疏导统一,必须处理好下列几组关系:
1.疏导与堵塞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疏通是在广开言路,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以形成正确的集中的意见,更好地引导人们前进。由于言论是比较复杂的,有些言论需要支持,有些言论需要引向正确的方向,有些与正确思想针锋相对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则要对其进行评论驳斥,这就产生了堵塞的问题。它仿佛育苗过程中的“间苗”一样,没有间苗,良莠混长,最后必然导致苗地杂乱无章。同样道理,没有对错误思想的评论驳斥,大学生们的思想也会混乱无序[2]。
要正确处理疏通和堵塞的关系,首先,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即借助一定的目标、理想或价值观,对人们进行启发,以逐步导向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是告诉人们提倡干什么,同时,对错误的思想言行,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借助一定的行政、法律、纪律、批评教育等诸多手段,防止错误思想的滋生与蔓延。在思想政治中,堵塞不是目的,堵塞和疏通一样,最终是为了引导。因此,不能把堵塞看得过重,单纯的堵塞等于惩办主义,它不能为人们提供前进方向,而只能使人们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强调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执行法纪为辅,使大学生们在明确前进方向的基础上不断纠正错误的言行。仅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说,它不是仅仅为了大学生不犯错误,而主要是为了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觉悟、有才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认为,教育是使每一个人学会抵抗有害影响,而不在于保护一个人免受有害影响。这无疑最明白地说明了疏通与堵塞的关系。其次,一方面要允许人们把不同意见,甚至错误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也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疏而不导,不能让错误观点占据舆论主导地位,更不能任其扩散影响。俗话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在引导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某些错误观点的泛滥流行,必须采取禁止的、堵塞的方法,没有一定的堵塞,就谈不上有效的引导。但在这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即在禁止某些错误言行时,必须事先进行理论研究,科学地解释这种堵塞的合理性,或者能用合理的思想观点去取代之;形式主义的堵塞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错误思想回潮,反而影响更大。堵塞是引导的特殊手段,堵塞不是压制民主,相反是对民主、疏通的必要保障。
2.立与破的关系
所谓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建设,提出新理论,倡导新观念,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它的实质是批判。立与破,建设与批判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建设,一味地批判否定,必然导致虚无,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光有建设,没有批判,建设也会因缺乏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和建设基础、发展空间而难以为继,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取得好的实效。
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正确处理立与破的关系的问题一直在认真地探索。要正确处理立与破的关系,必然涉及到立与破的有关标准问题,并且这种标准是历史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立与破的标准突出表现在发展生产力和人民利益方面,它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代表,即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和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于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关于立与破的标准的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重在建设”的特点也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江泽民所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理论观点上[3]。
3.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的关系
所谓正面教育,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理解。内容上是指向受教育者直截了当地说明一些正面的理论观点,即灌输正面的道理,帮助人们不断获得正确思想;形式上是指注重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信服,不搞各种方式的压服,也不主张大量使用“自然惩罚法”。[4]所谓反面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事实或理论,对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辨析并指出其错误所在,否定这些错误观点,并限制这些错误思想观点继续扩展。
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都是引导的必要手段,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正面教育是基础,没有正面教育,缺乏理论武装,正确的思想观点得不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丧失正确的方向,更谈不上什么实效性了;反面批评是辅助,没有反面批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滋生泛滥,正确思想就可能抬不起头。就这种意义来说,没有反面批评也就无所谓正面教育,就没有积极的思想斗争。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正确教育和反面批评大量表现为表扬和批评。
具体说来,在疏通基础上的引导必须注意以下基本要求:第一,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所谓民主的方法,即平等待人、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并善于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第二,注意即时支持和肯定人们的正确思想,促使其巩固与发展。疏导的核心是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因此,无论在行为前或行为后,都要即时指明目标要求或对行为后效进行反馈评价,正确的反馈评价有助于人们产生正确的后继行为,并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第三,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引导手段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一般的错误认识、错误言行用批评教育手段引导,对违规违纪行为分别用适当的行政纪律处分、党纪处分手段引导。
参考文献:
[1]李爱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海军院校教育,1999年第2期.
[2]金明华.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观.理论探讨,2001年第2期.
[3]谢四平.强化知行合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